联坛有个曾小云
作者: 韦化彪
曾小云,江西省楹联名家,早年从事文学创作,奠定了较深厚的对联写作根基,因此,曾经文坛上小小的一片云,今天在联坛确实变成较灿烂的一朵花。尤其是这两年,其联渐入佳境,一些联的手法、思想等,均值得一品。其格律诗造诣亦颇深。好,请看作品——
1、 昆山春联
昆曲为百戏先师,琼花乃一枝独秀,并领群芳,卓尔范成大者;
马鞍咏春风得意,玉石题秋水横波,饱餐绝色,欣然归有光焉。
点评:上联先是铺垫,结尾一句说,这样的“范儿”确实够大的。下联说,在这里饱览了绝色,我归去脸上也有光彩呀。上下联巧用当地名人“范成大”和“归有光”之名,令人拍案叫绝。
2、题李清照
家国河山一阕词:汴州题上片,杭州题下片,万里长江题过片。立船头,挥笔横篙问项王,争渡争渡?
情愁爱恨三杯酒:泪水酿诗香,血水酿魂香,千年英气酿书香。看海内,捧心稽首朝居士,幸哉幸哉。
点评:“上片、下片、过片”的运用,想象奇特。其牵涉之地,均与清照一生行迹有关,知非虚题。“横篙问项王”典自清照写项羽的诗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故复用清照的词句“争渡争渡”来关联。看到“争渡争渡”,我不禁脱口而出“妙哉妙哉”!下联“三香”虽不无道理,但毕竟多少有些牵强,尤其是“英气酿书香”。整个下联手法和立意实难匹配上联。
3、题山西原平天涯山大山门
雪泥无迹,恨坡老未来,遂使海南专美;
石鼓有声,欣遗山虽去,早教塞外播芳。
点评:因海南有“天涯海角”名胜,这里也有“天涯山”,而大文豪苏轼又被流放过海南,所以才有了这个上联。作者的意思是,如果苏轼也到过这里,就不会独美海南的天涯海角了。上联是本联的亮点。其实,史上并无苏轼到过天涯海角的记载,但这不妨碍作者这样的文学表达方式。
4、题剑门关姜维祠殿门
后庭花已落,边隘月犹明。叹大业三分,远志未能痊国病;
原殒武侯身,市飞文相血。问忠魂万古,当归谁用止乡愁?
点评:上联起笔两比喻颇佳,“后庭花”比喻已灭国的西蜀政权,但此时身处边关的姜维并未降,还力图挽回局势,故曰“边隘月犹明”,但天不助人,所以结句说姜虽有远志,也终未能扶起已倾的大厦。下联写屡出剑门的孔明等死去的忠臣,说,他们如果归来,谁能止住其乡愁啊?上下联结句均引人感慨。下联有古风。两中药名的运用证其巧。
5、题剑门关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
险隘谁能越,忆风卷纛旗,夺剑曾经争试胆;
长征人未还,叹尘埋姓字,从戎莫许话封侯。
点评:上联起句造势,道出雄关之险,可即使这样,红军将士仍争试其胆。写出了其英勇献身的精神。因这是红军长征中流血牺牲的故事,故下联有“长征人未还”的句子,而且他们的名字早已被历史的烟尘掩埋了。这样战争的胜利,是用无数人生命换来的,他们从戎的路上,有几人能到拜将封侯的地步呀。结尾一句直指人心。
6、广东化州瑚琳莲花园
望出弘农,吾家有辞金立雪两夫子;
基开吴化,此地为月白风清一藕园。
点评:弘农,郡名,是天下杨姓第一望族的策源地,许多杨姓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杨氏,瑚琳杨氏亦同,故有上联起句。“辞金”是说西汉太尉杨震拒收金钱的事。“立雪”是指杨时“程门立雪”的事。二位均为瑚琳杨氏祖先及荣耀。吴化,是瑚琳杨氏祖先迁居广东最早的落脚之地。下联后分句是写今天的瑚琳莲花园。全联溯史溯人,又有描述,故得主办方亲睐。散文式笔法。
7、题贵州省瓮安县草塘安抚司
明月清风,窗外竹声频入耳;
严霜烈日,田间菜色总关心。
点评:安抚司担负的应是救灾济困之类的职责,其官多是清官,故用“明月清风”及劲节的竹子关联。“菜色”借代手法,代面有菜色的饥民。“色”对“声”,“关心”对“入耳”见其工。
8、题泰山
能容细壤方成大;
未到极天敢论高。
点评:上联化秦李斯的“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之典,下联说未登极顶,你就别言高峻。理性佳。
9、题杏花村
杏花消息牧童笛;
竹叶芬芳杜子诗。
点评:化杜牧诗概括手法写来。颇佳。
10、题剑门关
剑挺崔嵬七二锋。看金牛峡深沟藏险,玉女桥碧练飞奇,石笋峰孤柱标雄,梁山寺群松积秀。清嘉抬眼是。可怜风月无边!莫负了廊道翠岚、关楼夕照;
门排苍莽八千甲。想姜平襄锁钥拒狼,李太白天梯避虎,唐帝子仙云拂马,陆放翁细雨骑驴。成败转头空。试问英豪何处?幸留得碑牌姓字、草木声名。
点评:造势起笔,“看”、“想”引领的四个七字排比句气势豪雄,紧接着以五、六字句总结颇得为文之要。尤其引杨升庵的“成败转头空”很得法。随后借昆明大观楼名联结尾手段,读来印象亦颇深。开头鹤顶格,四个动物、四个形容自对及结尾的自对,均见手段。
11、题梁启超
启用以一梁之力撑持大厦,虽废前功,足名后世;
超拔于万木之材论说草堂,欲强中国,还看少年。
点评:上联起句言其政客身份,下联起句说其讲学之事。上联结尾是说,梁后来沦为保皇党,坏了一世英名,但即使如是,其名也足以流传后世了。下联后二分句化自梁的“少年强则国强”的经典言论。上下联起句用比喻,复借梁的姓和名嵌入联中和联首,见其巧。值得一提的是其句式,起句用一个高手极少用的长句式,也被称为散文句式,但读起来不觉费力,却觉得别具一格;结句的当句对其“前、后”,“中、少”的运用看似寻常,实证作者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