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佚名|基督教早期在自贡的社会事业
△ 从路边井古盐道远眺釜溪河对岸桐梓坳福音堂建筑群
1907 年英美会来到自流井后,在灯杆坝开办了男女初等小学各一所。
1 915 年又在雨台山、中塘井分别成立了男女两等小学各一所,继后附设中学进修班。之后又在荣、威、富三县县城及其设有教堂的场镇,以及自流井地区的桩耙坳、路边井、高山井、王家塘等处设立初等小学场镇小学。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教会经费受影响,先后有的停办,有的改为识宇班。
1917 年开办妇女学校(1927 年改为妇女职业学校),同年在自流井公园,富顺和威远城及一些场镇开办幼稚园。
1923年在两等小学校址开办男女初级中学各一所。
1927 年以后,又在自流井开办英语、数学补习班、职业培训班、婴儿保育会等。荣县区会随着教堂的建立,也陆续开办了学校。
1912 年在礼拜堂对面开办男女小学各一所。
1916 年在城北新建男女两等小学各一所,并附设彻中进修班。
1922 年前后新建幼稚园一所,在城东福音堂新办初等小学一所。
1923 年在两等小学初中进修班基础上,开办男女初级中学各一所。
1928 一 1930 年间,先后在双石桥、章家场、李子桥等设有教堂的场镇办起男女初等小学。教徒子女人学可以全免食、举费,攀教位子女入学可以半免食费并全免学费。在这个时期,教会办学已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教育系统。教会学校在组织上受教区长和四川大会教育委员会双重管辖,教委负资经费和人事任免。 1924 年前教会校、园,一律冠以名称,以后改为“培德”。
1927 年国民政府取缔外国人在中国办学,但外国人以董事身份进人校、园董事会,学校实权仍然掌握在他们手里。教会学校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在 1927 年前学校设有宗教课,每天学生都要做圣事,学校实际上是传教布道的讲坛。
1927 年后虽然取消了宗教课,但又在学生课外组织宗教讲义班、查经班,开展“团契”活动。
1 、自贡私立培德幼稚园
1913 年由加拿大英美会传教士汉正礼创办,初名“华英幼稚园”地址在自流井釜溪公园内。初期负责人有加拿大人包翠贞、翟人俊和邓湖琏。 1929年后为加拿大英美会女布道会接办。 1 939 年因日机轰炸停办,迁至荣县成家场。
1943 年迁回复办,聘请曾金容办理。
1947 年学生达 80 多名。
1950 年秋全校有学生63 名,教职工 5 人。
1929 年后任园长的中国人有:汪俊明、田霭如、胡席儒、甘鸣歧等人。其经费初期全部由加拿大教会提供,以后只给部分补助。
1951 年该园由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自贡市第二人民幼儿园”。
2 、自贡私立培德男、女初级中学
1923 年英美会在自流井开办华英男女小学增设初中进修班基础上正式开办,初名华英男女初级中学,
1 927 年更为上名。均设 6 个班,各有学生约 300 人左右。
1939 年 5 月因日机轰炸迁至荣县成家场铁匠嘴罗氏祠堂。后男中因草棚宿舍被焚,又迁往荣县双石桥。女中于 1 941 年迁回原址。
1949 年底女中有学生 245人,教职员 24 人。办校之初经费全由四川大会教委负责拨给,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靠收取学费。在女中担任校长的先后有:汉正礼(加拿大人)、王慎眼、吴直云、刘阶平、姚春云、万椒贤、王可玉等。担任男中校长约有:蒋继修(加拿大人)、易必达(加拿大人)、曾健民、刘福秉、兰瑞样、徐乐全、邱常爵、王树卿。组织校董会后,男中董事长先后有兰伯丰、李秉照,女中董事长有范子佩、欧尔彬、李秉照等。
1952 年培德女中被政府接管后,与自贡中学合并,更名为“自贡市一中”。培德男中交荣县双石桥本乡人接办,更名为“双石中学”
3 、荣县私立华英女子初级中学
1926 年由加拿大传教士赫玉光在华英女子两等小学附设初中进1926 年王基础上创办,位于荣县城关北门口。
1931 年与华英男中合并,改名华英中学女生部。抗战期间,临时迁至城外高墙院, 1942 年秋迁回原址。 1943 年又与男中分开.更为上名。由于校舍较少,历年招生数目不多, 1947 年有学生 6 个班 246 人,截止这年共毕业 23 个班366人。 1 949 年全校有学生 256 人。先后担任校长的有:赫玉光(加拿大)、辜自芬、詹季妾、杨惠裳、林和隶、缪志坤、文局铭、潘西、陈静肃、尹孟儒等。
1951 年由县政府接管,改为荣县一中。
4 、荣县私立华英男子初级中学
1923 年由英美会在华英男子两等小学附设初中进修班基础上创建。开始设一个班 60 人左右,以后增至 3 个班 1 50 人左右。抗战期间为躲避日机轰炸,临时迁往双石桥。
1932 年起又开办高中班。由于当时国民政府规定在校学生不征兵,致使高中学生人数骤增,全校学生达七、八百人。经费开初由四川大会教委会拨给,以后逐年减少,主要靠收取学费。
1927 年前担任校长的加拿大人有滕XX、钟明、白肯;
1927 年后改由中国人担任,有:李明良、张道之、黄卓光、卓学之、杨士彦等。
1951 年学校由县政府接管,并入荣县中学。
5 、荣县私立华英女子职业学校前身为“华英妇女学堂”
1940 年加拿大传教士孙兰英与中国人尹维贞,见荣县盛产棉花,价格低廉,加工后有利可图,就在该学堂基础上创办了华英女子职业学校。第一班招收 20 余名贫民女子,从纺纱织布学起,每天学习八至十小时,生产有:黄色线毯、桌罩、枕帕、书包、提包等二十余种产品。学生学会技术后,每人每天有一碗大米哟七两)作津贴。该校于 1949 年停办。
1907 年加拿大基督教英美会在自流井灯杆坝租房开设诊所,把西医技术首先传播到自贡。 1908 年迁到桐梓坳,租得两间民房,开始分设内外科门诊,并组织巡回医疗到附近县场镇。
1914 年分别在自流井、荣县城关新建医院,随后又在医院内设护士学校。
1 、自流井仁济医院
1914开建,历时三年落成。初名为福音医院,是自贡最早的一所西医院。 1917 - 1919 年,由教会拨款和地方资助,扩建男女病房,正式更名为“仁济医院”。医院一直由加籍洋人主持,隶属中华基督教四川大会医务委员会。经费主要靠上级教会拨款和业务收入。抗日期间,教会拨款减少,经济上由川康盐管局资助。日机三次轰炸,使医院房屋设备受损, 1943 年美道会红十字会捐款 157 万元,修整房星和添策设备,院内分为医务部、护士部及事务部,到 1 949 年该院有病床 80 张,职工 102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23 人,医师7人),该院董事长为川康盐管局局长陈纪铨和自贡市参议长李乘熙,主要董事有何绍南(市长)、曾子郁(市总工会主席)、侯策名(裕商银行经理)、雷德(加拿大牧师)、罗筱元(盐商)等共18 人。历任院长先后有:加拿大人胡祖遗、高子豪、毕其厚、冷泽清;中国人胡承先、曹彬;加拿大人王雨春、沈德才、洪乃宽、赫维德;中国人马君牧等。
1951年 5 月仁济医院被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自贡市人民医院”(即今一医)
2 、荣县仁济医院
1951 年 6 月交县政府接管,改名“荣县人民政府卫生院”。
3 、自贡私立义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1918 年在福音医院内设护校的基础上建立,初名为仁济护士学校。是仁济医院的附属学校,初期设备简陋,规模很小,每期招生仅几人,而且招生无定期,成立后的前19 年共招 9 班学生,毕业 24 人。
1937 学校因未向政府立案停办。 1939年因抗战需要,学校再次开办。聘任朱素荃为校长。经费来源由仁济医院和川康盐务局共同负担。 1 939 年招生加人。
1939年秋- 1941 年夏,学校先后三次被日机轰炸,校舍及设备全部受损,至到 1 946 年才修复完毕。
1945 年 10 月,为避免重名混淆,更名为上名。
1949 年秋,该校有 5 班学生 64 人,教职员 19 人。 1 939一一 1950 年总共招生 15 班,毕业 104 人。在教职员和学生中,基督徒的比重较大。 19 18 年以前,该校全部招收男生,培养对象是护理兼中级医务人员。 1 918 年以后,一律招收女生,学制三年半,毕业后全部分到医院担任护理工作。历任校长有侯淑媛(加拿大人)、穆会英(加拿大人)、何玉贞(英国人)、朱素荃、何玉书。历任董事有欧阳尔彬、李秉熙、王履丰、陈纪铨、李冰、李仁波。三、荣县高石梯避署山庄荣县高石梯地处县城西北 15公里,海拔 859 米深丘地带,大小山峰30余座,山势雄伟,全为丛林覆盖,古树成荫,气候清爽,景色宜人。在两山陡立间有一条上山石梯路 200 余梯,故名。
1914年,加拿大基督教英美会牧师宋道明、洪承宣、王雨春几次前往攀看,绘图设计,向荣县地方官府租借地皮,并筹措经费,组织施工。共修建木柱瓦盖西式平房 20 余幢,每幢间距约半华里;还在山腰间修建了一幢礼拜堂,由当地布道员罗江霖负责管理。
1920 年加拿大医生石玉光、牧师满毓仁接受川康盐务局稽核所拨的专款,又扩建 10余幢西式平房。截止 1946 年共建有西式平房近 50 幢。山庄还开设了银行、小卖部、邮政业务,为避暑洋人服务。该处是英美会开辟的一个避署胜地。每年六、七月间,川南各市、县的英、法、美、加等国牧师、教士、医生男女老幼,均到这里来避署清夏。同时纽织有团山会、读书会、讲演会,轮流主持集会,中心内容还是宗救活动。
1949 年解放后房屋失修,全部倒塌。大跃进中树木被砍伐殆尽。以后加强绿化造林,有所恢复。现为荣县林场所在地。
题图: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图文及视听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