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海德拉巴市(Hyderabad)是一座让我魂牵梦绕的城市。自2006年来到这个城市,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既拥有悠久的历史又充满现代魅力的古城。自海德拉巴,我开始了从事国际贸易的人生新阶段,也同印度结下了不解之缘,令我终身难忘。
(海德拉巴2008年建成投运的拉吉夫·甘地国际机场RGIA是印度最早投运的现代化机场)
(海德拉巴的IMAX影院于2003年开张,是印度最早拥有IMAX影院的城市,这里也成为酷爱电影的我常去打卡之地)
海德拉巴是位于印度中部德干高原(Deccan Plateau)上的一座城市。平均海拔536米,因此全年气候除了第二季度4、5、6三个月比较热以外,其余时候都是比较舒适宜人的,与同在德干高原上的班加罗尔气候差不多,比德里、孟买、加尔各答和金奈等其他主要城市则要舒适很多。
(南亚次大陆地形图及海德拉巴在德干高原的位置)
海德拉巴在印度是个非常富裕的城市。在印度1947年独立之前,这里曾是海德拉巴土邦王国统治的中心,而海德拉巴土邦是印度500多个土邦国中最富裕最强大的土邦。海德拉巴土邦国王尼采姆(Nizam)富甲一方,海德拉巴本地人自豪的称其为当时的世界首富。虽然这样的说法是否权威还有待商榷,但是尼采姆的极其富有却是不争的事实。直到今日,海德拉巴遗留下来的尼采姆的诸多王宫都是异常的奢华,是前往海德拉巴旅游必打卡之地。
(尼采姆国王豪华的皇家客房,目前被印度泰姬酒店集团改造为Taj Falaknuma度假酒店,其奢华皇家服务体验,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慕名而来,一房难求)
甚至,就连海德拉巴土邦王国的首相都富可敌国,其私人部分珍贵的收藏品就填满了海德拉巴撒拉炯博物馆(Salarjung Museum)三层庞大的展厅。展品之丰富,收藏之珍稀,令人瞠目结舌!
(规模庞大的撒拉炯博物馆填满了海德拉巴土邦首相家族的私人藏品)海德拉巴土邦是一个内陆独立王国,不像特里凡特朗(Travancore,或音译为特拉凡科尔)和迈索尔(Mysore)等沿海土邦有海上香料贸易的优势。但是,海德拉巴土邦有着一种其他土邦都没有的特殊财富,那就是钻石。
海德拉巴直到19世纪末,一直都是世界钻石贸易的中心之一,这是因为海德拉巴附近的钻石矿脉,盛产钻石。海德拉巴是世界上最早的钻石矿区,通过钻石贸易给当地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在16世纪,海德拉巴当地的戈尔康达(Golconda)王国就依靠钻石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依山建立了宏伟的戈尔康达城堡(Golconda Fort),直到今天依然是海德拉巴城外著名的旅游景点。甚至Golconda这个印度词汇也被英语吸收,成为“宝山”或者“巨大财源”的意思。
虽然海德拉巴本地及附近的钻石矿脉在19世纪末就已经枯竭,但是海德拉巴的钻石贸易及其衍生而出的珠宝加工贸易直到今天依然是海德拉巴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海德拉巴市中心Begumpet附近就有不少著名的世代从事珠宝加工和贸易的金铺。毫不夸张的说,钻石成就了海德拉巴的兴起和繁荣。感受海德拉巴钻石时代的辉煌莫过于去领略那些出产于海德拉巴,在历史中赫赫有名的钻石。
No.1 光明之山(Koh-i-Noor)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s Crown)光明之山是产自海德拉巴最为著名的钻石,最初重191克拉。在16世纪成为印度末代王朝莫卧儿帝国皇帝的珍宝,但是光明之山在1739年波斯国王纳迪尔·沙阿(NāderShāh)攻陷莫卧儿王朝帝国首都德里之后成为战利品被掠夺至波斯(今伊朗)伊斯法罕城。此后又流落到阿富汗,接着被印度河流域的锡克王朝统治者兰吉特·辛格(Ranjit Singh)所拥有。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英国殖民印度战争的推进,印度大陆上最后一个独立的王国——锡克王国,也被英国击败。1849年,年仅11岁的锡克王国末代君主杜利普·辛格(Duleep Singh)被迫将光明之山“献给”英国女王,于是光明之山成为英国王室的财产,并于1937年被重新切削后成为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加冕典礼上皇后伊丽莎白皇冠上最大的一颗钻石。
No.2 希望蓝钻(Hope)
希望蓝钻是最为著名的蓝色钻石,原石重112克拉,产自印度海德拉巴。1668年,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四购入该钻石后将其切削为心形,重量变为67克拉,此后被称为“法兰西蓝”。1792年法国大革命中,“法兰西蓝”在混乱中被盗出皇宫,从此下落不明。据相关研究表明,“法兰西蓝”应该是被再次切割从而成为今天的样子,重量也缩为44.4克拉,并辗转被英国国王乔治四世获得,但在1830年很可能因为国王去世时的财务危机而通过私人渠道将其出售给珠宝收藏家亨利·飞利浦·霍普(Henry Philip Hope),该钻石也因新主人霍普因而被命名为“希望”(Hope)。这颗蓝钻因其拥有者多死于非命而被称为“厄运之钻”而闻名,目前被保存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尼博物馆(Smithsonian Institution)中,是最吸引游客的展品。
No.3 光明之海(Daria-i-Noor)
光明之海是世界上最大的粉色钻石,重达186克拉, 产于印度海德拉巴。1642年,法国珠宝商吉恩·巴提斯特·特法内尔(Jean Baptiste Tavernier)访问印度并记录到一颗重量超过400克拉的淡粉色钻石,他称之为“钻石大台”("Diamanta Grand Table")。研究人员相信这颗宝石最终被一分为二。其中较大的部分作为光明之海(Darya-i-Noor)而闻名,较小的部分被命名为诺-尤尔-爱因(Nur-ul-Ain),以60克拉的重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粉钻。1739年,光明之山和光明之海两颗钻石同时被波斯作为战利品从印度莫卧儿王朝首都德里掠夺至波斯(今伊朗)。1848年,光明之海被纳舍-艾德-丁汗(Nasser-ed-Din Shah)嵌在一个用457颗较小钻石和4颗红宝石为框架的底座上,目前是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伊朗中央银行的展品之一。
No.4 摄政王钻石(Regent)
摄政王之钻被公认是世界上最纯净最完美的钻石。该钻石产于海德拉巴,1698年,英国在印度马德拉斯(Madras,金奈的别称)的圣乔治堡(Fort St. George)总督Thomas Pitt高价获得这块钻石,并于1702年带回英国进行切割。该钻石原钻重达426克拉,在1704-1706年切割后为140克拉,并于1717年被法国摄政王Philipped'Orléans下令购入并收藏在法国皇室。目前陈列在法国的卢浮宫,是同蒙拉丽莎一样珍贵的镇馆之宝。
No.5 德累斯顿绿钻(Dresden Green)
(1768年,德累斯顿绿钻被嵌在一件珍贵的帽饰上)
德累斯顿绿钻是已知最大最有名的绿色钻石,该钻石呈均匀的苹果绿色,极为罕见。该钻石原石重119.5克拉,产于海德拉巴,加工后重41克拉。相传1742年,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奥古斯都三世(Augustus III)在德国莱比锡博览会购得此梨形钻石,并将其收藏于其老家德国的德累斯顿堡的绿色宝库中,故而得名“德累斯顿绿钻”,如今在德累斯顿绿穹珍宝博物馆展出。
No.6 欧罗夫钻石(Orlov Diamond)
(俄国女皇权杖上的欧罗夫钻石)
欧罗夫钻石,重约189.62克拉,产自印度海德拉巴。最初嵌在印度南部一座神庙的湿婆神像上作为湿婆的第三只神眼,后大约在1750年被一位法国士兵偷走,卖给了一位英国海军军官,接着又被转手卖给一个波斯商人,并于1775年卖给了法国王子欧罗夫(Orlov),并以王子之名命名了该钻石。欧罗夫王子为了获取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的宠爱,将钻石献给了女皇。女皇将这粒钻石镶到了自己的权杖上。现收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珍宝馆。
海德拉巴的戈尔康达出产的著名的钻石还有“尼采姆钻石”(Nizam Diamond),“伟大的莫卧儿”(Great Mogul Diamond),“沙赫钻石”(Akbar Shah), “佛罗伦萨黄钻”(Florentine Yellow)等许多,其中有一些已经踪迹全无,可是它们的传奇已经深深的印在历史之中。
(海德拉巴西郊戈尔康达城堡附近现代化的微软园区)
虽然海德拉巴的钻石辉煌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海德拉巴成功的踏上了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大潮,在海德拉巴古老的戈尔康达城堡周围,微软、甲骨文、惠普、戴尔、谷歌、亚马逊、Infosys等等IT和互联网国际巨人纷纷设立了庞大的公司园区,推动海德拉巴成为班加罗尔之后印度第二大软件城市,给这个古老的城市注入了崭新的发展动力,也带来了现代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