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不过三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亚当斯密经济学 Author 刘胜军
作者:刘胜军
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ID:adamsmitheconomics)
转眼间,新冠疫情步入第三个年头。最近,绍兴、西安、天津、深圳等地接连爆发疫情。随着新冠疫情的长期化,疫情威胁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活动的头号因素。
长夜漫漫,世人无法不焦虑。须知,时间长短,会导致“量变引发质变”:一个餐馆,几个月没有顾客,还能苦力支撑。三年下来,大概率是必须躺平了。从餐饮,到旅游、酒店、航空、商场,这一系列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背后是多少的就业、多少家庭的生计?
虽然拜登发誓成为“疫苗总统”,但美国的每日确诊人数最近突破了100万大关,令人瞠目结舌——唯独特朗普喜笑颜开。
从德尔塔到欧米克戎,新冠会像孙悟空那样72变?1月初,法国南部发现了一种携带有46种突变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月6日警告:
• 虽然与德尔塔毒株相比,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接种疫苗的人来说,奥密克戎变体的致命性没有那么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应该被归类为轻度、温和的病毒。就像之前的变体一样,奥密克戎变体也会导致人住院,也会致死。事实上,新增病例数量像海啸一样巨大和迅速,以至于世界各地的卫生系统都不堪重负。
世卫组织1月6日提供了一组关键数据:
• 上周全球病例数增加了71%,美洲增加了100%。报告称,在全球重症病例中,90%的病例未接种疫苗。
这句话包含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 疫苗的确可以降低死亡率。
• 靠疫苗无法阻断新冠传播。
2021年12月7日比尔·盖茨大胆预测:
• 我希望最终的结局终于在望。虽然做出另一个预测可能是愚蠢的,但我认为这场大流行的急性期将在2022年某个时候结束。
2021年刚办理离婚的比尔毕竟不是科学家。如果你不信他,应该信任张文宏医生。如今张文宏已经有了比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更重要的身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2021年12月张文宏说:“这个冬季和春节我们将和国际社会一起度过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我们终会‘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疫情真的会在2022年结束吗?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大疫不过三年”的经验总结。如果2022年应验,说明老祖宗的经验法则依然管用。
即使2022年疫情结束,真正的功臣应该不是疫苗,而是自然规律。
新冠疫情堪称“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病”。最近一次堪比的案例是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也是3年结束。西班牙型流感经历了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西班牙大流感比2003年的非典更有对比价值。非典当时主要发生于国内,因此当中国清零后,全球基本清零了。但新冠是全球性的,中国的清零不断被境外输入给打乱。
西班牙大流感也是全球性的。1918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西班牙流感在约6个月内夺去2千5百万到4千万条生命,比持续了52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此次大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最重要的是:西班牙型流感在18个月内便完全消失,而其病株从来都没有被真正辨认。
相比之下,欧洲黑死病持续时间更长。发生于十四世纪的欧洲黑死病,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3天内死去。仅欧洲就死亡二千五百万人,英国近1/3的人口死于鼠疫。1665年的6月至8月的仅仅3个月内,伦敦的人口就减少了十分之一。
这场灾难性瘟疫从1346年到1353年持续了8年之久。
重要的是,这场改写人类历史的黑死病,同样是神秘消失的。
与历史相比,我们今天的境况有改善也有不利:
• 如今的物质发达程度、医疗技术进步、疫苗的普及,都是古时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 如今全球化程度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频繁的人员流动、货物流动,各国防疫战略与观念、能力的巨大差异,都为疫情的防控带来了困难——新冠疫情是第一场真正全球性的大流行病。
因此,“大疫不过三年”,更多是愿望而非科学结论。面对这场人类大考,我们应该坚守理性、科学。
由于坚持动态清零战略,中国迄今为止是全球最成功(甚至是唯一成功)应对新冠疫情的国家。在疫苗效果需要观察、病毒变异仍未止步的情况下,动态清零无疑仍是最佳选择。
不过,云南瑞丽、西安防疫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也提醒我们防疫的具体措施必须优化。
目前,防疫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目标单一化、措施简单化。对一些地方官员而言,“清零”成了唯一目标、隔离和全员核酸检测成了唯一的手段。这种“不惜代价”的简单化思维,固然能降低疫情传播,但社会成本过于高昂:
• 一些地方过度的防疫,对经济社会活动带来严重冲击,进而冲击就业和底层民众收入乃至生活。
• 一些地方为了快速清零,甚至出现了拒绝病人到医院看病的极端情形,于是出现了8个月婴儿胎死腹中、心脏病患者医治不及时死亡的人间悲剧。
新冠毕竟不是黑死病。没有被新冠搞死,却因为无法就医而死去,或者生活难以为继,这无疑背离了防疫的初心。张文宏医生说:
• 美国新冠死亡的平均年龄超过了83岁,而美国平均寿命也是83岁。
“考核什么,就得到什么”。笔者建议,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前提下,对地方官员的考核目标应该多元化:
• 考虑到动物、进口货物都可能携带病毒,“0确诊”目标是不现实的、无法实现的,只能追求“动态清零”。对出现疫情的地方,一定要区分“客观意外”和“主观失职”。类似南京禄口机场那样的“失职”,要严厉惩处;对没有明显失职情况下的偶发疫情,应该宽容;
• 对地方官员应该考核三重目标,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动态清零;2)经济和民生,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商场、旅游、酒店、航空等行业的就业与民生;3)确保民众的生命安全,尤其是生育、严重疾病等特殊医疗需求。
• 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防疫正面清单”:现在各地防疫差异化很大,尤其是层层加码、一刀切现象突出。应该防止防疫中的“诸侯经济”。最好的办法是,制定全国统一的“正面清单”,也就是各地必须采取的防疫措施,这样既可以统一标准、杜绝层层加码、提高预期透明度和出行效率,也可以防止一些地方能力不足导致各种漏洞。
• 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防疫负面清单”:个别地方简单化、一刀切,是最大的懒政,也是对民众的不负责任。为避免此类现象,建议制定“负面清单”,例如规定:1)各地不得对来自低风险地区的旅行者提出额外的检测和隔离要求;2)各地在实施隔离时,不能影响民众的基本生活;3)各地在防疫时,医院不能因为任何理由延误急需救治病人的特殊就医需求。在避免过度防疫方面,上海堪称全国最佳标杆。
• 建立全国统一的官方新冠疫情快速响应互联网信息平台(为防止虚假信息,可以要求发布信息的用户绑定手机实现“实名制”),确保一些特殊困难能及时曝光、及时处置,避免不必要的生命和生活悲剧。这样也可以让全国各地的援助和捐赠能与需求更加精准地匹配。阳光是最好的警察,要通过互联网及时发现、曝光、查处一些地方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的“防疫懒政”,这对实现2022年经济发展“稳字当头”十分重要。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
推荐阅读
39亿撬动2万亿,曹德旺怒批许家印,内容发人深省!
2022年,最有前景的8个城市
2021,重启;2022,外卷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重磅来袭!
找报告就上前瞻报告库!
碳中和
半导体
无人机
5G
智慧城市
新能源
找报告就上前瞻报告库!
碳中和
半导体
无人机
5G
智慧城市
新能源
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