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了解两会上那些关于高校的建议,都是“干货”!

科学EDU 2022-04-24

科学EDU

教学 · 科研 · 趣闻 · 新知

关注



每年两会关注和讨论的议题都是社会热点。今年两会上有哪些关于高校的提案?我们为大家进行了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01


建议将招考自主权下放给高校


“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不利于高校的分类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容易导致高等教育应试化,建议教育部放权,将招生考试的自主权下放给各高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执行院长郭长刚在提案中写道,各高校应对考试科目设置、考试时间安排具有自主权,思想政治理论仍应作为必考科目,但外语则未必。

(来源:文汇教育)


02


建议将部分高校迁往中小城市

优化全国高校布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建议,可总结上个世纪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新布局,通过顶层设计,中央各部委通力协作,采取联合、嫁接、合并、支援、内引外联、外迁、设立分校等多种方式,灵活优化高等院校的空间布局,包括将部分高校迁往条件适宜的中小城市或建立分校。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03


建议给大专学生增设副学士学位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在两会期间表示,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招生人数占全国大学生比例一半以上,却没有适合他们的学位。“三级学位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它跟我们的经济发展有不适应的地方。”李健建议国家增设高职大专学生副学士学位,由目前的三级学位体系完善成四级学位体系。

(来源:时间新闻视频微博)


04


建议禁止

将“双一流”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门槛


自2017年教育部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以来,“双一流”在已然继“985”、“211”后,成为人才选聘的新标准。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认为,这会带来比以往更为严重的就业不公平,因此建议禁止任何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在发布招聘公告和人才政策时以“双一流”为限制条件,坚持为所有高校毕业生营造机会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人才环境。

(来源:澎湃新闻)


05


高校间人才流动频繁

建议引入“转会费”制度


“高端人才流动无序,大大增加了高校办学成本,影响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提出3个对策,包括设定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人才的薪酬区间和最高限额,高校间应共同探索建立人才流动的协商与补偿机制,约定师资人才、实验设备共享机制、成果合理共享机制,甚至可以引入体育界的“转会费制度”,作为人才流动之后对于“老东家”的补偿。

(来源:《扬子晚报》)


06


建议取消研究生“毕业发表论文”硬指标


“高校‘研究生毕业需发表论文’的要求并无相应的法律依据,既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催逼学术不端,并影响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建议修订《学位条例》有关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进行合法性审查,规范研究生毕业考核程序等,让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回归于人才培养,而不仅是发表论文。


胡卫建议,要规范研究生毕业考核程序,以学位论文答辩为主,并建立学位申请人的权利救济制度。具体来讲,研究生培养单位应重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通过对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和要求作出具体规定,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并且应把“学位论文答辩合格”作为授予学位的条件。对博士生可额外要求多种形式的创造性成果,如论文、专利、会议报告等,但不限定于“发表论文”。

(来源:中青在线)


07


建议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


在增强高校基础研究能力和优化研究环境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张涛建议,一方面要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双一流”大学,推进各领域建成一批国际一流水准的国家实验室;另一方面要关注小型团队在创新科研中可能起到的关键作用。张涛说:“研究发现,大团队容易走向中庸之路,而小团队反而更容易取得颠覆性的创新成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08


建议借鉴法国

探索建立“长三角大学区制


“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设和推进过程中,高等教育一体化可成为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建议,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可借鉴法国“大学区”的思路,探索建立“长三角大学区制”,“建议尽快成立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三省一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长三角大学区建设委员会’,消除阻碍省际高等教育资源流动、共享的行政壁垒。”

(来源:《新华日报》)


09


呼吁高校建筑规划增加“科研用房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创新战略,各地都开始新建研究型大学或使教学型大学转型为研究型大学,但这时会发现,要去建专门的科研用房时,国家对于新大学的建筑标准中却没有这一项。”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印杰建议,“以教育部正在进行的修改大学建筑标准为契机,在未来大学建筑标准中增加科研用房栏目”,“政府主管部门应按照各大学的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合理配置科研用房,不搞一刀切,也不盲目高配。”

(来源:《科技日报》)


10


建议加强高校文物保护


“现在,高校的文物保护存在安全隐患多、保护难度大、资金使用难等令人堪忧的现状,一些文物建筑也面临损坏的风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高校文物保护。


卢克平建议,国家有关部委设立工作组和研究课题,加大研究力度,攻克保护和维修中的难关,彻底解决高校文物保护的难题,并责成有关部门对高校文物建筑进行安全评估,针对文物建筑的不同情况,对其实用功能进行分类限定,杜绝过度使用或不使用的极端做法。同时,通过列支单独预算,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确立高校文物保护资金的使用时限、范围、程序及开支标准,改进甚至打破一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确保文物保护资金发挥实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文转自麦可思研究(ID:MyCOS_Research),综合整理自文汇教育、中青在线、澎湃新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扬子晚报》、《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科技日报》、时间新闻视频微博等。


拓展阅读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10卷)

主编:潘懋元 史秋衡

书号:9787030592330

定价:89元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学术集刊。集刊依托厦门大学高教中心/教研院的高水准高等教育研究与交流平台,坚持“创新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探寻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研讨高等教育重大问题,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以高质量的中外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为特色,探讨中外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


本卷包括三个学术专栏。第一专栏为高等教育发展,内容涉及通识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留学教育、文莱高等教育等。第二专栏为现代大学制度,论文涉及高校分类设置、“世界一流大学”内涵疏解、高校办学自主权逻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等。第三专栏为高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包括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失序的反思及治理、 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与问题反思、高校国防教育价值探究、美国社区学院学生发展的重设与评估、高校教师“双能”内涵与标准研究,以及高等学校自我评价中学生、教师与雇主的角色定位。


 目录 

高等教育发展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实施中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王洪才/003


面向2035:如何让民办高等教育更具生机与活力—以上海市为例/董圣足 佘国平/020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不虞效应/贾永堂 李娜/053


我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教育:现状、挑战与对策/张继桥 刘宝存/090


民办学校收费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方建锋/106


独立后的文莱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陈璐蓉/119

现代大学制度


中国高校分类设置研究:现状、成因与对策/王保华 王楠/131


“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疏解集释/田建荣/146


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逻辑—阿什比的大学自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蒋凯 朱彦臻/156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特色—以厦门大学为例/乔连全 王佳慧/172


高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


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汪霞/183


“双一流”建设中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失序的反思及治理/武毅英 杨冬/201


教育学研究生学术研究取向分析—基于五所大学“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论文实证分析/易连云 毋改霞 邹太龙 王春华 郑婉秋/220


基于同向同行“课程思政”的高校国防教育价值探究/陆华/237


美国社区学院人才培养制度的重设与评估/文静/248


教学学术能力和科研学术能力:高校教师“双能”内涵与标准研究/王菁华 郭春荣 李青合 楼文斌 楼茵/260


高等学校自我评价中学生、教师与雇主的角色定位/刘鎏/272

▼点击“阅读原文”可试读样章

近期文章:

1、当当科普日,春季优惠正当时!

2、编制没了!高校和公立医院将取消事业编,这些事业单位将转为企业

3、5部关于数学的顶级纪录片,告诉孩子数学跟枯燥不沾边!

4、大学老师的良心在哪里?

5、【全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19年度)

喜欢文章,记得点个“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