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验之魅206】回望高考 | 王复兴

王复兴 殷红的实验眼 2020-02-04



点击“蓝色”关注

殷红的实验眼

实验眼征集活动

1.【征稿】实验眼平台开展“我的老师”征稿活动

2.【实验眼征集2】实验眼开展“照片故事”征集活动启事

3.【征集活动】关于再次集中征集校史资料的启事


本期“实验眼”推送的是66届初中校友王复兴文章《回望高考》。这是实验眼的第427期文章。


这是“实验眼”推送的王复兴校友的第2篇文章,首篇参见:【实验之魅112】【实验人36】【实验诗会9】校庆征文6:念奴娇•贺省实验中学建校六十周年(外一首)


复兴校友这篇《回望高考》的文章通过回顾自己参加1978年高考的备考过程,展示了我校学子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感恩和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读来亲切感人。感谢复兴校友!


关于实验人高考的故事,还可参阅:【实验之魅129】【实验人42】1977,实验人的高考故事


本文标题图片来自网络。




回 望 高 考 

66届初中校友  王复兴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一天,我远在杭州出差,流连徜徉于西湖的美景,呼吸着阵阵桂花的清香。作为北方人,我是第一次在西湖边见到这么多的桂花树,直到多年以后才能领会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意味。不经意间,西湖边的阅报栏吸引了我,许多人在围着观看议论,我挤进去看,原来是《人民日报》刊登了要重新启动高考的消息。它就像银针一样忽然拨动了我的神经,撼动了我的心灵。

 

这是1977年10月21日。

 

经过了两年狂热的红卫兵运动,两年艰辛备至的插队农村生活和七年的工人生活,那个上大学的梦想似乎早已破灭了。顾不上眼前波光涟漪的美景,我把这篇消息读了一遍又一遍,“求学之梦”似乎在悄悄苏醒,上大学的念想也在生根发芽。

 

然而,现实又是那么残酷。我仅仅是个初中生,学业荒废了那么久,离考试仅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何况年龄这么大了,又已经成了家,孩子也快要出生了。左思右想,只能把上大学的念头又硬按了下去。七七年的恢复高考,我虽然没有报名参加,但是,上学的梦想却从此越来越强烈了。



到了1978年春天,同学中温奇、郭丛拔等考上郑州大学的消息传来,又增添了我报考的勇气和决心。但是,课本全都扔到爪畦国,连个复习资料都没有,该从何着手准备呢。一天,正在开封师院(今河南大学)上学的诗友胡风琴找来,拿了一套他们老师编写的油印复习资料。她并不知道我在为复习资料发愁呢,但知道这是难得的资料。原来,他们要翻印大量的复习资料提供给亲友,作为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找不来纸张。我当时在厂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当即从打字室拿了一大叠纸张给她。这套复习资料应该是当时河南最高水平的,真是雪中送炭呵。我如获至宝,不仅使我有了复习的抓手和着落,还惠及了厂里几个也在复习功课的工友,有人借去连夜抄写。

 

正忙于一边工作一边复习时,女儿在4月也降生了。我两家父母都在外地,只在女儿出生时来了帮助照顾一下就走了,忙得我们是狼狈不堪。我俩也不会照看小孩,女儿吃奶三天两头拉肚子,好在离省中医院不远,有种小药面5分钱一包,一吃就好。当时产假只有56天,不到两个月,孩子就被送到了黄委会设计院的哺乳室。哺乳室是单位专为职工3岁以下的小孩创办的,孩子有大有小,几个阿姨根本照看不过来。妻子每次去给女儿喂奶,离很远就能听到她哇哇的哭声。哺乳室离家不远,当女儿学会走路时,还曾从哺乳室溜回家。阿姨在后面悄悄跟着,看她要去哪儿。当她蹒跚地走到我家楼洞门口时,看看四下无人,只得又返回哺乳室。阿姨跟妻子说:“恁孩子丢不了啦,能摸回家了。



临近考试时,附中的同班好友李寅昆告诉我,几个老同学都想参加高考,大良(王崇安)在学校请了几个老师辅导大家,问我去不去听。真是机会难得,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了。原来大良在工厂时曾受过工伤,在母校老师的关怀下,调回了学校当体育教师。这时的郑大附中已改名为郑州第四十中学,但教师和教学质量还是一流的。

 

于是,每天晚上下班后,我们十几个老同学骑着自行车从城区的四面八方又回到了离别九年之久的母校,回到了那座飞檐挑角、承载着厚重人文的仿古式教学楼,在一楼的一间教室里,又一次地聆听老师的指点迷津、解疑释惑。侯志扬老师的历史、程国典老师的地理、郭成立老师的政治、丁华崑老师的数学、李玉涛老师的物理、杜文甫老师的化学…虽历经“文革”沧桑,还是那亲切熟悉的老面孔、还是那坚实有力的步伐、还是那神采飞扬的铿锵。因为时间关系,每个人只能讲一至两个晚上,老师只能提纲挈领地把初高中的课程全部梳理一遍,对重点做些提示。我还清楚地记得,侯老师在讲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很有把握地说“这个必考”,引来轰堂大笑。在他的两晚讲课中,有多次重复“这个必考”的话。其他像政治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生产力生产关系、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地理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地图填省名、省会城市名、长江黄河流经区域、赤道、国际日期变更线、非洲地理特征等,老师都做了详解,无不在当年的考卷中应验。要知道,七七年高考是省里命题,七八年则是国家统一命题。听几个老师的讲解,如春风化雨,使我们面对一厚叠的复习材料豁然开朗。



这是一次高水平的补习。这些老师给我们这十几个特殊的学生讲课,把那么多的知识点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讲出来,需要高度浓缩、精练,不光要重新备课,恐怕还要花费几倍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讲课不收分文,完全是义务。回想起来,在校时老师已经是殚精竭虑传道授业,如今却又要为这些游子再送上一程,真是“蜡炬灰尽泪始干”啊,真不知道如何感谢才好。

 

七八年的高考竞争也够激烈的。自七七年恢复高考,更多的青年学生涌进了高考大军。当年全国共有610多万人报名参加高考,仅招收了40多万人,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我们这帮参加补习的老学生,除了两个同学因故未参加高考外,其他全部考上了大学,也就此改写了以后人生的道路和命运。



1978年的高考在7月初举行,天气已经很热了。记得当时我还特意买了三个西瓜慰劳自己。我报考的文科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英语六门课三天考完,外语不计入总分。考场设在郑州三中,离家不远。考试时我没有感到紧张,一看考卷就更放松了。当时是全国统一命题,突出时事政治,对我们这些平常关心国家大事的老三届学生很为有利。语文作文题目是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的文章缩写为600字。许多考生事先就写了几篇文章,有的还背了些范文,没想到被“缩写”难住了,懵了。文章内含若干观点,每个观点2分,根据你缩写后保留多少观点打分。语文我考得不错,得了82.5分。据说郑州市考生语文上80分的仅25人。政治历史也考了80多分,地理考了60多分。唯一头疼的是数学,这也是我们这些报考文科的老三届学生的通病吧。初中学的也丢得差不多了,遑论高中的课程。我的想法是不会的也不瞎蒙,会的却不能丢分,抓住前面几道四则运算和繁分,反复演算,结果数学考了25分。最轻松的算是外语,放在最后一个下午考,很多人都是写个名字就交卷了事,我毕竟学了三年,还会一点儿,直考到收卷为止。公布考分时,总分我考了352分,当年河南文科录取线是294分。

 

“时光一过不再有”。四十年前的高考就这样过去了,如今回想起来仍然是感慨不已。我应该感谢那些在高考中给我提供了各种帮助的朋友和同学,感谢母校郑大附中的高素质教育,如果没有他们,尤其是为我们默默奉献的老师,我可能就会与这次高考擦肩而过,以致留下后悔和遗憾。人生的际遇不都是偶然吗,错过了就会一辈子失去。


 写于2018年元月5日

作者简介:王复兴,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济南人。河南省实验中学(原郑大附中)66届初三1班学生,系我校66届初中校友。曾任河南省文联《河南戏剧》副主编、《故事家》主编、《武侠故事》主编、编审。省文联委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荣获过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电部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省文学艺术成果奖、河南电视“大河奖”等。本人先后荣获“香玉杯”艺术奖、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并荣获“全省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END


欢迎关注

欢迎文末留言


近期回顾

1.【实验之美135】实验诗会13:援疆抒怀 | 赵秋成

2.【实验之美134】【实验人81】校庆故事29:校庆日主持人的故事 ︱ 殷红

3.【实验之魅205】实验体育25:在郑大附中与体育结缘的记忆(64.9—68.9) | 马腾

4.【实验之魅204】实验文艺25:回忆男声表演唱《毛主席真伟大》 | 郭志新

5.【实验之魅203】【实验文艺24】照片故事13:舞蹈《丰收歌》忆怀 ︱ 史瑞芬

6.【实验之美133】我拍实验23:河南省实验中学2018年的第一场雪

近期官微

1.携手名校共谋发展,弘扬国学培育英才

2.鼓瑟鼓琴  和乐且湛

3.省实验名校资源辐射港区,裕鸿国际学校隆重揭牌

4.我校篮球队在全国重点学校篮球锦标赛中勇创佳绩

5.开门红!省实验鸣响2018启航号

6.河南省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 2018年招生简章及各地招生初选时间工作安排

温馨提示

欢迎转发分享本平台推送的作品。未经本平台授权,不欢迎其他平台转载。若使用本平台推送的文字和图片,须经授权。因篇幅有限,本平台参考文献不再一一列出,若有侵权,请随时告知。

文字:王复兴

图片:殷  红

文字校对:杨君燕  卢星星

编辑/排版:殷  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