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产大尺度今天画风突变

钱德勒 Sir电影 2024-03-12
7年前,一部《大护法》在院线上映,成功地在影院里吓到小朋友。

作为国内首部PG-13自分级的动画电影,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众反对动画低智低龄化的国漫爱好者。


导演不思凡的“黑深残”从此深入人心。

7年后,不思凡带着乡村一场大雨后带来的灵感而来——《大雨》。

不同于《大护法》加大力度对血腥、满屏炸花等猎奇物料的宣传,《大雨》海报上的标语显得柔和许多:

云层之上,爱之下,无风雨。

但与七年前的好评如潮相比,《大雨》下似乎更多是争议。


争议的背后是时间的沉淀?亦或是时代的改变?还是导演本人的选择?

Sir今天特邀一位老朋友@钱德勒,来讲讲他眼中的《大雨》。


大雨


文|钱德勒Sir电影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第一时间看了片,如逢故人,倍感亲切。但与此同时觉得此情此景,老朋友的面目浮出一些暧昧、客套的保留,深聊就只能停步了。

总而言之,《大雨》本质上就是一部难掩尴尬的“大护法2”。

人间温暖的情感浓度上来了,世道凌冽的力道也就被稀释了。

大雨倾盆,难有完卵。
 
       

 

01
七年之约
         

 

2017年,导演不思凡对于电影《大护法》主题概括是亮出小刀子的效果:有关于反抗与觉醒。


这是一部大人不敢也不应该带小孩走进电影院看的动画长片。

有诡异的造型设定,比如花生人的接吻,是两根像龙须的舌头交缠,口味很重;


他们受指令发起进攻时,头顶上还能开花,似乎也有依稀可辨的情绪,但这种情绪是不自觉地被受控,这些人道路以目,在沉默中接受被杀伐、被取脑的工具命运。

这些花生人构成了整部电影的“基本盘”,往上有装神弄鬼,靠邪术掌控人心的老巫师,还有一群刽子手;往下走,还有比花生人更低贱,更没有主动意识的蚁猴;


往外看,一个武艺高强的“红胖子”要劝醉心山水,神似徐锦江的太子回朝廷继位,还有正常人道诞生的小孩等等。


成年观众依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生活履历可以生成各种版本的解读小作文,能够谈及的关键词有且不限于:暴力、生育权、阶层、系统、控制……   


莫衷一是的视觉元素刺激想象,观众与导演不思凡是平等的共创。

在当年,动画片还被认为主要是给小孩子长知识、受熏陶的教化工具时,《大护法》的出现绝对是横空出世的异数。


电影结尾,太子和红胖子决定替牺牲的花生人小姜,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他们还会遇到什么奇奇怪怪的村子和村民,朝廷会不会派人来抓住他们······

本来,这是我们期待的《大护法2》,应该续写的内容。

七年之后,等来的是《大雨》。

初看是另一个世界的设定,但骨子里我觉得与《大护法》有惊人的相似,包括外型。

首先主人公馒头,出生在从沉船飘出来的襁褓,他也爱戴斗笠,对于传说中的戏鼓船,他就是类似大护法的“闯入者”,任务依然是寻找和解谜。

大护法要找到逃逸的太子,顺便揭开了花生人存在的阶层图谱,清楚了谁戕害了谁,是否有反抗,反抗者是否有绝对纯粹的初心等。

而馒头呢,闯进消失很久又复见的戏鼓船,就是要解救收养自己的穷鬼义父,大谷子。


在这个关键任务下,戏鼓船就像花生村,对应人物都出来了。

戏鼓船的基本盘就是被隐蛟(类似病毒)咬过的戏伶人,活着的时候是有钱人撒钱的玩物,变异之后又是重复暗示的行尸走肉,他们对应花生人。

在他们中间,也有愿意改变命运的小娄、小猴子,对应小姜。


这些伶人的主人是一对父子,穆老船长对应老巫师,他要借隐蛟之力成为蛟怪之王,重振戏鼓船,唱自己的大戏。他的儿子穆影之要抱琴走天涯,远离喧嚣,对应太子。   

戏鼓船有一件宝物,是夜翎锻,是罕见宝物。


有浪人军团要抢它,要杀蛟怪;有夜翎人、夜翎鸟保护宝物,也要对抗隐蛟。

片中唯一能够治疗隐蛟之毒的是一种蓝蘑菇,它就对应《大护法》中有智慧能量的黑花生。

除了人物设定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大雨的世界里也有清晰的层级关系:

上层人是浪人军团,是掠夺和统治者,有个别人有人文关怀和同情心,比如游侠柳大乐、女监军柳子彦。

中间是戏鼓船曾经活着的伶人们,穆家父子在风月场富贵乡里打拼,一度距离权贵最近。

底层人是大谷子和馒头,名字都是碳水,求生的食物。


大谷子曾经呐喊,我们只想活下去有错吗?

最底层的人就是被隐蛟咬过的蛟怪,无知无觉,身不由己,在别人的戏里沉沦。

看不思凡的作品,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用全部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去消化层出不穷的细节,否则只会陷入猜谜游戏。


最终,你的解读本身可能会成为附着在戏鼓船上的胶体、泡沫,让作品的神秘主义论调更加言之凿凿。

当年看《大护法》,有新鲜感,没玩过解读这个游戏;到了2024年,连《消失的她》都有解读空间,那么解读本身就成为一种流行趣味和营销套路。

或许,评价《大雨》就应该回到故事和人物塑造本身上来。

         

 

02
父子鸡汤
         

 

如果把围绕戏鼓船的阶层图谱理清楚,我们可以看见与《大护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反抗与觉醒已经在这部作品里隐退了。

《大雨》的主题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妥协后的和解,就是犬儒主义的“摆烂”,这是最后故事滑向闹市鸡汤的动能。   

举一个例子吧,上面说了穆影之对应太子,是因为某些飘逸帅气的气质(你不能否定徐锦江也很帅吧?),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有文艺情怀。

老徐爱画画,而影之呢就有一把琴,柳大乐与他在沉船之前应该是伯牙子期的关系,惺惺相惜,当大乐再见影之时说了一句,你的琴丢了。

这里的琴自然指代的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是远离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的痴念。

但是,影之渴望大戏闹剧落幕,与太子不想继位,躲进山水有本质的区别,很简单,太子是统治者,而影之按照故事的设定,依然是戏子伶人,是有钱人的“玩物”。


所以,有位置不继,逃出来本质还是反抗,而隐之是逃避。

看到有观众,觉得影之很像《千与千寻》的小白,那也不一样,影之是相对独立的人物线,他对于馒头解救大谷子没有什么“赋能”价值,他真的是沉浸在自己情绪里的可怜虫。

总之,影之的琴与江湖都是停留在口头上,无法让我有深刻的共鸣,这个角色是写废了。

出现类似情况的还有,浪子柳大乐和柳子彦,能看出他们心存善念。但是他们又在自己的阶层里没有根本性的行动,仅仅是煽情bgm的助推。

核心的人物关系是大谷子和馒头,他们决定了《大雨》转移成一部讲述父子情的亲情小品——这是《大护法》想都不敢想的表达领域。

大谷子在沉船之时打捞了没有血缘关系的馒头,两人相濡以沫,共同成长。

大谷子想找到戏鼓船和夜翎锻,只有一个朴素的念头就是不要再做穷人,能够让馒头吃饱饭。因为这个动机,他可以接受被隐蛟毒害的厄运。


而馒头呢,直到意识到自己快失去大谷子的时候才喊出“爸爸”,大多数时候他与对方的关系更像是难兄难弟。

片中有一个设定,馒头如果踩住大谷子的影子,大谷子就不会离开。

但两个人其实是互为身影,大谷子是长大后的馒头,无法摆脱自己的穷困,只能苦熬;而馒头则是曾经的大谷子,向往外面的世界,一腔热血,毕竟,馒头是谷子做成的。

也难怪该片映后,有观众说大谷子这个爹没有爹味儿。

《大雨》中其实有三对亲子关系,除了馒头、大谷子这种没爹味、不油腻的这种。


还有就是爹味特别重的两对,穆老船长和影之,控制与服从;柳子彦和她的军官父亲。


虽然是这样的,也因为很多旁出的细节,让馒头、大谷子这对父子的感情其实是没有足够、细腻的支撑,观众很容易就走神,去想这个画面是什么寓意呢,好怪,是想表达什么呢。
   
从根本上来说,讲父子情跟讲一些人生、社会真相是违和、对冲的。

前者是要呵护梦,不断要投喂希望;而后者是打破梦,不断揭开画皮,两个动作是方向相反的。

所以,戏鼓船不是泰坦尼克号,并没有成功地成为父子情感念天地的发力点。

稍微不客气地说,它只是成为导演炫技的表演场景,居然玩起了长镜头,展示了《大护法》没有的大场面。

开始有了巨物崇拜,隐蛟集合成蛟怪,一只透明大螃蟹;而夜翎鸟也召唤集合成大白鸟,是怪兽与怪兽之间的决斗。


看着过瘾,但没有什么太大意思了。
        
 

 

03
爹的说教
         

 

该说下这场“大雨”了,这一场等待已久的大雨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是,一种宗教符号,是时间、命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落大雨是能够冲刷一切罪恶的大清洗。

本来电影中的戏剧冲突就不太强,很多人物都在自己的站位上无病呻吟,有的只是浅显的欲念。

比如大谷子就是要发财,给馒头许一个好生活,但是他的行动力其实几乎接近零,既不鸡血也不反抗,就是疲沓的认命;

再比如在戏鼓船上,馒头遇到的“小猴子”,是《大闹天空》(真的很像上影厂经典卡通形象)这出戏,要在“自己的戏做大英雄”;


还有柳大乐,有些古道热肠,侠士的风度,但也仅限于起范儿的自恋。

所有这些动机都无可厚非,但统统都不打动人。

原因很简单,就是过于强调“自己”的存在,一旦人物与人物之间缺乏更深的羁绊、更主动的互动,那传递出来的冷感会让观众觉得这一船人就像落雨般密集无序,打湿一切,没有章法。   

有雨就有伞,但片中的伞不是为了躲雨的。蛟怪可以化成伞形人的,执行暴力任务,并且可以吞噬人,让对方染上病毒。


这倒是全片最有想象力,也有些现实讽喻效果的设计。

本来,对照《大护法》,最震撼的对决不是发生在两头巨物之间的,而应该是隐蛟侵染人间之后,所有人的反应和选择。

片中展开了一部分,穆老船长想借病毒做自己的大戏,彻底改变被玩弄的伶人宿命,那么他带领的蛟怪,应该和浪人军团有更多的正面冲突,隐之怎么选,被裹挟进去的大谷子、馒头又该怎么选……


结果呢,好戏刚开始就结束了,我看到的是一个小孩哭着闹着找爸爸。 

要知道,在《大护法》中还设计了一个人小鬼大的小孩小鸣,表面看是孩童,内心已经是醉心仕途的老油瓶。他是与花生人小姜对比存在的,这样才能说明人性的复杂。

在《大雨》中,每个人都是出场的样子,人设一致,这倒是真孩童视角了。 

因为没有足够立体、丰富的情节支撑,我们对大雨下的一切进行解读就变得尴尬、乏味,这不就是光天化日下脱光了看,都是白条条的,看久了就这么回事,兴致尽减。

关于动画片,我以为最简单粗暴的方向有两种,一种是给成年人看的,让他们猝不及防中被揭穿,被解剖,被惊吓,但过后是有深刻痕迹的,是心灵与思想上的共鸣;


还有一种是给真正意义的孩童看,不需要过多解读,而是强烈、纯粹的情感,是爱情、亲情还有友情,用最美好脆弱的样子去撞向丑恶、虚假和残暴,碎片落下,就是对观众的精神救赎,获得不再孤单的理解与共鸣;

比如特别简单的《雪孩子》、《小妖怪的夏天》等。


《大雨》试图将两种方向拧在一起,结果就让观众无所适从,左右为难,就像突然被浇了大雨,只有尴尬,既来不及欣赏雨的酣畅清爽,也没有准备对抗风暴的战斗勇气。


现在能够解读出来的意义,在2024年就有一些像爹味说教了。

你是想说人生而不公平,生之弥艰对吧?你想说接受命运,众生平等对吧?还是想说真爱最伟大,得爱者永生对吧?

这些听不听都无妨,听太多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产大尺度今天画风突变

钱德勒 Sir电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