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大字不识,却创造百亿资产!20多岁守寡,42岁创业,69岁活成人间传奇!

2017-01-08 众创先锋网

一个女人,20岁守寡,南下打工养儿养家,可以说凄惨无比;42岁创业,敢拿起锅铲跟男人干架,称得上彪悍非常;69岁又老又倔,却让所有男人爱不释手;大字不识,却创造百亿资产,那简直称得上人间传奇!

她就是陶华碧,“老干妈”的创始人。她一生只会做炒辣椒一件事,却把8块钱一瓶的辣椒酱,做成价值170亿的大企业,成为与茅台齐名的品牌。

在中国,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有她的身影,8块钱一瓶的亲民价格、麻辣鲜香的过瘾口感,紧紧牵着国人的味蕾;

在国外,大型超市、网购电商,也常常出现爆抢“老干妈”的场景,它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奉为尊贵调味品。

然而,在成为“宅男女神”、“麻酱皇后”之前,陶华碧只是一个苦命农妇。

20多岁守寡,南下打工养儿


1947年,陶华碧出生在贵州省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贫穷,她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只能勉强写自己的名字。

但是,她是干农活的好手,做辣酱更是一绝。贫穷煎熬的日子,炒一锅热辣飘香的辣酱给家人佐餐,是她最得意的手艺。

20岁那年,她遇见一位地质普查员,两人相恋结婚。婚后,她接连生下两个儿子,一家四口的小日子,温馨又满足。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家里没了顶梁柱。

为了生存,陶华碧曾南下广东打工。她吃不起外面的饭菜,就从家里带辣椒做成酱料拌饭吃。经过不断调配,她做出了一种很特别的辣椒酱,这个配方,“老干妈”产品至今沿用。

一段打工生涯后,为了照顾孩子,陶华碧回到贵州,开始贩卖米豆腐(一种廉价凉粉)。卖米豆腐原材料的地方离其住处5公里,陶华碧每天大早背着背篓出门,赶最早班的公交。

42岁创业,拿起锅铲跟男人干架

42岁那年,省吃俭用的陶华碧,在贵阳市一条街边,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实惠餐厅”。说是“餐厅”,其实就是她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搭起的路边摊而已。

但是,由于量足价低,这个路边摊吸引了大批中专学校的学生。那时,看到困难的学生来吃饭,陶华碧总是加量或者不收钱,学生都亲切地叫她“老干妈”,慢慢这个称呼成为她的名片。

在“实惠餐厅”,她自制的麻辣酱原本是自助的佐料,但渐渐却成为顾客慕名而来的由头,很多人不来吃凉粉,专门来买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

一天中午,陶华碧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走了十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却发现他们的生意都非常红火。更让她惊讶的是,这些餐厅生意红火有一个共同原因,都在用她的辣椒酱!

陶华碧气坏了:我的独家秘方,怎么能喂肥了竞争对手、坑了自己呢?第二天,她就再也不单独卖辣酱了。

她一“停卖”,整个周边的凉粉生意却都遭了秧。附近老板们纷纷上门讨好,还半开玩笑地说:你辣酱那么好,还卖什么凉粉,卖辣酱就可以了啊!

陶华碧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调整产品结构,以卖辣酱为主,凉粉成了配套品。不过她的辣酱还是供不应求,不仅老板们排队等货,有的客人专程前来也是败兴而归。

后来有人没辣酱吃不下饭了,街道办事处的人就找陶华碧游说:别办餐馆了,你办家辣酱工厂得了,员工、手续我们来帮你办妥。

陶华碧一听直摇头,她哪里懂办工厂,在她看来,开家小店能维持生计就不错了。她和街道办事处的人说:“我的小店关门了,那些吃不起饭的穷学生怎么办?”

时任办事处副主任后来回忆:我们每次让她办厂,她就提穷学生吃不起饭,有时候还哭得稀里哗啦,让人根本没法往下接。

再后来,请她办厂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工商局都找上门。那些穷学生也找到“干妈”,让她办厂,让更多人吃上好辣酱。

于是,在市场的要求下,1996年,她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广销云贵。1997年,“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全国扩张。

排斥资本运作,坚决不上市!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陶华碧的生意经里,这是天条。不论是收购农民辣椒,还是把产品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

近年来流行“霸道总裁”这个词,而电视里演绎出来的形象,也不及陶华碧“霸道”。她做生意就是“我有货,你带钱来拿,没钱别来”。

企业年产值做到近70亿后,老干妈依旧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

老干妈火了之后,很多人纳闷这样优质的企业,为什么不上市?

但这根本不应该是个问题。问题应该是这样一家经销网络遍及全国甚至世界各大洲、现金流无比良好、产品独步天下的企业,为什么要上市?

陶华碧不懂资本,她对资本有一种天然排斥。

老干妈起步时,她也有资金的压力。2000年初,陶华碧计划再建一处厂房,当时公司资金都投入原材料,有人建议她找政府帮忙。

区政府很重视,随即协调银行给她贷款,并且通知她上门洽谈。陶华碧不知道协调贷款是什么意思,她以为是政府要借钱给她。

前去洽谈的时候,陶华碧在区委的电梯里被门绊着摔了一跤,她起身拍拍土说:“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借了。”

同行的人以为她是开玩笑,谁知她接着说:“我们向政府借钱,是给国家添麻烦。真不借了,我们回去。”

于是,这笔贷款就此告吹。

那之后,陶华碧也很少和银行打交道。老干妈出名后,上门谈业务的银行工作人员络绎不绝,陶华碧不愿见。她办过的唯一一笔贷款,是银行不断托人上门“说情”,她才勉强贷下的。办理手续的时候,陶华碧还不情愿地说:“我知道,你们就是想找我收点利息钱嘛。”

政府的贴息贷款,陶华碧也不要。地方上曾多次提出要帮扶老干妈进一步做大,陶华碧不接受。她说:“我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踏踏实实做,这样才能持久。”

早年间,就有领导建议她借壳上市,融资扩大企业规模。陶华碧听后一头雾水:“什么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我对这些是懵的,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领导因此感叹,和陶华碧谈融资、谈多元化,比找外商还难。

更甚至,就连扩大经营规模,陶华碧都是在外力的“驱使”下做大的。

有一段时间,她想放慢步子。旗下有3家工厂后,虽然依旧供不应求,但陶华碧不打算做大了,她觉得能生产多少货就卖多少,再扩大规模没必要,徒增负担。

她的“危险”思想“吓坏”了旁人。经销商反复上门,贵阳市的官员也多番劝说后,陶华碧才决定接着建厂,生产更多辣酱。

69岁创造百亿资产,活成人间传奇

8块钱一瓶的辣酱,每天卖出130万瓶,年销售额40亿,15年间产值更是增长了80倍,2016年成为价值170亿、成为继“贵州茅台”、“黄果树”、“贵州神奇”之后,贵州省又一个全国响亮的品牌。

这个大字不识的女人,不仅成就了自我,也造福了一方。

在贵州,她是农户心中的活菩萨,自家优质的辣椒、大豆,总能在她那儿买上好价钱;在政府眼里她是好搭档,地方的就业、税收,都少不了她的帮扶减压。

如今,69岁的她已两鬓斑白、但却仍然精神矍铄、脚下生风。对于生活,她总是满怀热情与期待。她说,如果有来生“投生了之后,我要当将军,上战场,我就打仗去。”

人生,或许本没有“天生命苦”,所谓的幸与不幸,只在为与不为之间。不认命、不讲究、不服输、有拼劲的女人,往往会成为最后的人生赢家!


- END -

内容整理自网络


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