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目录》,南京连续发布5年!
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季
大幕已经拉开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引导人才流向哪些重点产业关键岗位
如何释放人才“磁吸力”?
围绕这三个关键点
南京正多措并举、靶向发力
全力打造人才“引育用留”生态圈
创新型产业招聘会。南京市人社局供图
从2019年开始,《南京市年度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已连续发布5年,由市人社局牵头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投促局共同编制,持续密切关注全市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企业状况和紧缺人才需求,成为南京人才服务工作的“新名片”。
绘制人才“画像”
掌握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在6月28日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上,《2023年度南京市创新型产业集群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新鲜“出炉”。
309个紧缺人才需求岗位,涵盖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6大创新型产业,按照紧缺程度从5至3依次排列,正式“上架”任君挑选。
人有五官,“人才画像”自然也“有鼻子有眼”。《目录》通过8个维度对紧缺人才“精准画像”,从最基本的岗位类型、工作年限、薪酬水平、学历专业等信息,细化到五花八门的任职能力要求、紧缺度,可谓一目了然。
不少市民好奇
《目录》为何要
每年一调研、一更新、一发布?
回答这个问题前
免不了先谈谈
编撰《目录》的初心和使命
“政府要帮助企业引才,得先了解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金卫卫作为市人才服务中心人才信息部负责人,同时也是《目录》编制团队的带头人。
他说,根据南京产业布局的变化,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也在变。以近两年为例,南京创新型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部分企业的发展诉求从“打好地基”变成“提高天花板”,因而,部分“高精尖缺”和“卡脖子”领域的技术研发人才就成了稀缺的“香饽饽”。
对接问需平台。
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注意到,今年的《目录》里,73.14%的紧缺人才岗位均为专业技术类人才。由此可见,引才要和产业布局“同步走”,不能避而不谈“时效性”。
随着《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主引擎”,培育壮大“2+6+6”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关键之举。当下,谁能吸引更多紧缺人才,谁就抢占了更多生产力和发展的主动权。《目录》无疑成了打头阵的“侦察兵”。依据发布的紧缺岗位,聚焦南京“2+6+6”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整合产业链企业发布的、省市区三级人社部门征集的紧缺岗位招聘信息,实现对各类紧缺人才的精准“画像”。
让金卫卫特别兴奋的是,持续5年的“蝴蝶振翅”,盼来了一年比一年更明显的“回响”。“今年,产业链企业调研覆盖率超过80%,回收有效企业问卷5718份,较上年增加了21%。”通过5G消息推送、大数据信息分析等创新方式进行调研,今年的调研样本量显著扩大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这也意味着,“人才画像”将更精准,产业需求则更清晰。
企业按需引才
人才顺着“网线”流过来
从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档案流动数据来看
2022年全年,档案流入为流出数量的2.2倍;
流入人才中26至45岁者、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双双超过80%;
南京市TSI指数(行业人才紧缺指数)呈现U型趋势且保持在1以上。
这几个关键数字呼应了几个关键信息
南京人才处于净流入态势,人才紧缺程度有所缓解;
众多从业者将南京视为职业生涯黄金20年的“乐土”;
南京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从蓄势到成势,正加速夺取“新赛道”、掌握“主动权”。
南京都市圈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截图。
“考虑到南京都市圈成员市(区)之间的产业布局差异,各市(区)对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的需求定位也不同,所以我们在平台上整合发布了各地人才就业创业政策信息专栏,确保圈内成员之间政策信息互通、就业信息共享。”市人才服务中心人才信息部伦宁洁介绍,打好《目录》+南京都市圈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的“组合拳”,有利于形成“人尽其才”的紧缺人才跨区域柔性流动局面。
关注“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点击“求聘求职”一栏,扫描二维码提交就业需求问卷。整个操作时间不超过1分钟,接下来只需“静候佳音”。
但凡有匹配的招聘岗位空缺,系统就会及时、持续地推送至求职人才的手机端。
伦宁洁形容这就像“读者关注了订阅号,系统根据其口味推送文章”,南京市人社局推出这一人才服务系统,也正是希望基于《目录》长期开展的紧缺人才需求调研,对接好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招聘岗位资源,让岗位主动找到“合胃口”的紧缺人才。
截至2023年10月31日,市人社部门共收集问卷17709 份,向有需求的求职人才推送匹配岗位近19万个次,推送范围覆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51多所在宁高校及部分外地高校。其中,参与问卷调查的外地高校人才多达4000余人。
专业直通就业
高校冷门学科“不怕冷”
高质量人才向南京汇聚
在这条长长的创新型产业链上
南京已然布局了
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
集成电路、元宇宙等
未来产业体系
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
数实融合的产业也厚积薄发
然而,引进紧缺人才只是第一步,打造人才“引育用留”生态圈才是长久之计。从中,《目录》又将发挥什么效用?
紫君发现,在近三年发布的《目录》中,南京TSI指数一直保持在1以上,虽然紧缺度有所缓解,但高端人才仍存在“供需缺口”。而且据猎聘银河大数据系统显示,在储备人才库中,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与“2+6+6”创新型产业相关的仅占比32%。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使企业培养人才周期较长、培育付出成本较高。
为强化精准引才合力,南京紧扣第三个关键点,探索建立了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导,高校、重点企业、人力资源机构共同参与的“四方联合”机制,联动开展多元化人才服务。
今年《目录》发布之际,市人社局联合高校开展高校毕业生重点群体系列招聘活动,在“2+6+6”创新型产业集群急需的岗位与对应的高校专业之间搭建起桥梁,助力“专业”直通“就业”。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充分发挥信息学科优势,在人工智能等交叉领域提前布局,设立国内高校首个“元宇宙工程”系,并牵头发起成立了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对于院系名称的调整,起初校方还有一丝顾虑,担心许多填报志愿的学生因“就业冷门”望而却步。
而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广宇看来,《目录》恰似“及时雨”,更是“指南针”。
一方面促使高校紧扣区域产业紧缺人才需求,及时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扩大紧缺专业招生规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和家长提前了解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本领要求,在“专业”与“就业”之间做好规划。
他说:“新征程上,学院将紧扣《目录》所需,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优质教育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源头活水’,为南京市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不断更新的《目录》背后,少不了“智囊团”。每年底,由南京市人社局牵头,邀请各产业主管单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产业链重点企业、人力资源机构等部门分批次召开座谈会,共同参与《目录》的问卷设计、需求调研、报告编写、应用探索等研讨工作。
需要哪些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怎么使用人才……围绕南京市创新型产业发展“蓝图”,最终凝聚成一个个解决人才供需矛盾、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金点子”。
一步一个脚印,南京坚持以《目录》的应用实践作为落脚点,在三个“关键点”上寻求突破,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助企引才服务创新工作机制。
当前,南京正大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地,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如何让“纸上的调研成果”转化为“活的人才资源”,是人才服务工作的“靶点”。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莅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拓宽《目录》调研范围,为政府部门制定决策、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撑。
同时,利用好“数字经济求职人才库”,为产业链中高端紧缺人才推送匹配招聘岗位、专场招聘会信息,进一步提升人岗双向匹配率,推动形成调研数据与产业发展紧密关联、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成果发布和需求响应高效匹配的应用格局。
南京市历年产业发展
《紧缺人才目录》的获取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
紧缺目录“一页通览”
紧缺岗位“一键查询”
↓↓↓
紧缺人才目录汇总查询 目录岗位快速查询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往期精彩回顾
来源:紫金山观察记者 马忆玲 余梦娇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朱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