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闲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书

2016-04-22 白岩松 岩松白说


放松的阅读已经成了一种奢侈

对幸福的理解,每个人各不相同,陆陆续续的采访中,问过很多人关于幸福的理解,也听过不同的人给我描绘过所谓幸福的那种画面,时间长了,也难免问一下自己,回答之前,眼前先有一幅画面出现。


大约是头一天刚刚完成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效果还算不错,而短期内也不会有什么工作需要自己介入,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这段时间最好是在初秋,日子总是晴的,却依然有些风,最好微凉,然后在打开门窗的家中,让背景音乐若有若无地响着,手中终于拿起一直想看而没有时间看的书,书页有时是自己翻的,有时是被风翻的,看一会儿,投入进去,又看一儿,走走神,困了就打个盹,醒来再回忆:我看到哪儿了?


这就是我认为的幸福,其实实现起来并不难,但可惜的是:即使不难也难得实现。


人过30,再谈到阅读,早已过了功利的阶段,翻书,不再是为了拥有一种谈资,或是填补头脑中的哪项空白,除去工作中的翻阅资料,生活中的阅读已经变成一种纯粹的快乐。也因此便需要一种很好的心情,更需要拥有一段能让自己放松的时间,但痛苦的是:偏偏这两点我难得拥有。


放松的阅读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对于现代人来说,这该算做一场悲剧。


几年之前,读过一篇散文,是武汉女作家方方写的。由于她工作实在太忙,有很多想听的音乐没时间听,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时间看,直到有一天,她住了院,谁想到,音乐也听到了,书也看上了,于是,开始喜欢上住院的生活。看完这篇散文,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医院如果都成了现代人精神的避难所和补养地,那我们平日的生活实在有该反思的地方。


但必须承认,方方的感叹又是我们很多人共有的,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细节。《新闻调查》的王利芬是公认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女强人,忙是她的生活特征,但是有一天,她走进电梯,却突然被电梯里放的音乐深深地打动。这位音乐素养较高的女士,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听过音乐了。


医院里看书,电梯里听音乐,然后感慨万千,再然后是继续原来的脚步。相信出了院的方方继续忙,而迈出电梯的王利芬还会有许多不听音乐的时光。现代这两个字,已经让我们的脚步不再受自己控制。


走进孤岛我会带上哪一本书?

几年之前,黄集伟先生曾在电台办过一档人物访谈节目,来宾大多是知识界人士,访谈的内容很有趣,黄集伟先生会首先告诉来宾:你将走进一个孤岛,衣食无忧,但只许带一本书和一张唱片,请问你最想带哪一本书和哪一张唱片?然后访谈开始。


我就这个问题为自己做了一个选择:我将带上一本厚厚的《鲁迅全集》,当然不是几十本的那种,我带的这本是像《辞海》那样的合订的缩小了字号的版本,容量奇大而且在美丽孤岛的下午,困了还可以当枕头。详细地通读鲁迅,是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虽然断断续续读过许多,但系统地一字不拉却未曾读过,这一直是自己心中的一处痛。


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鲁迅是无法逾越的一个名字,虽然不同的时代,鲁迅这个名字被打上不同的颜色,但只有静下心来,走进鲁迅的文字中,你就很快知道,鲁迅是永远属于中国的。


像鲁迅这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知识分子已经不多,时常我都会感到,在奔波中,脊梁日渐软弱,这个时候,总会想起鲁迅来,因为那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拥有最硬脊梁的一个。更何况,鲁迅当年入木三分的民族性分析至今仍未过时,还时有警世恒言的作用。


但可惜的是,生在中国,自称知识分子却一直没有通读过鲁迅,这让我长久不安。好在孤岛就在眼前,我终于有了和鲁迅先生独对的这一个月,我清楚,读鲁迅,这一个月心情不会轻松,但轻松的心情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更何况,孤岛以外的世界,容许我们的心情永远轻松吗?


读鲁迅,就是一次精神上的补钙,孤岛一个月,相信自己的骨头会硬朗许多,这是健康的标志。


书的问题解决了,音乐呢?就带上巴赫的平均律吧!这是被称为钢琴演奏圣经的音乐作品,从头到尾只有一架钢琴,初听起来,旋律也很简单,但听来听去,却越听越复杂,越听越美妙,看来,只有看似简单的东西,才会有真正的内涵,音乐也不例外。



  精彩回顾


余秋雨: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人生是一场和岁月的谈判

白岩松在儿子18岁成人仪式上是这么说的





节选自白岩松作品

《痛并快乐着》

点击阅读原文

即刻重温经典




关注岩松白说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合作、联络、获取授权等请发送邮件至:baishuo789@qq.com 或 QQ:202095949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