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新时代多彩贵州千年梦圆
金秋十月,一个收获的季节。
站在自家家庭牧场,威宁自治县雪山镇雪山社区脱贫户管仕贵格外欢喜。前段才卖完30吨马铃薯,近日又把一门心思花在20头牛身上,“靠着种养结合,我家今年毛收入有望达30万元!”
威宁自治县雪山镇雪山社区脱贫户管仕贵在细心照看饲养的牛。周阳 摄
多彩贵州,千年梦圆。
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群众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新时代贵州摆脱贫困千年梦圆。
十年非凡,千年之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持续打好“四场硬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实现了贵州大地的“千年之变”。
——从“66”到“0”,山乡处处换新颜。
“别看我的牧场不大,青贮池、化粪池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相比以前喂牛轻松多了。”说起标准化圈舍分区,管仕贵得意一笑。
10年前,管仕贵因家人治病掏空了家底,成了村里的贫困户。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产业扶持、特惠贷等政策帮扶下,踏实肯干的管仕贵开始发展养牛,2019年顺利脱了贫。
如今,作为社区名副其实的养牛大户,管仕贵养的20头西门塔尔牛,今年预计产仔13头,上半年已卖8头,收入16万余元。在政策持续关怀下,他的家庭牧场还获得圈舍改造、购买保险等服务,助力稳稳脱贫致富。
贵州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66个贫困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威宁、望谟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秋高气爽,行走黔中。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昔日的贫困山区旧貌换新颜,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小康道上大步走。
“路通了,竹子大批卖了出去。一年能卖10来车,100多吨左右。”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吴兴国栽种竹子100多亩,这个“绿色银行”成为全家奔富的源泉。
竹林成了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的“绿色银行”。粱圣 摄
黎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回忆:“为了把竹子卖出去,十多年前我们就开始修路了,但真正解决村里的交通问题,靠的还是脱贫攻坚。”通组路建成后,黎明村掀起了“丹霞第一漂”旅游热,一举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如今,黎明村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现有竹林1.2万亩,年产鲜竹笋150万斤,全村单是竹产业收入每年人均1.2万元。
通组路修通后,黎明村不仅让竹子走出大山,还掀起了乡村旅游热。梁圣 摄
2015年,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贵州出台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全面打响“四场硬仗”。
2017年8月贵州率先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用两年多时间建成7.87万公里“组组通”硬化路,惠及1200万农村群众,真正打通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四场硬仗”连连告捷,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贵州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
——192万群众搬出大山,安居乐业幸福长。
“在这上班已有两年,工资高的有4000多元,家门口就能挣钱,生活越来越好!”9月16日,望谟县望发皮具手袋有限公司正制作袋口的黄善飞笑容灿烂。
2018年,黄善飞从乐元镇拉么村搬到蟠桃街道平郎社区,全家5口住进了100平方米的新房,“真是做梦都没想到,感谢国家好政策。”
望谟县蟠桃街道平郎社区搬迁妇女在帮扶车间找到工作。唐波 摄
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蟠桃街道采取“企业+车间+新市民”模式,有效解决新市民就业难。仅望发公司已吸纳100余名新市民就业增收。
作为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十三五”贵州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成功探索“六个坚持”“五个体系”等行之有效的贵州模式,完成搬迁192万人,累计建成949个集中安置点,建成安置住房46.5万套,创办就业帮扶车间1082个。今年全省安置区及周边已布局企业4975个,其中小康车间869个、就业帮扶基地189个。
壮阔大迁徙,一步跨千年。如今,192万人摆脱贫困的命运,迎来了崭新人生。
今年,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战略定位,为贵州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精准支持。
新征程上,贵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大踏步向前。
来 源:天眼新闻编 辑:刘 畅编 审:秦 恒监 制:李德品总监制:朱光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