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顾问,心法二则
文 | 大话君
曾经写过《3分钟判断SAP顾问水平》,掌握合理的技巧,能让你快速识别出水货顾问。
不过,这样就够了吗?
别那么天真,这还只是刚开始而已。
行业经验很重要
行业经验,重点在“行业”二字上。
市场中,技术过关的顾问一抓一大把,但论及特定行业经验,恐怕范围就缩小很多了。
如果我是甲方,对于乙方核心顾问的考核中,行业经验一定是最重要的一块。直白地说,一个行业,做过和没做过,差别可大了。
为什么经验,特别是行业经验很重要?因为它减少企业的试错成本。
这就好像你和几个朋友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团队中有人对当地的交通,住宿,饮食,文化,旅游景点等有一定了解,由ta来设计行程,就会高效很多。
有的人真相信了“说走就走”才够浪漫,不做准备就出发去陌生的地方。除非你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不然站在街头,茫然无助的滋味真的不好受。哎,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如果你的旅行目的地是雪山,你肯定不希望带队的那个只懂得逛街shopping。虽然说起来,去西藏和去巴黎,都是旅行。但总感觉还是不一样,不是么?
正巧,项目也是一段旅途。
再说一遍,有行业经验的顾问,能减少企业的试错成本。正是经验,让整个过程不用盲目消耗时间在尝试各种可能性上。也正是经验,让顾问能高屋建瓴,迅速地制定方案,并快速执行。
在项目成本普遍不宽裕的当下,这显得尤为重要。
曾经有个外国客户,在欧洲总部做蓝图设计的时候,一共花了三年。之所以用了这么长时间,就是因为在第二年的时候,他们把原本的方案整个推倒重来。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集团CIO黯然下课。
这样的成本,估计很少有企业能负担得起。
所以,核心顾问要找有行业经验的。
细节是魔鬼
在这个圈里混,我见识了太多眼高手低,只会忽悠吹牛的人。
说起来个个都是行业专家,同时还是各个行业的专家。可日子久了,才会发现,专家也分三六九等。
有的专家是“虚的”,他们可能也懂得几个专业术语,大体上知道不同行业间的区别。
当发现来面试的顾问喜欢云山雾罩,说些不着边际的所谓行业特性的时候,你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很可能对方并没有真的做过。只是来面试前匆匆上网查了点资料,就来假扮专家了。
说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做。
判断一个顾问到底有没有实战经验,要从细节出发。
换做是我,首先会问有没有做过类似的行业,类似的客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下面紧接着的一定是要抠细节了。
汽车行业的话,我会让面试者给我解释一下JIT Call。
而如果没听说过联副产品的apportionment structure,你说自己是化工行业的大拿,我也很难相信呀。
面试顾问,就是一场近身搏击,不能仅仅是花架子,必须拳拳到肉。功底扎实的顾问不怕你问细节,越聊细节还越开心,有一种同行之间惺惺相惜之感。
在我心里,好顾问的定义就是要宏观,中观,微观都门清。
宏观是懂得项目实施方法论。知道什么阶段该干什么事,不会因为安排不当而瞻前无法顾后。
中观是懂得配合。要能和其他模块、其他部门协同工作,更重要的是让自己负责的部分,成为整体方案中和谐的一片。这一点其实不容易,只有对其他跨领域的知识能融会贯通,才做得到。
微观,在我看来最重要。高手都是从细节中磨练出来的,就好像打游戏,如果你操作不行,说什么战略战术都是假的,一定会输。
宏观、中观和微观。其中最不能投机取巧的就是微观知识的养成。只有基础厚实了,才能支撑顶端的一览众山小。
那些假专家们,说起来洋洋洒洒,做起来歪七扭八,千万别被他们忽悠了。
最后
识人,有多个视角,你最关注的是哪一个?
往期精选 | Editors' 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