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 · 院士传记 | 阅读院士传记,传承科学家精神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6月8日 星期三
院士传记
中国工程院
2019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短短几行字,既是对科学家精神的凝练概括,又是对科技工作者的方向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说:“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由此可见,在科技研究领域,只有真正领悟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着一代代矢志报国的优秀科学家的奋斗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才能真正在科学领域更上一层阶梯。
15本好书,将带领我们走近科学家群体,走进他们的科学人生;无论是感动人心的故事,还是发人深省的思考,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京东专题
01
《刘源张自传》
刘源张 著
读一本好书
刘源张,管理科学和管理工程专家。1956年始在国内开展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以来,长期在企业从事试点、培训和普及工作。1960年著作出版的《运筹学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开我国管理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先河,产生很大影响。1976年开始,创立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中推行,改变了国内企业对质量的看法和质量管理的做法。1979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一等奖,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78年始参与《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制订,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设计、施工、建材的协调处理,于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9年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管理科学重大项目《我国工业生产率理论的方法研究》,从管理上开创劳动生产率的新研究,被评为管理科学研究的成功案例。2004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工程奖。
本书为我国著名管理科学和管理工程专家刘源张院士的自传,在书的第一部分,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记录了自己充满曲折的一生,记录了自己与亲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在书的第二部分作者记录了自己为中国工程和管理所做出的工作。字里行间充满了科学家的严谨、文学家的生动,有战士的坚毅,也有诗人的浪漫。
02
《陆元九传》
刘茂胜 编著
读一本好书
陆元九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陀螺、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控制技术及其在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用单自由度液浮陀螺组成的惯导平台和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参与了我国船舰惯性导航系统方案的制订和技术力量的培养。他提出了“元件为主,测试设备先行”的研制方针,还参加了多种卫星、运载火箭、导弹的立项、方案评审、故障分析等工作。
本书以文学化的手笔讲述了陆元九一生的坎坷经历:在战乱中辗转求学,继而远渡美国,在重重阻力中突围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的足迹诉说着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求索报国的曲折艰辛。
03
《汪应洛传》
李志杰 吕绚丽 著
读一本好书
汪应洛院士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开拓者。从事管理工程的研究和教育60余年来,汪应洛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开展了大量系统的、开创性的工作,为我国管理工程、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及相互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主持完成了“三峡论证”等十余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研究;对我国管理科学学科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管理学科的体系结构;在国内*早提出从工程师中培养管理人才,并且推动了国内培养具有双学位和MBA高级管理人才的教育。
本书用文学化的语言,记录了汪院士的成长历程和为新中国管理事业所做的杰出贡献。主要内容包括:抗日烽火浸染的童年、进入交通大学成为新中国首届大学生、迁校西安支援西部建设、教书育人开创管理教育、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等。
04
《陈肇元自传》
陈肇元 著
读一本好书
陈肇元,1952年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范围为: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与使用寿命,爆炸荷载下的防护结构工程性能与设计方法,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地下结构性能与施工等。主要著作有《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及裂缝控制》《爆炸荷载下的混凝土结构性能与设计》《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等。
陈肇元院士长期从事爆炸、撞击作用下防护结构性能与设计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以及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研究,并取得系统成果,许多纳入国家设计规范或用于重要工程,在研究推广现代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和土钉支护技术,并编制相应结构设计施工规程的工作中也取得显著成绩。本书由陈肇元院士自述,按照时间顺序对陈院士的成长、学术贡献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记录、梳理和再现,汇集了集文字、图片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料,有助于读者了解陈院士的科研世界,展现陈院士的学术魅力。
05
《徐寿波传》
胡晓菁 著
读一本好书
徐寿波,综合能源工程、技术经济学家,我国综合能源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并为中国的物流科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参加筹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技术研究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后调至国务院能源办公室、国家计委技术经济所(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担任技术经济所所长等。
本书以徐寿波院士的家庭背景、教育情况和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勾勒出他在这几门学科开创和发展中做出的工作。本书不但是在描述科学家个人的成长,也间接描述了综合能源学和技术经济学的发展情况。同时,传记弘扬了老一辈的科学家为了国家科学的发展、进步不懈努力的开拓精神。
06
《朱英国传》
黄世猛 著
读一本好书
朱英国,著名植物遗传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政府参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植物小孢子发育、植物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的研究。他研究的红莲型与袁隆平研究的野败型、日本的包台型,被国际水稻育种界公认为三系杂交水稻的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朱英国出生于大别山老区,童年挨过饿的他对粮食有特殊感情,把研究粮食丰收当作人生梦想。20世纪70年代初,他就开始了漫长的水稻杂交育种之旅:春夏湖北、秋季广西、冬天海南。经过40多年的艰苦跋涉,终使两个原创、一个协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农田,并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本书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研究杂交水稻的经历,再现了他追求梦想孜孜不倦、坚忍不拔的超人意志;记录了他淳朴善良、忠厚执着、睿智低调、充满情趣、爱恨分明的情感世界。本书文风朴实,不施玉琢,自见精彩,具有较强可读性。
07
《徐更光传》
王民 著
读一本好书
徐更光,我国著名爆炸理论与炸药应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北京理工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炸药与应用技术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发展了多种装药新工艺,大幅度提高了武器弹药的能量和安全性。研究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4项,部委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为推动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徐更光院士一生致力于我国爆炸科学与技术事业,为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见证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沧桑巨变,并且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其中,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本传记以徐更光院士的家庭背景、教育情况和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勾勒出他在这几门学科开创和发展中做出的工作,弘扬了老一辈的科学家为了国家科学的发展、进步不懈努力的开拓精神。
08
《杨士莪传》
唐晓伟 著
读一本好书
杨士莪,中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之一、水声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倡导水声物理、水声换能与水声设备的结合,创建中国首个理工结合、完整配套的水声工程专业;最先开展国内水声定位系统研制,率团队完成“东风五号”洲际导弹落点水声测量系统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用于不同目的的水声定位系统研制工作;作为中国水动力噪声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主持设计并建造中国首个针对声学研究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解决了水洞噪声实验测量方法的国际难题;提出探雷声呐目标识别的新途径;积极推动并领导了中国多次大型水声海上考察;领导了矢量传感器在国内的研制及借助地声手段探测水中目标的研究。曾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是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四部。
本书讲述了杨士莪院士从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水声战略科学家的人生经历。纵观杨士莪院士一生,崇文重教,自然成长,一心向学,顺应时代,服从需要,终成学界泰斗。他的人生经历,展现了百余年来国家命运的风云激荡、中国水声科学发展之路的曲折前行和以他为代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师生等一批人“谋海济国”的使命担当和执着坚守。书名“倾听大海的声音”,既是倾听杨士莪“汇小流以成江海”的成长足音,又是对他所从事的水声事业的形象描述,还是倾听包括哈工程师生在内的千万科技工作者为强国梦想奏响的磅礴的时代强音。
09
《李鹤林传》
校忠仁 著
读一本好书
李鹤林,材料科学家,石油管工程专家。长期从事石油机械用钢及石油管工程科技工作,是我国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者之一。在宝鸡石油机械厂期间,主持研制高强度高韧性结构钢等10余种新型钢铁材料,并充分发挥现有材料的性能潜力,使一大批石油机械产品的质量和寿命跃居国际先进水平。在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期间,提出并建立了“石油管工程学”学科,开展了大量系统的、有创造性的研究,使我国油井管实现了大规模国产化,油气管道工程由跟踪跃入国际领跑者行列。
全书分为十八章,翔实叙述了李鹤林院士的成长历程、奋斗史及为国家和行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其早年的坎坷和后来带有传奇的科技生涯,展现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杰出知识分子的风采和情操。他艰难求学,志存高远,献身事业,科技报国,在石油机械用钢和石油管工程方面,创出了惊世业绩,成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0
《周君亮自传》
周君亮 著
读一本好书
周君亮,水利和航运工程建筑物设计专家,江苏省水利厅专家委员会顾问,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大学和河海大学聘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起从事工程设计,主持、负责江都抽水站、皂河抽水站、三河闸和高良涧闸加固、京杭运河大型船闸等多项重大工程设计,创造性地解决关键难题,有十余项科技创新或首次设计获三项国家优秀设计奖;在江苏治理淮河、淮水北调、分淮入沂、江水北调、京杭运河江苏段船闸等工程中,设计或审核了80余座大、中型水利工程和航运建筑物工程;并参加水利部、交通部多项设计规范和工程设计审查、研究;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在设计工程理论和方法上有建树。
周君亮长期从事水利和航运建筑物设计工作,为国家的水利工程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由周君亮院士自述,按照时间顺序对周院士的成长、学术贡献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记录、梳理和再现,汇集了集文字、图片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料,有助于读者了解周院士的科研世界。
11
《陈厚群自传》
陈厚群 著
读一本好书
陈厚群,水工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水工结构抗震研究,先后负责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及部委级重点项目、长期国际合作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为解决许多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和核电、石化工程等的抗震安全关键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团队共同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共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项,多数排名第一。曾先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水电系统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水利系统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9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2011年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陈厚群院士在混凝土坝的抗震加固理论研究和解决重大工程的抗震关键问题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本书由陈厚群院士亲自写作而成,不仅可供相关专业的人员阅读,亦可供立志科技事业的工作者阅读。
12
《汤鸿霄自传》
汤鸿霄 著
读一本好书
汤鸿霄,环境水质学与环境工程学专家。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4~1985年在瑞士联邦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开拓我国环境水质学领域,建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从事蓟运河汞污染、湘江镉污染、鄱阳湖铜污染等重金属形态、污染评价及治理研究。在我国率先研究无机高分子絮凝理论和絮凝剂,创立稳定化聚合氯化铁生产工艺,主持建立聚合氯化铝现代化生产厂,工艺模式推广至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微界面水质过程和表面络合计算模式、吸附絮凝理论、高效水处理工艺技术、有机有毒物吸附及控制、环境纳米材料生态效应等研究。
汤鸿霄院士长期从事环境水质学、环境工程学和用水废水处理技术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造诣精深,德高望重”不是显赫的地位,也不是远扬的声名,而是一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出众才能和人性光辉,汤鸿霄院士正是如此。他的科教人生诠释着永开先河、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逆境不馁、守之弥坚的顽强意志,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科学态度,勤耕不辍、甘于奉献的无私品格,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本书不仅可供相关专业的人员阅读,亦可供立志科技事业的工作者阅读。对尚在求学成长的青少年,更是一本读之有益的人物传记。
13
《赵文津自传》
赵文津 著
读一本好书
赵文津,1952年6月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参加地质找矿工作,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6年来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及勘查技术的发展、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深部结构构造探测研究。先后获得“30年找矿功勋物探大队”称号(集体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届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青藏高原研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李四光科技奖荣誉奖,中国地震局、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科学》曾刊文章和照片,肯定其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研究中所做的贡献和创立的国际地学合作的新模式。
本书由赵文津院士书写,他以真实的笔触记录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受教育情况以及科研从事经历,勾勒出他在中国的矿产勘查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和发展性工作。阅读本书,可以充分感受科学家敏于思考、勤于探索、勇于开拓、善于总结的学术作风和工作态度,彰显科学家的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继承和发扬他的学术思想,为年轻学子提供学习楷模,并激励他们为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本书适合从事矿产勘测、地质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学生等阅读,也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14
《蒋亦元传》
石岩 孙伟 著
读一本好书
蒋亦元,我国当代著名的农业工程学家、农业教育家,新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我国农业工程科研领域理论结合实际创新研究的开拓者,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1950年从金陵大学农业工程学系后,一直扎根我国东北边疆从事农业机械化工程的教学科研工作。他学贯中西,造诣精髓,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科研成果,被业内誉为“农机巨擘”。主持研制的“水稻割前脱粒收获机器系统”是“国际农作物收获史上的一次革命”,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耕作、播种、清选、乳牛饲养机械化等多方面取得了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他通过精确的实验指出相似理论权威墨菲的π关系式合成理论具有重大缺陷,并提出了提升这一理论预测精度的新方法,从学习、运用、研究到质疑、验证直至反思相似理论的历程,充分体现了一位科学家尊重科学、坚持真理的风范,为后辈学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诲人不倦、提携后学,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农业工程领域的优秀专门人才,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工程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本书记述了蒋亦元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蒋亦元院士致力于多种农业机械的创新研究,倡导理论密切结合实际,在收获、耕作、清选、畜牧等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他学贯中西,身传言教,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农业工程高等人才。他的科教人生亦是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历程的缩影。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适合大众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阅读,对广大农业工程从业者和爱好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15
《许庆瑞传》
朱晶 王莉华 著
读一本好书
许庆瑞,技术创新与管理学专家。1951年交通大学毕业,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研究技术创新与管理。1980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访问两年,进修“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回国后,开拓我国技术创新管理新领域,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二次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的理论体系,得到国际创新专家及企业的验证与应用。倡导并参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企业创新实践。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出版专著、教材12种,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应邀赴三十余国和地区讲学。获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9项。指导博士生硕士生百余人,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创新研究团队和一批实业界杰出人才。
许庆瑞院士长期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本书对许庆瑞院士的成长、学术贡献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记录、梳理和再现,从科学史的角度梳理了许庆瑞的原创理论“全面创新管理”的发展过程,结合许庆瑞“顶天立地”和“高、精、笃、实”的团队文化和育人理念梳理了他取得的成就。本书适合管理学、技术创新、科学学领域的专业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等阅读。
艳阳六月,适合读书
新时代赋予了“科学家”新的责任和使命,
相信这15本书可以让我们和科学家一起,
努力弘扬并践行科学家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购书链接
京东 | 科学家传记
当当 | 科学家传记
【END】
更多教学服务
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EDU”
近期文章:
1、中国科学院 · 院士传记 | 阅读科学家传记,体悟不一样的丰盛人生
2、讲座回看 | 国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的两个维度:申报书的设计与书稿的打磨
近期文章:
1、中国科学院 · 院士传记 | 阅读科学家传记,体悟不一样的丰盛人生
2、讲座回看 | 国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的两个维度:申报书的设计与书稿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