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题上的“慢”,到形式上的“慢”,再到真正的“松弛”和“慢节奏”,观众都吃过见过。
除了以上这些,一个综艺的“慢”,可以从名字开始“敷衍”:沈月、王敬轩、吴宇恒、周彦辰,四位性格各异但情谊至深的老朋友当常驻嘉宾。玩熟人局,搞慢生活,制作电子榨菜,然后请的尽是一群网友眼中的“糊咖”当飞行嘉宾。还让网友直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2023top级综艺。四人一聚,仅被节目方提供了摄像录制设备,五千元的经费预算,一个播映平台。至于节目策划、主题曲制作、赞助商协调、飞行嘉宾邀约这些统统由四人组自己完成。全程就是几个人嘻嘻哈哈相互接话,溜大街式做(wan)节(dao)目(shuang)。有网友也已经表达不满,觉得该节目没主题,没有方向,拍得烂。《快乐的大人》打动人,靠的也就是一个刚刚好的松弛感。没有特定的场景,没有安排的任务,更没有紧密的行程。开启摄像头随时捕捉到生活中碎片化的美好,让每个难忘的瞬间都能永久留存。
节目只要按着四人自感的舒适节奏进展,便能有一个稳定的创造欢乐的环境。所以当其他网友都聚焦于对综艺中矛盾冲突、五花八门的解读上时。舒适、快乐、安全感、松弛感,大家真诚地聊聊天,找找乐子。
所以,当观众们还希望在节目中寻找刺激和爆点,来给自己和朋友的朋友圈提供趣味和谈资的时候。如果不抱着目的性,只是想在疲惫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个能放松的背景音。他们四个都不是娱乐圈谐星,又为什么能产出这么多笑料?一个沉默如冰山的小透明,一个slay全场的显眼包。比如一度把Sir笑到差点喷饭的是那个低成本cos趴。
这手上画的是跟哪位大仙学来的符号,难道要现场作法?出场就带专属bgm,就是和这搞笑的画风违和感太强。如果说松弛感只是在嘉宾身上,不免会有“表演”之嫌。这种真诚的感受,不是靠剧本、表演、人设能够替代的。比如沈月曾在《无限超越班》里,因为社恐被网友群嘲。那些需要剧本、戏剧冲突去铺陈的人物关系,早早就在戏外的真实生活中完成了。
前段时间,因为一句“尊嘟假嘟”流行,许久没混娱乐圈的王菲又被拉上了热搜。处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变幻莫测的舆论总会使人如履薄冰,尤其是,如果你表现出随时随地的快乐,那么紧跟着的,便会是数不清的误解,和各种“不合时宜”的指责。随着年纪的增长,压力的增加,我们真正“做自己”,真正感受到快乐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即使你今天遭遇很多事,但你明天依然愿意下去扫一个共享单车然后逛一圈,我觉得这个就是快乐的大人,永远都不会放弃你快乐的权利。其实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功利的价值不是判定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而快乐,其实也不是攒多少钱,当多大的官,收获多丰富耀眼的成就才能拥有。老实说,Sir在看这个综艺的时候,时常会陷入恍惚,那些幼稚的举动,那些像孩子一样的好奇心与冲动,其实谁没有过呢?
正如我们评判一个儿童的标准是“听话”,评判一个少年的标准是“懂事”,评判一个年轻人的标准是“成熟”,如果遇到了一个“老成”的孩子,第一反应便是击节赞赏。
如果过早地丢失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一味地在成长过程中给自己不断加码,把情绪的高低与功名利禄绑定等价。那些细微的散在各个角落的,单纯的美好以及真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