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委书记下基层一线扫地,被指“扫地僧”作风硬朗步伐沉稳,引热议!

谢歌说事l 谢歌说事
2024-10-13

近日,湖南岳阳市委书记,市长等10多名市委领导到社区一线打扫卫生引发网络热议。

据湖南“岳阳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12月2日上午,岳阳市委书记曹普华,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马娜,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黎作凤等,与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深入中心城区,在街道、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以实际行动示范带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市委书记扫地为何会引发网友热议?

因为市委书记是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备受百姓关注。平时网民在新闻中也常常会看到地方一把手参加当地一些活动,这个其实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应当说,事情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人们也乐意看到一位如此亲民的领导与普通市民一起近距离接触。这让我想起,前面发生在巴中的马拉松赛上当地市委书记何平开跑的场景。他也是个市委书记,是一把手,带头跑,自然也是引发关注。结果是,才跑了没几步,新闻就出来了。市委书记何平带头和选手们一起开跑的甩手姿势也引发网络热议。一时间,在书记开跑的短视频评论区获得了超过12万的跟帖评论。

舆论对这两地的两件事的热议几乎是如出一辙,就连相关评论、描写也一个模式,在我看来,其实这本身就属于高仿,缺乏科技含量,更多的不是褒义,而是调侃。


其实,在我看来,不管是书记们打扫卫生也好,跑步也罢,都是正能量,但跟评才成了负能量。

新闻单位对当地一把手跑马拉松或者是扫地的报道,其实都是媒体人手里再正常不过的活儿,并不奇怪。新闻出来也没啥稀奇,稀奇的是,巴中这位何书记开跑的姿势显得很有趣。趣味即新闻,于是,书记就被网友热议起来了。仅在河南大象新闻这一家媒体的短视频点赞数就超过22万,收藏数1.4万,转发数超过了8万多,一下子就引发了全国网民集体热议和舆论围观。这才上升成为了一个较大的新闻事件。

岳阳的市委书记曹普华扫地,则被指形式主义作秀,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觉得是在作秀。何书记开跑也如此,估计连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网上的评论给出的这个“画像”竟会置之于非常孤立的境地。倘若从应对网络舆情的角度去说,还真是不太好办,因为这已经超越了其权力范围,就算是主政一方的正厅实职领导、一把手,给人的印象也是爱莫能助。好在人家何书记还是显得很大度,不删文控评,而且是任由网民去评说,任舆论去关注让网友们去乐一乐。说归说,说来说去也只能停留在人家跑步的范围,人家不违法,就跑个步,你不外乎也只能拿他跑步的姿势说事,不能有其他咋地,对不?最多只能去说书记“这一跑”与其显现出来的趣味性有关。

先说何书记的“这一跑”,为啥能跑出高度,跑出“舆火”?主要还是评论区下面的那些“马屁”跟帖和某些人的“拱火”所导致,然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评论狂潮。其实很多网民原本只是在“凑个热闹”,但却会通过激烈围观“主体事件”而促使“相关方面”做出进一步反应。有些人因与自己亳不相干的“细节”“小事”致舆情发酵,进而演变成较为重大的公共舆情、新闻事件。

再说岳阳市委书记带队“一班人”,到街头打扫卫生,这个也是,这两起事件中问题的本质,其实不在于曹书记怎样去扫地和何书记怎样去领头跑步,而在于,人们对于这些领导参加日常公务活动报道的留言区的评论。评论区属公共空间,下面的干部们偏偏就把跟贴当儿戏,点赞“拍马”,网友们则把跟评中人为刻意拔高和吹捧当有趣来讨论,指其是将上下级关系庸俗化了,这样才招致质疑、“翻车”。“长江评论”指出,对网络马屁,干部要有免疫力,要警惕各种吹吹拍拍,各种语言贿赂,千万别糊涂。实事求是点赞,咱可以接受,但盛赞到无以复加,把一粒绿豆夸成整个宇宙,就是把人当傻子,等着看你出丑。

这两件事都提醒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引以为戒,无论线上线下,点赞领导都须防“彩虹屁”。

当然,何书记开跑,虽然“姿势难看”,不怎么对网民的胃口,但其对巴中的情感是真挚的。尽管评论区充满了嘲讽的味道居多,但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不管怎么说,假如,巴中,没有何书记的“这一跑”,就不会有巴中今天的知名度。从这个角度讲,实际上,何书记也是变相的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高维度、全方位地宣传了巴中,尽管他自己本身遭遇了舆论的热议与嘲讽,苦了他一个,幸福了巴中人,只要问心无愧,是值得的。而且,这个看似负面的场景,却起到了正面作用,取得的客观效果,也是事实。

那么岳阳呢,同样如此,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宣传了岳阳,曹书记让人明白岳阳不仅仅只有范仲淹。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难道又鸟就不是鸡了么?就看,舆论怎样去解读,网民从啥角度去理解了。再说,一般性的宣传根本就没人感兴趣,宣传方式没有创新也达不到好的效果,反倒是“这一跑”和“这一扫”才成就了一个地方的知名度的大力、有效提升,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尽管网友们为此争议很大,但其实,我并不怎么关心评论区的那些跟评,反倒是觉得,某些跟评有很大的危害。因为在舆论场中,某些官员因为在各种场合的某个事或是某些举动,包括官员们说出的某些话才是值得认真去思考的。某些新闻,更是远在新闻本身的事件之外,弄的好,是故事,弄的不好就是事故,这才是其评论带来的危害的实际意义,这个现象应当引起为官者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新闻中的对领导干部个人的形象宣传。

因此要提醒这些领导干部,不管是跑步或者是扫地都应当谨慎,千万不要搞那些看上去给人印象是虚头巴脑的事,最终只能是颜面扫地。君不见,现实中某些干部们,干有用的事,千疮百孔,干没用的事,滴水不漏。

还有,某些“官宣”,不要都搞成一个套路。本意是想去宣传好,去斩获流量,但却收获了冷嘲热讽,不仅画风令人无语和遗憾,而且还反而整热了网络,闹出笑话。

反过来又说,扫地就是扫地么?恐怕也未必。

作为一个市委书记,不能把太多的精力花在扫地上,不能只顾着在“点”上去扫垃圾,而更要善于在“面”上去扫一扫,点上是小天地,面上才能够扫出一片新天地来。

有评论称,文章结尾搞了个再提高、引导。通篇看下来,没啥问题,倒是很符合官媒的报道风格,可是评论区大家却不买账,一片倒彩,错就错在了这种僵化的宣传方法上面。

有人说他们是在作秀,其实作秀并没有错。倘若没有这些作秀,当地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恐怕“花上十年功”,也难抵这开跑和扫地的这“一分钟”的效果了,如此说来,就算像这样的作秀也是宣传了当地,提高了当地知名度,是千值万值。所以说,领导的率先垂范和身体力行,这个榜样的力量、示范作用是巨大的,是值得肯定的,更是花大价钱,也买不来的。这个社会很多位置上的人就是需要作秀,并且作秀的作用远远大于他们实际下场做事的作用。特别是官员的作秀,被叫做模范示范作用,其实在全世界都是通行的规则,包括西方的政客也热衷和善于作秀,但偶尔也会有露馅的时候。所以,作秀本身并没错,错的是方式、方法,和作完之后怎么展现出来给人看,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了。

因此有人就认为,传统的官媒总是习惯站在高处,报道方式生硬,报道角度仰望,已远落后于时代的受众需求,特别是对新闻人物的报道,不管其官阶多高,受众更愿意看到的首先是他作为一个人的真实、自然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表现出他作为一个官的做作、理性的那一方面。这件事情给所有地方官媒提个醒,要注意别给领导们挖坑。

扫地僧,扫的是什么?

记忆中,扫地,能扫出最高境界的莫过于《天龙八部》里的那个寺庙门前的扫地僧。过去那些年,我读小说,一直没有搞明白这扫地僧是咋回事。只见他年复一年的扫地,话不多,扫着永远也扫不完的落叶。直到看了岳阳市的领导们扫地才解开了我心中这多年的秘结。突然明白,扫地僧不只是专注于扫地,而是边扫地边在练绝世武功。扫的是垃圾,却扫出内心淡定无我的心态。虚空中,法界里,扫走的更是心中的垃圾和心底的污垢。扫地僧无名无姓,隐居于少林藏经阁,日常功课就是扫地,而且是专业扫地,却扫出了世间第一高手。搞个半天才弄明白,原来,扫地,就是修行。

那么,岳阳市委书记带领的那“一班人”呢?他们也是扫地僧?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是扫地的。专业不对口,才会闹出笑话。你想想哈,市级领导,日理个万机啊!有那么多宏观的工作需要他们高屋建瓴,然而却被整了一出扫地也要分级别、分出大小王的闹剧出来给大家看,好不好得?

领导可不可以下基层扫地?答案是:当然可以。但其实,舆论不太爱看他们扫地扫得干净不干净,而喜欢看的是,到底是哪些人在扫地和他们扫地的姿势好不好看,是不是像扫地僧那样一边扫地一边修行,不流于形式,这才是重点。大家说,对不?

同意的请举手,或在评论区留言。

往期阅读

郑强能够“活”出来,司马南功不可没?

评信都交警执法中持棍击倒路过电动车主:不开除出警察队伍不足以惩前毖后,更不能体现刀刃向内

王主任错不在照本宣科,而在职务太低,建议要要继续争取多当众讲话,克服自卑增强自信

一身才华,王自如不进体制弄一顶官帽戴,实在是太可惜了

同样是吃饭!朱门酒肉:“原区长”凌晨水上包厢吃饭被淹死,路有冻骨:“三姐妹”每天都吃烤土豆

专家又提建议了:全面取消退休金,网友:底层百姓这么苦,都是专家给害的

一泡尿干翻了青岛啤酒?

领导,这“杯”字可不能去啊!

我看前锋《大良城》:宏大叙事也可精微表达

-------------------
谢歌说事:网聚民生,围观世相;说山说水,说人说事。
法律顾问:四川爱众律师事务所 张冬林律师
咨询电话:13198111998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谢歌说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