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今年南京治污攻坚这么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全国两会刚刚闭幕,3月20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河长制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治污攻坚重点工作。市委书记韩立明讲话,市长陈之常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出席,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察专员孙立新到会指导。
2022年,全市上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交出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的同时,能耗强度预计下降3.4%,非电煤耗下降5%;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至41.4%。
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4%,绝对值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42个国省考断面优良比例连续四年达100%,18条省控入江支流水质均达Ⅲ类以上,水环境质量考核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
玄武湖。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摄
制定实施《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在全省率先开展重点河湖水生态调查评估,完成湿地修复1700多亩、绿化造林1.6万多亩,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上广受好评。
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增至348万吨、危废年集中处置能力增至50.8万吨,3024名“河湖长”累计巡河17.2万次、发现解决问题2.5万件。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会议对今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作出部署。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紧紧围绕完成省下达“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28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比率达81%”的目标,狠抓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
推动重点行业深入减排,完成大唐电厂等3家燃煤电厂的深度脱硝改造,完成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带动工业废气治理整体提升。深入开展涉VOCs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排查整治。
强化扬尘源、移动源污染系统防治,严格落实建设工地扬尘管理要求,全市差别化管理工地比例力争不低于40%;常态化开展卫星遥感、无人机核查和积尘走航;加快淘汰高排放机动车,更大力度推广新能源重卡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
进一步完善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机制,提升极端天气预报和臭氧污染预测能力,精准指导企业在重点时段安全减排、科学减排;加强长三角、南京都市圈等区域的联防联控联治。
蓝天白云,美不胜收。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持续深入抓好“长江大保护”,落细落实“河长制”,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深化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长江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
提升河长履职效能,发挥好南京都市圈联合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健全完善长江、水阳江、胥河、滁河等10条省骨干河湖的跨省界协同共治机制。
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加快实施玄武湖北湖等13项河湖水环境提升和暗涵整治工程,年内确保完成7项;持续推动七乡河等重点入江支流治理,确保全市省控入江支流控制断面水质优于Ⅲ类。
不断强化污染源头管控,加快推进长江及太湖流域排污口精准溯源、分类整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要求,全面推行池塘标准化改造,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管。
聚力打造幸福河湖样板,因地制宜划定并建设秦淮河等重点河湖生态缓冲带,积极推进秦淮河、固城湖申报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要把土壤污染防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风险管控和系统治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确保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加强重点地块安全利用和地下水保护,严格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严防关闭退出化工企业的土壤污染;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推进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源头管控试点。
强化国土空间刚性管控,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建立健全全覆盖、全区域、全类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加快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农业固废循环利用,着力建设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加快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等行业升级,推动固废源头减量。
栖霞区金尧山庄居民自治垃圾分类投放点。通讯员 朱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完成省定控煤任务以及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等指标任务。
对照国家和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加快编制我市具体方案;强化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加紧出台产业、科技、财政等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配套政策,构建完善“1+3+12+N”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新一轮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突出抓好重点行业、企业、设备的能效监管;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能源结构绿色比重,确保完成省定年度能耗强度及煤炭控制目标,全市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要力争控制在50%以内;电力消费(按供电标煤计算)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要达到39%左右。
探索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加强对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的监测、核算,组织涉碳交易企业有序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持续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全社会参与双碳行动。
会上,主要职能部门就开展今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亮出举措。
市发改委表示
将根据省、市双碳工作领导小组要求,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我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督促指导各部门和板块尽快制定行动方案或保障措施,加快构建“1+3+12+N”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制定 2023 年度双碳工作要点,以指标化、清单化、项目化,积极稳妥推进全市碳达峰工作。把牢项目能效准入,严格执行能耗替代要求,严控 “两高一低”项目。严控化石能源消费,大力提升非化能源占比,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钢铁、石化、化工、建材、5G 和数据中心等重点行业减排行动,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重点推动工业软件、集成电路、智能电网等产业集聚发展,强化项目储备,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力争进入国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加快打造水美岸绿的生态示范段、动能强劲的产业示范段、开放畅通的枢纽示范段、底蕴深厚的人文示范段。进一步深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应用、市场交易机制、生态产品保护补偿等重点领域的研究。落实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实施煤质与供热价格挂钩机制,逐步健全污水处理费调整机制。放大生态资金效益,做好年度生态保护补偿考核评估、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等中央预算内专项申报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表示
将以坚决态度、严实作风扎实推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切实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环境问题。要坚持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开展千家企业百个园区大排查,实施治气项目2000个,打造示范企业100家,腾出更多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全面推进石化、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化清洁原料替代,统筹抓好机动车、扬尘、餐饮油烟等社会面源治理,全方位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施局领导挂钩帮扶产业园区制度,推动园区治污、发展协同并进,组织千名专家进百企,帮助不少于100家重点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配备精干力量对落后点位、街镇开展驻点帮扶,指导基层提升治气能力水平。压实工作责任,逐月分解各板块目标任务,实行日发布、旬通报、月考核,对工作成效明显的板块和企业,在资金申报、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定期约见重点企业负责人,约谈落后点位负责人,压实各方治气责任,强化污染过程精准应对,实行分级分类精准减排,最大程度削峰保良,减少污染天数。
市水务局表示
要力争“三个首位度”“三个百分百”。“三个首位度”是,长江大保护的实效在全省排首位、高质量发展的绩效在全省排首位、水环境管理的成效在全省排首位;“三个百分百”是,幸福河湖建设三年目标100%实现、城市水体“消劣提质”任务100%完成、所有国省考断面水质100%达标。严格落实《长江岸线保护条例》,推进实施《长江岸线保护详细规划》,强化源头管控,精准靶向治理。更加突出全流域,开展协同创新试点,全面统筹所有涉水事务,统一调度所有涉水要素,做到系统治理、整体治理。更加突出河湖长,强化各级河长办力量,全面实行实体化联合办公,推进河湖长星级化管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更加突出智慧化,树立从“治水”到“智水”的理念,突出产、学、研、用相结合,基本建成南京数智水网。加快推进15项防汛消险和14处积淹水整治项目,完成市级5个预案方案修编,开展城市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绘制洪涝风险专题图。建成186条幸福河湖,确保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往期精彩回顾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江瑜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成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