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景观引吐槽!灰色主基调造型:缺乏阳刚之气的遗憾
话说近日,经过改造后重新开放的重庆朝天门广场,遭遇市民“疯狂吐槽”,其新建的景观造型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这座被誉为山城之门的地标建筑,其灰色主基调的设计风格引来了众多的吐槽,不少市民和专家纷纷表达了对这一设计的不满。
有个短视频直言不讳:
“花再多亿的钱也改不好朝天的船,看到大家都在吐槽,我就放心啦!”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首先是颜色就过不到关,看上去不太舒服。市民说,这种灰色调的景观与重庆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显得格格不入。
我个人脚得,最主要的还是其灰色主基调的造型,太缺乏阳刚之气,是一种看得见的遗憾。
不妨总结起来说一哈:
灰色调的运用与城市气质的冲突
朝天门灰色主基调造型引发吐槽的原因是,这不仅仅是一个设计的问题,更是对城市文化传承和创新缺乏深度思考。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气质的城市,重庆需要的是能够与之相得益彰的地标建筑,而不是一个与城市气质格格不入的设计。
重庆,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地理文化的城市,被誉为“山城”。其地形的多变、气候的湿润以及市民的热情好客,都赋予了这座城市鲜明的阳刚之气和蓬勃向上的气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天门的新造型所采用的灰色主基调,显得阴郁而沉闷,似乎与重庆的活力和激情背道而驰。
设计缺乏对地方特色的考虑
我脚得哈,景观设计应当与所在地的文化和地理特色相融合。重庆的山水之美、火辣之性是其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而灰色调的运用,却未能将重庆的这些特色巧妙地融入其中,反而显得有些突兀。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重庆特有的红色文化和山水资源,通过色彩、造型等方面的设计,使之成为与城市气质相得益彰的标志性建筑。
“太高了,站在边上都看不到江景”“身高还没有城墙高,去了只能看墙”“城墙又高又厚,完全看不出去”……市民们的不满,多针对仿古城墙修得太高、太厚。
网上有个评论:地标改造哪能这样“拍脑袋”?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是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地标改造的关注,也体现了普通市民对于城市历史文化,情感记忆的热爱和守护。相关部门应该好好对待这份珍贵的感情,改造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地标,要多听民众的意见,多尊重城市的记忆,万万不可“拍脑袋”“想当然”。
还有人吐槽说,这些年来,重庆的城市规划和各种细节差不多都是“想当然”“拍脑袋”后的结果!
看朝天门广场的造型的确是有很大的问题,甚至都还不如改造前的模样好看,仿古也没仿成功,比例也有问题。远景是个船头,近景是个城头,走拢一看,结果是个墙头,你说这事儿,扯不扯?
其实,我也在想,倘若,当年的诸葛亮,要是能在朝天门排兵布阵,是不是还得喊两个棒棒切端几根老板凳来把脚杆垫起,才够得上如今的这个高度去放箭?
当然,既然都被搞成了这种设计,我估计,也就是被某一个人的“拍脑袋”,去替上千万人做了这个主,这可是只有他们才有的话语权呢。倘若反过来,几千万人的呐喊,可以由声音大的才可以做主,是不是就不会造成朝天门景观今天的尴尬与灾难性后果?但现实是,很多决策性的设计都由不得声音大的那一方,你不服都不得行。为啥村民和村干部吵架一般都吵不赢,是因为只有这村干部家才有个大喇叭,他家的这个声音更大,一只喇叭就足以让所有的声音消失。
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朝天门的设计显然在寻求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与其追求与众不同而刻意为之,不如在尊重和传承重庆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的创新才能得到市民和游客的认可。
城市形象与地标建筑的匹配度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差不多都看过前南斯拉夫的两部电影:《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这两部影片曾在中国风靡一时,让多少人热血沸腾。《桥》最让人难忘并能够让人记住的是那一首插曲中的台词: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宛转悠扬的音乐,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的爱国热情,直到今天我们都还能记忆犹新。也因此,才让我们记住了《桥》。
记得,《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影片的结尾,有一个纳粹军官指着壮丽的萨拉热窝对他的继任者哀叹地说:
“看,这座城市,就是瓦尔特。”
其中还有那一句“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更是耳熟能详的台词。由此而让我们记住了萨拉热窝这一座英雄的城市名字。萨拉热窝和瓦尔特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其中的经典台词、电影主题曲成为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那么,谁才是重庆的萨拉热窝?朝天门就是。谁才是重庆的“瓦尔特”呢?当然是重庆这座城市形象的设计者。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去说,一个成功的地标建筑应当与城市的形象高度契合。朝天门作为重庆的新地标,其设计应当能够反映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然而,灰色主基调的设计风格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地标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体,更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载体。比如,我们广安,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公的故乡,城市地标中有个思源广场,广场上有个堪称中华一绝的“实事求是”青铜宝鼎。思源广场是纪念性的现代建筑,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特征。
据媒体报道,针对市民的吐槽,重庆当地相关部门很快给出了回馈,说是会整改优化。随着吐槽之声愈演愈烈,也有重庆本地文史研究者表示,朝天门广场要改造的时候,宣传的是“更加贴近最早的朝天门的古意”“重现老重庆巴渝雄关的恢宏气势”,但是从种种细节来看,新版朝天门的仿古城门和城墙并不仿古,城门位置搞偏了,题刻位置也不对,过高过厚的城墙更是滑稽。报道说,这版设计不但看上去不靠谱,而且还不听劝,当初设计稿出炉时,重庆本地专业工作者曾向设计单位提出过修改建议,但并未被采纳,因只一个喇叭作怪。
结果,就造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模样。
简直丑死了!被冷嘲热讽,活该!
你若简单,生活就是童话。你若复杂,生活就是迷宫。
无论以后的朝天门广场怎样改,或者是就像小狗吃粽子,改?不改?都会给历史留下记忆。
但不管怎样说,历史遗留的东西,重要的还是要体现文化与传承,能让人感受历史的苍桑与凝重,才是它真正的价值。
重庆人在议论,就连外地人都讨论朝天门,网上为这个事儿,也吵的还是有点凶,估计这会儿,重庆市民最怕的是,担心各人把各人过去的传统风格给弄丢嘎了,那才笑死个人!
往期阅读
看如今的餐饮行业有多难经营?女子就餐时拔下体毛扔锅里讹店主要求3倍赔偿,被调监控后认输逃离,网友们都炸裂了!
笑死个仙人!政协委员敬老院作秀献爱心被“逮个正着”,多位老人手捧大白菜寒风中接受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