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个英国作家写了13本恐怖小说,专门丑化中国人,孙中山警告他:以后别来中国 | 北洋奇谭018

金醉 魔宙 2020-02-09

【北洋奇谭】是魔宙的历史非虚构栏目

由老金讲述近代中国的真实故事,或奇趣话题

从而达到娱乐和长见识的目的


大家好,我是金醉。


前天跟一个影迷朋友聊天。他说发现个现象,最近十几年的好莱坞电影里,中国人出现的越来越多。


甚至连漫威的超级英雄里,都开始有中国英雄。


比如最中国的超级英雄万众侠,又叫团结侠。


万众侠(Collective Man)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超级英雄,初次登场于《不可思议的绿巨人》第250期(1980年8月),是变种人五胞胎五兄弟。这五兄弟本名陶宇韩、陶宇张、陶宇林、陶宇孙、陶宇何,变种能力为:五人合并为一体,成为万众侠。


当然更多的还是反派,像钢铁侠的死对头——满大人,长了一张清朝人的脸。


满大人(Mandarin)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超级反派,初次登场于《悬疑故事》第50期(1964年2月),是钢铁侠的头号死敌。自称成吉思汗后裔,生于清朝末年,和钢铁侠一样,他也是钱多的几辈子都花不完。


2007年的《木乃伊3》中,最后的大反派龙帝也是中国人,看上去参考了汉唐时的装束。


美国电影《木乃伊3》剧照,李连杰饰演龙帝,一位因为女巫诅咒变成兵马俑尘封地下的中国古代帝王。


卷福的成名作《神探夏洛克》第一季黑莲帮一集的大反派也是中国人,这个组织明显也是来自中国元素。


英剧《神探夏洛克》第一季第二集剧照,反派是走私组织黑莲帮。


不过,以上角色,都只算得上「中国元素」,即使越来越多,也都是边缘角色。


今晚北洋奇谭要讲的,是个真正称霸过西方银幕的中国主角。


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关于这角色的系列电影拍了十几部,火爆程度不亚于如今的《哈利波特》。


因为这个角色火爆,他的原创作者成了当时身价最高的畅销小说家。


据说,因为钱太多,他把笔名里的S写成$。


当然,我想聊这个人,不只因为他曾那么流行,而是这背后隐含着一段华人历史。



最邪恶的亚洲人


先试想一个形象,“瘦高,耸肩”,“长着莎士比亚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秃脑壳,细长眼,闪着绿光”,而且“像猫一样地不声不响,行踪诡秘”。


他总一身清朝人的衣服,却没留辫子。


大概有人猜到,他就是傅满洲(Fu Manchu)——「集东方人的所有残忍、狡猾、智慧于一身」的大反派。


傅满洲的经典形象,大V脸,细长眼,清朝服装,两撇胡子。


傅满洲是个超级恐怖分子。


他搞暗杀,组军队,还在地下宫殿找鬼神上身,比本拉登还厉害。


据记载,他“手指一动就是威胁,眉梢一挑就是恶兆,斜眼一眨就是恐怖”,他“集东方人的所有残忍、狡猾、智慧于一身”。


这样的大BOSS,自然都有一身过硬本领。


傅满洲是个科学狂人,有三个博士学位,能说多国语言,还能炼丹,跳大神。擅长所有杀人的把戏。


最厉害的是,他能“神不知鬼不觉调动一个财力雄厚政府的一切资源”。


傅满洲坐在宝座上,仿佛一位帝王。


傅满洲是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


英籍作家萨克斯·罗默(1883.2.15.~1959.6.1.),出生于英国伯明翰。以创造出神秘小说中魔鬼博士傅满州(Dr. Fu Manchu)而出名。1959年在美国纽约逝世。


1913年,罗默出版了一部小说《神秘的傅满洲博士》,傅满洲就此诞生,而且大获成功。


小说《神秘的傅满洲博士》封面。


1921年,傅满洲被搬上银幕,马上就深入到英美的大街小巷。成为西方世界无人不知的大反派。


用现在的话说,是个大IP。


在系列故事中,傅满洲的对手是苏格兰警官内兰德·史密斯。


这名警官,是福尔摩斯的侄子——就连他的对手,也具有大IP的血统。


傅满洲接连不断地搞恐怖活动,就一个目的——搞垮西方世界,称霸地球。


西方人有多恐惧?


可以看看《傅满洲的面具》中的一个场景,傅满洲抓住一个金发女郎,对着手下喊——


你想要这样的处女做老婆吗?那就征服,繁衍!杀死白人,抢他们的女人!


影片《傅满洲的面具》中,傅满洲有一场演讲,这是其中几句台词。


傅满洲不但要杀白人,还务必要杀出花样,他精心设计了一整套邪典杀人手段。


比如毒杀。


傅满洲是个毒药大师,不光能配制毒药,下毒手段也脑洞大开。


傅满洲在制作毒药,做完还要自己尝尝。


《傅满洲之血》中,傅满洲抓了10个白人女子,然后用一种印加毒蛇咬这些女子的乳房。


用毒蛇咬女子乳房。


女子被咬后,会丧失本来的意识,变成傅满洲的奴仆。她们的嘴唇也带有剧毒,只要被亲到,谁都得死。


再比如,用机关和刑具虐杀。


把人吊在半空,慢慢下放,下面全是张着嘴的鳄鱼。


做两块大钉板,把白人夹馍一样夹在里头——光看看图就吓死人。


傅满洲的刑具。


傅满洲有个地下组织:思番。


这个组织隐藏在唐人街的最深处,专干贩毒和贩卖人口的勾当。


傅满洲的地下组织思番的入口。


傅满洲小说里讲过一个人造人,叫“虫形人”。


这东西从头到躯干,再到四肢“像蚯蚓皮肤一样闪着湿漉漉的光”,指头能织网,几乎没有拇指。


“虫形人”是傅满洲设计的一个人造杀人狂,非常狂野,连傅满洲都控制不住。


这种华而不实的杀人手法,让读者和观众极尽享受恐惧的快感。尤其在大银幕上,非常刺激。


《傅满洲的城堡》中,被傅满洲邪恶组织抓到的白人女孩。这种假设同类遭受异类抓获的场面是电影里惯用的设计。


傅满洲如此邪恶,又令人着迷,当然人人都想演。


当时好莱坞对华人演员歧视严重,这种角色都是由白人演员演“黄脸戏”,压根落不到华人演员头上。



很多演员都演过傅满洲,演的最多的是克里斯托弗·李,也就是《指环王》里的“萨鲁曼”。


傅满洲和萨鲁曼,由同一人饰演。


傅满洲的中国人反派形象实在太成功,后来欧美影视剧中的亚洲反派形象,几乎都绕不开他。


比如开头提到的满大人,专跟钢铁侠对着干。


漫威有个中国超级英雄叫上气,造型类似李小龙,他的父亲就是傅满洲。


上气(Shang-Chi)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超级英雄,初次登场于《Special Marvel Edition》第15期(1973年12月),本名郑商奇(Zheng Shang-Chi),出生于中国湖南,父亲是超级反派傅满洲。上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李小龙。


《加勒比海盗》中的周润发演的啸风船长,也是照着傅满洲形象设计的。


电影《加勒比海盗》中周润发饰演的啸风船长


傅满洲系列共推出了14部电影,包括《傅满洲的秘密》《傅满洲的面具》《傅满洲的脸》《傅满洲的新娘》《傅满洲的奸计》《傅满洲的血》等等。


傅满洲电影海报。


这个系列对欧美公众影响巨大,也一度成为国际关系的信号。


二战期间,中美同一阵营,美国政府曾下令禁拍傅满洲电影。到了1960年代,英美、西德又拍了一批傅满洲。


1960年代初,美苏发生古巴导弹危机,冷战差点发展成热战。在政治阵营鲜明的背景下,西方人对傅满洲的邪恶想象再度兴起。图为1968的电影《傅满洲之血》剧照,这片子由西班牙、西德、美国和英国四国合拍。


在多数中国人的印象里,近代中国一般和“弱小”、“病夫”、“受欺压”等词挂上钩。


不曾想,当时的中国人代表形象竟是个邪恶组织大佬。


傅满洲被写出来,可能是个偶然,但傅满洲成为爆款,绝不是偶然。


究其本源,傅满洲是从一股巨大的恐怖情绪里诞生出来的——也就是所谓“黄祸”。



人人都怕中国佬


“黄祸”(Yellow Peril)这个词最早是英国作家M.P.希尔提出,1898年,他出版了一本小说集,就叫《黄祸》。


黄祸,顾名思义,是白人感到黄种人威胁而产生恐慌。



说起这种恐慌,就不得不提成吉思汗了。


1218年开始,成吉思汗带蒙古人西征。后来成吉思汗死了,西征却没停止。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等人差点带人打到意大利。


臣服蒙古图。


蒙古人扩张过程极其残酷,只要遇到抵抗就屠城,再把城市夷为平地,播种牧草。


根据历史学家鲁道夫·拉梅尔统计,蒙古西征过程中有两千万人被屠杀。波兰战后剩下的人甚至不足十分之一。西方人对东方恐慌也来源于此。


中国人和蒙古人同属蒙古利亚人种,在西方人眼里没啥区别。西方的敌对情绪也就对上了整个东亚。



近代中国衰弱,日本却冉冉升起。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担心日本势力扩大,想利用沙俄牵制日本,开始疯狂给亚洲人造谣。


威廉二世与俾斯麦合照,图右为威廉二世(1859年-1941年),末代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以及霍亨索伦家族首领,也是一战的主要策划者。1941年威廉在荷兰多伦病逝,被葬于多伦庄园。


德皇威廉二世写信给沙皇说日本正在偷偷武装中国,反抗白种人,唆使俄国占领朝鲜,不给日本人扩张机会。


他用铅笔草拟了一幅画,找美术学院教授加工完成,复印后寄给各国政要。


这就是著名的《黄祸图》。


黄祸图,这幅画居中手持剑的人物是天使长圣米迦勒,他与画中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欧洲的基督教徒,而在右方的佛像与龙是代表东方,指的是中日韩朝等亚洲黄种人。


在西方学界,“黄祸论”也逐渐变成一门显学。


德国语言学家皮尔曼称日本崛起会让“亿万蒙古种人从沉睡中唤醒”,变成“统治世界的种族”。


俄国宗教哲学家索洛维也夫说“欧洲和蒙古人的亚洲”即将有一场“最可怕的大战”。


法国文史学家法盖更厉害,他认为有色人种一旦占领欧洲,欧洲就会暗无天日,进入“第二个中世纪”。


不只是“一个民族取代了另一个民族”,而是“一种人类取代了另一种人类”。



对大数西方人来说,这时的“黄祸论”还只是传说,不太当真。


但到1899年,事情完全不同了。


1899年,西方社会流传一个末日传说,人类世界将在这年11月13日凌晨四点毁灭。


1899年流行末世传说的时候,德国一家餐厅发现这个商机,推出“最后的晚餐”。图为最后的晚餐的菜单。


世界末日没到来,西方却被另一个消息震惊——“成千上万”的西方人正在遥远的中国惨遭屠戮。


这是指1899年到1900年间的义和拳运动。


在天津、北京等地,拳民最直接针对的就是西方教堂和传教士,连利玛窦、南怀仁这些死了几百年的外国人都难逃一劫,被拳民刨了坟。


身在中国的西方记者,传教士,使节,商人,士兵把这些消息传到欧洲,马上就填满西方报刊所有版面。


外国人画笔下的义和团。义和团又称义和拳、庚子事变,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最初义和拳同清朝大部分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随着形势发展,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口号改为“扶清灭洋”。


从身在中国的西方记者,到报纸书籍,恐惧一层层升级。西方民众又惊又怒,排华情绪达到高潮。


当时的美国《时代》杂志甚至写道——中国已经对我们发起了战争,我们必须武装起来复仇,像对待食人生番一样对待中国人,把北京夷为平地!


义和拳很快被清政府和西方联军镇压。但“黄祸”的恐慌却迅速在西方扩散,在无数人脑里扎下根了。


离东亚最近的沙俄最先坐不住了。沙俄跟日本在满洲和朝鲜冲突不断,咋都谈不拢。1904年,双方正式翻脸,“日俄战争”爆发。


结果日本打赢了。


日俄战争相关插画。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满洲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西方一片哗然。


德皇威廉二世称日本已经强到按不住了,号召全欧洲联合起来对抗日本。但中国也没离开风口浪尖。


1910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了一篇小说,叫《史无前例的入侵》。


小说中,日本击败俄国后,却输给中国。战胜后的中国不打仗,只做贸易和移民。越来越多中国人移居到世界各地。


杰克伦敦认为,这种移民才是最可怕的入侵。


杰克·伦敦(1876年—1916年),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他一共写过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等。在杰克·伦敦的作品中,时常能感受到英雄主义情结,对生命本身的崇拜,对生命、生存的意义追求原始形态与精神自由,他是徐浪最喜欢的小说家。


小说里写到,1975年,中国已经有七八亿人,整个亚洲都在这种无声的入侵里沦陷了。各国用了各种手段,还是对中国的扩张毫无办法。


随后,世界各国决定使用细菌战,用飞艇往中国投放带有瘟疫的“导弹”。


一年后,世上再没有中国人。


这个“幻想”简直就像癌细胞吞噬,显然将中国人当做了“低劣”的人种。


杰克伦敦这一番恐惧的想象,是有历史根源的。



华人是头号公敌?



明清以来,中国一直有海禁,百姓不能随便出海。一旦私自出海,轻则流放,重则砍头。侨民出海后都不敢回来,只能在海外自生自灭。


乾隆年间,荷兰人在巴达维亚屠杀了近万名华侨,也就是“红溪惨案”。当时处于鼎盛时期的清政府连问都不问,还说这些华侨“孽由自取”。


红溪惨案相关插画。红溪惨案(Angke Massacre)也称巴城大屠杀,是指1740年10月,荷属东印度当局在爪哇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大规模屠杀华人的事件。


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这才首次允许中国人到“外洋别地”做工。


实际上,清朝时人口激增,国内生活很艰难。所以民间一直有人偷着出海,甚至还有组织华工出海的中介公司。


有些人没钱,由中介公司先垫付船钱,等赚了钱再还。还有些人被“卖猪仔”到美国和南美。



1847年,美国加州发现金矿。根据法律,黄金是无主之物,谁来是谁的,无论是不是美国人。


于是世界各地都兴起淘金热,英国,德国,墨西哥等国都有人加入淘金潮。


很多华工也开始“走红毛”,甚至有人自驾小帆船来美国淘金。



华工到的第一站是圣弗朗西斯科,华工直呼这为“金山”。后来澳大利亚墨尔本也发现金矿,华工改称这为“旧金山”。


华工和白人初次见面,彼此很不适应。白人觉得华人奇怪,拖着个“到脚跟的辫子”。


华人觉得白人男女公开场合拉手,不成体统。


但这批华工还是受到了美国人热烈欢迎。


1851年,旧金山的《阿尔塔加利福尼亚日报》说:“中国人会跟我们一样投票,一样学习,一样在圣餐台边鞠躬。”然而仅仅一年后,事情就开始起变化。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国内战乱一片,更多人出来做工,而旧金山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1852年,华人数量激增至两万。在加州和内华达州,凡是有矿的地方几乎都有华工。白人开始坐不住了,排华情绪慢慢升起。


外国人绘制的排华漫画。


与此同时,金矿开始枯竭,白人的工作机会也少了。于是白人开始挥动手指,撇着嘴抱怨华工抢走了他们的工作。


杰克·伦敦年轻时也曾干过淘金。或许,他从那时就开始受到这种群体情绪的影响。


群体情绪浓烈,势必影响政策。


1856年,加州梅丽博沙县开始驱赶华人,华人必须在10天内离开,不然就要先挨39鞭子,再武装强行逐出。


加州议会曾公然宣布——


华人是加州一种道德和社会的罪恶,是一个讨厌的群体。


无奈之下,华人只能在白人废弃的金矿中淘金,成了“淘金拾荒者”。


去西方淘金的华工们。


即使这样,来美国的华工丝毫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原因很简单,国内日子更难过。


早期来美国的华工一天就能赚到12美金,顶国内两个多月工钱。即使后来收入变少,也比充满战乱,随时可能送命的国内强多了。


于是大批广东农民和工匠来到美国成为新华工。恰好当时美国正在修建横跨美国的中央太平洋铁路,这些华工就成了铁路工人。


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上的华工。太平洋铁路是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全长3000多公里,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是世界上第一条跨洲铁路。


实际上,站在企业主角度上,华工是最好的工人——啥活都干,不闹事,饭量还小。


中国华工一天的伙食费只要35美分,而墨西哥人得65美分。


一个美国企业主说——


中国佬,很好!墨西哥人,不好,他吃的太多了。


真正恐慌的是最底层的白人工人,他们开始组织反击。


1877年,旧金山成立“劳工党”,宗旨是“反对垄断,反对腐败,反对超级资本,反对一切罪恶的根源——中国人”。


街上还到处贴有标语“中国人必须走”。


中国人必须走的标语。


清驻美大使陈兰彬在纽约街道行走,还被“年轻的暴徒扔石头和嘲笑”,旁边的警察不但不管,还跟着一起嘲笑他。


陈兰彬(1816年—1895年),广东人,晚清时期大臣,首任中国驻美公使。同治十一年(1872年),以留学监督身份、率领第一批留学生30人赴美。光绪四年(1878年),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后奉调回国。


根据实际数据统计,当时的华工占美国劳工数不足百分之一,对美国本土白人劳工并没啥影响。


真正影响的是爱尔兰人。


华人来之前,爱尔兰人是美国地位最低的人,干的是最底层的活。华人到美国后也干同样的事,工资还更低,爱尔兰人的压力来了。


爱尔兰人推出了一个领袖卡尼,到处宣扬“黄祸”论,激起排华情绪。


谁的地位最低,工资最低,谁被当做头号公敌,也挺讽刺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爱尔兰虽地位低,但也是白人。凡是要将人分三六九等,必能找到划分标准。


敌意的背后,往往是保守、恐惧和歧视。


美国社会排华情绪日渐高涨,报纸上刊发华人吃老鼠之类的谣言。


中国人吃老鼠的谣言。


在这种情况下,华人演讲家王清福站出来为华人发声,指责卡尼胡编乱造。


王清福,生于1847年。王家在太平天国战火中衰落,父亲领着他乞讨流落到烟台,被一对美国浸信会传教士夫妇收留。这对夫妇带着王清福来到美国。王清福先后在浸信会学院(今乔治华盛顿大学)和路易斯伯格学院(今巴克奈尔大学)就读。在美国他参与抵制排华法案的运动,一些学者认为:“王清福或许是第一位到美国国会就《排华法案》作证的华人。”


他在报纸上约战卡尼公开辩论,看卡尼不吭声,王清福甚至要求跟卡尼决斗。然而并没有扭转白人对华人的偏见。


《陆路月刊》刊登过一首诗叫《老实人詹姆斯的大实话》。后来被演绎成《异教徒中国人》并传播开来。


这首诗说的是两个白人跟一个叫阿辛的华人玩牌。俩白人不老实,都在出老千。但结果还是输给阿辛。因为阿辛比他们还坏,袖子里藏了一圈牌。


阿辛就是美国人心中中国人的形象——留长辫子,矮小,吃老鼠,行为猥琐,狡诈。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根据这首诗,和人合创了剧本《阿辛》(ah Sin),将辱华的形象搬上戏剧舞台。


与此同时,各州纷纷出台针对华人的法案。


内华达州颁布过一个《中国人辫子议案》,华人只要犯了盗窃罪,一律要被剪掉辫子,除非交钱。


旧金山有一个《街边挑担条例》,不准人在街上挑担子——除了中国人,没人挑担子。


还有一个《洗衣房法规》,规定不用马车送货的,每季度要多交15美元税。而洗衣店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开的。


1882年,美国总统亚瑟签署了《排华法案》,禁止中国人再移民美国。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歧视性法案。


亚瑟(1829年—1886年),美国第21任总统,原为詹姆斯·加菲尔德的副总统。1881年7月2日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遇刺,在9月19日死亡后,随即接任为美国第二十一任总统。任职期间他签署了《排华法案》和《文官改革法》,前者令他饱受争议。


当时在美的华人基本都是男人,因为《排华法案》,中国女人没法来美国,华人繁衍后代绝无可能。


因此《排华法案》被视作一部针对华人的“绝种法案”。


对未获国籍的华工来说,以后不光不能定居美国,连待在美国都难了。


1885年,西雅图劳工公会上街游行,要求西雅图所有华人必须在一个月内离开,否则武力清除。


果然一个月后,一大群白人冲进唐人街,殴打华工,砸掉华人商铺。600多个华人在暴雨中被驱赶到火车站。


联邦政府一看白人有点过分,派遣军队来镇压骚乱。


但士兵也是白人,啥没干先伸手跟华工要保护费,有些士兵干脆和暴徒一起殴打华工,剪华工的辫子。


1906年,旧金山发生大地震,地震引发的大火点着了唐人街,把华人档案馆和里面的资料烧了个干净。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发生于4月18日清晨5点12分左右,芮氏规模为7.8。这场地震及随之而来的大火,对旧金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估计损失约4亿美元。当时公布地震死亡人数只有478人。今日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在3,000人以上,更有人估计高达6,000人。


美国人幸灾乐祸,《陆路月刊》说:


这好像是神的智慧,引导大火之神,冲走了最不堪的东西。


然而,这次灾难却给了华工极其难得的定居机会。


因为所有档案全部焚毁,华工必须重新登记。华工就可以称自己是土生华人,拿到公民身份。而一旦有了公民权,就有权把中国的儿子带到美国。


于是华工谎报儿子的数量,制造移民名额。甚至有市场在交易这些名额,一个名额能卖1500美元。


那些用这些名额移民美国的人被叫做“纸儿子”,没通过检查被遣送的叫“爆纸”。


当时这样的“纸儿子”特别多。


据说如果这些“纸儿子”都是真的,每个华工妻子得生600多个孩子。


《排华发案》有效期10年,但是被历届总统一再续期。直到1943年,考虑到中国是盟友,罗斯福总统才签订才正式废止。


《排华法案》还不是最要命的。


1854年,加州最高法院宣布了另一个更要命的法令:华人不能在法庭上指正白人。依据此法令,白人可以堂而皇之射杀华人,只要没有白人出庭作证,华工任何指控都是徒劳。


之后,连出海欧洲、澳洲等地的华工同样受到歧视和迫害。


在英美国家,“黄祸”论的幽灵无处不在,再加上歧视法案的实施,这些国家的华人聚居地渐渐成了西方人想象中的罪恶滋生地。


比如,伦敦的唐人街莱姆豪斯区被英国人这样描述:


黑暗的街道,黄面孔的模糊身影,刀锋的疏忽闪光,夜里的尖叫,从泰晤士河浑浊水中勾上来的浮肿尸体。


傅满洲这个“恶魔”,最初就诞生在这样的恐怖气氛中。


莱姆豪斯区,伦敦最早的华人聚居点,早在1800年代初期,一些来自中国华南地区的劳工和水手就流落伦敦,在船厂区落户。到了20世纪初,聚居于当地的越来越多的华人主要视邻近船厂区的华裔水手为顾客。后来当地渐渐变得以合法鸦片烟馆和贫民窟而出名。直到1934年,这一区域被拆卸。



唐人街的金先生


开头说过,傅满洲形象的原创作者罗默很有钱,但那都是成名之后的事。


最初,他只是个三流作家,一边做记者一边四处投稿,手里没什么钱。他唯一的才华是想象力不错,常因把新闻“修饰”过多被报社开除。


1911年的一天,他和老婆去找人占卜,算算自己怎么才能挣到钱。


结果,算出一个单词:中国佬


罗默笃信神秘主义,认死了中国佬一定能让他发财。


没过多久,罗默接了个采访的活儿,让他去伦敦唐人街莱姆豪斯区采访一个华人犯罪团伙老大:金先生。


罗默更加笃定:这是占卜要应验了,他正在接近“中国佬”。


莱姆豪斯这个区域确实不干净,肮脏、拥挤、贫穷,到处都是鸦片馆。不但伦敦警方,连福尔摩斯都常来这地区查案。


寻找“金先生”的那段时间,罗默接触了不少唐人街上的犯罪资料,他开始构想写一个唐人街的犯罪集团。


他心里清楚:在长达几十年“黄祸”恐慌的氛围下,制造一个中国恶棍是很有市场的。


2014年出版的一本研究探讨书《黄祸!亚洲威胁论解密》,书籍的封面设计很特别,一只黄色大章鱼的触角伸向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他认为,这个中国恶棍能统领唐人街犯罪帝国,他一定“具有凯撒大帝般的素质”,必须“精通科学文化,是个天才”。


这个构想,挺像一个“超级英雄”——或者超级枭雄。


但他总是琢磨不出,这人该长什么样。


有一回,罗默接到线报,说“金先生”要出现,他在赌场门口蹲守了三天。


终于一辆豪华的轿车停下了,“金先生”走下车,走向一座破旧寒酸的房子——


一个高挑、威严的华人,身穿毛领大衣,戴着皮帽,昂然迈步走了进去。


房子里开了灯,灯光照出来,金先生转过脸,罗默看到了他的脸——


我心中的恶魔复活了,我知道我看到了傅满洲,我看到一张活脱脱撒旦的脸。


就因为他人群中多看了这一眼,最邪恶的亚洲人就诞生了。


随后,落寞开始在杂志连载傅满洲的故事,一发不可收拾。小说加电影,点燃了西方人的消费热情。


傅满洲越残酷邪恶,战胜傅满洲就越畅快,恐惧越大,越能解压。


有个研究傅满洲小说的学者说:


傅满洲小说中,制造了欧洲最可怕的噩梦——一个意图扭转世界统治局面的全球性暴乱。


据统计,傅满洲系列的第一部,仅在英美两国就出了40多个版本。


罗默越写越有钱,也越写越敢扯。


1916年,傅满洲已成为大IP。罗默又出了一本《傅满洲博士归来》,为了衬托傅满洲,他把孙中山也写进了书里。



在故事里,孙中山犯了叛国罪,被傅满洲处死了。据说,孙中山曾警告罗默别来中国。


从那时起到二战期间,傅满洲带着西方人的偏见,影响越来越大,甚至从虚构渗透进了现实。


1932年,美国国务院一名公务员收到过一封恐吓信,署名“思番之王”。这事儿惊动了联邦调查局,认真彻查一番,才确认没有犯罪团伙要搞事。



大众文化的影响往往极其深远,傅满洲的幽灵到了二十一世纪还在出没。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还有美国媒体记者写到,菲尔普斯比赛前特意剃掉了“傅满洲式的胡须”,以保证游得更快。


这是因为,一旦陷入对抗的逻辑中,偏见总会见缝插针地出现。


清末民初,在中国生活的西方人,对黄祸论就不认同,因为他们在主动接触,并尝试理解“异族”。


我曾介绍过的《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乔治·莫里循,明确提出过,中国贫穷落后,压根不足以威胁西方。


莫里循在中国生活长达二十多年,经历了从晚清到民国的变迁,曾担任过袁世凯的顾问。图为他和他的中国仆人。


人是经验动物,一旦遇上与经验不同的情况,总会先引发恐慌。


恐慌之后,继而是排斥、对立、树假想敌,以此确认自己是安全的。


晚清时,中国人称洋人为“鬼”,构想出的洋人形象,也是充满恐惧、无知和搞笑。


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跟人际关系相似。


《人类简史》里说,人类文明是共同想象的产物。我想,人类的“祸”也是如此。


若头脑封闭保守,只能求同,不能存异,动辄以“非我族类”的心态面对。这种想象当然能生出各种“祸”来。



参考文献

1、非常的东西文化碰撞——近代中国人对“黄祸论”及人种学的回应,罗福惠,北京大学出版社

2、金钉——寻找中国人的美国记忆,沈卫红,广州人民出版社

3、傅满洲,花露水,邪恶的中国人是怎样打造出来的,白露为霜,倍可亲中文门户网

4、中国人从恶魔变成干爹只用了50年——从一个叫傅满洲的人说起,留学生日报

5、东伦敦港村的中国记忆,英国邦利网

6、“最邪恶的中国人”傅满洲:他“做”了什么,林一鸣客,万维博客。

7、傅满洲,一个阴险狡诈的中国人,废纸贩售机

8、欧美人憎恨中国人,源自成吉思汗,贝壳村

9、浅谈清代侨务政策,肖洪,侨务工作研究

10、傅满洲与陈查理——美国大众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姜智芹,南京大学出版社

11、陈查理传奇——一个中国侦探在美国,黄运特,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世界从未如此神秘

▬▬▬▬▬ ● ▬▬▬▬▬

We Promise

This is Original


文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仅用作说明。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打赏老金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