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了8个月,再也瞒不住了 | 魔宙出品
大家好,我是徐浪。
两年前这时候,我和老金、周庸商量:把「魔宙」当正事儿做。
他俩说成——然后,就有了今天的魔宙。
这两年,我和老金加起来讲了135个故事,拖更了不知多少回。
粗略统计,这些故事一共收到了27.6万条留言。
至于公众号消息,看也看不完,没法统计。
我最喜欢干俩事,一是看你们怎么骂我拖更,再就是留言和消息,总有人讲自己亲历的事儿。
这些事儿里,有恐惧、愤怒、搞笑、惊奇——你能想到的,差不多都有。
它们有的是故事开头,有的像故事高潮,还有的,像个未解之谜。
我相信,让你忍不住要讲述经历的冲动里,都可能藏着一个精彩的故事。
要不,你怎么会激动得语无伦次呢?
我和老金常常看这些留言,一看就到半夜。
看着看着,老金说,我操,这可都是真事儿啊。
我说是,比电影还精彩。
他说,除了魔宙,咱再做件正经事儿。
我说那整吧。
这件正经事儿,叫「天才捕手」计划,专门发带劲儿的真实经历——记住,是真实。
为什么要做这个「天才捕手」?
因为,我们怕来不及。
民间隐藏着太多精彩的亲历故事,你不去挖掘,让亲历者讲出来,它们就会慢慢消失掉——甚至突然消失掉。
五年前,《读库》发过两篇文章——《穷时候》和《战乱年月》,是一个76岁的老太太写的。
老太太叫姜淑梅,山东人,生于1937,本来是个文盲,60岁开始学字、认字。75岁时,开始写作,写下她亲身经历的民国、抗战和解放后的“穷乱年代”。
这种故事,写出来,发出来,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姜淑梅,了不起的老奶奶,作家王小妮称,姜淑梅的作品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书。
但是,姜淑梅老人这样幸运的太少了——太多拥有特殊经历的人,没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
老金有次去泰国大皇宫,在街角看见一特小的奶茶摊。
摊子后头,有个年纪很大的中国老人,整齐的穿着一套,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便衣警察的蓝灰套装,拿着把铜壶,仔仔细细在冲奶茶。
那场景,简直是穿越来的,与周围世界完全脱节。
他过去买奶茶,跟老人搭讪。老人冲奶茶、收钱、找钱,口中一直讲个不停。
他在讲自己,讲过去的什么事情。但他只会讲粤语,老金听得零零散散,理解不全。
老金说,怎么都忘不了那几分钟——有种想倾听,却无能为力的沮丧,我感觉他身上的故事就要消失了。
我和老金有个好朋友,叫陈拙。
2015年年底,他在吉隆坡做纪录片,想找些早年移民过去的华人老炮。
陈拙在菜市场门口发现一间舞厅,跟港片里五六十年代舞厅一个样,兼做茶室。
舞厅里有个七十多的华人老伯,满头银发,精瘦。他一声不吭,坐在角落吃云吞面,手上戴着金表。
陈拙哪回去,老伯都坐在那,一杯凉茶从早喝到晚。
有回过去,老伯突然开口,问陈拙是不是中国来的。
一听陈拙是从上海来,他神秘一笑,说我也认识个上海人,女的。
陈拙问她做什么的。
老伯压低声音:她就在附近呀,卖身。
陈拙呆住。
后来,陈拙跟舞厅老板打听,知道这老伯姓X——二十年前,就已经在舞厅这样待着了。
之后半个多月,陈拙天天找X老伯聊天。
X老伯带他饮凉茶,逛“真正的”唐人街,混夜场,看脱衣舞。
这期间,他听X老伯零零碎碎讲了一串当年经历的传奇片段——
客家私会党大佬南洋发家史。
高仿版许冠杰马来艰辛往事。
吉隆坡潮汕佬火拼印度阿三。
大陆女人虚情假意哄骗巨款。
陈拙想,这些故事应该留下来。
离开马来西亚前一天,他去舞厅找X老伯告别,发现角落里没人。舞厅老板拿出份《星洲日报》,指着中缝里的小豆腐块给陈拙看。
我们最敬爱的至亲×××先生,祖籍广东揭阳棉湖新厝人士,于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日清晨五时二十分往生。兹定于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三日下葬于吉隆坡广东义山。谨以沉痛的心情,敬告诸朋戚友们。
怕来不及,就是怕这种事。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但要么是没机会讲述,要么是不太擅长讲述。
不被记下的故事,最终会遗失。甚至,有些事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过什么。
因此,我们想做个「挖掘者」和「传播者」。
我挖掘出了这些真实经历,你为什么要看?
因为这会让你的人生更有意思。
我上学时,老师说新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贴近性。因为人会本能关心离自己最近的事儿。
最近几年,有各种分析讲,人的时间碎片化,要短平快。
绝大多数新闻App都利用这一点,猜“什么是离你最近的”。
热点、八卦、鸡汤、快知识、短节目,都是用“新闻”和“营销”的方式推送给你。
顺着生理本能、欲望、惰性,滥用到极致——这不是人性,是动物性。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理性、克制。
总以短平快的方式感受世界,你就会目光越来越短、想法越来越平、快感丧失得越来越快。
老金说,让人真正舒服的,其实是高度沉浸。全神贯注看一个好故事,才是真正的缓解焦虑。
在网上刷各种“新鲜”,看各种概念、新词儿,只会越来越混乱。
甚至,“故事”这个词的含义,已经让人弄不清了。
有人把鸡汤当故事讲,有人把开公司当故事讲。有人说谁都能讲故事,有人说中国就缺好故事。
“故事”的概念炒火了。能让人沉浸的好故事,却越来越少了。
德国哲学家本雅明给“故事”下过一个定义——
故事是来自远方的亲身经历。
这是个好定义,背后还有个重要的道理:讲故事、听故事是不同人之间的分享体验。
世上最宝贵、最易逝的,是人生体验。
你听他的故事,他听你的故事,体验丰富了,才有意思。
人除了关心身边和微博上那点破事儿,还应该了解更多别人的经历。
「天才捕手」计划,就是要捕捉带劲儿的真实经历,讲出来,给你听。
那么,什么叫带劲儿的真实经历?我们怎么捕捉和挖掘?
陈拙会来做这件事。
他认识很多人,这些人里,很多都有带劲儿的人生经历。
比如,开头讲的吉隆坡老伯。
再比如,他有一哥们儿,日本留学上到一半,被女朋友骗破产,跑到歌舞伎町开风俗店,发现暗藏的商机。
随后,巨款买了一堆硅胶娃娃,切开悉心研究。
回国后,在成人性用品市场叱咤风云,成了中国“情色大亨”。
这过程中的大起大落,就是“带劲儿”的经历。你平时很难见到,甚至想都想不到。
筹备「天才捕手」时,我们挖掘到的经历,也是类似的:
可能超出了日常经验。
可能曲折到跌宕起伏。
可能离奇得不可思议。
我只是听亲历者聊了个开头就沉浸了——说实话,其中的“情节”,比「夜行实录」更离奇好看。
因为,这些都是我根本不可能经历的人生。
这些故事,都会在「天才捕手」发布。
「天才捕手」就由陈拙来主持。他有一个团队,将全年无休只做几件事:
➀ 寻找、捕捉带劲儿的人生真实经历。
➁ 帮亲历者做口述记录、整理故事。
➂ 在「天才捕手」公号发布这些故事。
➃ 出版、发行,以各种方式传播故事。
这些故事,会由亲历者写出来,或者由陈拙团队整理口述记录。
每篇故事发布前,都会经过亲历者的完全同意。
和传统的新闻报道不同,这些故事更像“口述历史”,让亲历者自己讲述。
就像历史学家唐德刚说的,让历史上的人自己现身说法,去说个痛快淋漓。
至于读完是激动、紧张,还是震惊、好笑,那就是读者的事儿了。
另外,要是你自己有带劲儿的真实经历,或者有故事线索,你也能做捕手。
为了让你更清楚地知道可以给陈拙提供什么线索,我总结了下面几点总结。
「天才捕手」计划要捕捉什么故事?
要民间讲述,不要新闻报道。
要精彩故事,不要情绪感受。
要真实经历,不要道听途说。
要完整事件,不要零星片段。
要真实细节,不要概括总结。
要个人经历,不要宏观叙事。
要见闻体验,不要观点评论。
最后,分享一点感受。
每个人讲述自己过去经历的方式,其实表现了他当下的状态。甚至,讲述过去,也是会表现出一个人对未来的期望。
口述历史协会创立者保尔·汤普曾经说过:“口述历史在展现过去的同时,也帮助普通人自己动手建构将来。”
「天才捕手」计划就是这样,帮助亲历者把经历讲述出来,也算陪他们一起面对将来。
我们也希望,看故事的你,也能从别人“带劲儿”的经历中,尝到人生更丰富的滋味。
好了,不多说了。不管你想看故事,还是想做捕手,去「天才捕手」吧。
陈拙和他的朋友在等你。
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天才捕手」,今晚就有新故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