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少儿不宜」越杀疯朋友圈我越怕

毒Sir Sir电影 2021-09-16

Sir每年这时候都会唠叨一个话题。


暑期安全。


身边有不少朋友陆续当上家长,工作又忙,暑假期间难免焦虑,Sir就当提个醒,替他们提前做好功课。


今年感觉有些不一样。


身边家长们,似乎尤其“轻松”——


往日精力用不完的“神兽”,突然不闹了,一坐就是一天,气定神闲;以前吵着要出去找小伙伴疯玩的孩子,突然不吵了,聚精会神。


Sir最近就刷过一条视频,大为震撼。


期末考完,家长蹲在学校门口问刚出来的孩子:现在最想干什么?


回答争先恐后:玩手机!刷x音!刷x手!



可不安静吗。


Sir印象中的夏天,是汗液的粘稠,是蝉鸣的酷暑,是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段独白: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

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

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

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

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我们




现在呢?


家长们看似省心,实际忐忑——


网络,已然成为当代“孩子王”。


作为成年人,我们当然要承认时代在变化,进步,屏幕里的色彩斑斓,对孩子来说也是欢乐海滩。


更要小心,危险悄然迭代。


饱和度接近天堂颜色的海平面下面,藏着更深、更黑暗的“诱惑”。


△ 电影《巨齿鲨》



01

前言


往年暑假Sir写的是溺水,用电,防火……今年Sir只写网络安全


一是因为时代大背景,网络普及正在下沉化,低龄化。


二,也是今年的特殊情况:


有关部门下狠心要给学生减负,不久前还传出不实消息“北京、河南试点取消教师寒暑假”,源自在线教育行业大缩水,狂裁员。重新火爆的暑托班,夏令营,资质参差,更何况还有疫情防控,家长愁。


△ 官方已辟谣


孩子也愁,课不补了,作业少了,要做点啥呢,跟谁玩呢……


双重焦虑,有心之人便有缝可钻。


网络不断捕捉成年人的欲望,同时,也在加速引爆孩子的“欲望”。


所以,Sir今天分享的不仅是具体案例、措施。


更希望各位家长共同思考,讨论:


能够将欲望极致化、精准投放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孩子应该如何被保护、引导?



02

拒绝硬糖


大人与孩子的“恋爱”。


放在30年前,还是让人浮想的禁忌之恋:


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得由上腭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


△ 电影《洛丽塔》


放在15年前,则是细思极恐的现实惊悚:


我们该见个面了吧,小宝贝

丁字裤女孩

我只研究你……


△ 电影《水果硬糖》


放到现在,满眼赤裸裸的恶。


2012年,四川10岁女孩和11岁男孩裸聊,男孩偷偷保存女孩的裸照并对其进行勒索


2013年,昆明12岁女孩通过裸聊赚游戏币


2019年,一名小学老师通过QQ聊天以招募童星为名诱骗女童裸聊致17人受害;


一个数据:香港疫情停课期间,涉及网络平台的未成年性犯罪案件发生率比去年同期上涨了约50%。


△ 图片源自香港文汇网新闻


家长们可能说,现在平台不都可以切换到“未成年人模式”吗?应该没事吧?


防不胜防。


2017年,在一款名为“小花仙”的儿童社交网络游戏,有人用游戏里的充值点券引诱未成年少女拍摄裸照和裸体视频。


△ 图片源自触乐网

好奇,好胜,是孩子被犯罪分子盯上的本能。


用鲜艳的颜色、包装诱惑他们参与游戏,然后利用孩子自以为的“小大人”心态,刺激他们不服输、怂恿尝试,从而一步一步地“收网”,施以伤害。


源头,无非就是带着奖励色彩的“一颗硬糖”


怎么防?


Sir觉得,与其防,不如主动疏导:


1,让孩子接受最基础的性教育,明确底线。


比如有些科普文章,专业人士直接说清楚,无论男孩女孩都不要在陌生人面前暴露睡衣(内衣)下面任何身体、肌肤。


2,让孩子警惕陌生人同时,家长也要与孩子建立日常的信任基础。


多问孩子今天干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遇到什么人……边问边听,从回答里判断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



03

饭圈畸态


Sir昨天头图也说到了,极端的“饭圈思维”正在侵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


包括未成年人。


如果说成年人被饭圈带歪,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未成年人被“圈”,则简单粗暴多了。


有钱的,


谎称氪金打榜,充值返利,总之各种术语,骗你“为爱发电”。

去年在江苏宿迁,一名15岁女生加了一个经常发布自己爱豆动态和组织粉丝应援活动的QQ粉丝群,群主声称最近爱豆“发福利”,群里的粉丝们只要充值就能激活返利活动,女孩用母亲手机参加了该活动,被生生骗走12万元。



△ 图片源自江苏公共新闻空间站报道


今年2月,一名14岁少女通过“全国粉丝群”认识了所谓的“偶像助理”,为了要一张签名照,少女前后给“助理”支付近6万元,最后被其拉黑。



△ 图片源自中国警方在线微博


14、5岁的孩子,都能被骗五位数。


没钱就能逃过吗?


不,钱少的,


常见PUA手段,步步紧逼:


一支口红钱都拿不出来?

***都买了200张

你50张都不买,**肯定要糊



即使你真的没钱,也会带着歉意离开,寻找别的方式“补偿”。


最后有样学样。


谩骂、侮辱、传谣、站队……榨干你所有价值。



极端饭圈的危害,Sir昨天基本都说了。

但还有一条,对孩子尤为危险:

圈内的行为误导,终会导致顽固的价值观误导。

即,孩子们越来越相信——

表达“爱”只有一条路:花钱,花更多钱。

细思极恐。

怎么防?

同样地,父母应该格外留心孩子的情绪波动,有没有无端烦躁、紧张的时候;有没有长时间上网;有没有引用一些听起来有些偏执、狭隘、愤懑的“金句”……

以及,尝试真正去接近、理解孩子的兴趣,引导TA发现真正的美,而非拥抱狭隘的情绪。

比如,你爱这个偶像,是爱TA的唱功,性格,外貌……

是爱TA的人,并非爱TA所在的那个神坛。


04
学习APP?

进入这领域,Sir不得不送上一波Respect。

没错,连专供孩子学习的软件,也在成为敛财和传播低俗的黑洞。

而且,手段称得上脑洞大开。

低级的,只是在学习APP中散播一些广告信息,或成人内容。

这些方式,家长随手刷一刷,还算能清楚分辨。


高级的,绝对是“暗藏玄机”。

比如给家长说是免费学习APP,实际上呢,是付费游戏APP

孩子点开,不学了。

游戏多好玩啊,还能充值买道具,APP连着他爸的卡呢,不买白不买。


再挖下去,Sir差点五体投地。

什么“儿童学习APP”,比咱成年人的APP都野啊!

写个作业,能给idol打榜。


对个答案,那真是紧张刺激心跳加速。


学累了,发个状态诉诉苦。

诶,瞬间就有了“好心情”。

△ 图片源自CCTV13新闻报道

好,不开玩笑,说点实际的。

家长除了亲自试用,还能咋办?

首先,放平心态,转变思维——
1,学习并非越多越好,要劳逸结合,切勿狂塞;2,学习并非只有做题补课一种方式,趁暑假,可以带孩子多实践;3,学习APP只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不用渲染、拔高它的作用,要学就精选;4,并不是跟“学习”有关的就是好的,管理好家里的手机、pad和电脑,定期检查,一旦看到不熟悉或者名字古怪的app,先投诉,再删除,别滥用。

接下来,还有一些常见骗局在瞄准未成年人持续升级。

碍于篇幅,Sir简单提提。


05
五花八门

首先,天价打赏

新闻几乎天天有,不新鲜。

但我们不知道,部分平台和主播,也会针对最容易被煽动的未成年人下手。

比如打赏界面的“礼物”,设计得更卡通化

以前是“火箭”“兰博基尼”,现在有“烤串”,有“气球”,可可爱爱。

△ 图片源自央视新闻

还有一个重大漏洞——

大多数直播平台,不会去分辨屏幕后打赏的人,是否本人,是否未成年人。

打赏功能遍布直播、阅读等各种平台,孩子一上头,代价就是父母多年积蓄。


一旦被坑,就算报警打官司,钱也难追回。

理由,你无法提供“未成年人使用”的证据。

△ 图片源自法治周末

继续,为未成年人“定制”的网络诈骗

打出低价或免费游戏道具、皮肤、装备的幌子,骗取未成年人的钱财。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游戏领域未成年人保护白皮书》,中国2019年游戏用户规模约7.2亿人,其中,未成年人游戏用户规模约1.1亿人。

一块巨大的蛋糕。

也是一块可以薅完就走的蛋糕。

有时候金额不多,但孩子怕爸妈骂,被骗也认了。

△ 图片源自搜狐号“QTV青岛全接触”

除游戏诈骗,还有社交软件诈骗。

手段一点不高明,甚至有的只是发个收款二维码,打钱跑路。


最后,盲目模仿。

这事Sir虽然在搜集资料时不止一次笑出声,但也是Sir最担忧的。

△ 电影《功夫梦》

为什么?

它的结局,有可能只是被笑一笑,或者受伤。

但也可能致死

以往,正规音像制品里都会打出“未成年人切勿模仿”的字样。

即便如此还是悲剧频出。

△ 图片来自CCTV13法治在线

如今更甚。

除了动画片,还有影视作品和短视频,孩子们在网上能看到的内容多样,匪夷所思。

对应的模仿也更危险。

2019年8月22日,模仿某短视频博主用易拉罐制作爆米花结果导致两女童一死一伤的新闻震惊全国。


好,打住。

相信各位家长看到这里,都能想出具体对应之法。

Sir能给出的小建议,也无非几个原则:

“啰嗦”。

安全问题不怕多说,耳濡目染,同时多去观察、探访孩子的状态。这种啰嗦,只要注意语气,真诚温柔,大可坚持。

严管。

不是管孩子,是管数码产品,从手机到pad到电脑,甚至有自带所谓智能功能的台灯、玩具等,交给孩子前长点心,多翻翻,多检查。

安排。

父母们别“懒”,量力而行,把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安排起来,充实孩子的假期。

多读一本好书,多学一样好技能,多做一次户外运动,多看一处风景。

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与美好保持亲密的间距。

陪伴。

不必多说,只有陪伴成立,上述所有安全措施才能“执行”下去。不止这个夏天,而是贯穿孩子漫长的成长。

总之,所有案例都在告诉我们“防患于未然”,警惕“疏忽”。

因为——

“成年人”当久了,我们难免会变得麻痹,变得“理所当然”。

可孩子的天性是什么?

Sir还是想用电影结尾。

如果在世界上找一个最会拍“孩子”的国家,伊朗必有一席。

如果在伊朗找一位最会拍孩子的导演。

Sir会提名伊朗国宝级导演,马基德·马基迪(《小鞋子》《天堂之上》《太阳之子》)。

他说过自己痴迷儿童电影的理由: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孩子们的世界搭一座通往大人世界的桥梁。

我们会在这些纯真的小人身上,找到自己。

怎么找?

请耐心看完《小鞋子》的结尾。

小阿里用尽全力跑完比赛,夺了冠,却很沮丧。

因为,冠军的奖品是运动服,季军的奖品,才是他想要的运动鞋。

他失落地把磨破的双脚浸在池里,埋头苦思。



旁人是不会理解他的苦恼的。

只有小金鱼慢慢簇拥过来,在伤痕累累的脚丫周围游着。


这就是孩子。

天然地吸引所有美好,更赤裸地暴露于所有恶意。

你的信任和保护。

总有一天。

他们会对这个世界,加倍奉还。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天下苦饭圈久矣

24年,终于等到「刘德华」刷屏

看来「滚出娱乐圈」还是便宜他

9.4,9.6,9.7,国综今年幸好有他

这一退圈,粉丝集体为她拍烂巴掌

林生斌回应了,别信,别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