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项目中的三大陷阱
文 | 大话君
前两天跟老友J见面,约在一家装修得很洋气的咖啡厅。
舒缓的西洋音乐,昏黄得恰到好处的灯光,可以把身体蜷缩起来的沙发,带着心形拉花的拿铁……这么装x的环境,我们两个大男人,竟然在聊SAP!
J跟我曾经是一个项目的战友,不像我在这个行业熬熬熬……熬成了老炮儿,他很早就上岸去了企业内部,成了指挥供应商干活的那种人。
我们从特朗普的亚洲行,聊到马斯克要登火星,东拉西扯,话题却最终落回了SAP那点事。
J很感慨,在这个行业走了那么久,他终于变成了不用亲自上阵做项目的人,可回身一看,路上都是各种曾经趟过的坑。从咨询顾问变成甲方,反而让他看清楚了很多,原来的视角很单一,脑子里只有“我我我”,却没想过以另外的角度来思考。
这老兄也是升华了,他竟然总结出了顾问在项目中应该小心的三大陷阱,我听完觉得有点意思,您不妨也品评一番,看看有没有几分道理。
01
陷阱一 盲目满足客户
这来自J的亲身经历,他是从咨询公司的实习生入行的。在做SAP之前,也没在企业呆过,华丽丽的白纸一张,没资历没经验,因此在项目里没什么存在感。人就是这样,越是缺少什么,就对什么越看重。
时不时的也会有客户来找J,提点需求,让J帮忙解决点问题什么的。他总是诚惶诚恐,抖擞120分的精神来满足客户的要求。从好的方面说,他的态度很认真。可中国的老话里都是蕴藏着智慧的,正应了那个词:过犹不及。
有一类客户,其实无论是不是SAP项目里的客户,他们都觉得自己有一种天赋神权,化为三个字就是:“我想要”。不管想要的东西是不是合理,不管想要的东西在现有的项目时间框架和成本中能不能完成,他们总是撇撇嘴,轻飘飘的蹦出那三个字:“我想要”,至于能否完成,怎么完成,项目组你自己去想办法吧。
J曾经就着过这个道。
那一天客户飘然而至,带着满肚子的新需求,新想法,跟J结结实实地讨论了2个小时,怎么把新流程跟SAP系统功能结合起来,哪些地方要做成自动化的。J也high了,自己受到重视啦,那客户要的东西必须得给满足啊。
满足得了要满足,满足不了,创造条件也得满足。J说,当时他心里真是这么想的。
连续好几晚地加班研究功能,写FS,再找项目组协调资源,把自动化的要求用开发实现。J的黑眼圈累得大了一圈,可让人无语的是,等他兴冲冲的跑去找客户测试时,哗,一盆冷水兜头浇下。很简单,客户自己觉得这个需求不重要了。思维活跃的客户,又冒出了其他的新想法,摆开架势要再跟J讨论2小时。
在会议室熬过那2小时的J无比郁闷,自己辛苦做的东西突然就不被需要了。这还不算完,项目经理知道后,虽然没再火上浇油,看J的眼神也多少有点不满。毕竟,投入了各种资源,却啥也没换回来。
怪客户吗?只能怪自己太嫩。
温馨小提示1:对于客户的需求,作为顾问得有自己的判断: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时间和成本能不能cover得住?想清楚了再动手。
02
陷阱二 过度自信
从战战兢兢的小顾问,到牛x哄哄的老顾问,这个转变经常在尚未自我感知的时候就发生了。
镜头一转,还是那个J,不过他已经进化成老鸟了。当时的感觉,用他自己的话说:哥们吃过见过,什么样子的项目都做过,什么样子的客户都能应付得了。
这是SAP顾问做到一定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的一种幻觉,我称之为:人到中年-丧失理智-无法无天-自大狂症。
典型症状就一条:觉得自己比客户更懂。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上面那句话缺少宾语,顾问比客户更懂什么?如果说更懂SAP,我还勉强认同。如果说更懂业务,或者更懂企业,那就不一定了。一个成功的项目,总得结合了SAP解决方案和企业实际业务才能行。
这不,J跟我讲了他曾经的故事。那时候J已经做了不少项目,因此积攒了一套自己的“最佳实践”。就像一个老中医的行医箱,里面装好了许多现成的药方。企业的头疼脑热,都有应对之法。其实这不全是坏事,老药方都是经验的总结。
可惜,过于自信了。
客户是个化工企业,J没多思考,就把曾经做过的化工行业解决方案套用过来了,都是用熟了的功能,会有什么问题?换一家别的企业,这么做可能不会产生什么特别的后果。不过小概率事件是存在的,尴尬的情况发生在集成测试时,这家企业生产中会用到蒸汽,生产完还会产出蒸汽。J的解决方案中完全没有考虑到这点。
其实客户在需求讨论的时候说过蒸汽的事情,还特意说这个问题在旧系统中就是个难点。只是J没当回事,觉得自己的方案都能解决。这就像喉咙痛、流鼻涕了,我们会说这是感冒,但感冒也分风寒、风热和暑热等不同类型,一味小柴胡汤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J的自大,让整个集成测试环节延误了三天,这还是以其他同事陪着加班为代价的。不用想都知道其他人的心情了。
温馨小提示2:经验 + 对具体细节的关注,才能避免老中医式的项目方案。
03
陷阱三 未经仔细评估的开发
这次故事的男主角终于不是J本人了,而是他进甲方后碰到的事情。
J进入现在的公司之时,SAP已经上线了。他本以为自己总算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有供应商伺候着的大爷生活,没曾想新职位第一周就给了他个下马威。
用户想在核心的主数据中增加一些额外的信息,本来一般这种需求,顾问都会建议找几个空闲的字段使用就好,easy。
可当时乙方顾问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竟然选择了对SAP内表进行增强的方式,也就是直接在标准表上增加了字段。且不说这种方式本身比较复杂,更重要的是,很多报表中都没有这些增强字段。几个增强了却读不到的字段,想想都觉得脑袋疼。
这个坑挖的,我给100分。
J忽然发现自己面临着十余个报表需要被修改的任务。改吧,莫名其妙增加一堆的人天成本。不改吧,之前好不容易搞的增强等于白做了。这就像一不小心步入了地雷阵,进退两难。
那时候J说他也很焦灼,心里对做出如此判断的顾问自然是恨得牙痒痒的,但是又不想表现得太没风度。当然,J可以大手一挥,说这些都是自己上任前遗留下来的问题,自己不用负责。可他还是承担起了责任,做出了废除已有增强字段的决定。
马克思马爷爷说了,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件事发生后,他们企业内部也因此逐步建立了特别严格的开发评估流程,类似的事情再发生的几率变小很多,也是因祸得福了。
温馨小提示3:在用功能开发解决问题前,必须深思熟虑,要避免会产生新问题的解决方案。
04
最后
听完J总结的三个陷阱,我忽然产生了奇妙的联想。
顾问和客户有点像恋爱中的男女。
给对方的关注不能太廉价,不然就不值得珍惜。又不能太自我,忽视对方的细微之处,这样人家早晚离你而去。如果真不合适,不必太勉强,那样撑不了多久。
你说呢?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本文为InweHub签约作者投稿,已授权InweHub做版权登记,受《著作权法》保护,如需转载或发表,请邮件联系fawu@inwehub.com,并需获得书面授权。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nweHub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