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bxss.me
3
search
4
/etc/shells
5
@纽约时间
6
@诉说趣闻
7
search/.
8
/\bxss.me
9
http:bxss.me/
10
\\bxss.me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bxss.me
3
search
4
/etc/shells
5
@纽约时间
6
@诉说趣闻
7
search/.
8
/\bxss.me
9
http:bxss.me/
10
\\bxss.me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战争烈度再升级,特朗普加征10%对华关税
特朗普称计划对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外交部回应
Dior变色唇膏59元两只限量抢!一抹玻璃唇,秒变时尚girl!
林志玲终于晒娃,3岁儿子也太帅气了!网友:有孩子的,都来学学
毕业论文辅导| 你又不是伞,硕士论文|毕业论文|博士论文|课题论文不行就被硬撑了,靠谱的辅导机构才是晴雨伞!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2年9月9日
2022年9月9日
2022年9月10日
2022年9月10日
2022年9月11日
2022年9月11日
2022年9月12日
2022年9月12日
2022年9月13日
2022年9月13日
2022年9月14日
2022年9月14日
查看原文
其他
她,中国人,在好莱坞红了
Original
毒Sir
Sir电影
2022-09-09
应该都刷到过各种怀念旧时女港星的视频吧?
美。
更可贵是,美得真实,美得傲娇,美得风情万种,不千篇一律。
但你知道吗。
香港电影第一位女主角。
男的。
Sir今天要讲的故事,从黄金的香港电影开始,也从一次无奈的“诈骗”开始。
1913年香港。
一群年轻人正在发愁——民国初建,百废待兴,他们想拍部纯正的中国电影给民众打打气。
钱、器材、剧本等等都到位了。
女主角谁演呢?
找一大圈没找到合适演员,情急之下,导演目光逐渐移动到自己的……亲弟弟身上。
服装、道具、首饰,拿给他试。
别说,精神小伙换上女装后,站在镜头前——完美啊!
于是就有了下边这张足以载入史册的照片。
这是1913年的电影《庄子试妻》,它几乎和中国第一部无声黑白故事片《难夫难妻》诞生于同一时间。
而这个被赶鸭子上架的精神小伙,不仅是本片的“女主角”,还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以及制片人之一。
黎民伟
,当时年仅二十岁。
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香港电影之父”。
黎民伟的《庄子试妻》不仅是第一部香港出品的故事片,还是第一部在海外放映的中国电影。
而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也因此成为中国电影第一位女性扮演的女性角色(此前中国电影中基本都是男扮女)。
一部电影,三个第一。
以上,还只是黎民伟传奇生涯的小开端。
有多传奇呢?
孙中山先生在世时,曾亲笔写过“天下为公”的题词,其中就有一副专门写给黎民伟。
因为他除了拍电影,那时还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在后方,他为我们留下许多重大历史瞬间的影像记录,比如《勋业千秋》。
现在电影院放映的孙中山的镜头
都是当年我父亲(黎民伟)拍的
在一线,更是冒着枪林弹雨,拍摄并制作了反映北伐战争的新闻纪录片《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
尤其抗战开始后。
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他二话不说亲自带队上战场,拍摄两次淞沪抗战的纪录片,给后世留下珍稀的影像素材。
而拍这些片子他几乎没拿过政府资助,自掏腰包,只是因为他笃信电影文化可以承担起救国的作用。
以至于1953年去世时,留下了故事片53部,纪录片30多部……
和不足三十港币的遗产。
他的确把一切都献给了电影,献给这片让他牵挂的土地。
葬礼现场,人们在灵堂挂上四个字:国片之父。
对了,他也是。
△ 黎民伟也是知名香港女演员黎姿的祖父
熟悉的毒饭知道,Sir是广东人,从小就为港片发烧。
虽然早听说过黎民伟先生大名。
但直到最近亲眼看见那些珍贵影像。
Sir才真正体验到,一个名字背后,竟有如此跌宕的传奇,如此多的可歌可泣。
今天这篇。
献给逐渐被遗忘的他们,更献给那束
不灭的光。
追光万里
片名起得恢弘:追逐光影的万里征程。
故事线索却很简洁。
导演精心择取了几位广东籍的电影人,用他们的人生,串起百年中国电影史。
其中,95岁的卢燕担任主演和讲述者。
更是为这部纪录片增添了不少历史与现实交错的厚重感。
肯定有毒饭想问。
陈年往事,讲起来会不会闷?
Sir刚开始也担心。
看完全片才发现这种担心甚至都有些幼稚。
比起当下的热搜八卦。
这一群老电影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影坛大亨、风云人物。
不信?
Sir就挑电影里几个小故事,各位开开眼。
01
现在成熟的电影产业里,受众划分清晰,不同题材和体量对应各自观众群体。
而在初期。
电影,在中国是绝对
源于大众,忠于大众,服务于大众。
黎民伟筹拍《庄子试妻》前后,七岁左右的蔡楚生,跟随父母回到广东乡下。
他家庭不富裕,十二岁被送去商铺当学徒,长期的打工生涯给他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最终21岁在上海见到导演郑正秋时,这些经历帮助他成功打动后者,招进剧组。
从临时演员做起,到场记、美工、置景、宣传、编剧、副导演、助理导演,一步步摸爬滚打。
还挺励志?
呵呵。
纪录片里的他,多次想邀请当时最红的明星阮玲玉,次次都吃闭门羹。
而且即便已经获得独立拍片的机会,他却始终没有拍出一部能够完全表达自我的作品。
直到,
《渔光曲》
。
回到他从小生长的海边,那些渔民的苦难生活,他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他带着团队,去浙江沿海实地拍摄,面对着阴雨,颠簸,风浪以及各种程度的水土不服,咬牙坚持,再来一遍。
冷,多穿点衣服忍着,累,咬着牙再撑撑。
当拍电影不再是一种任务,往往,便是影像动人的开始。
拍戏演渔民都这么苦,那真正底层渔民的生活该有多艰辛啊?
蔡楚生渐渐生出使命感。
导演自编自导,主演不拿片酬,各种电影人、音乐人等艺术家参与制作,宣传,在三十年代,就用长达十八个月的制作周期,做出了一部中国电影的早期代表作。
因为真实反映渔民生活的困苦,以及在拍摄技法上的突破,最终让《渔光曲》获得了普罗大众的认可,也为中国电影在莫斯科国际影展上获得荣誉大奖。
这只是开始。
有了《渔光曲》的经验,亲身经历抗战时期的蔡楚生,又在抗战后用三年时间,拍出代表解放前中国电影最高水准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蔡楚生这部电影所达到的高度
代表了那个年代中国电影所达到的高度
底层民众的现实苦难,始终是中国电影最根源的养料。
纪录片《追光万里》里重现了这段经历。
并试图为大众还原——
国产电影史的高光背后,从来都以朴素的群愿为底色。
黎民伟深入一线,对抗战军民浴血奋战的记录。
蔡楚生对于底层百姓生活苦难的深切同情。
……
纪录片中,当卢燕走访黎民伟、蔡楚生后人时,同为电影人的那份自豪,不是演出来的。
这些电影人,天真且热忱地相信:
电影,于这个国家和社会,有义务,有责任。
02
比起那些传统的电影史纪录片,《追光万里》还有一个特点。
粤籍。
解放前中国电影的中心一直是上海,为什么纪录片要选择广东呢?
梳理历史就会发现:
广东籍电影人不仅是早期国内电影事业的重要力量,比如郑正秋,黎民伟,蔡楚生,阮玲玉……
更是由于历史上开放较早,毗邻香港,一直就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
黄柳霜。
祖籍广东台山,第一位在星光大道上留名的华裔女演员。
在好莱坞都还是刚兴起的一百年前,她就已经参加了默片拍摄。
那段时间里,她几乎是世界影坛唯一华人面孔。
别看现在的环境让华人在好莱坞地位有所提高,百年前,排华法案的年代,她受到的种族歧视和职场打压简直不可想象。
名气再大,好的角色从不考虑她,剩下的要么阴险狡诈,要么妩媚轻浮,迎合西方刻板的偏见。
华人的脸,那时只是一道风景,一件道具。
有个例子更扎心。
1937年赛珍珠的中国题材小说《大地》投拍,一个讲述中国农民艰苦奋斗的故事。
黄柳霜极力去争取,最后却被导演以“亚洲人不能与白人男星演对手戏”这种理由拒绝。
△ 《大地》(1937)剧照
宁愿用白人,也不愿用中国人来演中国人。
都这样了,努力还有什么意思?
黄柳霜却不这么想。
她要所做的,不是让中国电影一下子走向世界,而是在世界电影艺术长廊中,尽量嵌入第一个中国面孔。
因此当时间转进到二战期间,随着中美关系改善,黄柳霜的知名度发挥了作用。
作为华裔,她在美国积极为国内的抗战筹款,募捐,拍摄反日宣传电影并捐献片酬支援抗战,用实际行动,展现对同胞,对祖国的担当。
《追光万里》,黄柳霜只是一个开始。
卢燕。
95岁高龄的她,已经是好莱坞最知名的华人面孔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她在《喜福会》《末代皇帝》里的演出。
很多人并不知道,
卢燕本人就是一个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活传奇”。
她家境很好,母亲是著名的京剧女老生李桂芬,父亲出生广东的大户人家。抗战期间父亲去世后,她和母亲被京剧大师梅兰芳接到家中接济,并被梅兰芳收为义女,在一起生活近十年。
在家庭熏陶下,她从小就对戏剧充满兴趣,抗战后一边读书,一边还电影院里为那些没有字幕的外国电影做翻译。
她并没有迅速踏上电影道路,而是和那个年代很多大家族的子女一样,出国,留学,嫁人,生子。
当过记者,教师,会计。
一直到三十岁,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才决定重拾演员梦。
在丈夫支持下,去报班,去学习,去试镜,从龙套开始演起,第一个角色就必须以她大家闺秀的出身去演风情万种的酒吧女侍。
她还是努力克服心理障碍。
因为记词快,演戏好,很快就得到行业青睐,1960年以《山路》在好莱坞站稳脚跟,之后还得到邵逸夫的邀请回香港、台湾拍戏,来回辗转中美之间,一直到90多岁,都还在不断拍电影。
相比于黄柳霜,卢燕的幸运在于,在她入行的年代,电影已经接受了华人面孔。
而这条小路,还是前者用血泪趟出来的。
更大的转变,绕不过另一个名字。
李小龙。
以武术家功底,革新好莱坞的动作设计,给外国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阳刚气质的,正面的华人“英雄”形象。
并且通过线下武术,哲学的推广,改变了国际影坛对于中国人形象的认知。
自信、外放、不卑不亢,勤奋,有勇有谋……
回到《追光万里》中,就会发现这部纪录片展现的珍贵史料,有着大开大合的两个视角。
往小了说,是说
中国电影。
早期的中国电影人是如何筚路蓝缕,抱着怎样的决心去做电影,他们的艰难创业和家国情怀,是中国电影登堂入室的源起。
往大了说,是说
电影艺术。
以几位粤籍影人的经历,讲述了世界电影艺术长廊里,中国人的面孔和形象是如何一步步被认知,被接受,被改善,最后成为电影艺术的一部分的。
不仅是中国人需要电影。
电影艺术也需要中国人。
03
最后Sir还想介绍一下本片导演&编剧,张同道。
他是北师大的老师,之前最著名的一个项目:花十年时间跟拍十多位孩子,从他们的幼儿园一直拍到小学,初中。
最后制作成了一系列的纪录片《小人国》《成长的秘密》《零零后》。
除此之外,他还拍过《文学的故乡》《伊文思看中国》,还是《经典记录》《发现民间》《世纪经典》《电影看中国》等一系列纪录片的导演。
纪录片领域,确实学院派老手。
因此不难发现《追光万里》风格稍显平稳,拍摄技巧也跟现在市场上顶级爆款有差距。
采访中导演也坦诚:因为院线时长的问题,百年中国电影史,很难在90分钟里讲清楚。
他只能把那些跨越大洲大洋的恢弘往事,通过几位传奇人物,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力梳理出一条精细的中国影人走向世界的脉络,不得不说有些遗憾。
当然,电影也是遗憾的艺术。
幸好,卢燕的加入,守住这份厚重。
一个细节。
纪录片中,卢燕回到上海,重新探访当年生活过的梅家老宅。
导演说,本来这地方当天不开放,但因为听说是卢燕,又特地开门请她进来。
就是因为对她的尊敬,更是对那个时代的回溯。
纪录片中,在码头的轮渡上,95岁高龄的卢燕想起当年正是在此地,梅家的兄弟姐妹送她出国读书时的场景,葆琛,葆珍,葆玖,一个个名字让她触景生情,流泪不已。
当年才十几岁的梅葆玖还把攒了好久的五美元给了姐姐,让她在外好好照顾自己。
如今,世殊时异。
连最小的梅葆玖先生,都已经在2016年逝世。
△ 卢燕与梅葆玖
而卢燕,还在拍电影,还在做影视,还在为电影中的中国形象,为中西方电影的交流沟通做努力。
《追光万里》连接着好几个时代的记忆。
尤其再对照当下。
对比从趣味到审美,从类型到表达,都趋向安全和同质的国产电影市场,这种回望更显珍贵。
万里追光。
追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中国电影,从哪来,要到哪去?
或者再具体点:
当我们看着黎民伟在战火纷飞中前线扛着摄影机记录;蔡楚生海边一遍遍泡着冰冷海水,在战火中一次次颠沛流离;黄柳霜孤独地对抗西方社会的偏见,为国内抗战募捐;再到卢燕,李小龙为华人形象的发声和演绎……
……
我们到底要拍什么样的故事?
我们到底要为什么人拍故事?
这,恐怕是相比较于挣多少票房,请多少流量,造多大声音,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Sir再次想起近期《隐入尘烟》的翻红。
某种程度上,它像是与《追光万里》相互映照,共同回溯着中国电影真实的初心。
就像纪录片中卢燕反复强调:
电影早已经不是电影人的梦,它就是人们的生活。
有人便有光。
有光才有影。
梦,才有了让我们以假乱真,流连忘返的魔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