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村史】花果漫山——红林村
红林村真美丽
全体村民笑开颜,把红林发展来宣传,
红林村真美丽,今昔变化没法比,
环境优美条件变,和谐新村人人赞,
遵纪守法新风气,社会和谐人心齐。
——红林村自撰快板
▲上图:丁志全 下图:朱淑芹
来到红林村,热心的朱淑芹大姐和丁志全大爷为我们介绍了红林村,并讲述了村子的发展,让小编对红林村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红林村简史
红林村(原名西坟,1979年因村名不雅,又因本村盛产红果而更名红林),清乾隆年间始建村。位于怀柔城区以西l5公里,怀黄公路西侧。
村落因山势而建,地势西高东低。与岐庄村只隔一条公路,因在岐庄西侧,这里又有清代名将哈尔布武墓,故称西坟。
远山生长着松树(人工栽植)、椴树、山桃及各种灌木,近山生长着柏树及各种果树,植被条件相当优越。
哈尔布武墓
村南百米处,胖坨山东山脚下,现存墓碑l座,碑高3.81米,宽1.11米,厚0.45米,为清代名将哈尔布武墓。墓碑汉白玉面,螭首龟趺。碑阳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记述哈尔布武及其夫人简史,阴面无字。
哈尔布武,祖先为混同江(黑龙江)人。
16岁跟随清太祖起兵建阳,因作战英勇,于崇德元年(1636)被授以骁骑校尉。后随清世祖进关,定都燕京后,哈尔布武在取齐梁、收秦晋、平浙闽、定滇黔的战斗中战绩卓著,受封为中宪大夫。
康熙元年登六兖,后朝廷给禄以养终身。哈尔布武一生寡言,不畏权贵,深得朝廷赏识。康熙六年,以子贵封光禄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康熙十年九月病死,享年70岁。葬于京西南水头庄,后迁葬于此,现坟已平为耕地。
经丁志全大爷讲以及翻阅书籍,小编还听到一个小故事~~~
乾隆皇帝有一天带领群臣去京西打猎,路过水头庄时,见到这座墓地,响晴白日,风和日丽,却听到墓地中呼呼作响,就问身边随行大臣:“这是谁家墓地,风水这么硬?”大巨答:“是前朝名将哈尔布武墓。”乾隆又问:“他一共几个儿子,都干什么的?”当他得知哈尔布武的儿子都在朝中做官时,唯恐他的儿子夺了他的皇位,遂问身旁大臣:“谁有好墓地,让他们赶紧把墓迁去!”一大臣讲他在京北有一块地方,可做墓地,他指的就是现在哈尔布武墓所在的红林村。
兴建水利
红林村水资源极度匮乏,除村北头有一眼人工开凿的水井外,没有任何可利用的其他水源,干旱年份,人和牲畜饮水都是问题,更不用说浇地。
为解决水源问题,1964年在公社党委、水利局的协调下,与一渡河协商,和岐庄合作,在一渡河建立扬水站一座。两个村共同奋战两个春秋,人工开凿一条盘山渠,长近8华里,但由于缺乏资金,没有衬砌,渗漏现象极为严重,灌溉问题仍然无法彻底解决。
为彻底解决水源问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寻找水源,开凿大眼井,共打井10余眼,直到现在,仍有两口井在发挥着作用。1978年,在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请来唐山凿井队连续打了三眼深水井,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及灌溉问题。
农田基本建设
随着解决水源问题,平整土地也提到了红林村的工作日程。
自1964年冬,红林村开始打响平整土地的战斗,在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靠人工用镐刨、肩挑、车推,克服天寒地冻的困难,经过十几个冬春的奋战,平整土地240亩,解决了红林村无水浇地、不能种小麦的问题,粮食亩产量、总产量逐年稳步提高。
今天的红林村,有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房屋,还有漫山的花果。更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去了解。
当然,红林村还在发展着,我相信红林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更多怀柔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