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验之魅130】【实验人43】校庆征文22:人品酒 酒评人——话说高斌老师|侯少林

侯少林 殷红的实验眼 2020-02-04

你不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编者按

这是“实验眼”的第276篇文章。


本期“实验眼”推送的是“校庆征文”的第22篇文章,来自侯少林老师的《人品酒 酒评人——话说高斌老师》。

高斌老师和本文作者侯少林老师两家的卧室,以半截墙相隔,如同一室,就这样为邻十几年。两人家庭背景不同、社会经历不同、所受教育不同、所教专业不同、业余爱好不同,又都个性特强,还有几分孤傲,是那种把观点写在脸上的人。俗话说:“一个槽上拴不住两个叫驴”,但他俩几十年相互信任、和平共处,成为知己,实属罕见,体现的是“和而不同”之美。

 

并不讳言,对高斌老师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作者的评价亦然),但对“老高好酒”的看法却完全一致。侯少林老师就是通过饮酒,对高老师的人品、人格进行人性化、实事求是的评判,入情入理,使我们加深了对高老师的了解、理解、谅解和同情。其实,高老师是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认真负责、敢于担当、热爱学生、顾全家庭、正直正派的优秀教师。

◆ ◆ ◆ ◆

人品酒  酒评人

                            ——话说高斌老师

侯少林

◆ ◆ ◆ ◆

1

形象(一)

高斌老师晚年照。

高斌老师,是我校极少数享受离休待遇的老革命、资深高级语文老师,颇具特色。

 

私下里无论老师还是学生,统称他为“老高”,不褒不贬。给人的印象是:黑烟不离口,一天两顿酒,阶级斗争脸,不吵就是吼。不苟言笑,非常严肃,一传十、十传百,就知道他厉害,大人小孩都有点怕他,这是一种舆论影响下的视觉感受。


如果你不受其影响,独立观察,就又是另一种形象:不刻意修饰,但每天大背头都梳得整齐光亮,一年四季着正装,走路目不斜视,抬头挺胸,身体绷儿直,配上他修长的身段,既有革命军人的威严,又有文化人的洒脱,十分养眼。

2

形象(二)

1975年1月,高斌(前排中)老师担任班主任的我校75届一班毕业合影照。

高斌老师的形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描绘,丰富多彩。

 

1926年,他出生于河南民权一户农家,在家乡上小学,后到河南睢县就读至高中。1946年到开封高级工业学校上学。1949年5月光荣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因受伤,1951年底到平原省省会新乡荣校任教员;平原省撤销后,到河南省文化干校任教;1962年调入我校至1988年离休。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专心致志、认真负责、成绩显著,曾3次被评为郑州市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五讲四美“模范教师、工会积极分子,1985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师称号。从他的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从小受到较为系统的教育,在关键的年龄阶段(1949-1953年)在部队中历练,后又一直在一所优质学校工作,就养成了他倔强坚毅、正直担当、遵守纪律、不怕牺牲、勤奋工作、不畏人言而略带孤傲的气质和习性。

往军人方面靠,他就是儒将;视为读书人,他就算武士;按传统文化及成语对照:“不畏人言为君子”,他是君子;“大丈夫敢作敢为”,他是大丈夫。拿现成的模式去套,接近而不准确,众人也不可能看法一致。就我对他的了解而言,高老师是位人品优秀,作风正派,特立独行,有个性、有人格、没被人完全了解的大好人。除了对老伴、儿女苛刻、脾气不好外,还有什么能拿到桌面的毛病?尤其从政治角度去评价,高老师为人耿直、表里如一、不拉小圈子、一视同仁的品质,是多数人所不及的。

3

养    花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校部分教师合影。前排左起:刘玉贵、巫梅美、高斌。后排左起:闫承钦、侯志扬、范传贤。

多数人只看到高老师古板严肃的一面,没看到他生活的另一面——有情趣。

 

比如说高老师爱养花就很少有人知道,屋里屋外各一棵。他家7口人,仅住29个平米,拥挤程度可想而知,书架上放着一棵文竹,养了多年,其棵型之别致、寿命之长,无家能比。小院里一棵月季,一茬只让开一朵,花大如碗,香及四邻。那年月,追求的是吃饱肚子,有几家养花种草的?就他家那条件,高老师却一直坚持养花,美化环境。他的爱美之心、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心境,可见一斑。

4

领    骑

1976年6月,高斌(前排左五)老师担任班主任的我校76届二班毕业合影照。

高老师爱看篮球比赛,只要能抽出身,必到场助威。


那时女篮外出比赛多,交通不便,都是教工单车队出动,每人带一名队员,最远时到过二里岗39中、火车头体育场。当时高老师已年近50,是名符其实的老教师,但他不服老,在路上一定要骑在最前面,年轻点的老师有时轮班逗他,与其争领骑,都败下阵来,不服气不行。以后只要外出比赛,必定是高老师头车。他争强好胜、勇夺第一的个性,令人佩服。

5

“三眼冲”

1985年9月,我校举办教师节表彰大会。图为高斌老师在表彰大会上领取奖状和奖品。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校每天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女篮基地小操场,每年最隆重热烈的是秋季校运动会,运动会最精彩的是开幕式,开幕式最吸引人的是鸣礼炮。那炮可不是现在过春节看到的千头、万头礼炮,而是“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的“三眼冲”。当司仪“鸣礼炮”声音一落,十几位炮手同时点捻,顿时火光冲天,如雷鸣闪电、山崩地裂、震耳欲聋,整个大地都在颤动,好像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全体师生先是目瞪口呆,然后是激动万分、热血沸腾,奔赴战场、视死如归之情油然而生,为下面即将举行的大规模60米迎面接力创造了绝佳的气氛。

 

点这种炮,有危险,要技术,还必须胆大心细,领头的就是高老师。

说来话长,为了做“三眼冲”,原材料是我和牛文田领着几个学生,半夜跳过墙,偷起重工具厂的。有了好钢材,校办工厂的孟广汉、杨兴孟、牛文田、李洧根四位高级技师研制。火药是谢振果、胡文亮配制的 ,一举成功,为开好运动会增色不少,堪称全国之最。有一年运动会,牛文田的冲杆炸断了,高老师的炮瞎火了。这时,高老师前去排除,突然“冲”又响了,差点把他眼崩瞎,这把大家都吓傻了。当时,还是刘医生冷静,忙让俩个人驾着高老师往医务室跑,大家都紧张的要命,高老师却说:“死不了,没事。”旁边不知谁搭腔:“真信毬!”从此,礼炮队就落了“信毬队”雅号,高老师也荣升“信毬队长”。他的眼疾个把月才好,每天上班带着茶色眼镜,迈着四方步,一副大干部派头,让人心疼又可笑。在那个年代,高老师临危不惧,勇排哑炮,真是条汉子!50岁的人啦,还玩这种游戏,真是不失顽童本色!

 

为杜绝危险,朱喜昌试验成功了礼炮电打火,安全系数提高了,精彩度却大大下降。我调走后,运动会的这项程序很快就取消了。

6

喝    酒

1979年7月,高斌(前排中)老师担任班主任的我校79届初三一班毕业合影照。

对高斌老师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高老师喝酒,绝不会有争议。我就从他喝酒,说说他的品格与人生。

 

高老师爱喝酒,是出了名的。什么时候开始喝酒的,已无从考证,起码50年前我认识他时,就已经喝了多年。他常对我讲:“以前我喝酒……”这以前前到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反正老长老长时间了。

高老师喝酒有以下特点:

 

一、喝酒已成为一种习惯,是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午喝还是晚上喝,看工作安排而定,必喝一次。“一天两顿酒”是夸张。

 

二、喝酒不奢靡、不讲究,从不专门配菜,有个捯头儿就行。即使有朋友来,也是如此。真可谓君子在酒不在菜,有酒没菜不算慢待。

 

三、喝酒几十年,基本上不去外边喝,几乎全是在家独酌小饮,不超过二两。

 

四、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自控力,从不多喝。谁见他喝多过、醉过、失态过?绝对没有。我曾约几个人与他猜枚,试试其酒量。喝够二两左右,即使他又输了,你再让再劝也绝不再喝,不佩服不行。

 

五、喝酒误事,喝酒乱性。高老师除外,没误过事,没发过酒疯。

 

六、爱喝酒的人喝多酒醉是常事,不讨人爱,落个酒鬼酒徒之名也难免。高老师不馋酒,不坐酒摊儿,也从没人拿酒鬼酒徒之名说过他。

喝酒喝多讨厌人,是酒鬼,

喝酒喝醉恼死人,是酒徒。

老高喝酒有把握,仅为解闷,

喝到最后还是人,仅为高兴。


通过喝酒去看一个人,现实、直接、简单、基本准确。通过酒风看人格,通过酒德看人品。综观高老师喝酒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个有节制的人、守底线的人、有品德的人、可以信赖的人。

7

高    嫂

1983年5月,高斌(第二排中)老师担任班主任的我校83届初三五班毕业合影照。

高老师喝酒,与情绪有关,直接表现就是一个“烦”字。烦的产生,同性格有关,也与婚姻中的一段小小插曲相连。他的婚姻,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也就是现在这位贤惠、善良的高嫂。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解放了,干部进城了,“糖衣炮弹”响了,刮起了一股休掉农村老婆,在城市另娶新欢之风。年轻的高斌也不例外,产生了离婚的念头。岳父发现后,批评教育了他,从此他再不提这事,而且严以律己,不主动给女同志打招呼,也极少接触女性,一生没有绯闻,表现出他知恩图报、忠于家庭的决心。但他回家看不顺,就产生烦的情绪,常拿高嫂出气,拿儿女发威,声高言重,却从不动手。仅以酒解烦,结果是以酒解烦烦更烦,一辈子喝酒一辈子烦。

我和高老师做一墙之隔的邻居十几年,对其暴躁的脾气,有时对老伴和子女的态度,很是反感,十分同情高嫂、晓玲和宏伟。可高老师毕竟保全了这个家庭、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对他产生烦的根由也能理解。高老师一生抽烟、喝酒、性格也不好,但却高寿八十有六,全凭高嫂精心侍候,儿女诚心尽孝,也是全家对他养育之恩的回报。高嫂忍辱负重,维护着全家,95岁还很硬朗,儿女们家庭幸福,这是她们尽力照顾高老师得到的回报。

 

高老师病重卧床后,有次在实验中学大门口北侧,我碰到了高嫂。她带着哭腔对我说:“你知道我一辈子过的啥日子不?可老高没动过我一指头,没有老高我和儿女能来郑州生活吗?他养活了俺一大家子人,光重孙现在就6个。他就是脾气孬,心不赖,一辈子没敢找相好,俺老高其实是个好人。”


高嫂受了高老师一辈子气,能如此评价他,足以说明,高老师的确是个没有被完全了解的好人。

8

终身的遗憾

1997年9月29日,校庆四十周年时,高斌(左)老师与罗嵩云(中)老师、李庭范(右)老师在校门前合影。

高老师第一次脑梗后就戒掉了烟酒,坏脾气也改掉好多。虽然语言有些障碍,但行走自如。我俩每天下午四点左右,总在文劳路街心公园碰面,聊上一会儿。他多次表示,“文革”初期被打成“牛鬼蛇神”,影响了大儿子的前程,一辈子都对不起他们一家;老伴对他好,晓玲两口,宏伟两口孝顺,他很感激。他连比划带说,眼里噙着泪,十分动情。老高那种宁折不弯的脾气,能在别人面前说出这种软话,绝对是肺腑之言,这是下多大决心才说出来的呀!高老师第二次犯病住院,已完全丧失了语言能力,但头脑还清醒。我去看他时,他激动得大哭,手脚乱动。我真不忍心探视给他带来的痛苦,就是出院回家,我也没敢再去看他。病故后,宏伟第一时间、第一个人就通知了我,当时正下雨,我和夫人接到消息立即冒雨前往。在他的床头,我们向这位叔叔般的兄长三鞠躬,表示对他的尊重、感激、怀念,并为他送行。

高老师,咱们邻居十几年,我常去你家蹭酒喝。在那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岁月,能喝到一口酒,是何等的享受!虽然那时酒劣,但情谊浓啊!现在条件好了,啥好酒都有卖的,啥好酒咱也能买得起,可是你却走了。没请你喝一次茅台,是我终生的遗憾!

 

高老师,你走后,高嫂还很结实,小兵、晓玲、宏伟家庭幸福。前几天你外孙结婚,娶了个漂亮媳妇。如果你在,咱俩一定会喝茅台酒。

当一个人走后,还有人对他心存感激,深情怀念,这是前人的恩德,也是后人的情怀。

 

喝酒看人人更真,

高兄喝酒现真人。

老弟欠你茅台酒,

一片真情拜故人。

 

2016.11.11于郑州轻院。

本文作者:侯少林,1965-1984年在我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执教的田径队4次获郑州市团体总分第一名、女篮夺得7次郑州市冠军二次河南省冠军;参加全国比赛,获长沙赛区第三名、全国第九名。1984年调入郑州轻工业学院任教,教授,河南省体科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和专家讲师团秘书长,《河南体育科学》杂志责任编审。发表论文多篇,著作多部,先后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河南省职工体育先进个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先进工作者”。图为侯少林老师与其夫人荆玉华女士合影。

征集活动

1、【征集活动】实验眼邀您参加校庆六十周年标志(logo)征集活动

2、【征文活动】亲爱的校友,实验眼邀您参加校庆六十周年征文

近期回顾

1、【实验之美85】毕业,只是彼此牵挂换了一种方式

2、【实验之魅129】【实验人42】1977,实验人的高考故事

3、【实验之美84】【实验人41】【实验文艺23】实验美术之美1:教师篇(一)

4、【实验之魅128】校庆征文21:高考那年,第一次勇敢∣95届高中校友鹿宇明

5、【实验之魅127】校庆征文20:我的中学时代,我的省实验,我的老师︱84届初中、87届高中校友李继成

6、【实验之魅126】六一快乐的岂止孩子们

温馨提示

欢迎转发分享本平台推送的作品。未经本平台授权,不欢迎其他平台转载。若使用本平台推送的文字和图片,须经授权。因篇幅有限,本平台参考文献不再一一列出,若有侵权,请随时告知。

文字:侯少林

图片:侯少林 高晓玲

文字校对:王亚乐 周冠楠

编辑/排版:殷  红

排版指导:冯  辉 田婷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