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腾松口了,他能接班

毒Sir Sir电影 2022-10-01


很意外。

春节档,《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成为票房黑马。

得到观众最多正面评价的,是第一次担纲男主的魏翔。



中秋档。

《哥,你好》票房遥遥领先,在8部新片中排名第一。

最戳人的?

又是魏翔。


不得不承认,《杀手》的黑马成色很大部分源于角色与魏翔本人经历相互映照。

最典型,魏成功被通知当选男主角时,欣喜中不无辛酸地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等待你们这样的有识之士”。



《哥,你好》为什么又是他?

同为开心麻花系演员的沈腾,今年力赞魏翔。

说以后观众看电影,“含腾量”多少都不重要,而是要看“有没有含翔量”。



话里有捧场,有谦虚。

但夹杂着的真诚,是不是被忽略了?

今天这篇,Sir想说说魏翔。

看看这位非著名喜剧演员,对人物的小设计,对自身笑点的挖掘。

当然,还有你们最关心的——

是否被低估?

值不值得被更多观众看见?



魏翔的长相,Sir说好听点,在演员中不算出彩。

诚实一点,完全可以划分到普通人那一类。

所以为了笑点让观众能笑出来,魏翔可以说开发了全身。

《哥,你好》里,先“声”夺人。

Sir愿意形容为“一惊一乍式”。

面临外部冲击时,他会给出偏话剧舞台的强反应性,给观众一种意料之外的刺激。

用冰袋敷头上的包时。

普通人受冷会打一激灵,下意识地说个“嘶”。

魏翔自然也会,但声音明显要高好几个分贝,而且是符合老伍妻管严人设的“(伪)女高音”。


表情、动作。

也是扩大化。

制服流氓以后,必须挺胸抬头瞪眼。

用陈佩斯的话来说——

得先“亮个相”。


受打击之后,是雷声大雨点小。

蹲下小女生状的“嘤嘤嘤”。


毕竟,有十二年的话剧舞台经验。

这种夸张化的喜剧风格,他驾轻就熟。

△ 图源:微博@新浪电影

在喜剧片中,设定相当关键。

如果设定足够有趣,起码在笑点设置上就成功了一半。

比如《夏洛特烦恼》的黄粱一梦、《西虹市首富》的天降遗产、《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假杀手与真黑帮。

《哥,你好》也一样。

魏翔饰演的老伍,需要拿捏三十年的时间跨度。

在现代,他是恨铁不成钢,且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六十岁老父。

上一秒还在急头白脸地训斥儿子没出息,下一秒就可能弱弱地喊儿子一句“哥”。


八十年代,他是喜欢读泰戈尔诗集的大学生群体、工厂的高级工程师。

按常理,属于稀有分子的他会叱咤风云。

偏偏,老伍高度社恐。

被穿越过来的儿子小伍(常远 饰)撮合着相亲,甚至不敢正眼瞧一下陆春丽(马丽 饰)。

好不容易张嘴说话,第一句是“谢谢,再见”。


这样凭空穿越的设定虽然显得不科学,但胜在足够抓马、吸睛。

还有充足的空间去衍生各种笑点。

拿马丽来说,尽管已经是国内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喜剧女演员。

但《哥,你好》,是马丽第一次最大幅度展现相亲、表白、恋爱与结婚生子的全程。

当娇柔的老伍与女汉子陆春丽恋爱时,就成了性转版的欢喜冤家。


当他们拍结婚照。

招牌的游客式动作,一眼假的背景板,充满年代感的影楼风。


虽然是怎么夸张怎么来。

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意外有一种适配度。

看着这些照片,Sir总想起类似“花开富贵”“一生平安”的微信名。

“想开了”的表情自动在脑海中循环播放。


就像《脱口秀大会5》上,黄大妈那个“模仿大妈拍照”的段子。

她们在年龄上属于同款大妈,但姿态不同时,就成了对刻板印象的一种反向调侃。

以至于全场爆笑。


这种效果背后,是“大妈审美”。

但在逻辑上。

不是大妈老了才有这样的审美。

而是她们早在80年代年轻时,就已经在时代风貌、社会风气、文化风俗等多种作用的影响下,养成了这种审美观念。

直到二三十年过后,审美没再次改变,才成为了我们脑海中的“大妈审美”。



Sir还想聊聊《哥,你好》中最让人感慨的一点。

小伍婚礼现场。

他没有安排新郎父亲致辞的环节。

可老伍主动出来,打断了主持人的发言,走上台去为这段新人送上属于父亲的祝福。

而在更早之前,穿越过去的小伍也是这般,见证老伍的婚礼。

但台上的老伍说着说着……

他病犯了,神志开始不清楚。

模糊间看到陆春丽的身影,放下话筒,跟着她颤颤巍巍地到了篮球场。

导演用一场近乎残忍的方式,展现了老父亲的爱与脆弱。

而在魏翔的表演中。

我们可以窥见,他对亡妻的思念。

更可以脑补出,妻子曾在世时,两人是如何欢乐。


那是一个丈夫,用三十年未娶的方式,践行要养好孩子的诺言。

也是在用对自己的折磨,认领对婚姻的债权。

由此,当小伍掀开父亲的床单,露出那一床层层叠叠的每一页都写满了“思念你”的日记本,这一刻便有了直击人心的力量。


相信看完片子的观众都会同意,魏翔在《哥,你好》中表现的还是很出彩。

对,“还”。

上半年魏翔奉献的作品是《杀手》,下半年是这部《哥,你好》。

两部都是主角。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魏翔今年已年届43,他的演艺生涯长达25年。

然而前24年,他的角色基本都是配角,甚至是龙套,连名字都不一定有那种。

这些边缘化的角色,哪怕只有一两场戏,却奇妙地散发着一种你过目不忘的“魔力”。

怎么做到的?

Sir以为,魏翔有两大法宝。

一,肢体控制力。

《西虹市首富》,魏翔是浮夸又土气的足球教练。

为表现这个角色的“土”,魏翔表演了个三口一头猪。

看起来很简单?

注意看他圆睁鼓出的眼球,这才是字面意义上的“点睛之笔”。


更绝的是他接下来这个动作。

怎么体现这个人物的浮夸?

看到自己的守门员像根棍儿似的杵那儿。

他气不打一出来,腾地一下就双脚离地,而且手脚并用,恨不得当场使出一记隔山打牛。

简单一个动作“笑”果惊人,深入人心。

△ 这张图在魏翔的豆瓣影人页雷打不动排首位

二,魏翔极善于在角色的缝隙间制造反差。

而且是用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

其方式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种。

第一种,上面说到的,声音。

《济公传》,他是和尚广亮,原本的糙汉僧人广亮风风火火,是个处处以领导为先的马屁精,一说话满嘴大碴子味,含了个煤块。

不料一朝被母狐妖附身,声音酥麻,神态娇憨。

笑点再高,逃不过魏翔撒娇。



第二种,形体。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里,魏翔演了一个假冒杀手的演员。

火拼戏,绝对算一个杀手的高光时刻了吧?

可怎么去消解这种英雄式高光,加入戏剧感呢。

魏翔一个设计太妙。

就一张图:

只看脖子以下,杀手正端着机枪扫射,身姿挺拔,小范儿拿死。

纯纯的“虾系男友”。


甚至,你脑子里此刻会挂满问号:这是魏翔?Sir你截错图了吧?

但加上脖子再看,你就知道Sir没搞错。

只见魏翔把脖子前伸,而非挺直,喜感瞬间跃然纸上。


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是魏翔多年功底的积累。

魏翔入行的身份是话剧演员。

但他从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话剧演员,话剧只是他以麻花团队起家的手艺和根基。


一有机会,他就在各种影视剧里蹦跶。

跨界不是重点,重点是给观众带去各种形式纯粹的快乐。

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快乐。

早在15年前,魏翔就参演过一部著名的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


剧中他就仅有上图这一场戏,但经由他精湛妥帖的拿捏,十几年后,依然让大家念念不忘。



之后客串过《温暖的抱抱》《绝世高手》《欢喜密探》《你好,李焕英》等等作品。

寥寥几个镜头,他不仅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


历练,打磨,沉淀,酝酿,发酵……

在这么多戏里摸爬滚打后,魏翔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喜剧演员。

3年前,《飞驰人生》中,他出演的角色是一个车队经理,表面风光,却惨遭开除。

他的最后一场戏,他给主角张弛送来了一块电脑板。

离开前,他与张驰对唱了一首《光辉岁月》,而且是他起的头。


如此一来。

这块电脑板便不再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道具,而成了信念与斗志的化身;

这首歌也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抒情,而是连接了困苦跌宕的过去与仍有希望的明天的绳索,以及彼此接力的梦想。

一个“称职”的配角,永远不会遮掩主角光环。

却会成为主角生命的某部分影子。

此刻魏翔不再是某个走过场的角色,而是跟主角张弛一样有苦有泪,已至中年却仍满腔热血的追梦人。

当两人告别时,他留下的也不是“一定要赢啊”之类热血但老套的鸡汤,而是一句简单不过的:

走了。


轻飘飘的两个字刚出口,就消失在风中。

中年人的无奈与挣扎、男人间尽在不言中的情谊,却在彼时彼刻的时空里经久不散,时有回响。

因此,你也会同意,魏翔不是一个只能当绿叶的配角演员。

终于,他抓住了职业生涯最重要的机会——《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片中,他不光展示出自己的语言天赋,大秀意大利语。

还向经典影片《雨中曲》致敬,让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歌舞得以在国产电影中再现。


这些还仅是表层的技巧展示。

更重要的,是他对于复杂情感变化的细腻把握。

被宣告演员梦破灭后,他独自来到海边,对着空洞的黑幕发呆,眼神中透露着同样的空洞。

呆滞。

狂笑。

最后陷入沉思。

他眼神始终看着一只在海边搁浅,挣扎想爬回海里,又反复被潮水拍上岸的海龟。


短短的两分钟,魏翔呈现了这个角色千转百回的心路起伏。

而这个主角既是他人生中的,又是戏中戏的故事空间中的;

更是魏翔这个其貌不扬、从龙套一步步摸爬滚打成为主角的现实里的。

Sir忍不住去猜:

魏翔演这段戏时心里在想什么?

或许是当配角日子里的那些艰苦时光;

或许是终于当上主角后的狂喜;

又或者,是早就在沈腾心里得到的实力认证:

“以魏翔老师这个演技,确实早应该头十年就出来了。”


这次的《哥,你好》,魏翔不再“搞怪”,深情演绎起父辈的老伍,值得观众走进电影院去验货魏翔男主2.0。


最近Sir重温魏翔的作品,脑海里却浮现出一段往事。

周星驰和吴孟达刚搭档时。

星爷看见后者在片场独自拿着剧本琢磨,只有一页纸,他吃完午饭回来,发现吴孟达还在那,还是看着那一页纸。

星爷觉得奇怪,什么台词需要背那么久?

后来才知道,那张纸上面就三句话:

你好,早安,拜拜。

周星驰从此记住了这三句话,以及和这三句话过不去的吴孟达。

后来《喜剧之王》。

这三句话成了主角尹天仇经历的一部分。

也成就了经典的一幕:

“吓?”

“哦。”

“你还是走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李寻欢不作乐、哆啦C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