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银行:你给我1200,再给我44年,我还你2684!

2017-09-26 远程金服

根据不同的标准计算出的结果虽然存在差异,但是1973年的1200元放到现在按照最保守估计也等于现在的数万元。所以,聪明的投资人,看了这个事件,你作何感想,你愿意看到陈女士的“悲剧”在自己身上上演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厦门的陈女士在翻箱底时发现了一张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存单,诺,就是下面这张。



这张老存单虽有些泛黄,但保存完好。抬头写着“中国人民银行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存入日期是1973年3月20日,金额1200元,定存期限一年,月息2厘7毫,存单右下角盖着“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支行灌口营业所”的蓝色公章。


但是陈女士在取款时却遇到了世纪难题,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改制,当年存款的人民银行厦门支行灌口营业所早已不复存在,人行的普通储蓄业务也早已剥离归并到其他银行。陈女士的钱似乎很难取出来了。


但是陈女士并没有放弃。原新闻报道中写道: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对陈女士的存单高度重视,经核实确认,人民银行改制后,其储蓄业务先后由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承接。也就是说,这张存单的底单被分流到了这两家中的一家。8月29日,底单在农业银行找到了!


事情到这里一切都还比较正常,陈女士多方奔走、银行高度重视、积极协助、热情服务。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要让人惊掉大牙了。


那么陈女士历经千辛万苦,究竟取回了多少钱呢?


陈女士存单记载的存款时间是1973年,存入本金1200元,月息2厘7毫,存期一年。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笔存单的利息计算要涉及1972年、1980年、1993年的多次储蓄管理制度变革、至少16次的利率调整,还要考虑到利息个人所得税的多次变化。


经过多方计算确认,在支取日这笔存单本息合计为2684.04元,其中利息1484.04元。


看到这个结果吃瓜群众纷纷表示呵呵哒!



在这幅原新闻的配图中,陈女士拿着2600多元现金喜笑颜开,银行工作人员彬彬有礼,面露微笑。一切显得那么和谐,但一切又显得那么讽刺。


好吧,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1200元在1973年意味着什么!


那时候,一个普通的二级工,每月的工资是32.5元,工厂食堂的菜一般几分钱一个,5分钱的菜已经是比较丰盛的肉菜了。


那时候好一些的大米1角3分钱一斤,猪肉,7角钱一斤,国酒茅台买一瓶需要8元钱,没有特殊的贵客真实很难下决心奢侈一回。


那时候结婚聘礼流行“三转一响”,30块钱的钟山表还算物美价廉,120元的上海表就算是奢侈品;自行车永久、飞鸽、凤凰等一般需要150元;缝纫机一般也需要150元左右。收音机还算便宜,一般30-40元可以搞定!当然这些都不算当时购物普遍需要的各种票证之类带来的隐形成本。


所以1973年的时候,1200元毋庸置疑的是一笔巨款,它相当于一个普通二级工人四十个月的工资,可以买9200斤大米,可以买到1714斤猪肉,可以购置4套“三转一响”



那么当时的1200元又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根据猪肉价格计算,1973年猪肉价格0.7元一斤,现在一般在15元左右,上涨了大约21倍,则21×1200=25200元。


根据大米价格计算,1973年大米价格0.13元,目前普通大米一般3元左右,上涨了大约23倍,

则23×1200=27600元。


根据工资水平计算,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2017年上半年,厦门市(陈女士所在城市)平均工资为6886元,相比三十年之前增加了大约211倍,所以1200元要相当于现在的1200×211=253200元。


综上,根据不同的标准计算出的结果虽然存在差异,但是1973年的1200元放到现在按照最保守估计也等于现在的数万元。


所以,当陈女士历经辛苦终于拿回那沉甸甸的2684元的时候,不知道她是该开心,还是该无奈。还有,重点是银行,在这件事中又是高度重视,又是多方组织协调,又是面带微笑热情服务,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想要陈女士送一面“银行服务棒棒哒”锦旗给他们。


不过吃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对此事的评价集体跑偏。



所以,聪明的投资人,看了这个事件,你作何感想,你愿意看到陈女士的“悲剧”在自己身上上演吗?



                                                         喜欢就关注我们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