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驱动下的“杀猪盘诈骗”与“跑不掉”的婚恋交友网
张家源在《PUA犯罪亚文化探析》一文中以“五步陷阱法”来讲述这一现象,他将这种犯罪亚文化分为五个步骤,按顺序依次为:好奇陷阱、探索陷阱、着迷陷阱、摧毁陷阱、情感虐待陷阱。
# 好奇陷阱
又称为“人偶设定”,根据目标对象不同,PUA将自己设定为“总裁”、“诗人”、“浪子”等不同形象,根据不同的“人设”乔装打扮、编造人物背景故事,以吸引女性产生兴趣。
# 探索陷阱
是指在成功吸引女性的好奇心后,向女性展示其弱点,博取女性的同情。
# 着迷陷阱
就是在博得女性的同情之后,PUA让女性产生能够治愈自己创伤的幻觉,从而对自己着迷。
# 摧毁陷阱
是与女性建立“契约”,再将“契约”打破,将错误全部推向对方,让女性自我否定并产生负罪感。
# 情感虐待陷阱
经以上四步,女性将极度依赖此PUA,为了巩固这种依赖并榨取钱财,PUA通过各种手段在感情上虐待女性。
由此可见,“好奇—探索—着迷—摧毁—情感虐待”是“PUA”最常见的“五步陷阱”,这看似简单的套路,却包含了经过实践验证的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层层推进,使目标逐渐沦陷。
什么是“杀猪盘”诈骗?
先看一案例
在N区某小区,受害人王某兰(女,46岁,离异)在陌陌上聊天时,遇到一名男子,该名男子自称为湖南籍,有短暂的婚史,被前妻骗光了家产,后来靠自己的努力又东山再起,现在已经算做是小有成就的成功人士。于是,双方互加微信,该名男子头像是名帅气阳光的30多岁男子,在不断的互动之中,所谓互动,不过是犯罪嫌疑人的话术表演,王某兰觉得自己“爱”上了这名阳光帅气的“成功人士”,而实际上,两人从未见过面,王某兰对这名男子的认识仅仅停留于微信头像及其朋友圈,即便如此,王某兰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
而后,该名男子(犯罪嫌疑人)开始主动向王介绍一夜暴富的办法,即通过虚拟投资赚钱,殊不知,这样的投资就是一场骗局,钱投入到虚拟平台,但不能提现,王某兰先后投入近40余万元,并试图卖房投资,后被从大学赶回来的女儿报警阻止。民警在告诉王某兰这是一场骗局时,王某兰情绪激动,始终不愿相信,除了因为不可追回的钱财,更重要的是自己失去了一位聊了很久的恋人。
这一案例就是典型的“杀猪盘”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成功人士”,利用虚拟网络,向受害人讲述自己的悲惨故事,进而博得受害人的同情和信任,经此“包装—讲故事—博取信任—使女方陷入感情”后,犯罪嫌疑人便开始实现自己最后的目的—引导受害人投资,趁机诈取钱财。不少受害人即便知道自己被骗后,也不愿意去相信,依旧对曾经对自己“嘘寒问暖”的“阳光帅气男人”恋恋不忘。
于世梁在《打击“杀猪盘”网络诈骗犯罪研究》中,将“杀猪盘”诈骗分为四个步骤:
● 寻找诈骗目标
● 博取对方信任
● 蛊惑博彩投钱
● 关联、拉黑、失联
实际上,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杀猪盘”诈骗引诱受害人投资的方式多样,除了博彩投钱外,还可能是虚拟股票、期货等理财交易的形式。
“杀猪盘”诈骗中,犯罪嫌疑人通过包装自我,一般是可以结婚的“完美男人”,当受害人起了“色”心,恋上这位“完美”男人后,就鼓动受害人投资,进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这种“情—性—利”型不仅仅是一种“杀猪盘”诈骗的分析模型,也可以作为理解该骗局的思路。
如此看来,“杀猪盘”诈骗手法似乎与PUA有着“似曾相识”的牵连,那么两者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PUA”驱动下的“杀猪盘”诈骗
“杀猪盘”诈骗与PUA有着某种联系和区别。
从实施主体上来看,PUA多是男性针对女性,而“杀猪盘”诈骗亦是如此;
从实施媒介上来看,两者都常以虚拟网络为媒介,来实现两性的沟通,而实际是两者可能从未谋面;
从实施手法上来看,“杀猪盘”诈骗中的犯罪嫌疑人与PUA都要经过有针对性的包装和讲故事,进而来博取对方的同情、信任甚至“爱情”(这当然不是爱情);
从最终结果来看,“杀猪盘”的目的与PUA有着一定的差异,“杀猪盘”诈骗最终目的是要诈取受害人的钱财,而不是骗取受害人的感情;PUA的最终目的则是要控制受害人的情感、身体、行为,即所谓的“感情虐待”,当然通过控制诈取其钱财也是目的之一。
由此可见,“杀猪盘”诈骗与PUA行为有着相似的特征结构,“杀猪盘”诈骗依靠PUA思路进行驱动,而PUA为“杀猪盘”诈骗的实施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对“杀猪盘”诈骗的深刻理解,绕不开对PUA的认识,PUA提供了最一般的分析模型,当然,这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如果想解决问题,则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理论乃至发展理论。
婚恋交友网是“杀猪盘”诈骗的“便宜之地”?
前面,我们应用PUA理论对“杀猪盘”诈骗进行了分析,让我们从理论的层面上认识了“杀猪盘”诈骗的原理,但我们所要做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杜绝“杀猪盘”诈骗、如何去减少“杀猪盘”诈骗带来的危害。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2020年,C市N区“杀猪盘诈骗”立案件数为686件,其中通过社交类软件(有“匹配行”情况的社交软件)进行诈骗的是117件,占比17%,在这117件案件中,其中发生在交友软件里的案件排名靠前的分别是“soul”34件;“陌陌”27件;“抖音”18件;“探探”10件。发生在征婚网站的,“世纪佳缘”网为6件,“珍爱网”为5件,“百合网”为3件,在征婚网站上发生的“杀猪盘”诈骗占比为近12%。涉案金额60万元以上的情况为:2147000元(百合网)、1039000元(陌陌)、960572元(soul)、960000(soul) 、790000元(陌陌)、679400元(抖音)、643600元(珍爱网)、638155元(soul) 、637920元(58同城网),在“百合网”被骗数额最大,高达2147000元。
让我们再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
2020年2月,在N区某小区,受害人王某某在“百合网”认识了一名男子(网站匹配),该男子自称叫张杰浩,厦门人,通过近十天的聊天,受害人王某某对张杰浩产生了好感,随后,张杰浩告诉王某某,自己在澳门赌场上班,做网站维护,发现了赌场的漏洞,让王某某帮助操作一下账号,这账号每天可以买六次重庆时时彩,王某某发现每次交易都有百分之五的受益,随后王某某也进行注册,开始有一定的返利,王某某又持续“入金”达214.7万,后发现不能提现,遂被骗。
案例二
2020年3月,在N区某小区,受害人赵某某在“世纪佳缘”网站上通过网站“匹配”认识了一名叫“刘晓刚”的男子,认识以后,双方互相加了钉钉和米聊,最开始双方只简单聊聊生活,三天之后,刘晓刚让赵某某帮助在一个赌博网站上操作他的账号,赵某某开始没有同意,后来赵某某称俩人确立关系后,自己就心软了,然后就帮助刘晓刚操作账号,每天进行下注,基本上都是盈利,后来刘晓刚就问赵某某要不要自己也申请一个账号下注,赵某某眼见其一直在赢钱,加上两人已经确立恋人关系,赵某某就信以为真,便在这个赌博网站上申请了账号,网站客户告诉赵某某网站的充值客户,赵某某先后充值20多万元,开始可以提现,后来就无法提现了,赵某某问刘晓刚什么原因,刘晓刚称只有继续充钱才能提现,赵某某遂发现被骗。
案例三
2020年7月,在N区某小区,受害人刘某称在“珍爱网”上认识一名男子,刘某认为自己相亲的对象与这名男子吻合,于是,双方互相加了微信号,俩人聊天数日后,刘某逐渐相信了这名男子,并相与之处对象,而后,这名男子给她推荐了一个叫“嘉盛集团”的网页,称可以在上面进行外币交易赚钱,刘洋信以为真,先后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643600元,后发现无法提现,被骗。
案例四
2020年8月,在N区某小区,受害人代某某通过“陌陌”认识到一位叫张博的男子,双方随后添加了彼此的微信,聊天内容也以平时的工作、生活为主,有时候还发视频,大概过了近两星期,张博告诉代某某自己在炒外汇,并且赚了很多钱用于工厂生产,并说服代某某也去炒外汇赚钱,随后代某某下载了一个叫花旗汇通的APP进行黄金买卖,先后“入金”103.9万元,后对方仍然以交个人所得税为由要求代某某继续“入金”,代某某遂发现被骗。
在这多起“杀猪盘诈骗”的案例中,犯罪嫌疑人利用的交友软件,都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匹配性交友”的情况,即通过照片、网络昵称、学历、爱好等信息进行匹配,实际上这些婚恋交友网却并没有合适这些“匹配性”的真假。所谓“匹配性交友”,实际上是交友征婚网站通过对当事人具体情况的填写来帮助其找到相应交往对象的情况,这一服务看似方便了当事人的交友过程、提高了交友效率,但客观上也为犯罪嫌疑人寻找受害人提供了便利。在“杀猪盘”诈骗案件中,这些具有“匹配性”交友功能的社交婚恋网站客观上也充当了“掮客”的角色,即为犯罪嫌疑人匹配更精准的诈骗对象。于是,问题来了,这些具有“匹配性”功能的社交婚恋网应不应该承担一定的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具有“匹配”功能的婚恋交友软件应负什么样的责任?
《网络安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
“网络运营者未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对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相关服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婚恋交友网站提供的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婚姻涉及双方财产安全,不同于普通产品及服务,平台应该有义务对双方的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果没有尽到信息审核义务,需要承担过错责任。”
重庆合纵律师事务所的安宁律师认为:“实施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归纳为三个步骤:寻找犯罪对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让他人“自愿”交出财物。万变不离其宗,所谓的“杀猪盘”其仔细分析仍可归纳为三个步骤:社交平台发布信息寻找犯罪对象、虚构身份信息及赚钱渠道、让他们“自愿”交出财物。对比可发现“杀猪盘”相比于传统诈骗罪其“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让他人‘自愿’交出财物”的犯罪构成要件仍然存在,只是在寻找犯罪对象时更专注于依托网络社交平台去实施,我们进一步分析“杀猪盘”就会发现其更加依赖一些知名社交平台,其更多是利用受害人对这些知名社交平台的信任而“借力用力”去实施犯罪行为。”
因此,一些社交平台无形中便成了“杀猪盘”等诈骗犯罪滋生的温床,我们要进一步解决日益严重的“杀猪盘”,就必须从根源上去规范社交平台的行为。
而这种规范,不仅要从公权力机关的刑事、行政方向进行,目前尚有《刑法》、《网络安全法》、《广告法》等法律在进行,而受害人要从民事方向进行主张权利,却发现相关民事法律规定寥寥无几,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法律真空。现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仅事针对利用网络侵犯人身权益的行为吗,并不包括侵犯财产权。现行《民法典》仅在1194条、1195条、1196条、1197条作出了笼统的、模糊的规范。
虽然现行民事法律及司法解释对于受害人寻求民事救济的规范存在一定的模糊和笼统,甚至是一定的法律真空,但笔者认为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仍然可探讨社交平台的法律责任。
首先从服务合同的角度,社交平台作为提供商业服务的主体,其服务合同内容包括了平台日常运营维护、发布信息审核、发布信息推介等义务,那么当“杀猪盘”大量虚构身份信息及赚钱渠道的信息遍布平台时,社交平台是否尽到服务合同中的发布信息审核义务?即使社交平台可能会“哭诉”自己能力有限,核实一些信息有困难,那么要求信息发布者附带提供基本的证明文件总可以吧?
从合同法律关系看,如果社交平台没有尽到服务合同中的对信息的审核义务,应当承担相应民事合同违约责任。另外,根据《民法典》第1197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从侵权法律关系看,社交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如果在发现一些账号明显存在异常、密集发布信息、有过被投诉、多次被投诉,仍不采取相应审核制止措施,也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由此可见,“婚恋交友网”作为“杀猪盘诈骗”的重要入口,特别是对于提供了匹配服务、会员服务,但又不能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的“婚恋交友网”,造成受害人因不实信息而被诈骗的,理应承担连带责任。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公众号后台回复【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