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是一个综合性的公众号,内容涉及科技、教育、卫生、健康、收藏、文学、历史等,每个方面的内容会不定时更新,欢迎关注!
47位中国女性的性与爱
来源:新经典
文章中的刘小样,1968年出生在北方农村,15岁弃学在家照料果园,23岁与隔壁村的青年结婚,生养了两个孩子,日常就是做家务,干地里活,照顾老人,过着大多数普通农村妇女的寻常人生。直到20多年前,一期《我叫刘小样》的访谈节目播出,人们听到了她从中国北方平原农村发出的声音——“我宁可痛苦,不要麻木”。
“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满足。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就很好了。我不满足这些的,我想要充实的生活,我想要知识,我想看书……” ——刘小样
很多女性说在刘小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她们在漫长的以男性叙事为主导的公众领域几乎从未被听见。同样是上个世纪末,为了解中国女性的内心世界,李银河展开了一项深入访谈调查。她共访谈了47位中国女性,年龄跨度从29岁到55岁,职业从科技人员、教师、公司职员、编辑、记者、医生,到工人、服务行业职工、自由职业者……访谈的内容从月经初潮、情窦初开,到恋爱、同居、婚姻,遍历性压抑、性无知,再到踏上性学习的旅程,面对生育、停经与更年期的挑战。基于这项调查成书的《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作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女性感情与性的社会学专著,在当时引起了无数的关注与热议。而事实证明,就像李银河在自序中提到的:“我确信,一切理论都是暂时的,唯有事实的总汇才具有永久的价值”(弗雷泽)。明明几乎是上一辈女性的情感与身体关系史,《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为什么还能为生活在当下的读者带来”感同身受“?提到“女性主义”读本,一定会有人想起波伏娃的《第二性》,或是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又或是近年大热的上野千鹤子《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与它们相比,《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一本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书。整本书所关注的“她们”,可能是你的母亲、姐姐,可能是你,是我,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女性。
01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浪漫
但人们始终向往爱情,向往拥有爱情
透过一条条真实的访谈口述记录,我们将不难发现,也许很多人可以满足于结伴过日子,但的确有人经历过被称作“爱”的这样一种心理过程。有爱和没爱的界限,在她们心里就像是黑和白一样分明,就像刀劈斧砍的刻痕一样清晰。
“我爸说男小女大的婚姻不会幸福。那时我们俩爱得如火如荼的,在学校里很有名。我在学校很有名,那人也有才气,风花雪月惯了,写得一手好文章。我们的恋爱闹得轰轰烈烈的。
我能够从一个人的眼神判断出他的感情。一个人爱的时候,眼神专注,充满柔情和爱意,不爱的时候,眼光就散了。
这个男孩的前女友失恋了,又翻回头来找他。我表面说你应该去安慰她,其实心里特别不高兴。春节联欢会上,我喝醉了,躺在了操场上,是他把我背回来的。人喝醉了样子很难看,他没说什么,但我后来看出来了。当我发现他的眼光散了的时候,我就断然和他分手了。”
“我丈夫就是我的初恋。我俩一样大,但我智力上比较晚熟。我被他吸引了,被他的文学艺术修养所吸引。我家里不主张我看书,所以我到那个单位前一本中外古典小说都没看过,……他有很好的艺术修养,这样的异性给我很特别的感觉。他给我讲普希金,讲屠格涅夫,讲巴尔扎克,给我看他们的小说,当时好多都是手抄的。
他的父亲当时被定为叛徒,他从很优越的环境被抛到社会底层。我认识他时,他的人生观很灰,很忧郁。而这一切对我来说是极其新鲜的,很打动我。但是我们当时都很单纯,并没有谈恋爱。
后来别人都传我俩好了……那天一下班,我就发现爸妈脸色不对。爸爸很愤怒地说:25岁以前不许谈恋爱。我说我没谈恋爱。我爸说你不要骗我,我就坚持说没有这事。我爸就拍着桌子痛骂我,说你要这样我打断你的腿。这么小年纪谈什么恋爱!我那年已经21岁了。
我把这事和他说了。他说:我这个人就不配有朋友的。当时他爸的叛徒结论刚好定下来,他哥哥的女朋友就因为这个吹掉了。他特别伤心。他伤心的样子特别打动我,一种仗义救助落难者的心情油然而生。我就想,不行,我非要跟他好不可。我就瞒着爸爸和他好了。”
在问及性与爱的关系时,李银河发现,比起性,中国女性更注重感情。长期分居、几乎没有性生活的夫妻二人,感情依然可以很好;但仅仅依靠性生活,二人却很难长时间保持稳定关系。
“感情是最重要的,人只是为性而结合没意思。有一次我就对他这么说过:你要是没这功能(指性功能)我也能跟你过。性这个东西人人都能有,性是感情的润滑剂,一定要有感情。”
在李银河的访谈对象中,不乏有一些闪闪发光的女性,她们头脑清醒而有见地,这一点也被读者发现了:“有些女士讲的真的太好了,一些想法恨不得隔空击掌。”比如,在男女平等的问题上,有受访者谈到自己与多数职业女性的处境:
“女人要和男人获得同样的社会承认要付出的太多。婆婆要求我是个好媳妇;丈夫要求我是个好妻子;工作中男人认为女人天生不成。女人要得到同样的承认,一定要比男人做得好才成;男女做得一样时,别人一定会先给男的晋级。”
一位中年女性讲了她母亲那一代人遭受的不平等及她们的反抗和追求:
“我妈刚生下来的时候,我外公在帐子里露了个头,问了一句话:男孩女孩?一听说是个囡囡 (南方话:女孩),就说:溺死她。姥姥听到她噼里扑噜在马桶里挣扎,怪可怜的,就抱她出来。后来哥哥们都上学去了,家里就是不让她上学,她就一直在教室外面偷听。家里看她那么执着,终于同意她上学,她因为好多知识都偷偷学过,连连跳级,后来去上了师范。我认为,中国好多女性如此要强,就是千百年来压抑的反弹。”
关于人生态度,一位从世俗观念看在性关系上过于随心所欲的女性讲到:
“我想过,人应该活得短一点,但是亮一点。只要能活得有光彩,我宁愿拿生命中的其他年来换。每当我想到自己的老年,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这些年的生活是不是五颜六色的。如果它一直是五颜六色的就行了。所以我并不担心未来。有好几次,我都想把自己这根浪漫的‘筋’掐掉,可我太向往美了,所以不见容于社会。我希望过一种又干净又充实的生活,我希望自己做一个没有太多毛病的人。”
在今天,我们几乎随时能听到来自各界的女性谈爱,谈性,谈性别平等,这并不是一朝一夕间发生的改变。《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中所记录的女性,以及她们身后所代表的一代女性中的大多数,在过去的几十年,并没有“被听见”“被看见”,尽管她们也有各自熠熠生辉的“自我”。九十年代末,李银河将这些”自我“与她们的声音,如实地记录了下来,理性客观,尊重包容。她敢于走在时代前列的学术精神,就像王小波所形容的那样:“作为学者,她不是气势恢宏、辞藻华丽的那一种,也不是学富五车、旁征博引的那一种。她追求的是事事清楚、事事明白,哪怕这种明白会被人看成浅薄也罢。”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处理,谢谢!
精彩回顾:
含一颗,2秒“爆珠”,5秒解决口臭!胃病、幽门螺杆菌都没了
王石:我在日本看病的震撼经历
美国大胆预测:未来300年的人类竟然是这样的!看完目瞪口呆...
人虎大战:1957年百只老虎围攻村庄
温家宝:怀念胡耀邦
总有一种意外,叫殊途不归。
王朔: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
《背影》违反交规,《荷塘月色》低俗,朱自清会被移除课本吗
马未都:现今人伦之混乱,令人堪忧!
这水果被国际公认为强致癌物,我国却还有6千万人无法自拔!
沈从文:中国人的自私,根源在于错误的道德哲学
美国发布重大科技趋势报告:未来30年,这20项技术将颠覆人类生活
为什么德国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制造业却无人能敌!
成针:不施鞭刑,不足以清理学术不端
中国超级间谍:成功潜伏美中情局37年,终死于非命……
王朔:美国是由千千万万不爱自己祖国的人组成的国家
高考满分作文鉴赏:母亲的一碗粥!
黑种、白种、黄种人为什么能自由交配生育,而没有生殖隔离呢?
一张存款单,如何让一栋楼变成了一张床?
日本战败后,我国大批的汉奸都去了哪里,下场有多惨
张小立:一个县委书记眼中的德国
八国联军怎样搞拆迁
张鸣:恶性循环的政商关系
一场围剿诺奖得主的暗战!
王东岳的这一段,细思极恐!
诺贝尔奖: 揭示人变笨变丑的真相
没有独立思考,就可能成为恶的化身
别让教育成了无底洞
王东岳说“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