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悬崖谱写壮歌!请记住毕节这些人的名字
七星关区生机镇的10大“天渠”全长130多公里。其中镇江(跃进大沟)“天渠”一枝独秀,创造了生机镇10大“天渠”中的多个之最。
干渠最长,长达15公里;耗时最长,修建了8年;灌溉面积最大,涉及4200多亩;受益人口最多,解决了3000多人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源最有保障,一年四季水量充足。
1957年秋收之后,靠天吃饭的镇江村,收成并不那么理想,看到相邻的镰刀湾村正在修沟引水,全村人再也坐不住了。
▲当年修渠健在者张仁云情景再现修渠之艰苦
1958年冬,在时任村支书张成举的带领下,镇江村青壮年与大自然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生命抗争——修建镇江引水“天渠”!这一修就是8年,在天渠建设过程中,他们组建了近50人的“黄继光连”和12人的“刘胡兰排”青年突击队。
在修渠大军中,高体宽、张仁智、刘显中、张成明、张仁吉这5位青年突击队员为了修通镇江“天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
▲当年修筑镇江天渠的“四老”曹清元,吴孔荣、胡家珠,张仁云
胡家珠如今己经是80多岁的老人,当年参加修渠的时候他才16岁,由于有文化,被大家推举为修渠会计。在天渠边上,老人向记者深情讲述了五位勇士牺牲的经过。
斜厂岩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鬼门关”,当时年仅29岁的共青团员高体宽负责去检查哑炮,排除险情,谁知遭遇了一个“闷炮”,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大家眼睁睁地看着高体宽被“闷炮”抛向天空,摔落到大峡谷底!
▲镇江“天渠”
砂岩这一段沟渠施工难度比较大,由于岩石相对不稳定,断裂、破碎,施起工来提心吊胆的。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他人,正在修渠的刘显中在悬崖上打炮眼,谁料头顶上的石块发生断裂,将他砸中,正值壮年的刘显中滚下深渊,壮烈牺牲。
▲当年修渠健在者吴孔荣情景再现修渠之艰辛
梯子岩这一段山崖比较险,用当地人的话来说,猴子攀爬过去都要打颤颤,何况人还要在高空作业。当时30岁的共产党员张成明肩上扛着一捆为工友们煊好的錾子,沿着正在修建的沟渠,为工友们送去,不料脚下一块3米左右长的石板突然松动,碎石滚到了张成明的脚底,脚底下顿时一滑,他连人带物滚下了山崖。
张仁吉是一个敢啃“硬骨头”的突击队员,善于打“硬仗”、“恶仗”和“胜仗”,他因积劳成疾突发疾病,并出现了“打摆子”的症状,工友们把他扶到一边去休息,他却催促工友们赶快去上工,谁料一块岩石垮塌,把他砸下岩去,年仅26岁的生命就这样离开大家!
▲当年修渠时的工程指挥部和用过的石水缸
张仁智是一个年轻有为,性格坚毅的青年,他在悬崖上爬高上梯,健步如飞,无论打炮眼、装炮、点炮都是一把好手。修渠工程推进到龙头沟岭,出事当天,张仁智装好炮,喊人们在200米以外的地方去躲炮,炮口对着半边山,他把炮点起了以后,全部石头都飞到半边山去,唯有一块石头从天上垂直掉下来,把他的头顶咂出一个洞,生龙活虎的帅小伙火红的生命就定格在24岁!
最让人感动的是张仁智的妻子杨学芬,她是“刘胡兰排”的排长,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安埋好牺牲的丈夫后,为了鼓舞士气,这个“排长”背上背着小儿子,手里牵着大儿子,化悲痛为力量,又和大家一起投入到艰苦卓绝修筑沟渠的工作中去。
▲目前仍在发挥作用的镇江天渠
1966年5月,镇江“天渠”通水了,杨学芬打了一桶水倒在丈夫牺牲的地方,和丈夫分享勇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生命之水”!一年后,杨学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镇江“天渠”完工后,镇江村变成了富饶的“鱼米之乡”和“瓜果之乡”,当地受益群众在五位勇士牺牲的地方各立了一块“无字碑”,以示纪念,这五块“无字碑”,静静地向南来北往的过客讲述英雄无畏的故事!
▲壮烈勇士“无字碑"
每次,年过8旬的胡加珠老人向镇江“天渠”的参观者讲述修渠的故事时,总要介绍“刘胡兰排”的12个巾帼英雄,男人能干的活她们也能干,面对困难,从不叫苦,直到镇江“天渠”全面完工,她们从未掉过链子!她们是优秀的镇江儿女,她们是壮美的镇江之花!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