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杀人狂到好妈妈:4岁社恐,10岁杀人,出狱后竟得了个国家级荣誉勋章 | 夜行档案021

徐浪 魔宙 2019-05-01

「夜行档案」是魔宙的非虚构栏目

由徐浪、周庸讲述真实罪案故事

根据新闻报道、采访、官方档案整理而成
从而达到探索人性和警示的目的


我上学时,被人砍过两次。

 

第一次是小学四年级,当时刚放学,我跟校门口小卖部晃悠——兜里就一块钱,发愁买小浣熊还是小当家的干脆面。

 

我一同学在旁边等我,拿着把铅笔刀挥来挥去,嘴里不停叨咕: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 剑,是什么样的剑?闭月羞光剑!

 

选择困难的我,感觉手背一阵剧痛。

 

低头一看,手背一道很深的刀口,里面是白色的肉——甚至能看到骨头,白色的,特干净。

 

紧接着,鲜血迅速渗了出来,把白色的地带都染红了。

 

同学吓傻逼了,哭着跟小卖部老板娘借了20块钱,打车把我送到了哈医大一院。

 

缝针后,他爸赶过来一顿赔礼道歉,我嘴上说没事,心里一直在骂人,想着再不跟这智障一起玩了。

 

接下来一个月,这智障当我是个残疾,每天给我拎书包,请我吃小浣熊,还把袋都给撕开。

 

我真朋友很少,他到现在都是一个。

 

这种小刀,我小时候收集过上百把

 

第二次被砍,是初一。

 

我一同学惹了初二的混混,对方拿着刀,找到班里来,这哥们跳窗户跑了。

 

混混恼羞成怒,为了立威,出门时看我在门口观望,顺手划了我胳膊一刀。

 

这个混混,后来因为拿着铁门栓,把同学后脑勺打了个洞,成了少年犯,被扔进了管教所。

 

那个脑袋有洞的哥们命大,没死,但出院后说话总流口水。

 

这两次被砍的经历,给了年幼的我启发——打小就有人好有人坏,得亲近好的,远离坏的。

 

谁要说孩子都是小天使,那是闭着眼睛扯犊子。

 

成年后研究很多案例,发现这想法特对,“反社会人格”很多都是从小就有,如果没正确引导,很容易发展到伤人、甚至杀人的地步——就像那混混。

 

再举几个例子。

 

艾玛吉特·萨达,世上最年幼的连环杀手,8岁时杀掉自己的弟弟、妹妹,用石头砸死一个6个月大的女婴并抛尸。

 


艾玛吉特·萨达

 

英国的罗伯特和乔恩,俩人都是10岁,合伙杀死一个2岁男孩,还把男孩尸体扔铁轨上,企图制造火车碾死的假象。

 

罗伯特和乔恩

 

巴西13岁男孩帕什吉尼,趁睡觉时,枪杀了自己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奶奶和姨妈,第二天照常去上课。

 

放学回来后,又开枪把自己崩了,自灭家门。

 

帕什吉尼和他爸爸妈妈

 

中国也有这事儿,2013年,在江苏连云港,一9岁男孩模仿灰太狼烤喜羊羊,把俩男孩绑树上烤,造成一男孩全身80%烧伤。

 



上面说这些孩子,都只是残忍,并没展现出多高的智商。

 

但今天我要讲的姑娘,是高智商型——儿童杀人狂里,最善于伪装和操控人心的。

 

她在10岁前后,就杀死了2名小孩,后来还把杀人事迹出了书,赚了一大笔。

 

在她47岁那年,被英国女王授予了CBE勋章。

 

要知道,CBE勋章的其他得主,都是比尔盖茨、凯特温斯莱特、憨豆先生、卷福这些既有社会影响力,又为英国做出了贡献的人。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我从玛丽童年的一次“游戏”讲起。

 

CBE勋章,又叫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图为凯特温斯莱斯特获此勋章

 

1968年7月31日,11岁的玛丽·贝尔,正和闺蜜诺玛一起玩闹,远远看见一女孩在街上来回走,特着急在找什么东西。

 

她俩跑上去问:你是在找布莱恩吗?

 

布莱恩是女孩的弟弟,只有3岁大,有着一头小金发。

 

女孩说对,玛丽和诺玛非常热心,帮女孩一起找弟弟。

 

三人越找越远,最后女孩停下来,说弟弟只有3岁,不可能走那么远,开始往回找。

 

玛丽和诺玛很失望——失望没让姐姐亲眼见到弟弟布莱恩,死得有多惨。

 

3岁的受害者布莱恩

 

几个小时前,玛丽和诺玛甜言蜜语的,把布莱恩骗到一个杂草堆里。

 

趁没人,玛丽走上前,活活掐死了3岁的布莱恩。

 

接着,她操起剪刀,划破了布莱恩的腿,割掉了他的头发,还把生殖器剪断了。

 

临走前,诺玛在男孩的肚子上,刻了一个字母“N”。

 

为了表示闺蜜关系好,玛丽又补了一刀,变成M——她俩名字的首字母,都在布莱恩的肚子上了。

 

俩女孩的作案工具—剪刀

 

这不是俩女孩第一次杀人。

 

1968年5月25日,玛丽11岁生日前一天,她给自己准备了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她拽着好朋友诺玛,把4岁的男孩马丁布朗,骗到了圣玛格丽特路85号的废楼里。

 

先动手的还是玛丽——她掐死马丁,将男孩的尸体从楼上推下。

 

接着,她俩跑到托儿所,说自己杀了马丁布朗,但大家都以为是俩小姑娘在恶作剧——10岁的女孩,能干什么呢?

 

没一个人搭理她们。

 

发现马丁的现场

 

下午三点半,仨小男孩跑去这栋废楼里玩时,发现了地上的马丁布朗。

 

他们吓坏了——马丁死得很恐怖,浑身血肉模糊。

 

警方介入调查后,奇怪的发现,现场没任何暴力迹象,只有一瓶阿司匹林。

 

马丁·布朗

 

在警方调查时,玛丽和诺玛跑去了马丁家,先见到了马丁姑妈,对她进行连珠炮似地发问:


马丁的尸体,长什么样啊?

马丁死了,你难过不?

马丁死了,你哭了吗?

可以带我们去看看马丁的尸体吗?

 

接着,玛丽见到了小男孩的妈妈——她以为是两个善良的小姑娘,对马达的死很关心。

 

所以她特友善:对不起,孩子们,马丁去世了。

 

玛丽点头,说我知道他死了,我就是想看看他在棺材里什么样。

 

马丁的母亲非常生气,直接把门关上了。

 

那几天,玛丽在学校留下了几幅诡异可怕的画作,比如:

 

我杀人了,现在我可以回家了。

我们杀了马丁·布朗这个小杂种。

杀人并不是那么坏的事,我们每个人都会死。

 


玛丽当时画的

 

但这些作品并没引起老师的注意。

 

老师认为,小姑娘的作品,只是取材于马丁之死。

 

杀死马丁的第二天,玛丽生日当天,她想再加一份生日礼物。

 

诺玛商量了一下,她俩准备再杀一个人,目标是诺玛的妹妹。

 

幸运的是,她俩开始欺负妹妹时,被诺玛爸爸发现了,这对儿童杀人狂没得逞。

 

俩人一直惦记着杀人这事儿,一直憋了2个月。1968年7月31日,她们再次动手杀死了3岁的布莱恩,并试图带男孩的姐姐去看尸体。

 

没有人知道,她们当时想连布莱恩的姐姐一起杀掉。

 

短短2个月,死了俩儿童,整个伦敦都震惊了。

 

四岁的马丁


医学检察官验尸后,得出一个结论——掐死受害者的凶手,力气比较小,可能只是个孩子。

 

他们顶着压力,对居住在附近的上千名孩子,进行了地毯式排查。

 

在问到玛丽时,玛丽没说不知道。

 

她想和警察做游戏,把他们引向错误的方向——玛丽告诉警察,自己看到了凶手,一个邻居的8岁男孩,曾经对布莱恩拳打脚踢。

 

警察一开始被骗了,没想到十一岁的小姑娘能编造出这种谎言,开始全力调查那个8岁男孩。

 

但他们很快发现不对,男孩当时在机场,拥有充足的不在场证明。

 

这让他们反过头,对玛丽产生了怀疑——她的证词之所以令警察信服,是因为提到了未公开的证据。

 

玛丽声称,8岁男孩在玩一把坏掉的剪刀。

 

而剪刀这一物证,是绝对保密的。

 

警察怀疑,玛丽应该目睹过布莱恩死亡,或者就是凶手。

 

他们重新调查玛丽,故意套她口供,说有人看见你和诺玛在铁轨附近转悠了”。

 

小姑娘笑了:“这都能看见,这个人视力一定很好。”

 

玛丽作案时,附近并没人,如果有人看见,一定是在特远的地方。

 

警察觉得这是个破绽,马上追问,为什么一定要视力好才能看见?

 

她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一点没慌:“视力特别好,才能看见不在场的人。“

 

警方盘查了很久,拿11岁的女孩毫无办法,但幸亏,玛丽有个同伙——闺蜜诺玛。


在警察的盘问下,诺玛没撑住,全招了,说俩男孩都是玛丽杀的,自己没动手。

 

“玛丽用手掐死了小男孩,掐的他舌头都吐出来了。”

 

因为队友的不配合,玛丽终于经不住审讯,承认自己参与了,但她马上想到了新主意——把责任都推到闺蜜身上。

 

玛丽的口供摘选如下:

 

那天,我、诺玛和布莱恩去铁轨附近玩,后来,他们就玩起了掐脖子的游戏。

 

诺玛像个老疯子,掐着布莱恩的脖子不松手,还扯着他的头,往木头上撞。

 

我拽着诺玛的肩膀,想阻止她,但根本拉不动。

 

布莱恩的脸先是白,后来嘴唇慢慢变紫,最后被诺玛掐死了。

 

我跟诺玛说,这事可跟我没关系。

 

诺玛就威胁我,说如果敢泄密,她就杀了我。

 

回家后,诺玛还笑嘻嘻地对我说,这是她第一次杀人,但不会是最后一次。

 

1968年冬天,玛丽和诺玛,因为谋杀罪被起诉。

 

在法庭上,负责评估玛丽精神的医生说,玛丽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心,展现了「反社会人格」的典型症状。

 

“她没有任何悔恨,既没有眼泪,也没有担心,只是对被拘留一事,非常生气。我看不出她真正的犯罪动机。”

 

根据法医报告,马丁和布莱恩的尸体上,都有玛丽衣服的纤维,同时,布莱恩的鞋子上,也有诺玛衣服的纤维。

 

玛丽(左)和诺玛(右)

 

两个小闺蜜在法庭上互相指责,但玛丽始终表现得很无情,绝不暴露自己的软弱,博取陪审团的同情。

 

她的父母在法庭上哭得很厉害、歇斯底里,玛丽对此不屑一顾,感觉父母很丢人。

 

而诺玛完全相反,表现得像个正常孩子,非常害怕,动不动就大哭大闹。

 

最终,在1968年12月17日,玛丽因为法庭上冷酷的表现,被认为是残忍、邪恶、具有精神病典型症状的“魔鬼“,被判终身监禁。

 

而诺玛,被当作“愚蠢的受害者”,当庭无罪释放,但是她必须接受精神治疗,直到专家认为痊愈。

 

 

法庭宣判后,这事儿没完,对玛丽这个年仅11岁的杀人犯,到底是天生的「反社会人格者」,还是后天演变的,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反社会人格者」很常见,按照人口比例统计,大约是4%。

 

也就是说,每25人里,就有1个是「反社会人格者」。

 

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反社会呢,有个大致的方法,但不一定全准,我跟大家分享下。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列举了7个特征。

 

如果一个人拥有其中的3个,那这个人在临床上,就被认为有“反社会人格障碍“:

 

➀没办法遵守社会规范

➁习惯欺骗和操控他人

➂行事冲动,难以提前做计划

➃易怒,极具攻击性

➄毫不顾忌自身或他人安危

➅无论对谁,一贯不负责任

➆在伤害、虐待他人后毫无悔意


我把这7点大概概括一下:为满足个人欲望,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且没有一点负罪感。

 

可怕的是,这种「反社会人格」,有一半都是先天的,通过遗传得来的。

 

当然,婴儿期缺乏关爱、童年遭受虐待、受极端环境影响,也可能导致这种性格。

 

玛丽是很残忍,但也很不幸——她父母都是「反社会人格者」,同时也是虐待者。

 

她拥有「反社会人格」,几乎是避免不了的。

 

1957年5月26日,玛丽贝尔出生在伦敦的纽卡斯尔镇。

 

她妈妈贝蒂,是个失足妇女,16岁那年生了玛丽。

 

贝蒂——玛丽的妈妈

 

按贝蒂的说法,玛丽的爸爸比利·贝尔,高大帅气,潇洒不羁,简直就是上世纪70年代的伦敦小狼狗。

 

但比利不是啥好人,酗酒,嗑药,是个惯偷,还被人指控持枪抢劫。

 

他们一家三口,住在纽卡斯尔经济萧条、犯罪率高的苏格兰东区。

 

在外人面前,玛丽必须叫比利“叔叔”,而不能叫“爸爸”——这么做,他们可以用单亲家庭的身份,领到政府救济金。

 

比利·贝尔

 

贝蒂一点儿都不喜欢自己的女儿,在她眼里,钞票比大麻重要,大麻比酒精重要,酒精比女儿重要。

 

玛丽小时候尿床,每次尿床后,贝蒂都会用尽自己的想象力,侮辱女儿。

 

她会把尿湿的床单拿到邻居家,一起取笑自己的女儿,最疯狂的时候,她会把女儿的头摁到尿壶里,以示惩罚。

 

有好几次,贝蒂嗨大了,都差点杀掉自己的女儿。

 

玛丽1岁时,吃了一堆药。

 

那些药,全都放在留声机的后面,很长时间没人动过。

 

以一个1岁的小孩的能力,是不可能把这些药掏出来的,更不可能吃掉。

 

3岁时,玛丽把糖果和伟哥混在了一起,乱吃一气。

 

据贝蒂说,伟哥是玛丽从她包里拿出来的。

 

伟哥

 

同年,贝蒂还把女儿带到一收养机构,希望有人把玛丽领走,可惜没人认领。

 

最严重的一次,玛丽吃了太多来路不明的药,不得不去医院洗胃。

 

过量服药,很可能对正在发育的孩子,造成脑损伤,而脑损伤,是很多暴力犯罪者的特征。

 

除了这些之外,据玛丽后来回忆,4岁时,她就被妈妈贝蒂胁迫,为嫖客提供过性服务。

 

有很多人分析,贝蒂可能患有MBPS综合症(Munchausen by Proxy syndrome)。

 

简单解释一下:这是种虐待行为——成人通过夸大、编造或制造孩子的病,让孩子接受不必要的治疗,以此实施虐待。

 

比如,有的父母会把尿液注入吊瓶中,给孩子点滴,让他感染疾病。

 

多数MBPS的受害者,都是学龄前儿童。

 

这种病很少被人意识到,因为它违背了“虎毒不食子”的常识。

 

在母亲强迫自己接客的同一年,玛丽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好朋友,一个5岁的孩子被车撞死。

 

这事儿极大刺激了她,从那时起,她丧失了跟人交朋友的能力。

 

1961年,玛丽上幼儿园了,但非常不合群。

 

有一次,她掐住了一小孩的脖子,试图做点什么,幸好被老师及时阻止。

 

当老师告诉她,以后不能这么做时,玛丽反问老师:为什么呢?这样能把他杀死吗?

 

七年后,玛丽亲手验证了这件事,然后因为谋杀2名儿童,被判终身监禁。

 

由于未成年,不能关在正式的监狱和精神病院,她被安置到红河堤教养院,一家只关押男孩的少管所。

 

红河堤教养院

 

在这里,她经常跟男孩子打架。

 

1970年,玛丽指责舍监对其性骚扰,但在调查后,对方被宣判无罪。

 

这期间,她妈贝蒂时不时来看望她一下,装成「我嗑药,吸毒,酗酒,但我是个好妈妈」的样子。

 

她一边抱怨着「因为你,我成了杀人犯的母亲」,一边打探玛丽在监狱里的信息,转手卖给了八卦小报。

 

为了赚钱,她还弄了一堆信件,诗歌什么的,声称是女儿狱中所作,统统拿去发表赚钱,。

 

玛丽没想到,自己在监狱里,竟然让妈妈衣食无忧了。

 

从1969年2月到1973年11月,玛丽在红河堤教养院待了3年9个月。

 

 青少年时的玛丽

 

16岁时,玛丽被转入一家女子监狱,三年后,转入成人监狱。

 

她的整个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各种监狱里度过的。

 

1977年9月,玛丽和另一名囚犯成功越狱。

 

越狱期间,玛丽一直和两个男孩混在一起,不过,她很快被抓住,回到监狱就被关了28天禁闭。

 

这次越狱事件,再次让她上了头条,有人猜测她在潜逃期间,是否又在作案行凶。

 

但更多的人,关注的是她的八卦消息——在越狱期间,玛丽告别了自己的处子之身。

 

跟她混在一起的小男友,把俩人的故事卖给了小报,赚了笔“睡后收入”,他说玛丽之所以选择越狱,是因为想生孩子。

 

经过这事儿,玛丽彻底消停下来,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她获得了假释。

  

1980年5月14日,在服刑12年后,玛丽出狱了。

 

一开始,她在萨福克郡的托儿所找了份工作。

 

但鉴于她之前的罪行,缓刑官认为这工作不行,不能让她和孩子们接触。

 

玛丽无奈,只能去做服务员,顺便去社区大学读书,但没几天,她就发现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放弃了。

 

青年玛丽

 

后来,像其他姑娘一样,玛丽遇见一小伙,俩人看对眼了——很快,玛丽怀孕了。

 

1984年5月25日,玛丽生下一个女孩儿。

 

巧合的是,女儿的生日,和玛丽杀害马丁布朗的日子,是同一天。

 

想着玛丽年幼时就杀了俩孩子,法院一直在考虑,要剥夺玛丽对女儿的抚养权。

 

但玛丽在法庭上的真诚表现,让法官打消了这个念头,她被授予匿名权,能以新的名字开始新的生活。

 

不过,媒体没打算放过她——他们通过种种手段,打探寻找她。

 

为了躲避媒体,玛丽搬家5次,换了3个身份。

 

但1998年2月,她又回到了闪光灯下——为了赚点奶粉钱,由她口述,基塔·瑟伦利整理的个人传记,《听不见的哭声》出版了。

 

《听不见的哭声》

 

这书一出,社会马上沸腾了——人们指责她,通过消费受害者赚钱。

 

当年受害者的家属,更是不断声讨。

 

有人曝光了玛丽的住址,各大媒体纷纷出动,堵在了玛丽家门口,就连时任首相布莱尔,都公开批评了她。

 

这时,她的女儿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一个杀人犯。

 

女儿问她:“妈妈,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你那时侯还那么小,比我现在还小。”

 

为了对抗舆论,保护自己女儿的匿名权,玛丽开始反击。

 

2003年5月21日,在英国最高法院,玛丽舌战群儒,将英国的一项惯例法更改了——对青少年罪犯的身份保密,由18岁调整到永久保密。

 

这一法案后来被称为“玛丽·贝尔法案”。

 

也因为这个法案,她在2004年拿到了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2009年,有媒体曝光,玛丽的女儿生了孩子,玛丽由此成了玛丽姥姥。

 

她从一个杀人狂,成功转型为贤妻良母,是否意味着,反社会人格障碍经过精心治疗,还是有治愈的希望?

 

我认为是这样的,变态人格可以随着年龄和教育自愈。

 

1999年的《罪犯治疗和比较犯罪学》杂志,记载了一件事:一个叫马塞尔的男人,强奸了6名儿童,在接受心理治疗时,又强奸了一名成年男性。

 

但在接受治疗后,他正常生活了20年。

 

而从1980年出狱到今天,玛丽贝尔已经正常生活了38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1340w5wkix&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玛丽贝尔60岁生日当天,给自己唱<happy birthday> 

 

但她本可能拥有更好的,不伤害他人的人生。

 

这事让我想起,上次跟老金和黄章晋老师聊天,说起了人性的问题。

 

黄老师讲了个观点——规训和克制是人性,欲望和本能是动物性。

 

我非常认同。

 

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人性。

 

每个人身上都有动物性,杀戮、性等原始冲动,但通过教育和训练,我们克制住这些冲动,形成一套做事的道德标准,这让我们和其他动物,变得完全不一样。

 

美国比较心理学家,温思罗普·凯洛格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温思罗普·凯洛格,美国著名比较心理学家

 

他收养了一只叫古娅(Gua)的黑猩猩宝宝,给儿子唐纳德当妹妹。

 

在家里,古娅完全被当作人类对待——被“父母”亲吻,用勺子吃饭、用便盆大小便。

 

它变得越来越像人,而不是一只猩猩,在很多事情上,她表现的比人类哥哥唐纳德更好。

 

但温思罗普很快终止了这个实验,因为在古娅越来越像人的同时,自己的亲儿子越来越像只猩猩。

 

古娅被送回动物中心后,一直非常抗拒和痛苦,它觉得自己是人,不应该和其他猩猩关在一起,没两年,它就去世了。

 

古娅和唐纳德

 

这个实验,其实就证明了黄章晋老师的观点,人和动物本质的区别,是人性,而人性是通过教育和社会化达到的。

 

如果玛丽的母亲是个正常的,有爱心的妈妈,及时通过教育,缓解她的反社会人格,教给她规训和克制,让她拥有更多人性。

 

一切都会很不同。



1957.5.26


玛丽贝尔出生,母亲是失足妇女,生父不明

1960年(3岁) 

玛丽把糖果和伟哥混在一起,乱吃一气

1961(4岁)

玛丽上幼儿园,亲眼看着自己的朋友被车撞死,母亲强迫她给嫖客提供性服务

1968.5.25

1968.5.25(加个11岁):生日前一天,玛丽掐死马丁布朗

1968.7.31

 玛丽掐死布莱恩,割掉男孩的头发,划破他的腿,剪断他的生殖器,最后在他肚子上刻了字母“M”

1968.8.1

玛丽被逮捕

1968.12.17

诺玛被判无罪,玛丽被判终身监禁

1970

玛丽指控舍监性骚扰,调查后,对方被判无罪。

为拿到女儿一手资料,母亲贝蒂多次探监,卖给八卦小报换钱

1977.9

玛丽越狱。

越狱期间,她和俩男孩混在一起,被抓后,关了28天禁闭


1980.5.14

玛丽出狱,被授予匿名权,她有3个身份,至少搬家5次

1984.5.25

 玛丽生下女儿。女儿的生日,正是马丁布朗遇害的日子

1998

玛丽自传《听不见的哭声》出版

2003.5.21

通过玛丽贝尔法令

2004

玛丽贝尔被授予CBE勋章。

2009

 媒体曝光玛丽身份,她升级为玛丽姥姥。


参考资料:

1. wikipedia.: Mary Bell

2. Murderpediahttp://murderpedia.org/female.B/b/bell-mary-flora.htm

3. Cries Unheard Why Children Kill: The Story of Mary Bell

4. Who is Mary Bell? How a schoolgirl became one of Tyneside's most notorious killers

5. Murderous Children: 11-Year-Old Serial Killer Mary Bell

6. Hounding of Mary Bell : Child killer forced into hiding after tabloids track her down



 

打赏


长按扫描二维码


说不定我拖更时


会有些不好意思





世界从未如此神秘

▬▬▬▬▬ ● ▬▬▬▬▬

We Promise

This is Original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