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毕节故事 | 大雪纷飞,令我想起毕节老味道!

费明 云上毕节 2020-08-25


春节即将来临。近来冰雪交加,既盼着来一场大雪纷飞的美景,又为凝冻路滑难以出行而忧虑。只得围炉而坐,想一些在寒冷时候的毕节老味道,温暖自己。


打年糕充满乐趣


想起少年时过春节,南关桥上甚是热闹。威宁路电影院门口,只要到了中午,桥边饭店到人民剧场沿线,人也就摩肩擦踵地拥挤起来。南关桥桥下河水悠悠,桥上人们熙熙攘攘。


桥两旁有的手拿五颜六色的氢气球在高声叫卖,有的扛着一个插满冰糖葫芦的木棍吆喝着,还有的用一口大黑桶锅,下面用脚不断地踩着,上面铁桶里的转轴旋飞,接着就绞出一团团雪白的棉花糖出来后,围着的小娃儿几分钱买一大朵往嘴里一送口里就甜丝丝的;在铁匠街路口还有人将白糖熬成浅酱色的液体在一块方木板上吹出鸡、牛、马等12生肖,用竹子嵌入成形卖几角钱一个;还有的用竹提篮提着“冰隆崩”窜走着大声喊叫兜售。



最引人围观的是马家巷的小六子,在南关桥旁原县税务局门口摆的打糕摊,摊子用两条长木条板凳放上门板,上面用一层薄薄的塑料布一铺,摆着用糯米、绿豆和面,放上糖制成的牛、马、鸟、青蛙和人物的糕点,还放上一个用木制成的转盘。上面划好红绿黄黑画的长条格子,像钟一样的时针。每交上一元钱就可以转动一回,转盘一动三圈以上后,停的时候时针指向哪个格,你就得到长格里所写的名称的糕点。


另外,小六子还摆上的是,用木架子上立一块牌子,用弹弓似的胶皮捏住往后一拉,借弹性惯力将玻璃球子弹出打中对面木架牌子所写糕点名称就获得相应糕点。这打糕说起来具有赌性,但着实太吸引人,所以春节期间去玩的少年最多。这打糕是不是小六子发明首创的,我们不知道。


原先,小六子是不卖年糕的,他最开始是在南关桥上摆摊子卖的是,用掃把里的高粱杆和白纸做的转花简,和用白泥巴制作的鸟猪兔的吹叫叫。还有用一根筷子头头上涂上松香,用一根马尾系上后,再穿上小竹筒或纸筒,用手一甩开就听到嗡嗡嗡叫声的“甩哨子”,有时还放上一些手制小木枪等充满童趣的手工玩具。


做一段时间才改行卖的年糕,最初小六子是用木扁盒子整根带子挂在脖子上,将糕点平放在扁盒里叫买。从小校场一路吆喝,有时站在南关桥上嗓子喊得沙哑了,却卖得不多,自从采用打糕的方式后,逢年过节就在热闹的地方摆摊。



平时,他会在公园一带河边的梧桐树下摆摊,并将打年糕扩展到卖泥巴做的娃娃和吹得叫的雀鸟类动物等小物件,还有一些零星的小玩具。如绿色的铁皮青娃,还有各式铁制的小包车等。但最怀念还是小六子打年糕玩的乐趣,那年糕吃起来满嘴酥脆甜香的味道。至今五十多岁的小六子仍然在水城开了西式糕点烘烤店,生意兴隆!


东关桥头的姚家破酥包子


九十年代初期,原在建筑公司工作的姚兴,当年四十多岁,生得仪表堂堂、气宇轩辕。正当创业好年华的他,在毕节新街市场出口的右边箱子街,东关桥畔开了一家破酥包子店。


破酥包子店开张后,每天店内用两笼火放上铁皮大蒸笼,满屋蒸汽雾罩,小店客人经常饱满。客人们坐下来要一碗稀饭,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津津有味地吃着,看上去很享受。而店外买包子的人则排成长队,有的因为排队没有买到包子骂骂咧咧地遗憾离开,边走边抱怨自己来晚了!



姚家酥包的特点主要是又白又大,每个都象白磁二碗一样,用手一掰开,面质发得松柔起蜂窝,一股葱花鲜肉香味扑鼻而来,吃起来面皮不沾牙、馅多,肉味鲜嫩、盐味适中、油而不腻、鲜香四溢;其外皮面团碱味适中、不湿不干,手工揉搓恰到好处,吃起来不僵不硬、富有弹性。


有一次单位上的一位老兄升职,大家逗其请客高兴一番以示庆贺,老兄就请大家到姚家破酥包子店大嗨一次,吃得相当舒服自在。我们在天河路上班早上如买不到,中午下班都要买上几个带回家吃。



那时在毕节能尽兴吃上姚家包子是十分安逸的,后来因为城镇建设拆迁,姚家破酥包店就被拆除了,加上做了几年的姚兴转产经营其它生意,就没有再做破酥包了,那香喷喷的姚家破酥包,从此不在江湖露面,只能是老毕节人的回忆了。


赵家清炖猪蹄花粉面


在箱子街,原老供销储运站外面旁的一间低矮窄小的面馆里,经常顾客满座。更多的时候店外还撑起一些条木板凳,人们就在街上端上一大海碗面,边吃面边吐骨头,并说的香得不得了。


这家店就是赵家猪蹄花粉面,生意十分好。每天不管早中晚还是深夜,二十四小时都在经营着。赵家蹄花面馆的老板原在粮食局的粮管所工作,后来在九零年带着待业的两个子女开了这家饮食店。由于味道独特、工艺精道,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卫生整洁,所有深受老毕节人的喜爱。



赵家蹄花粉面最为讲究的是制作工艺。首先是选材,所选的猪蹄膀、猪瓜子均为本地肉摊上收购的本地猪,未经检疫的不买不收;其次洗净,将买来的猪蹄、猪爪将猪毛剃净,将毛鬃拔出,再经过烧皮刮净剔除一些碎肥的边肉后才开始用大砂锅在煤火上炖;将洗净的猪蹄砍断切成一坨坨皮肥瘦筋相接坨状,将猪爪砍成三节,先用猛火焯水,第二次加水后放上盐、花椒、胡椒、生姜、大葱、细葱等佐料,大火冒泡后,适当放点醋,将冒出的泡沫打掉,再用文火慢慢炖制,炖熟后的汤清肉质滑嫩松软,再加上赵家蹄花面又细致、筋道又好,所发的面粉软硬适中。每碗面粉适量,煮上汤色再加上酱油、盐、醋和自己磕的糊辣椒面、细葱花、再放上小截猪蹄花,吃的时候用舌头一顶,那猪脚骨肉相脱,那肉皮相连着筋,滋滋有味酸辣满口,最后再把汤喝掉。尤其在冬天吃起来顿时满身发热,十分太爽快。


王家羊肉粉


那时,在新香巷出来左边,老毕节县武装部对面还有家羊肉粉叫王家羊肉粉。开羊肉扮的老板姓王,四五十岁,妻子是金沙人,他家羊肉粉店在毕节生意非常兴隆,基本上每天店满,还有不少在店外站着等吃的人,有的还要买着打包带走。


他家羊肉粉与其他家的不一样,在门店用煤火烧上大灶台,熊熊烈火将一大铁锅羊汤煮得滚烫,热气腾腾的,每碗粉就用漏勺直接在这滚烫的锅里烫熟后,将热汤舀上,再放上切得瘦精精薄簿的羊肉片,加上油辣椒、花椒扮,洒上圆须鱼、腥草,再放点青酸菜,那味道吃起来麻辣酸俱全,清香四溢,特别是那花椒麻味特别爽口,满身热气通透!



如果再加上羊血、羊肠、羊鲜肝、羊肚等杂碎就更香。每当有人问起王老板如何做得这样好吃时,王老板胖乎乎的脸上总是眯着眼,笑而不答。在冰雪飘飘的时节,吃王家羊肉粉滋阴补肾非常暖心暖身,深受山城老百姓喜爱。


糜老四的鸡汤饺皮


那时,晚上加班已成习惯。晚上饿了就会找赵家蹄花面吃,有时嫌油腻脂肪高,就会到毕节二小下面民,政局前面搭棚的糜老四家饮食摊子上,煮一碗鸡汤饺皮吃,也是惬意的。


家住水东门的糜老四,原在新街市场上卖凉糕凉粉,后来,在县教育局隔壁的民政局大楼前面的空坝上,撑几把大油布伞,搭起棚子专卖鸡汤饺皮,卖了不到两年,就搬迁至老工会前面。



因为他家包的饺皮,皮簿馅鲜,且服务热情,深受食客青眯,生意很是火爆。他家饺皮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他家用大骨熬制汤水时,他家用鸡汤熬制,不放猪油、不放味精、只放胡椒。


同时,在制作馅子时所选的猪肉,主要是用前夹肉,而且要新鲜肥瘦的,加上蛋清、欠粉、细葱拌后,吃起来不盐不淡、不干不燥、口感嫩滑、入嘴即香、油而不腻、清香新鲜,余味悠长。


岁月如歌,光阴悄然流逝。一晃几十年过去,恍如梦幻永远找不回来。曾有的许多毕节老味道,已风化时光,难以找回。但曾经舌尖上留痕的这些老味道,只要回想起来,就会让人馋得流下口水来!(图/网络)



编辑:李   茜

编审:秦   恒

大家都在看

NEWS

老毕节故事 | 春节与父亲采买年画


老毕节故事 | 我与炒米糖开水吆喝声的往事


老毕节故事 | 乳名在渐行渐走中远去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