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产业,南京“强链拓圈”!

张安琪 紫金山观察
2024-07-19


 2024年的元旦钟声刚过,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就传来好消息。“我们的自适应光学眼底影像设备刚刚拿证!后续将应用于医学临床及各种科学试验与验证研究。”1月5日,在南京博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首席运营官赵晔向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分享了这一喜讯。

 据悉,该设备的眼底影像精度可达0.7微米,帮助医生发现人眼细胞级微小病变,持续追踪、监测疾病进展及进行预后效果评估,助力精准诊疗、新药研发及科学研究。而当下市面上的设备精度最高为十几微米,“相当于我们现在是用放大镜来看,以后就可以用上显微镜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市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加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达1032家,“独角兽”、“瞪羚”和上市企业数不断增加,集聚效应显现,创新势头强劲。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强链拓圈”。




   回头看

立足资源禀赋做大做强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先看一组数据:

刚刚过去的一年,南京药企研发的4个1类创新药获批进入内市场;全市新获批二类医疗器械243个,约占全省五分之一


南京生物医药谷。园区供图

新年伊始,博视医疗即宣布医疗器械拿证喜讯。生物医药谷园区企业世和基因近日也宣布自主研发的多癌种早筛产品鹰眼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都说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南京凭什么创新成果频出?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科研人员正进行试验。企业供图


“南京是国内创新药物研发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具有丰富的医药创新研发资源和人才储备优势。”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副总裁赵伟一语道破关键所在。

研发的活跃,来自资源禀赋,南京拥有4所生物医药领域专业院校,20余家高校院所均开设了相关专业学科。

无创新不医药。近年来,南京先后出台《生命健康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促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南京市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等一揽子政策文件。去年6月,南京出台了推进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培育壮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之一。骨子里的创新血液,令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给政策、引人才,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世和基因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基因测序。通讯员 褚旭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世和基因在测序设备投入、人才引进、研发项目开展等诸多方面得到了极大支持。”世和基因的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赵忞超曾在一次会议中感慨,成长为国际肿瘤精准医学领先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世和基因,得益于南京各级政府对科技、人才、创新战略的高度重视及深入贯彻实施。

目前,南京建有各类创新平台约200家,涵盖药物筛选、动物实验、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等新药创制关键环节。生物医药企业众多,多家企业处于行业和细分领域龙头地位。

生物医药产业强链,南京有基础、有底气。



   向前行

前瞻性布局构建创新生态拓圈发展实现“抢位”

“过去的生物医药创新往往是‘单打独斗’居多,现在则表现出一种开放性、系统性。”多位受访者不约而同地评价分析道,链式分工、拓圈发展,这或将成为生物医药产业新态势。南京要如何脱颖而出,实现“抢位”发展?这座城市早有前瞻性布局。


自适应光学眼底影像设备使用演示图。企业供图

“我们去年承担了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生命健康)项目,自适应光学眼底影像设备就是成果之一,还有个动物多模眼科影像设备正在研制。”赵晔介绍,该项目由博视医疗联合江苏鼎泰集团、江苏拓弘康恒医药、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共同组成创新联合体合作攻关,“我们负责技术研发,另外三家单位负责开展应用验证研究。”

这是一例南京生物医药合作的成功案例。在政府引导下,擅长某一环节的团队各自发挥能力,共同完成医药创新的整体操作,这极大提升了南京生物医药创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整体效率。






准确把握生物医药产业新态势,市科技部门强化用好科教人才、创新平台等优势,促进创新研发、场景应用和企业培育,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分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生态,推动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进而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共同进阶。

比如,一粒新药的诞生,需要经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的试验。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试验能力。此时,一个“家门口”的“啥都有”的生态圈十分关键。


江宁高新区。园区供图

在江宁高新区,就有这样一个“圈”,区域生物医药企业从小试、研发到中试,再到规模化生产几乎都能在“家门口”完成。上月底南京天印山医院正式启用,支持“新药创制+转化研究+临床试验+医疗服务”无缝结合。这个“圈”内的临床力量再次增强。

“彼此了解,彼此协作,彼此成就。”赵伟用三个“彼此”总结当前产业新态势。他表示,未来生物医药产业链要高质量发展,就要有针对地建立和优化创新研究分工与协作体系,即构建新的创新生态,将对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研究与转化研究协同,将靶点转化研究与产品开发协同,将产品开发与临床需求痛点协同。


南京经开区。园区供图






显然,南京便是这样做的,目前成效初现。《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构建的“两核三极”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即,江北新区基因与细胞治疗中心和江宁区生物药创新中心为“一北一南”两个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核,“三极”则是栖霞区和南京经开区主打创新药基地、高淳区发力医械产业化基地、鼓楼区和玄武区专注转化医学和智慧医疗基地。

根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南京江北新区、江宁高新区、南京经开区3个重点园区均进入全国前30强。




   踏稳步

专班专人悉心服务持续稳链固链强链

“我们和博视医疗项目的合作,是南京专班的成功,这个合作集结优势,目标是将创新技术落地中国。”江苏鼎泰药物研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慧博士告诉紫君,在博视项目,他们负责科学性验证,为博视医疗研发工作和产品运用提供支撑。未来开发的博视仪器将运用于眼科新药的临床前评估。


新仪器的40×下共聚焦成像图,可观察到食蟹猴视网膜血管的病理学变化。鼎泰集团供图



张慧提到的专班是生物医药(含基因与细胞)产业工作专班,由市科技局牵头成立,专班成员包括江北新区生命健康办,江宁高新区、栖霞高新区、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重点园区管委会在内的全市19个部门、14个板块



产业链上缺什么,专班就服务什么。

“最急需的是融资服务。”提及发展难点,赵晔脱口而出。她介绍,博视医疗自主突破自适应光学、眼动追踪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制出全球首台商业化的自适应光学眼底影像系统并已获NMPA证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此外,博视医疗还拥有青少年近视防控、功能性隐形眼镜等多条管线,致力于打造全年龄段眼科创新平台型。这背后,需要持续且巨额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各种风投基金。

去年9月,药捷安康(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球首创小分子药物tinengotinib(TT-00420)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评第十一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成长企业组二等奖。谈及参赛初衷,药捷安康副总裁彭鹏也坦言,“能打响知名度,对接一些投融资机构,对公司发展非常有帮助。”



紫君从生物医药产业专班了解到,

市科技局已建立起药械研发全周期的奖励资金链,支持产业研发创新;

市委组织部牵头出台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相关政策,加大人才奖励力度;

市卫健委牵头出台政策,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支持卫健系统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接下来,专班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市级人才基金加快落地,为生物医药人才企业发展赋能加速;充分发挥市级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市级产业基金、科创基金对本地生物医药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基金对产业的撬动作用。

鼎泰集团则期盼着与更多科技创新力量建立合作。张慧博士介绍,药物非临床研究作为鼎泰集团的主营业务之一,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能为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为后续的临床试验提供坚实的基础 。“我们有一项毒理研究平台就是和南医大合作共建的,目前平台进展非常顺利、快速。”


中国药科大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天晴多个创新产品的顺利上市,背后都离不开在宁高校专家团队的指导和支持。比如我们与南京医科大学在临床试验领域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和中国药科大学合作了抗肿瘤药物开发、和东南大学合作了造影剂产品,都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了,试验初步结果显示有非常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赵伟看来,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平台合作,如大学、政府研究机构、新创生物技术企业等,可以实现“1+1>2”的效果。

有业内人士提出,南京科教资源潜力还需要充分释放。

对此,专班将结合地区、产业定位,发挥高校集聚优势,提前布局新赛道,聚焦基因与细胞等产业方向发力。2023年11月7日,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成立,依托组织、发改、科技、工信等职能部门,以园区板块为支点,以骨干企业为纽带,将高校、院所、企业、医疗机构有机链接,共同组建产业链党建载体,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行业的内在发展优势,推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产业链党委包括6大联盟,220个基层党组织,14000位党员。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创新,是生物医药企业、产业攀高向上唯一道路。

这条路,南京始终与企业同行。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往期精彩回顾



21万家!“贷”来了什么?

这里的“春节档”卖点十足!

南京和这个城市,真近!

全国首批!南京两地入选

全省第一,占比四成!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张安琪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成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