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界惊天造假被揭开,人类整整被骗16年!

张是之 功夫财经 2022-09-22

给张是之老师打 call

人们往往都相信科学家的话就是真的。越是光环大的科学家,结论越是容易被人相信。

学也是江湖,可以说,科学家造起假来,丝毫不手软。

打假有时候不能仅凭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一腔热情,有时候还得靠市场,用市场来借力打力。

01

十六年才被发现的惊天造假

7 月 21 日,《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深度调查报告,内容直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学家 Sylvain Lesné 发表的20多篇论文中,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这份调查报告迅速在科学界引发了一场地震,因为报告指出,Sylvain Lesné 涉嫌造假的论文中,就包括其2006年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的一篇开创性论文。

而这篇论文一直为阿尔兹海默病(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提供关键的理论支撑,被誉为是这一领域的奠基性论文。

16 年来,这篇论文被引用近 2300 次,无数科研实验和经费投入都围绕这篇论文展开,所以引发地震和热议也就可以理解了。

图片来源 Science

整个调查历时 6 个多月,调查方法和结论简单而清晰。

《科学》邀请著名独立图像分析师和顶尖的阿尔茨海默

病研究人员进行联合调查,重点是论文中使用的图片。

结论简单来说就是,有些数据图片是 PS 的。其中就包括发表在《自然》上的那一篇,存在明显篡改痕迹。

图片来源 Science

目前《自然》杂志已经对这篇论文做了特别标注,标明此事正在调查中,请读者对结论保持谨慎。

图片来源 Science

从现有证据来看,这事基本上可以说是实锤了。

21 世纪了,一篇造假论文长期误导全世界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而且长达十六年之久,多少还是有点匪夷所思。

因为这个调查意义重大,《科学》杂志将这次打假的主角,范德堡大学的 Matthew Schrag 教授,称为此次事件的“吹哨人”(whistleblower)。

图片来源:范德堡大学官网

02

学术造假并不新鲜

很多人以为科学界是一片净土,科学家都在追求真理,或者追求纯粹的科学。

其实不然,今天科学研究领域的细分,早已使得科学职业化。

但科学家的光环,往往让外界误以为科学论文代表的就是正确和真理。

越是光环大的科学家,结论越是容易被人相信,除非有新的确实的证据推翻论文的结论,人们往往都相信科学家的话就是真的。

这次被打假的论文,来自知名神经学家 Karen Ashe 教授的课题组,而她曾师从诺奖得主 Stanley Prusiner,绝对称得上是自带光环。

可以说,正是这些光环掩盖了黑暗,科学研究离不开资金,科学共同体也逃不脱江湖。

学术圈的江湖也早已是“派系林立”,学术权威如同教主一样,掌握着某个领域的话语权,普通学者基本上没有力量与之抗衡。

其实这次《Science》发布打假报告之前,学术界早就对那篇论文产生了怀疑,因为很多实验室无法重复论文中的发现。

但是光环之下,一个声名远扬的科学家怎么会轻易认错?

被《Science》公开打假之后,论文第一作者并没有进行回复,而课题组的 Ashe 教授则拒绝访谈或是书面回应,只是说这一发现「发人深省」,但她依然相信论文的结论。

Sylvain Lesné和Karen Ashe。图片来源:Science

03

科学家有时候并不诚实

这些年科学界顶级杂志造假打假时有发生,每一次都有所震动,但还是有科学家前赴后继。

2018年10月,美国科学家皮艾罗·安维萨被爆出篡改实验数据干细胞,哈佛医学院建议从多个医学期刊上撤回其论文。

最终撤稿数量达31篇,这些论文均涉嫌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而他主持过的各种项目多达 110 个。

2002年,贝尔实验室的德裔物理学家亨德里克·舍恩被发现有系统地大量伪造重大实验结果,其胆大妄为超过了生物学领域的任何造假案,被视为科学界的最大丑闻之一。

最终在贝尔实验室的调查下,他的造假被认定。2002年9月,舍恩被贝尔实验室开除。连他的博士学位,也在2004年6月被康斯坦茨大学撤销。

舍恩在2000~2002年,短短3年间,就发表了 28 篇论文,其中包括7 篇 Nature,9 篇 Science,6 篇 Physical Review,都是重量级刊物。

这些还是最近的,有本书叫作《大背叛:科学中的欺诈》,梳理了在科研领域的那些行为不端的经典事件,揭示了相当惊人的学术界造假历史。

其中包括:

我们熟知的《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在另外一本著作《人与动物情绪的表达》中的照片造假;


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巴氏灭菌法的法国细菌学家路易·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试验造假;
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密立根,在发表论文时剔除了几乎一半不符合预期的数据;
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黑克尔伪造素描图片支持他所提出的“胚胎重演律”,误导了胚胎学家几十年;
英国教育心理学家西里尔·伯特在对孪生子的研究上,发表论文《论智力观念的证据》,不仅数据是假的,就连伯特的助手也是假的,不存在的人,英国医学记者奥利弗·吉利发文揭露,那些数据都是根据结论而拼凑出来的。

这些还集中在科学医学领域,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造假,捏造美化数据,那更是数不胜数,甚至都见怪不怪了。

04

打假还得靠市场

科学需要一个学术共同体,但同行评议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靠谱。

事实上,这种不严格遵循科学规范的行为在科学界仍然很普遍,远比我们误以为科学界的一片净土要复杂的多。

科学也是江湖,可以说,科学家造起假来,丝毫不手软。

打假有时候不能仅凭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一腔热情,有时候还得靠市场,用市场来借力打力。

这次揭露《Nature》论文造假的主力是 Schrag 教授,但背后雇佣他的实际上是一家投资机构。

这家机构一开始也没有盯上《Nature》上的论文,他们只不过是想做空一家制药公司的股票。

而这家制药公司声称,自己的药物能够修复人大脑中的一种蛋白质,从而改善人的认知能力。

这家投资机构认为医药公司的研究数据有水分,想做空但又怕出错,谨慎起见出钱请 Schrag 教授出手,找出一些确凿的证据。

而这正是 Schrag 教授擅长的领域,他也一直在跟进这方面的研究,此前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这次借这个机会,对其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顺藤摸瓜发现这一领域的奠基性论文都存在造假。

也就是说,论文数据早就有人发现不对,但一直没人硬核拆穿。

整个过程最关键的推动者,来自一家投资机构,而他们的初衷,是通过做空来赚钱。

做空机制,听上去不太友好,好像是在故意破坏企业形象和发展。

但实际上,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做空不是想做空就能做空的,做空需要详尽的调查和研究,只有企业真的有问题时,做空才会得逞。

可以说,做空机制就是一种市场演化出的净化机制,允许其中一些企业通过挖掘其他企业的造假行为而获利。

这在美国股市有很成熟的做空规范,比如我们熟悉的浑水公司。

但科学界的造假跟市场还有些不同,主要是科学离市场还太远。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重大科学造假是多年以后才被发现。这期间造成的损失和浪费,简直不可估量。

换个角度看,就是科学界的市场化还远远不够,接受资助的方式,和成果接受检验的方式,还存在着很大的错位。

纠正这些错位,需要引入更多可以凭借打假来盈利的机构。毕竟,盈利的动机才是最大的动机,才能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

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功夫财经无关。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功夫财经联系。

功夫财经视频号上线!


了解最新、最全的财经热点新闻,
看懂事件背后的关键信息。
财经大咖汇聚,
把最有价值的内容讲给你听!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功夫财经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