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发文,“一流大学”出台细则!博士分流退出,动真格!

科学EDU 2022-04-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青塔 Author 数据洞见未来


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分流选择机制加大分流力度,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同时完善研究生资格考试中期考核年度考核制度



而和分流机制一同到来的,是针对培养单位研究生个人的双重保障。


图 | 三部委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意见》中明确,在招生计划管理方面,严把质量关、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比例较大的培养单位将会获得更多的支持


当一个培养单位对于质量把关越是严格认真,对于分流退出机制的执行力越高,便越能够在博士生招生计划的分配上获得更多倾斜。长此以往,无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还是研究生培养规模,都有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对培养单位而言是一桩大好事。


而在研究生个人的保障方面,《意见》中也明确——


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完善研究生学业相关申诉救济机制,加强研究生合法权益保护


已经进入中国多年,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这个来自西方的“舶来品”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期的水土不服之后,或将成为一项被广泛推行的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



当博士分流真正到来,制度中的绝对主角——博士生们对于这项制度又是如何看待的,是否支持?


▎潇洒走一回

分流淘汰,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博士教育的典型特色。坊间传闻,在北美,博士生的“淘汰率”高达20%-30%,甚至40%。并以此为据,说明美国博士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度行之有效,大大提升了博士教育的质量。


然而学生离开,却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被淘汰


有美国学者对乔治亚大学154名没能完成博士学位的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最终获得46人的有效信息。在回答“未完成学业的原因”时,仅有8人选择“劝退或辞退”,而分别有23.9%的学生选择“职业目标的改变”和“转学”。



同样是读博士,为什么美国的博士生们可以“说走就走”,而国内博士即便有着65%的延毕率也一定要“死磕到底”,不能潇洒走一回?


仅仅是社会观念的影响吗?


▎博士之路

许多人将读博比作一场投资,成本与收益可能是人们在考虑的头等要事。


目前在国内,通向博士大约有着3条路:直博硕博连读和硕士毕业生通过考博或申请-考核制来攻读博士学位。


除少数直博生外,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攻读博士学位所必须的条件。



针对这三种类型的博士研究生,有985高校在近期也出台了《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实施细则》,明确地回答了哪些博士生需要被分流,以及被分流后学生的去向等问题。


《细则》中规定,在8种情况下,学校将对博士生进行分流或者终止培养。



对于实施分流的博士生们,学校也分多种情况为学生指明了出路。虽然看起来复杂,然而实际上用一句话就能概括:


没有本校/本专业硕士学位的,学校可以提供一个本校/本专业的硕士学位。有本校硕士学位的,只能请学生直接离开。



除了数量上仅占少数的直博生外,绝大部分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前,已经付出了一定的成本来攻读硕士。他们有的已经获得了硕士学位,有些虽然没有获得学位,但也经过了硕士的学习阶段。


怎样安抚这批因为付出额外成本,并不能满足于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让他们获得预期之中能够接受的收益,可能是制度推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类似的难题在北美却很少存在


与国内高校不同的是,北美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大多将硕士生与博士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


据相关研究统计,伯克利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系78%的博士生在入学时只有学士学位。也就是说,本科生毕业后,无需硕士学位,也不需要经过硕士的学习阶段,就可以直接申请博士,这就是所谓的“贯通式”培养模式



这也为北美高校实施的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前提:即使淘汰退出,尚未取得硕士学位、且没有付出攻读硕士所需成本的学生,也可以毫无负担地实现转学,或者在本校取得硕士学位。


事实上,在北美,学术型硕士已经几乎完全作为博士的补偿学位存在。


一项对伯克利大学的研究发现,尽管学生在前1-3年的流失率高达25%,但这些被“淘汰”的学生中大约72%获得了硕士学位。另有一项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指出 , 如果排除那些转换学科 、学校 、学院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流失率大概可以降低 8~10 个百分点。 


如此看来,截然不同的博士路下,将博士分流退出机制引入中国,必然需要大刀阔斧的改良。


▎“灵丹妙药”?

尽管如此,国内高校依旧坚持希望能够将这项制度推行下去,原因只有一个:认为这是确保博士教育质量的一剂灵丹妙药。


有不少高校率先引入了北美的博士生资格考试博士学位候选人制度。但博资考试初来乍到进入中国,却有些“身材走样”。


与北美相似,国内高校规定,只有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才能开始进行论文的开题工作。但在“为什么要进行博资考试”这一问题上,两国高校却有着不同的认识。


作为国内最早引入博资考试制度的高校之一,清华大学将这项考试的作用定义为一种选拔和淘汰机制:“考查博士生是否掌握坚实和宽广的学科基础和专门知识;是否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否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与清华类似,国内有不少高校都将博资考试理解为一次小的“升学考试”——从已经通过一次考核的在读学生中,筛选出适合进一步从事研究的人


但事实上,早已有研究指出,在北美,作为其博士生培养制度中的一个环节,博士资格考试与其他的培养制度环环相扣,本质上是一种科研训练和促学促研机制



尽管国内高校一再强调:要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等制度来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这场考试却始终对博士生在读期间科研训练的内容和过程缺乏明确的指引。


甚至真正谈到培养也往往权责不清,博士生们“打工”的体验多,接受“培养”的体验少

所幸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实行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之前,应该采取更多举措强化保障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普遍共识。

图 | 清华大学


去年3月份,清华大学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意见》,强调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而后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


9月份,天津大学介绍“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试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分流退出机制,通过与学院平行筛选、双层预警退学风险生,实施学业预警报告等措施,将质量控制落实到研究生培养前半段。

12月9日,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出台研究生卓越育人工作方案及九大行动计划。

图 | 华东师范大学

其中,“弹性学制改革行动计划打破研究生修读年限限制,鼓励优秀博士生提前毕业,并完善“硕转博”制度,学术硕士研究生作为博士生预备阶段。


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控制导师在读博士生数量和年度招生数量,推进导师指导小组建设实行副导师制度,支持导师跨学科、跨单位联合培养指导。


按期毕业行动计划”将加强各管理服务部门联动,促进按期毕业,强化按期毕业情况在院系、导师考核评估中的作用。

……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研究生培养体系需要更多整体设计,“博士分流退出环节”也不应该被理解为简单的“末尾淘汰机制”。


每一位博士生都是在付出了巨大的成本经过了层层激烈选拔之后才获得了就读机会。也许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科研道路上走到底,但是在分流和退出这一重大抉择面前,如何尽可能保障每一位研究生的权益,高校需要也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构思。


文章来源:教育部官网,青塔


相关推荐



《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第二版)
周新年 编著


全书共八章,系统阐述了科学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信息检索与利用、学术论文特点与写作流程、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毕业论文的答辩与评价、学术论文示例等。书中侧重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的选题途径与技巧,注重社会科学论文、自然科学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写作方法、规范与技巧的结合,选入综述论文与学术研究论文的范文,便于读者学习应用。


本书以如何撰写可公开发表的论文为核心,以科学研究创新与能力培养为主线,认真分析、归纳、探索、提炼与升华,是科研工作者及在校大学生提高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的宝典。




更多教学服务

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EDU



近期文章:

1、注意!网传的国社科申报书模板今年不能用了!!!
2、重磅!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发布

3、Nature & Science论文年度盘点,这些高校发文最多

4、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公布,教育部详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