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消息,9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服贸会“数创未来高峰论坛”演讲,并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
新基建是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基础。李德仁表示,5G、6G技术,以及“北斗+”和“+北斗”代表着从传统经济走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必需的新型基础设施。以北斗系统举例来说,我国已于2000年到2003年完成北斗一代实验系统,2007年到2017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二代)建设完成,从2013年开始正式提供区域导航定位服务。与北斗一代相比,北斗二代保留了通信功能,提供短报文服务,一次可传送多达240个字节(120个汉字),到了北斗三代,一次则可传送多达1000个汉字。北斗系统的优势毋庸置疑。李德仁解释说:“北斗二代采用B1/B2/B3三个频率调制信号和星基PPP技术,对于厘米级以上的高精度导航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北斗二代采用高轨同步卫星、中轨卫星和倾斜轨道卫星相结合的轨道方案,对于亚太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定位均比GPS有优势。”正因为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导航,所以其运用可以变得更加广泛,而这些场景也将推动实现数字化管理。举例来说,如果在电单车的中控上搭载北斗单频RTK芯片和高精度GN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天线,结合北斗导航地基增强系统,其定位精度可达0.5米。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后台系统对车辆停放管理、区域管控及非机动车违法行为识别。李德仁表示,与此类似,这样的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新能源充电桩导航与位置服务,以方便车主寻找充电桩并进行预订、完成充电在线付费等。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的今天,北斗时空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李德仁认为,这一系统可以精准地助力防控疫情,这已成为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他告诉记者:“在去年武汉疫情最吃紧的关头,北斗的高精度定位设备派上大用场。这套设备确保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测量标绘可以迅速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融入多项疫情防控之中,比如物资运送、巡防管控等等,让防疫更加精准。”随着手机多源融合室内定位技术的成熟,李德仁建议,可将其纳入精准医疗及护理,实现病人诊室导航、设备跟踪管理、养老院内老人的护理及时呼叫、医护流程管理等等。比如说在养老院,由于系统具备高精度定位,护理人员通过定位系统发现老人在卫生间的同一个位置停留了很长时间,“这是一个很异常的情况,那么就可以推断老人是不是摔跤了?或者发生了其他意外?这样护理人员可以尽快赶到老人房间开展救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北斗系统已经陆续应用于不少领域,但是对于公众来说,似乎并未有明显感受。对此,李德仁分析,目前是实现数字经济的起步阶段,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因此需要不断试点开展应用,之后实现大众化。李德仁透露,多位院士已经联名提出建议,将高精准定位系统纳入机场、火车站、医院、学校的运营、管理,以此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李德仁说:“我认为要将北斗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实现‘北斗+’和‘+北斗’的目标。”举例来说,广州的白云机场已试点开展高精度智能手机测距技术,这一技术与目前广泛采用的蓝牙定位技术相比,其信号作用距离能够从5米扩大到50米,测距精度从2-5米提升到0.12米,是目前世界上可支持所有大众手机的精度最高的定位技术。记者从李德仁展示的试验视频看到,一名旅客手拖行李箱行走在航站楼值机区,系统后台实时显示着这名旅客的行动轨迹,系统还显示了值机柜台的点位。当旅客走到值机柜台,并且贴近值机柜台时,系统的行动轨迹立刻显示了这名旅客的轨迹,并且几乎贴在值机柜台点位的边缘,非常精准地还原了旅客在航站楼的具体位置。李德仁指出,超大型城市要整体实现智能化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但是可以从区域开始。以北京为例,北京亦庄可以开展城市智能化管理试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也计划试点开展高精度智能手机测距技术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天的论坛上,亦庄控股九大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成果签约发布,其中包括与世界紧急救援组织(WERO)签署国际应急救援数字服贸平台合作项目、与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李德仁认为,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需要在三个层面实现突破,“首先要突破技术障碍,目前我们的技术已经没有问题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要突破管理方面的障碍,需要展开试点。当然我们还需要向国家提出建议,在政策和投资方面给予支持。”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公众号
—— 关注产业精彩,了解协会动态 ——
微信号:dixinxiehui
Email:info@cagis.org.cn
官网:www.cagi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