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名∣千百万国人被蒙蔽,百科是有立场的——最伟大总统林肯的真实面目其实是这样的

2018-04-12 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人民团


摘要:林肯的废奴宣言被后人当做人权运动的标杆,为了国家利益,林肯只是不自觉地“被”神话了。过分拨高,过度神圣化林肯,是美国的政治需要。中国公母知们也一样过度神圣化林肯,是为谁的政治需要呢?


 

【原创】文∣星辰大海

 

壹   来头好大的美国最伟大总统

 

林肯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查看各种百科,可知美国人对林肯的评价极高,多次被评价为最伟大的总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名。

 

 

美国人说他伟大就伟大吧,那是美国人的事。可作为中国人,我们完全应该实事求是的评价他,不能歪曲历史真相。

 

贰   林肯的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是什么

 


查看百科们,那里说林肯有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我们来看看林肯的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是什么。

 

美国政府从开始正式建军那天起,命令军队立即向西开进。美国陆军第一团从成立之日起,征剿印第安人就成为它的基本任务。美国联邦正规军队和民兵从事的这种残暴的屠杀和征剿,从1803年(正规军正式开始投入战斗是1811年)一直持续到1892年,差不多进行了整整一个世纪。

新兴的美国对印第安人恨之入骨,独立前的十三个殖民地,就公开对印第安人的头皮悬赏,独立后的美国政府更是以文明的名义,对印第安人大加征讨和屠杀。比如1814年,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就从法令规定:每上缴一个印第安人的头皮,奖励50—100美元(杀死孩子和妇女50,杀死12岁以上男子100)。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特别是1864年后(美国内战结束后),美国人根据林肯颁布的《宅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林肯颁布的《宅地法》使屠杀印第安人的活动达到高潮,许多印第安人村庄在一夜之间变成鬼域。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美国联邦正规军采取分进合击等战术,集中发起了1000多次不同规模的军事行动,经常一夜之间印第安人的村子被屠戮干净。到189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灭绝印第安人的作战任务。林肯推动通过鼓励屠杀印第安人的法案,造成三百万印第人在他执政时死亡。

1862年,林肯总统下令绞死了38个明尼苏达曼卡托地区的达可它人苏语部落的38个酋长。这些被绞死的人大部分都是他们部落的神职人员和政治领袖。这些酋长之中没有人犯过他们被美国政府所控告的罪行,林肯总统有意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冤杀死刑。被林肯下令屠杀的39名印第安人,没有一个经过法庭辩论程序,每十分钟判一个,比希特勒更利索。尤其令人发指的是,该部落的所有成人都被定了死罪,唯一的证据是他们反对政府,而且战争发生时,他们在场。

1864年,由于林肯三年前签署《废奴宣言》对广大奴隶的激励,南北战争以北方的彻底胜利而告终。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的西进运动再次掀起狂潮,来自北方的农民借联邦政府的军事胜利,对印第安人土地的掠夺较之过去更加有恃无恐,加之少数印第安部落在战争期间协助南方军队,就更给了白人强占他们的土地以理由。其矛头所指是生活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平原印第安人”,包括谢安(Cheyennes)、阿拉巴赫(Arapahos)、苏(Sioux)和内斯·佩西(Nez Perce)部落。白人的武装民团在屠杀印第安人的过程中担任了急先锋

他们对印第安人肆无忌惮的屠杀在1864年发生的“沙溪惨案”中反映得非常充分。这一年,科罗拉多地区政府说服谢安和阿拉巴赫两个部落的印第安人到一个位于沙溪(Sand Creek)河畔名叫里昂要塞(Fort Lyon)的地方集中,并声称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这里的印第安人大约有600人,其中2/3是妇女和儿童。五月里的一天,一伙武装民团在一个名叫契文顿(J.M.Chivington)的上校的率领下,来到里昂要塞。契文顿直言不讳地对驻扎在里昂要塞的联邦部队指挥官安东尼少校宣称:“我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杀印第安人。我相在上帝的眼里我们无论怎样消灭印第安人都是合情合理、光明正大的。”安东尼少校手下的两个军官指出,政府已经宣称要保证印第安人在里昂要塞的安全,联邦部队有责任保护他们,如果听任民团攻打印第安人,那么无异于滥杀无辜。身为指挥官的安东尼居然不理会下属的劝告,听任契文顿手下的暴徒对印第安人下毒手。

惨案发生的当天,契文顿率领的民团和一些联邦正规部队,打着一面白旗和美国国旗,骗过了印第安人的岗哨,冲进印第安人营地,他们见人就开枪,屠杀了133名印第安人,其中包括105名妇女和儿童。白人还不罢休,他们把每个死人的头皮都割下作为战利品。一些白人甚至把妇女的阴部割下,钉在马鞍上或别在自己的帽子上。其残暴无耻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在沙溪惨案中白人暴徒之无法无天、杀人手段之凶残使美国政府感到十分难堪,国会于是组织了所谓的“印第安和平委员会”(Indian Peace Commission),负责与印第安人就土地问题进行谈判。在1867年和1868年与印第安人的两次谈判中,美国政府单方面要求印第安人迁移到奥克拉荷马和达科他地区的一些不毛之地,叫他们把自己祖辈生息繁衍的地方拱手让给虎视眈眈的欧洲移民。政府官员的理由是让冲突双方隔离开来,在这里根本没有公道可言。很多印第安人对此十分愤恨,但他们知道,如果抵抗只会自讨苦吃,于是只得默默地服从。

西部地区针对印第安人的暴力也是令人发指。美国陆军名将谢里丹将军这样记述了他的管辖地区的暴力状况:“自1862年以来,在我的辖区里至少有八百名男女和儿童惨遭杀害,其被害情况令人发指。男人通常被剥去头皮,肢体分离,他们的生殖器被凶手割下,放在他们嘴里。妇女被暴徒强奸,有时多达五六十次,然后被杀害,她们的头皮被凶手剥下,阴道里被插入棍棒,有的在她们死之前,有的在她们死之后。”他得出结论说,无论肇事者是谁,反正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是有你无我的关系,没有调和的余地。只有把印第安人斩尽杀绝,美国才有最后的安宁。

作为军人,谢里丹和其他参加清剿印第安人的美国军人一样,必须忠实执行政府的政策,在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冲突当中,他们无一例外地是站在白人的一边的。谢里丹这样来为政府的政策和自己的军事行动辩解:“不过,在印第安问题上讨论道德是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印第安人的社会即将死亡,这是不可逆转的事情。对一些人来说,把印第安人集中起来、像处置无用的牲畜那样统统杀掉是件难以设想的事。但这种解除印第安人的痛苦的方式并非一无是处。”

印第安人的遭遇是历史上非常突出的种族灭绝的例子。美国人长期以来对此避而不谈,即或提起,也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种态度其实不难理解:因为这一时期死于疾病和白人的暴力的印第安人太多了,他们的文化受到的摧残太严重了,对他们进行的种族灭绝的暴力太残酷了,对印第安人出尔反尔的例子太司空见惯了。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所作所为以及所造成的后果无论用什么样的尺度来衡量,都算得上是人类有史以来历时最长的惨剧。最近二三十年来,这种情况稍有改变,一些严肃的学者开始研究这段历史,重新评价美国对印第安人的所作所为。

回顾美国的白人以进步和基督的名义对印第安人的种种不义行径,当今有一些美国知识分子发出了这样的忏悔:“我、还有其他所有的美国人所安居乐业的土地是不久前从别人那里偷来的,我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惜杀光所有敢于抵抗我们的人,然后将他们的财产据为己有。当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立刻对我所接受的犯罪与惩罚、公正与不公正、财产和盗窃、合法与不合法的标准产生了怀疑。”

美国长期以来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当白人在17~18世纪来到北美大陆时,他们除了每人手里捧着—部《圣经》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当地的印第安人没有《圣经》,却拥有大片肥沃的土地。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易,一百年之后,印第安人每人手里捧上了一部《圣经》,但却没有了土地;而白人不仅获取了印第安人的土地,而且也保留了手里的《圣经》。


综观20世纪以前的美国历史,我们很容易看出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权归根到底是种族战争和种族征服。白人要的就是印第安人的土地,买得过来的就买,拿得过来的就拿,既买不过来又拿不过来的就抢。既然要抢,就可以不择手段,抢到手后,不妨表示一点遗憾。可以说,美国文明的建立是以印第安人的种族消亡作为代价的。

 


看过几本美国史,其中都提到印第安人的灭绝是由于欧洲人带去的天花等流行病让没有免疫力的印第安人灭亡。这种掩盖历史真相给全世界人民洗脑的伎俩,也只有美帝和公母知们才干的出来。

颁布法令,抢夺印第安人的土地,推动美军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绞杀印第安酋长的冤杀死刑,鼓励屠杀300万印第安人,这就是林肯的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

 

叁   林肯废除奴隶制的历史真相

 

历史上把林肯废除奴隶制作为他的巨大贡献之一,有人认为美国南北战争是为了解放黑奴,历史真相是什么呢?

很多被圣母什么的骗了的都以为美国内战是为了废除奴隶制。其实美国内战和黑人当不当奴隶,关系不能说没有,但奴隶制却并不是导致内战的最根本的原因。美国内战是南北两种制度之间的矛盾达到了一定程度的产物。当然,除去这一根本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共同推动着南北战争序幕的拉开。

第一,领土的扩张加剧了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美国建国之后,积极推行大规模扩张领土的政策。1803年,利用英法矛盾和法军失败之机,它以1500万美元的代价向拿破仑“购买”了法国北美殖民地路易斯安那,使美国领土扩大了一倍半,从原来的89万平方英里增加为200万平方英里。1810年美国强占了西班牙属地西佛罗里达;1819年又以500万美元强购东佛罗里达。1823年,门罗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为美国在美洲大陆的扩张做了铺垫。1835年,奴隶主策动英国移民在墨西哥的德克萨斯暴动,从墨西哥独立出来,为美国所吞并。1846年-1848年,又挑起与墨西哥的战争,强占了格兰得河以北西墨西哥的全部领土。1846年不费一兵一卒和一金一银从英国手里夺得现在的俄勒冈,面积达28万平方英里,相当于美国原有13个州面积的5/6。在加剧扩张领土的同时,美国欲壑难填,又开始染指东亚,不仅在中国获益颇多,而且凭借船坚炮利打开了日本紧锁的大门。与此同时,大批移民蜂拥而至。从1800年-1850年美国人口从530万增加至2300万。领土的扩张、海外的侵略和移民流入,使美国北部和东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得以加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暴露和不断激化。

美国的北部和东北部集中了几乎全国所有的重要工业。十九世纪上半期么美国的工业革命主要在这个地区进行。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而美国的南部,自独立战争以来,却一直沿着奴隶制经济的方向发展,而且始终保持着殖民地经济的性质。以1860年为例,当时南方人口900万,其中黑奴占400万;英国的棉纺织业飞速发展,需要大量棉花,奴隶主把约80%棉花和其他工业原料运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批廉价工业品。他们要求降低关税、贸易自由,而北方为了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防止外贸竞争,则主张保护关税,反对贸易自由。这一个根本无法调和的矛盾。因此,南北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对立,使双方的矛盾不可避免地日趋尖锐。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机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陆上一起和平相处。它只能以其中一个制度的胜利而结束。


第二,废奴运动推动了战争的爆发。南北在社会制度上的尖锐矛盾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废奴运动的高涨。伴随着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奴隶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反对奴隶制自不必说,在南方野蛮的奴隶制度通知下,黑人奴隶承受着难以言状的痛苦,过着低贱的生活。他们在奴隶主和监工的驱使下,毫无人身自有,受着非人的折磨,他们更想尽快解除奴隶枷锁。黑人奴隶争取解放的斗争得到了美国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同情。广大的农民、失业者、新到的欧洲移民,甚至受到剥削压迫的小自耕农、“贫穷白人”也希望奴隶制能够废除。他们在19世纪30至50年代发动了广泛的废奴运动,由他们组织的“地下铁道协会”,曾先后帮助4万多名南方奴隶逃往北方。废奴运动中,美国出现了两本揭露和谴责奴隶制的小说,一本是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另一本是希尔德列斯的《白奴》。这两本小说在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起到了唤醒社会舆论、促进反奴隶制斗争的作用。1859年美国又爆发了震惊全国的约翰·布朗领导的反对奴隶制的起义。南部奴隶主对布朗起义大为恐慌,职责这是废奴主义这煽动奴隶暴动的阴谋,并诬陷称布朗起义得到了共和党领袖的支持,以此来挑起南部居民对共和党的敌意。起义失败后,约翰·布朗被奴隶主绞死,但起义对废奴运动和黑人解放斗争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推动着废奴运动走向一个新的高潮。起义证明,只有武装斗争才能解放奴隶。


第三,对联邦政府控制权的争夺加剧了南北既存的矛盾。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参议院系由每州派出两名代表组成,故西部新成立的州究竟成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便直接决定南北两方谁掌握参议院控制权的问题。

19世纪40年代的向西扩张引起了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与北部工商业资本主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北部资本家和南部奴隶主都渴望向西扩张,以自己的模式在新扩张的领土上建立更多的新州,增多在国会的席位,加强在联邦政府中的权力。东北部的商人和工业家要求在新的领土上建立自由州,扩大销售市场。南部种植园主力图把使用奴隶劳动的种植园经济扩展到新的领土,以解决单一作物带来的地力衰竭问题。他们认为,即使西部领土的土坡和气候不适宜于棉花种植,但只要多建立蓄奴州,即可保持白人至上的地位,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

每当建立新州的时候,就会在该州发生容许或禁止奴隶制的斗争,南北之间的矛盾就会趋于白热化。1820年3月,国会通过了“密苏里妥协案”,确定新建的密苏里州为蓄奴州,有人民起草州宪法,决定是否允许奴隶制的存在,同时,从马萨诸塞分出一个新州——缅因州作为自由州;规定出密苏里外,以北纬36°30′以北禁止蓄奴。但南方奴隶主不满足与北方的让步。1846年-1848年墨西哥战争的结果是,美国夺取了更多的领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是否要推广奴隶制。1850年又达成一项妥协,承认加利福尼亚州成为自由州,允许犹他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居民做出决定,他们是否想在自己的疆界内实行奴隶制(他们不想实行)。1854年国会在奴隶主的压力下通过“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规定新州的奴隶制问题有该州的居民自己决定。法案刚一通过,奴隶主武装便冲进堪萨斯,企图依靠无力强迫新州居民接受奴隶制。当时成千上万的农民从北方赶来,予以英勇抗击,双方武装冲突达半年之久,史称“堪萨斯内战”。这一事件揭开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序幕。


第四,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索。18960年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竞选总统。成立于1828年的民主党代表南方奴隶主利益;成立于2854年的共和党则代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反对奴隶制。竞选结果是共和党候选人阿伯拉罕·林肯获胜,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

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林肯认为,奴隶制在道义上是错误的,但维护联邦的统一之重要性甚于奴隶制。他在解决奴隶制问题上主张是限制”,而不是废除,是“赎买”而不是“解放”。他甚至认为,解决种族问题的最好方法是把黑人移往中美洲或非洲。他反对干预蓄奴州的奴隶制

林肯的当选是奴隶主把奴隶制扩大到西部去的希望彻底破灭,意味着奴隶主大权旁落,北方资产阶级控制了联邦政府权力,从而是奴隶制度面临覆灭的危险,如同马克思所说,共和党人提出应当用法律完全禁止奴隶制度的进一步扩展的原则,就等于要从根割断奴隶主的统治。因此,南方把林肯总统当选看成是南北分离的信号。

第一次独立战争之后,北美获得了独立,第二次美英战争(美国人有时候将之称为第二次独立战争)之后,美国政治上独立的地位基本保住了,但是北美的独立并没有真正完成,因为在那时,在经济上,北美依然是英国经济链条上的一环,在经济上它仍然是依附于英国的。

许多年前,英国人玩出了一种叫做“三角贸易”的招数。他们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棉花等返航。后来奴隶贸易被禁止了,但是美洲提供工业原料给欧洲,欧洲把这些东西加工成工业品再返销给美洲的模式却一直保留了下来。美国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北美刚刚独立的时候,南方各州是独立的主要力量,他们拥有更多的人口和州的数量。这使得北美独立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南方在政治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段时间可以参考“弗吉尼亚王朝”)美国国会分为参众两院。其中参议院议员的数量按照州的数量分配,各州无论大小,名额都一样。众议员的数量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在建国初期,在这两方面,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南方都是压倒优势。

但是随着移民的增加,一个新的情况出现了。种植园经济模式能够提供的工作机会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如工厂。所以北方各州迅速的在人口上超过了南方州。而且随着美国的扩张,新的州不断出现。而此时,跨越大洋的奴隶贸易却已经式微,在美国,新的奴隶只能靠原来的奴隶生出来,所以奴隶的来源成了问题。新出现的州自然就走上了和原来的北方各州一样的工业化的道路。这样一来,无论在参议院还是众议院,北方的力量开始占据上风。这个时候,一个严重的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关税问题,就南北战争而言,这个问题比奴隶制严重一百倍!

南方各州的经济模式是这样的,他们向欧洲出口种植园产品——棉花、糖等等,然后再从欧洲购入各种工业品。而欧洲的那些国家自己控制着的殖民地也能生产这些,那么欧洲人凭什么要购买美国的棉花,而不是用自己的在北非,乃至印度的殖民地的棉花?为什么要允许美国人的棉花以极低的关税进入欧洲市场?答案就是因为美国在进口欧洲工业品的时候的关税也非常低。

这样的模式对于北方是极其不利的。随着美国的扩张,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掀起了一次次的高潮,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是铁路,它的发展几乎是爆炸性的。按道理,铁路的爆炸性发展对于钢铁行业来说,简直是福音,但是就在美国铁路大发展的同时,美国的钢铁行业却几乎原地踏步,因为市场上都是廉价的欧洲钢铁。

和欧洲不一样,美国是没办法将工人逼迫到使用寿命不超过三年的地步的,因为北美到处都是无主之地,真要让移民们在工厂里干三年就要累死,大家就都跑到野地里去当鲁滨逊了。所以北美的工厂的工资成本远高于欧洲。即使算上欧洲的航运成本,欧洲工业品的竞争力仍然是压倒性的优于美国本土产品的。这时候,唯一能保护北方工业的就只有关税了。但是一旦提高关税,作为回应,欧洲自然就会提高对美国的棉花之类的关税,然后美国南方的棉花在欧洲就会毫无竞争力。南方就要破产。但是,如果不提高关税,美国北方的那些工厂就永远无法真正发展起来,永远只能做些边角料,甚至于随着海运技术的发展,海运成本的下降,总有一天,他们就是做边角料都会做不下去。从这种意义上讲,作为欧洲殖民者的经济附庸的南方和追求独立的经济地位的北方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对于南方来说,好在总统这个位子一直还是控制在南方手中,所以很多调整关税的议案最后都在总统这里被终结了,直到林肯上台。事实上林肯上台后在废奴的问题上相当谨慎,甚至与战争开始后很长时间都没宣布要废除奴隶制。林肯后来废除奴隶制更大的目的在于牵制欧洲,阻止欧洲人,尤其是英国参战(其实英国人差一点就动手了)。林肯上台后真正激怒了南方,让他们选择独立的举动是什么呢?当然是调整关税。林肯一上台,第一件事情就是批准了已经被北方控制的两院提出的增加关税的计划。这才导致了战争。南北战争的实质是关税问题,本质是北方的工业品成本太高,没人买,欧洲工业品倾销美国。而南方的种植园产品出口欧洲却过的很滋润,于是北方工厂主开始算计南方兄弟,要大幅度提高关税,目的是抬高欧洲工业品价格,提高美国工业品竞争优势,同时提高南方农产品外销成本,使农场主不得不低价在美国出售农产品。

虽然此前为了避免战争,林肯作出了“没有废除奴隶制的计划”之类的保证——那些东西都是可以妥协的,但是在关税问题上,北方绝对不会妥协。美国内战的实质就是作为欧洲殖民主义的经济附庸的种植园经济和独立实现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决战。也只有在赢得了这场战争之后,美国才算是真正的获得了完全的独立。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内战,就是另一场北美独立战争。

 

在林肯还未就职时,南方奴隶主就发生了叛乱。有11个州相继宣布奴隶制是立国基础,制定了“宪法”,1861年2月,南方11个州(这是是十一个州是南卡罗来纳、密西西比、佛罗里达、亚拉巴马、佐治亚、路易斯安那、德克萨斯、弗吉尼亚、阿肯色、田纳西和北卡罗来纳)宣布成立南方同盟,并推荐大种植园奴隶主杰斐逊·戴维斯为临时总统,以弗吉尼亚的里士满为首都,公开打起叛乱旗帜,并且拒绝与北方妥协,决定用战争巩固并扩大奴隶制。刚刚成立84年的美利坚合众国走到了国家分裂的边缘······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林肯说:“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的当选,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他们当然不愿意一个主张废除奴隶制的人当总统。为了重新夺回他们长期控制的国家领导权,他们在林肯就职之前就发动了叛乱。1860年12月,南方的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接着密西西比、佛罗里达等蓄奴州也相继脱离联邦。1861年2月,他们宣布成立一个“美利坚联盟国 ”,推举大种植园主杰弗逊·戴维斯为总统,还制定了“宪法”,宣布黑人奴隶制是南方联盟的立国基础:“黑人不能和白人平等,黑人奴隶劳动是自然的、正常的状态。”1861年4月12日,南方联盟不宣而战,迅速攻占了联邦政府军驻守的萨姆特要塞。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林肯本人并不主张用过激的方式废除奴隶制,他认为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先限制奴隶制,然后逐步加以废除,而关键是维护联邦的统一。即使南北战争开始后,他也认为,废奴非当务之急。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北方政府根本没有进行战争的准备,只是仓促应战,而南方则是蓄谋已久,有优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所以,尽管北方在多方面都占有优势,但还是被南方打得节节败退,连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叛军攻破。

北方在战场上的失利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了示威游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这时林肯才意识到,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废除奴隶制、解放黑奴。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1862年9月,林肯又亲自起草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草案》。1863年1月1日正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宣布黑奴获得自由,从根本上瓦解了南军的战斗力,也使北军得到雄厚的兵源。

其实,废奴从来都不是南北战争的主题,而只是一个插曲。北方资本家集团以废奴为旗号,在政治上打击南方奴隶主集团,企图使南方沦为其经济殖民地,以利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至少在南北战争中期以前,废奴都是口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跟咱们现在说要实现共产主义差不多。南北战争真正的主题,是统一和独立的矛盾;当时北方集团里也有很多奴隶主和蓄奴州,而南方集团的首脑——戴维斯总统本人也是废奴主义者。在这种情况下,林肯是不可能轻易提出废奴的,否则就等于将原本还站在北方阵营中的蓄奴州推进南方阵营。

 

XX百科也是这么说的:



XX百科里说:“鉴于美国宪法严禁政府在没有正当法律程序的条件下剥夺公民财产,林肯无意也无权解放黑奴。”“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存奴隶制度,亦非摧毁奴隶制度。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解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

 

可是,那个时候,美国的国家概念还不强,所以坚持州权至上观念的人数量很多,比如美国当时最优秀的将军罗伯特李,就放弃了联邦军队总司令的高位,回到家乡弗吉尼亚组织民兵对抗联邦军队;当林肯总统苦求他留下的时候,他说:我的剑只为我的故乡而拔。所以,仅仅以统一对抗独立的话,联邦政府实际上并不占据政治和道义上的优势,所以那个时候北方军队连战连败,根本不是骁勇的南方军队的对手。

所以,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林肯必须祭出一面旗帜,一面道德的旗帜、正义的旗帜,对南方发动一场十字军式的讨伐,因此废奴就成了他不得不做出的最佳选择。

另外,从国际背景来说,当时的南北战争也引发了欧洲的关注,英国就暗地支持南方叛乱分子,并随时准备公开支持南方。这种情况下,要排除外国干涉,联邦政府也必须将自己置于道德高地上。此时,废奴思想已经在欧洲形成了共识,联邦政府公开宣布废奴,不仅可以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也使英国不敢公开支持南方。

南北战争爆发后,相当多的黑奴自愿为自身自由而协助联邦作战,但对如何处理占领地黑奴观点上仍有所冲突。林肯一开始收回某些将军自行发布的解放黑奴命令,而此政策严厉执行则造成逃亡黑奴必须回到他们南方主子那儿,但1862年3月13日邦联政府禁止所有联邦军指挥官遣返逃亡黑奴,如此影响了《1850年逃亡奴隶法》的废除。1862年4月11日,国会宣布联邦政府将保障释放黑奴的奴隶主,所有在华盛顿的黑奴于1862年4月16日获得解放。1862年7月19日国会废止联邦领土上的奴隶制度,如此使美国最高法院于1857年《得福德·史考特诉桑福德案》(Dred Scott v. Sandford)作出的决议失去效力:此决议曾导致国会一度无权监督国土上的黑奴制度。

林肯曾宣称他自己没有宪法赋予的权力解放黑奴,此外,解放黑奴是种具有风险的政治行为,因为仍有部分畜奴州效忠于联邦,且战争初始的目的集中在保护联邦的完整而非解放黑奴。基于如此,这份宣言当时只是份而由林肯自己理解为以三军统帅的身份所发表的军事命令,而非由国会公布具同等地位的法案或宪法增修条文。另外有些论点认为解放奴隶宣言本身乃违宪,且是种领袖扩权指挥军队行动,而非创造新法(可参考《杨斯顿钢铁公司总统权限案》Youngstown Sheet and Tube Co. v. Sawyer, 343 U.S. 579 (1952) 其主张总统无权以三军统帅的身份掌控炼钢厂使其为韩战效力)。解放奴隶宣言也把解放黑奴的同意权让渡给联邦军队(虽然军队本身实行种族隔离),这难得的机会使将近20万多曾为奴隶的黑人受惠,也让北方人获得额外的人力资源而南方人却直到战败前几天还无法仿效。

 

1862年09月22日,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自1863年01月01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奴隶将成为自由人。1863年发布《解放奴隶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不少人以为所有的奴律都因此获得了自由,其实不然。《解放奴隶宣言》只宣布叛乱州的奴隶获得自由,但没有涉及留在联邦内各州奴隶的地位,如果没有法律上的新规定,内战结束后被解放的奴隶以及尚未获得自由的奴隶的法律地位还是不明确。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国会议员的多次辩论,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法案,即宪法13修正案。第13修正案虽然在国会获得参众两院的通过,但根据宪法的规定,新的修正案要生效成为法律,还必须得到四分之三联邦州的认可。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过程居然延续了两百多年,密西西比州是最后一个批准该修正案的州,直到2013年2月才完成最后的手续。因此,到2013年,全部50个州都批准了该法案。

1月1日,所有美国人,包括黑人和白人,将共同庆祝一个重要的日子——1863年1月1日,美国总统林肯正式颁布《解放黑奴宣言》,下令在全美境内废除奴隶制。然而,历史学家们已经在这个庆祝日到来前给热衷于纪念黑奴解放运动的美国人浇足了冷水。不少历史学家指出,林肯总统当年的废奴命令并没有在事实上解放多少奴隶,受益于这项命令而直接获得自由的黑奴只有区区5万人。其余的400万黑奴生活在美国南部各州,而那里是一片根本不受林肯领导的广袤土地。后来黑人地位的提高,不是因为美国白人心地善良,而是因为美国黑人的不懈斗争。还有学者指出,美国内战的死亡人数或许会给准备好要欢庆的人们心中一击——总共有75万美国人在南北战争中丧生,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血流成河的战争。废除奴隶制度带来的好处当然已经毋庸置疑,但问题是,难道没有更和平的手段可供选择以达到相同的结果吗?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斯蒂芬·坎特罗威茨(StephenKantrowitz)在新书《不止于自由:争取白人共和国里的黑人公民身份,1829-1889》(MoreThanFreedom:FightingforBlackCitizenshipinaWhiteRepublic,1829-1889)中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美国的黑奴解放运动,认为废除奴隶制充其量只是一次阶段性胜利,而废除黑奴运动中的重要活动者们从一开始就有着更高的目标——他们要为争取彻底的平等而进行更广泛的斗争,奴隶制度的终结仅仅是这场持久战中的一小步。这些黑人政治活动家在当时主要以波士顿为根据地开展斗争,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被遗忘。内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美国仍然处于种族隔离制度的阴影下。吉姆·克劳法(SouthernJimCrowlaws)以法律的形式在南部各州及边境各州对有色人种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美国种族主义的代表性组织三K党(KuKluxKlan)也一直奉行白人至上主义。许多读者对战后甚嚣尘上的种族主义和黑人们为此进行的斗争都很熟悉。但大多数人未必知道,早在1820年代,美国黑人已经在为获得与白人完全平等的权利而斗争了。他们争取选举权,参与竞选公职,积极服兵役,加入白人学校。黑人争取平等的斗争持续了长达一个半世纪,并伴随着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而达到高潮。

在历史上,林肯总统并不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林肯本质上是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他发动南北战争的初衷也并非解放黑奴,而是维护国家统一。然而根据宪法,南方州是有权力脱离联邦另组国家的,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场南北战争对于南方而言,是北方人发动的侵略战争。于是在这场战争中,北方并非占据道德制高点,因为他们的行为是违宪的。所以林肯总统必须从道德和现实上摆脱这种局面,而最终,用林达的话来说,他“找到了永恒的诉求”——解放黑奴。这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都是道德的制高点,而现实中,此举也赢得了全体黑人的支持,战争的天平由此倾斜了。然而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这只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而且是通过战争机器强力推动的,但它是违法的。如果南北战争不是一场侵略战争,而是一场内战,那么南方州的法律仍然是有效的,黑人就是财产,对黑人的解放就是对个人财产的剥夺,这是宪法所不允许的。同时州与联邦是平等的,美国总统、国会都没有权力废除州法律,只有当州法律违宪的时候,才能由最高法院宣布废除。而现实情况是,这些法律并不违宪,恰恰是林肯发动的战争是违宪的。于是乎林肯总统所要做的,就是让废除奴隶制的主张变成宪法修正案,只有这样,他的战争才被赋予合法性,而那些州法才有可能废除,而这一切,必须在战争结束前完成,否则当南方州回归之后,他很可能失去对议会的控制,同时还可能面临被弹劾的风险。在这个废除奴隶制的永恒诉求下,林肯竭尽所能,甚至使用了很多不光彩的办法,促成了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的通过,让这场战争成为了正义的、为解放黑奴而战的“内战”。

 


一个人为被塑造出来的英雄。实际上有一些东西是非常怪异的。比如说废除奴隶制,实际上他还没有真正废除。南北战争起于1861年,那都是什么年代了?英法都洗劫圆明园了,都这个年代了,美国还存在奴隶制,真的是让人很难理解。就好比现在,如果说某一天废除户口制度,那在当时的我国领导人是不是世界第一伟光正了?肯定不是啊,因为户口制度本来就没几个国家在搞,如果说现在朝鲜领导人开始市场经济,开始普选了,金正恩是不是世界第一伟光正了?肯定不是嘛。雍正年间,清朝都算不怎么样的王朝,雍正帝在位的时候就废除了贱民制度,只能说美国的宣传机器真强大,把本来就应该的做的事,宣传成伟光正,看来一个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只要强大了,过去的黑历史都能被刷白。都1861年了还存在奴隶制本来就匪夷所思,林肯做了一件是个人都会做的事:废除奴隶制。而且事实上远没有真正废除。

可以看出,林肯在整个整治生涯中的废奴行为并非积极的本愿,南北战争的局势、扭转战局的需要、资本家对劳动力的需要推动着林肯不得不采取废奴的措施。林肯是非常保守的采取逐步放开的措施,更多的是考虑美国统一的需要、保证领导权的需要,甚至为此为此不惜冒着违宪的风险。当然,这种被动的应对最终也推动落实了解放黑奴的举措,正是应了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肆   正直诚实林肯的舞弊大选

 

被人们称为正直、诚实的林肯,是如何赢得总统大选的呢?

以下内容来自李思贲著《林肯》一书:

1860年5月16日这一天,火车载着4万名乘客和500名代表来到这座千里草原的货物集散地和交通枢纽站参加预定的大会。为大会兴建的“伟格卫姆”大厦是一幢木结构建筑物,可容纳一万人。大厦内外装饰一新,气派非凡。

为营造竞选气氛,林肯的朋友们着实卖了点劲儿。“林肯竞选总部”就设在“特雷芒特”大厦的三楼。这家芝加哥最高级旅馆的整个三层楼是由戴维·戴维斯包下的,包金300美元。林肯总部设有竞选班子办公室。这个班子里有宣传鼓动员、游说人、辩护士、谋士和啦啦队等。

在林肯总部的接待室里,还为每个代表和重要来宾准备好了雪茄烟、葡萄酒、白兰地和威士忌等名烟佳酿,共花费321美元。这笔钱是由林肯的另两位好友哈奇和拉蒙自掏腰包的。这俩人还把代表们请来总部进行私下密谈,有时则对大批代表讲话,敦促他们投林肯一票。

印制大会入场券的印刷厂,拉蒙也专程去过,为的是伪造入场券,好让支持林肯的群众第二天能够混入会场,占据整个大厅,使西华德的啦啦队无插足之地。因为从纽约州来了整整1000人的啦啦队,专门为西华德呐喊助威。包括著名的重量级拳击冠军托姆·海尔在内的一帮人也赶来了。瑟洛·威德还把西华德竞选总部设在里士满大厦,也在全力以赴地为争夺总统候选人而顽强拼搏。所以在“伟格卫姆”大厦四周,人群熙熙攘攘,拥挤不堪。外面的人比大厦里面的人多得多,都在为本州的候选人助选。身穿鲜艳时装的游行队伍在铜管队的伴奏下,在大街上堂而皇之地行进,一面高呼口号,为候选人助威。1000多家酒吧顾客满座,人们都在尽情寻乐,喧嚣不已。

从外地涌向芝加哥的4万名客人中,有一大半人在一刻不停地为亚伯拉罕·林肯高声喊叫,“拥护老亚伯,拥护劈栅栏木条的候选人”的呐喊声此起彼伏,终日不停。他们有的是激于道义,有的是给名酒醉红了眼,都在为林肯助选,为林肯这一派的人鼓气。

5月17日下午,大会在一片欢呼声中通过了共和党的政治纲领。紧接着,支持西华德的代表就想一鼓作气,要求就候选人立即投票,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候选人能在当天下午得到提名的。但由于当时的票数记录纸还没有准备好,大会主席乔治·阿什蒙提出休会的动议,并得到大多数代表的口头表决赞成。于是,大会得以暂时休会。

林肯的支持者于是抓紧这一决战关头,在当时进行了通宵达旦的紧张活动,达成了一些重要的秘密交易。其中之一是林肯的朋友曾给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州和俄亥俄州的代表团领袖们许愿:如果林肯当选,他们将可以进入内阁,当时林肯已回到斯普林菲尔德。行前他曾对他的竞选经理人交代过:“我没有授权你去搞政治交易,我将来也不承认这种交易。”但封官许愿的事还是出台了。后来,从当选到就职这段期间,林肯任命的内阁成员中,就有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州和俄亥俄州的领导人,实现了他的竞选经理人当初所许下的政治诺言。尽管许多人提醒林肯说:这些人作为政治家还不够格,还不足以辅佐他去解决政府所面临的问题,但他还是那样做了。

在大会的最后一天,西华德和林肯双方助选人的斗争已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原来,早在代表大会处理例行公事的头两天(即5月16日和17日)里,西华德的支持者们因得到芝加哥竞选经理人的许可而得以自由出入会场。林肯的支持者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便出现了伪造入场券的事,于是便招募了100名大嗓门的男女,让他们全都挤进了会场,把所有的座位和能立足的地方全都占满为止。这样,从纽约州来的几百名为西华德助威的人都无法挤进去,只能被迫在会场外徘徊,急得直跺脚。不仅如此,林肯的支持者们还专门雇了两位“特大嗓门”:一个是芝加哥的艾姆斯医生,据说在风平浪静的时日,他的喊声可以从密执安湖的一边清晰地传到对岸;另一个是从奥塔瓦请来的大喉咙,他能发出洪钟般的大吼。坐在主席台上的伯顿·库克会前曾给这两个“特大嗓门”约定:只要他一掏出手帕,这两个大喉咙便带头起哄,其他1000人即随声附和,一齐响应,跟着两位领头人吼叫不停,给整个会场制造一边倒的轰动效应。

5月18日,大会举行了提名和投票。提名发言者一律用简单句式表达。当贾德代表发言:“我代表伊利诺伊州代表团,要求提名本州的亚伯拉罕·林肯为美国总统候选人”时,主席台上的库克掏出了他的手帕。这时,那些专门请来和挑来呐喊助威的人登时声嘶力竭地喊叫起来,恍如山崩地裂。林肯的好友、第八巡回法庭律师伦纳德·斯威特后来写道:“5000人从座位上一蹦而起,其中有不少是妇女,发狂的吼声一如全城晚祷巨钟发出的震耳轰鸣。即便上千汽笛鸣放,数百铜锣齐响,也大概会被这种震耳欲聋的声浪所淹没。”投票结果揭晓:第一轮投票的情况是,支持纽约州参议员威廉·亨利·西华德为总统候选人的代表占了优势,共得173.5票,林肯获得102票,票数在他们以下的还有其他几位候选人;第二轮投票的情况是,林肯的票数一跃而为181票,西华德则为184.5票;直到第三轮投票时,林肯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465张选票中,林肯独占231.5票,而西华德则降到180票。

至此,林肯距离当选总统候选人尚差1.5票,这时俄亥俄州的卡特要把本州的4票改投给林肯,其他代表也宣布改投林肯的票。当检票员计票时,济济一堂的万人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厅时只不时传出铅笔写字的唰唰声和拍发电报的嘀嗒声。来自全美的900名记者都在捏紧手中的笔,准备随时记下主席团宣布的点票结果。


主席正式宣布计票结果:465张选票中,有364票是投给获票最多的候选人——伊利诺伊州的亚伯拉罕·林肯。当主席最后讲到林肯“被选为你们的美国总统候选人”时,各州代表团团长随即起立,鼓掌表示赞成这一提名。此时此刻,喧嚣声、叫喊声早已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拥抱、接吻、啜泣、欢笑,大厦内外一片欢腾。乐队高奏凯歌,钟声不断,汽笛齐鸣,炮声隆隆,汇成为一支支高亢的交响乐曲,在空中经久回荡。

 


伍   葛底斯堡演讲有多虚伪

 

这是林肯1863年11月19日在葛底斯堡阵亡将士公墓落成仪式上发表的演说,是公认的英语演讲的最高典范。



内战前选举权问题的发展趋势并不是直线的和前进的,其过程也有曲折和倒退。这首先体现在女权问题上。在美国革命时期曾经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州,在19世纪初竟然剥夺了该州妇女的这一权利。1807年,新泽西立法机关宣布,只有“自由的白人男性公民”有权参加本州或县级选举本州政府官员或合众国政府官员的选举。更为糟糕的是,在实行成年白人男子普选权的同时,美国各州加强了对黑人选举权的剥夺。康涅狄格、宾夕法尼亚和纽约等老州通过了剥夺黑人选举权的法律。而1819年缅因州加入联邦到内战前,每一个新加入联邦的州都将选举权仅限于白人。南部的马里兰、北卡罗来纳等州也剥夺了黑人的选举权。在1860年以前,只有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弗蒙特、缅因和罗得岛5个州给予黑人与白人平等的选举权。而这五个州的黑人仅占整个北部黑人人口的6%。内战和重建时期构成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在这期间,美国的政治体制以及种族关系在战争的“催生婆”的作用下,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在这期间,美国南部400万黑人奴隶获得了公民身份和选举权,黑人获得的平等的政治权利只是象征性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少数黑人从中受益。然而此时北部和西部诸州还普遍剥夺了黑人选举权。到1910年,前南部同盟11州和俄克拉荷马州通过上述手段剥夺了黑人的选举权。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南部的黑人又普遍被剥夺了他们刚刚获得的政治权利,黑人刚刚获得的选举权得而复失。重建的南部的政治民主化严重受挫。南部和北部与西部在政治民主化道路上分道扬镳,渐行渐远。而且,重建时期联邦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未能保证妇女、印第安人以及其他美国的有色种族获得选举权。

对于当时代的美国妇女、印第安人以及其他美国的有色种族而言,哪有什么自由、平等。美国从建国之初,就在人权问题上遵循双重标准,这在美国的几个所谓伟大总统身上更是显露无遗。在对待印第安人上,林肯没有展示一点点的人道主义意识,没有一点点的人权,没有一点点的民主,没有一点点的自由。林肯所推动的废奴运动,不过是为失利的战争形势所迫,为美利坚统一形势所迫罢了。

 

林肯的废奴宣言被后人当做人权运动的标杆,为了国家利益,林肯只是不自觉地“被”神话了。过分拨高,过度神圣化林肯,是美国的政治需要。中国公母知们也一样过度神圣化林肯,是为谁的政治需要呢?

 

文  星辰大海

2018-4-12于杭州


诚挚推荐文章(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历史∣28:1怎么了,对XXX发言深感震惊——欣赏美国人权(全)

正名∣公知们评价中西历史的标准是?

正名∣辨析古代中国的“亡国”和“侵略”问题—--中国历史学家是双重标准和逻辑混乱吗?

正名∣如何科学地评价建国后的毛泽东时代?

正名∣国企与私企谁养活谁?

正名∣国企与私企效率孰高孰低?我们都错了!

辟谣∣霍金去世,中国现代没有原创发明的谣言该结束了

辟谣∣发达国家是靠民主宪政体制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发达的?别逗了!



长按关注公众号“星辰大海人民团”


长按加入“星辰大海人民论坛壹群”微信群


感谢您的阅读!

点赞人人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