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了,消失三年他成今年喜剧大王

毒Sir Sir电影 2022-10-01


果不其然,中秋档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口碑最佳。

豆瓣7.7。

在黄子华主演的电影中,它仅次于1994年的《沙甸鱼杀人事件》。


然而历史又总是惊人的相似。

《沙甸鱼杀人事件》上映时,好口碑并没有换来好票房。

那一年票房最高的港片是周润发的《赌神2》,5252万,而《沙甸鱼杀人事件》呢?

97万

这还不是黄子华最惨的一次。

他最惨的一次是1993年的《人生得意衰尽欢》,票房5万

第二惨的是2002年自导自演的《一蚊鸡保镖》,17万

于是被港媒称为,票房毒药。

而这次《还是觉得你最好》,截至今天,票房刚刚才过3000万,同日上映的五部电影里,排名第四。

口碑与票房失衡。


四年前,Sir坐在红磡山顶位看着他的演出,写了一篇黄子华的文章。

四年后,因为新片,我们和他又聊了一会儿。

可能很少有人会记得,9月5号,是他62岁的生日。

思前想后,还是想为他写下这篇文字。

虽然有些晚。

依然祝他生日快乐。


01
喜剧的内核

对于现在的00后来说,“黄子华”这三个,可能越发的陌生了。

栋笃笑演员?

四年前的“金盆啷口”,他已经退出江湖了。

电影演员?

但,这几年主演过的电影,《乜代宗师》,4.7分;《栋笃特工》,5.2分,大多不尽如人意。

偶尔能出现在年轻人朋友圈里,还是因为一部老剧——

豆瓣9.3分的,22年前的《男亲女爱》。

这可能是黄子华最“经典”的形象。

他扮演的,在律所打工的“废柴”余乐天,时不时扔出一两句“热爱上班”的发言。

这些发言,成为每一个为工作、加班脱发的年轻人午夜发emo朋友圈时,最爱的配图。


是的,小人物。

细数黄子华所扮演的角色,毫无例外都是一些贱兮兮、口花花的“小人物”。

不论是《男亲女爱》里,天天顶着鸡窝的脑袋,丧得双眼无神,却叫“乐天”的小职员。

还是《栋笃神探》里,插科打诨,一天到晚穿着不合身材的风衣,根本不像是个警察的莫作栋。


甚至是,在《My盛Lady》里,为万千“剩女”找到合适对象的广告创意总监“香广南”一角。

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小人物”。


这些人物虽都是喜剧角色。

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拥有着一种悲剧的内核——

余乐天的丧,莫作栋最后的死亡,香广南的恋爱障碍,都成就了角色的“不完美”。

剧中的人物,都在生活中有着自己的失败和懦弱,在坎坷磨难中,治愈自己曾受过的伤痛。

在香港。

喜剧圈里,黄子华与周星驰,常被人相提并论。

虽说两人都是以小人物为基准,获得被观众嘲笑、讽刺的喜剧效果。

但,面对风靡一时的无厘头风格,黄子华是想让“无厘头”,变得“有厘头”。

黄子华不仅在“搞笑”。

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哲学学士毕业的他,明白喜剧语言需要解构、演绎,也从中穿插着紧密的逻辑关系。

黄子华在《君子杂志》采访中,也提及:“栋笃笑,就是个不停反思的过程,由我思考说什么、怎么说、或者会有雕琢。”

一个例子。

Sir前几天搜到了他最早的一部舞台剧片段,《戏子》。

严格来算,这是他的第一部带有表演的栋笃笑。

在这一段台词里,他用带着口音的粤语说——

“没有人可以做自己,在这个舞台上,你要建立一些东西,就必须要拆毁、毁灭。”

他一板一眼的身段,与他不标准粤语口音自带反差,便有了喜剧效果。

香港作家陆离评论这晚表演时,用了八个字:境界最清,境界最高。整个表演让她感觉“惊为天人”。

黄子华在这场表演里,干净,自然,投入非常。

△ b站up主:过期少女茗明

他是懂表演的,并非是为了搞笑而去让人发笑,而是去表演人世间的无稽与荒诞。

所以,在表演里,首先拆毁的就是他自己。

30岁那年,黄子华以为要绝缘于“演员”一行时,写了自己第一个栋笃笑剧本——

《娱乐圈血肉史》。


以“自杀”式的力度,吐槽自己的演员梦,也吐槽影视行业,并以此show,为退出娱乐圈的决心。

舞台上,他讲述着自己的电影梦想。

有一天,他梦到跟妈妈在玩猜拳的游戏,一个不小心把自己想做的职业说了出来——

建筑师呀大律师,大律师呀大医生。

大医生啊大医生,跑龙套啊跑龙套。


在梦里,他的妈妈没有说任何话,只是摸着他的头说,“生了块叉烧,生了块叉烧。”

他用妈妈对自己的失望,击碎了内心对电影的憧憬、对梦想的执念。


这场梦,让他哭着醒来。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是一个小小的跑龙套,在片场等开机时睡着了,而脸上的泪水,跟雨水混在一起。

分不清这莫名而来的伤心,是梦里的悲惨,还是大雨淋熄了他的梦想。

而,这场悲伤的梦,却让台下观众们的热烈鼓掌。

这个梗,爆了。


02
斗兽的孤独

黄碧云曾为他《娱乐圈血肉史》的剧本作序,标题是《一个残酷的笑话演员》。

她在文章里,用了两次“斗兽”。
我去看「黄子华栋笃笑」也像去看斗兽——惊心动魄的残酷,难得是众人都笑得出。关于黄子华的记忆,时常都很残酷。

.......

她在黑暗中看他讲笑话,关于他的残酷记忆断断续续地浮上来。她所知道他的凄凉日子,都在他的笑话里面了。她自忖是聪明人,关于移民、同性恋、偶像(李小龙、周星驰、刘德华)的笑话都不会令她发笑,但她触到他笑话里残酷的自嘲,便像看斗兽般的,神经紧张地大笑起来。

“斗兽”,谁是野兽?

在台上,观众是驯兽师。

看着舞台上讲着残酷笑话的黄子华,做困兽之斗,观众便会发笑。

有时,笑得极为“残忍”。

在一次参加《志云饭局》里,他说到一次栋笃笑的演出,有一节是“即兴脱口秀”,观众可以提出几个关键词,让他去表演,那段时间他与女友的关系,正是最焦灼和难过的时候。

可偏偏,观众就是喊出“女朋友”三个字。黄子华在台上忍了三秒钟,告诉自己不能哭出来。

那一瞬间,他感觉观众为什么那么无情。

观众就是爱看憋着火的野兽,在笼子里无可奈何原地转圈,表演完钻火圈,才能获得掌声与肉吃。

于是,黄子华在栋笃笑里越是残酷地自嘲,观众们越会为他鼓掌。

为何?

他们看到了台上出丑的黄子华,也看到了在生活里不易的自己。

笑自己不容易,笑别人容易。

谁是困兽,谁是驯兽师,不过是大家在照镜子。

黄子华是个喜剧演员。

但,Sir认为,他的喜剧,更像是一种被动技能。

黄子华的长相,并不属于TVB热衷挑选的帅哥演员,倒三角的眼睛,瘦下来之后凹陷的苹果肌,笑起来,有时候贼眉鼠眼,哭起来,比笑还难看。


在《娱乐圈血肉史》里,他写了13个做栋笃笑的原因,其中有一个是——

“做一个不是喜剧的个人表演,却引来不少笑声。”
那个表演其中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演《哈姆雷特》,然后有人觉得那好好笑。邵国华直接说,“你应该做stand up comedy,因为你够贱,一个最贱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里最悲情的一个角色,却是黄子华一直挂在嘴边,经常提到的角色。

没有谁会感兴趣黄子华演的哈姆雷特。

他不像。

他像什么?

一个犯贱的小人物,一个满口抱怨却内心善良的喜剧角色,一个金句随口就出,但,却无法管好自己生活的中年男人。

在大众对他设定的标签中,没有一个是哈姆雷特。

只有一个,是他离开香港拍的内地作品。

也是他演得最辛苦的,却让他觉得最值得的,《非常公民》。

选他主演,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跟溥仪有点像。

为了这个角色,黄子华吃减肥药瘦身,“我整天是又饿又冷,在长春那么冷的地方,我还要减掉20斤”,药物的副作用,让他每天晚上回到布满烟头的旅馆里,准时9点就开始哭,整个人都是抑郁症状态。


为什么这么拼?

他说,“溥仪是每个男演员都非常向往演绎的一个角色他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一样,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

溥仪,是他的哈姆雷特。

Sir很喜欢他饰演溥仪晚年的那几集。

作为倒台的“末代皇帝”,他看似在劳改监狱里改造好了,但,还是可以从他笨拙的肢体里,看出他的僵硬,机械与不自由。

他很怕。

一个细节。

当溥仪再一次来到文绣的坟前,准备祭拜时见到了文绣入宫前的青梅竹马,四海。

四海质问他,你怎么还有脸再见文绣。

溥仪说:旧社会害了我,也害了文绣。

四海:“你怎么还为自己辩解,你这就是没有改造好。”

看溥仪,连退两步,猛地跪了下来。


他改造好了吗?

下意识地,溥仪还是用宫里的仪式,下跪,去道歉,论述自己的罪孽。

他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慌忙认个罪罢了。

在给文绣上坟时,由于坡太陡,一个踉跄,他还险些从坡上滑了下来。


这两个片段,猛然就将一个懦弱、老迈的溥仪,推到了观众面前。

再看一个片段。

溥仪为了讨好新婚妻子淑娴的欢心,将一个月的工资全买了化妆品。

妻子一气之下,把化妆品全砸了。

黄子华在这里的演绎,并没完全蹲下去拾化妆品,而是弯腰,膝盖微曲,再扶着地板蹲下。

老了,关节自然不能那么灵活,坚硬的四肢,更是将溥仪的死板、木讷、唯唯诺诺刻画地入木三分。


Sir问黄子华,关于演戏的风格,你是觉得自己的演技是一种夸张的喜剧模式,还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模式?

他回答道:“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夸张演技的演员,我在扮演夸张的人物,是照着我真实生活情况演的。当我演溥仪,是照着他的心态,无论我演的是悲剧(还是喜剧),都是我认为这个人是怎么样的,我就怎么样做。”

黄子华并非一定要在“栋笃笑”、“喜剧”这些标签之下才能成“神”。

他的表演状态、表演内核,本就该属严肃演员范畴。

但,如果,没有“溥仪”,那还有什么?


03
盛世的小明星

在《金盆啷口》的演出后,媒体对他的演出有做过这样的评价:

“子华神仍然令全场笑声不断,但他不快乐。”

当栋笃笑的事业停下来之后。

Sir问了问,如果真的想退休了,你想做什么?

黄子华说了一件,他觉得非常有乐趣的事——

“我真的想知道多点关于量子物理的规则,我想学多些数学,我以前没有这个机会,(现在)有时间是会想去做这些功课的,如果写剧本可以将这些东西写进去呢?如果不写剧本,认识多点这个宇宙世界如何运作的,我觉得有什么比这个更充实呢?”

这个回答很“黄子华”,也很“哲学”。

我们为何一直追在他身后,喊着他“子华神”?

的确,他有才华,有梦想。

更多的时候,他是在乱世中的清醒者,是沉淀在红尘中的观察者。

翻出古早的采访视频,黄子华喜欢干的事情,也就是在茶餐厅里,观察来来去去,师奶、阿伯们的生活和对话。


在生活里,探寻鸡毛鸭血,蛛丝马迹,这种真实是永远都让人感到新鲜的、充满活力的。

人人都生活,但未必有感受
衣食足,接着如何生活
那是我最喜欢追求的题目



他与这个喧嚣的世界,主动产生隔阂,靠得太近反而不知如何去评价这座城市。

一篇名为《子华用什么治愈了香港?港式幽默男神成长史》一文里,说道:

黄子华在自信与自嘲之间摇曳摆渡,“让人在苍凉世态中感到丝丝温热,而黄子华的疗愈,就是这样一种世故的疗愈,既自愈,也愈人。”

他俨然成为了谈起香港,就必须要聊到的一种“文化符号”,在他的栋笃笑里,对政治的针砭时弊,对男女两性的揶揄忖度,对工作和生活的嬉笑怒骂。

他,可以说是,这一代香港人的“唇舌”。

在栋笃笑表演里,看通看化的黄子华,在感情里,却是一个非常细腻的人,他并不需要太浓烈、炽热的感情。

在参与访谈、采访里,他很少动情。

但,在《志云饭局》里,他提起自己因为绯闻,被记者围堵在2楼的家里。

这时候他的手机收到一个朋友发来的信息:遇事要求救。


他说的时候,眼睛湿润了。

需要的感情不用太炽热,一点点就好,太多反而会是负担。

对于爱情,他也看得格外清楚,《饭局》的主持人问他,你相信真实、恒久的爱情吗?

他说,不信,不相信无条件的爱情。

主持人又问,你觉得跟女朋友拍拖会不会有沟通问题。

他说,我没有试过跟任何一个人沟通是没有问题的,不论男女。

在黄碧云的《台上台下》里,她也问黄子华,还有和女朋友走动吗?

他说,好,我们都很平淡,因为一离一合很浪费时间......黄碧云追问:何必苟且?答:我们这年纪,爱情已不可能是最重要。

黄子华好像总是孑然一身的站在了人生熙攘之间,在孤独与喧嚣里,选择了一种中间态。

不用太热烈,也不用太疏离。

不会太累,也不会太轻松。

不需要太多人认识自己,也不用被太多人了解。

黄子华说,现在这个年纪,看化(开)了。

四年前。

他在《金盆啷口》上,哽咽地唱了一首《幻海奇情》,歌词是这样的——
劳碌半生忙打拼,想在太平盛世,做个小明星,贏左(了)有糖,一输,什么都不剩。時光荏苒,也不要为君停,人生在世,真係(是)需要能量正;
几多难关,难过,讲亦讲唔(不)清,我回首望住,望住这个红馆至醒悟,能够与各位系度(在这)欢乐一笑,都算是......幻海奇情。


回望这红尘浮浮。

其中的苦涩、欢乐,又有谁人知。

他唱完最后一句时,狠狠地甩了甩麦克风。

接着,抿着嘴,挥手走出了舞台。

那离开舞台的背影。

格外孤单,格外寂寞。

也格外潇洒。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