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梵华说印度”系列第87篇,欢迎关注“中印梵华”公众号。记得小时候过春节时候向长辈讨红包,总会说“恭祝新年万事如意,升官发财”之类的吉祥话,似乎在我们传统的潜意识中,当官不仅令人羡慕,受人尊敬,更有“发家致富”的潜力,绝对是人类高质量职业。我想产生这种意识的根源在于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封建社会,人类社会的阶层固化明显,底层人民若想跨越阶层鸿沟,实现“鲤鱼跳龙门”的逆袭,科举考试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不过,在今天的中国,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党中央的高压反腐,当官已经不再是基层人民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了,甚至在“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严格要求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已成黄粱一梦,当官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备受追捧了。不过,在我们的邻国印度,由于种姓制度的延续,封建社会的格局依然清晰可见,我称之为封建资本主义(参见:梵华说印度(76):封建资本主义的印度)。在种姓制度的阶层禁锢和垄断资本的发展禁锢的双重封锁下,印度底层人民欲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是极为有限的。这就导致了选拔印度文官的印度科举考试,即印度公务员考试(Civil Services Examination, CSE),成为了印度普通民众逆天改命的重要途径,每年吸引百万级别的报考者为了一千左右的印度文官录取名额展开激烈竞逐,千分之一左右的录取率让人不得不惊诧于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残酷比拼,也更加充分地说明了印度文官是个含金量十足的金饭碗。事实也的确如此,印度文官不仅工资高,福利好,社会地位高,而且还是终身制,在社会阶级等级观念浓重的印度,文官绝对是受人尊敬的“印度高质量职业”。
(2018年7月4日,莫迪与内阁秘书共同与新选拔的中央部委助理秘书<Assistant Secretary, IAS, 2016级文官>合影)
年度 | 报考人数 | 计划录取人数 | 最终录取人数 | 录取率 |
2019年 | 约80万人 | 927 | 829 | 0.10% |
2018年 | 106.5万人 | 812 | 759 | 0.07% |
2017年 | 96.9万人 | 1058 | 990 | 0.10% |
2016年 | 112.8万人 | 1209 | 1099 | 0.10% |
印度文官是印度国家政权体系中担负着管理国家职能的骨干官员,也就是我们习惯称呼的“干部”。虽然印度文官的选拔考试同我国的公务员选拔考试比较类似,但是印度文官的仕途起点要高于中国,起步就是科级,4-5年就能提拔为副处级干部,8-10年就能提拔为正处级干部(印度官职体系参见:印度的官,到底谁是老大?),在印度是实实在在的领导。印度的文官制度是由英国殖民印度政府于19世纪从英国引入,是英国人用来管理和搜刮印度殖民地的官僚体系。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印度基层的县长称为收税官(Collector),毕竟印度殖民地对英国主子的最大价值就是英国的农场和税源。英国人任命的管理印度的各级文官的首要职责自然也就是收税。
(英国殖民印度政府位于金奈的文官办公室,其主要工作人员来自英国本土,图源:ibtimes.co.uk)
印度独立之后,基本沿用了英国殖民印度政府的文官体系来管理国家。在民主选举体制下的印度,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执政党虽然通过选举可以走马灯似的更换,但是在实际执行层面的印度文官们的位置却相对稳固。民主选举产生的中央或地方政府的领导只能在印度文官体系内选任相关的政府行政官员,而不能任用文官系统之外的亲信。与此同时,印度文官体系内很多关键岗位也需要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并不是随意可以替换的,使得印度文官的地位更加稳固,可谓是“铁打的文官,流水的部长”。不论是在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印度文官都是位高权重的重要官员。中国人到印度投资或经商,常常会按照中国的思维逻辑重视印度各种部长(Minister)头衔的领导,而对部长身边秘书(Secretary)头衔的干部往往比较怠慢。殊不知,印度政府中这些秘书头衔的官员和中国人传统意识中的秘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今天见到的部长可能在明天的选举中失利后下台,而恰恰是这些秘书头衔的印度文官们却稳坐中军帐,等待又一个新部长来上任,所以这些印度文官才是值得长期重点培养关系的实权派。若想成为印度文官,必须通过印度文官的选拔考试,该考试同我国的公务员选拔考试有些类似,也分为国考和省考两个范畴。其中,国考由印度联邦议会公职人员委员会(Union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UPSC)通过公务员考试(Civil Services Examination, CSE)选拔全印文官(All India Services)和中央文官(Central Civil Services),而省考则由各邦议会公职人员委员会(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负责招聘和管理地方文官。
(2020年9月1日,印度艾哈迈德巴德的考生等待进入考场参加文官选拔考试, 图片来源:REUTERS / AMIT DAVE)IAS(Indian Administrative Service)IPS(Indian Police Service)IFoS(Indian Forest Service,为了与外交的IFS区分开,一般用IFoS缩写)中央文官(Central Civil Services)中央文官则比较多,中国人比较容易碰到的有印度商业与贸易主管机构、协会、驻外商业国际机构中的ITS(Indian Trade Service),税务和海关部门中的IRS(Indian Revenue Service),外交机构中的IFS(Indian Foreign Service),宣传媒体主管机构中的IIS(Indian Information Service),等等。此外还有IAAS,ICAS, ICLS, IDAS, IDES, IOFS, ICFS, IPoS, IRAS, IRPS, IRTS, RPF, 等等多种中央文官类别,同全印文官一道构成了印度中央官僚体系。
(全印文官和中央文官缩写及任职领域,制表:梵华)
(我与印度前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高志远合影,高志远现任印度驻联合国副代表)
(高志远先生在印度外交部投资、技术促进和能源安全司任司长时的名片,名片上IFS是身份的象征)
地方文官(State Civil Services 或 Provincial Civil Services)同全印文官和中央文官类似,省考选拔的地方文官主要有以下类别:State Civil Services (SCS) | 地方行政干部 |
State Police Service (SPS) | 地方警察干部 |
Block Development Officer (BDO) | 乡规划和开发干部 |
Tehsildar / Talukadar / Assistant Collector | 乡长,县长助理 |
Assistant Registrar Cooperative Societies | 合作社注册官助理 |
Excise and Taxation Officer | 地方税务干部 |
District Employment Officer | 县人力资源中心干部 |
District Treasury Officer | 县财政部门干部 |
District Welfare Officer | 县社会福利部门干部 |
District Food & Supplies Controller / Officer | 县食品和物资部门干部 |
县长(Collector)和合作社注册官(Registrar)一般都是由全印文官中的IAS来担任,其助理由地方文官担任。这个助理并非是一个人,而是一套配合工作的干部体系。例如省合作社厅的一把手注册官(厅级)手下,就会有Additional Registrar(辅注册官,副厅级), Joint Registrars(联注册官正处级), Deputy Registrars(副注册官,副处级), Assistant Registrars(助理注册官,科级), Sub-Registrars(县注册官), Inspectors(调查员),等等形成助理层级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文官中的行政干部(SCS)和警察干部(SPS)在工作一定年限后,表现突出的干部可以通过国家相关考试制度成为全印文官IAS或IPS,实现职业的飞升。印度文官作为国家干部,大权在握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自当不在话下。不过,印度文官的高收入和潜在的权利寻租空间恐怕才是令绝大部分考生趋之如鹜,却又讳莫如深的内在动力。
印度政府似乎采取了“高薪养廉”的政策来保障印度文官队伍的清廉。对于政府部门的高薪,我一向是比较赞成的,毕竟官员在“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的要求下失去了额外收入的机会成本,薪资成为了唯一的收入,而我所接触过不少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压力都是非常的大,加班是家常便饭,合理的高收入自然是恰当的。当然,我也知道哪级政府中也都有慵懒闲散的滥竽充数之辈,这在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并不影响我的总体思考。不过,“高薪养廉”我觉得逻辑有问题,因为不论多高薪,都远远比不上腐败带来的不义之财。高薪只是防止腐败的必要手段,但不是充分手段。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腐败分子的机会成本预防腐败,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尽早发现和处理腐败分子,才是正解。印度文官的高薪有多高?我们不妨通过印度最为普遍和典型的IAS官员的薪资标准来看一看。印度文官的工资水平本来就不低,2016年6月29日,印度通过了第七版政府薪资标准(The 7th Pay Commission),大幅度提高了公务员的待遇。为了方便国人理解,以下可以按照1人民币=10印度卢比汇率来进行中印货币单位简单换算(今日实际汇率约为1人民币兑换11.59印度卢比),例如1万印度卢比约等于1千人民币,以下就不一一进行人民币折算了。
(2017年10月27日,莫迪在马苏里印度国家行政管理学院为未来的文官演讲。图源:pib.gov.in)通过印度公务员国考之后的IAS幸运儿将在印度马苏里(Mussoorie)的国家行政管理学院(Lal Bahadur Shastri National Academy of Administration, LBSNAA)开始为期两年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毕业后,IAS文官一般会被派到地方基层从乡长做起(Sub-divisional Magistrate),算是正式走上了工作岗位,起薪的基本工资(Basic Salary)为56,100卢比,差不多5000多人民币这样的水平。中国人乍一看,这个工资也不怎么高嘛!别急,还有其他各项补贴呢。其中物价补贴(Dearness Allowance, DA)最为可观,为基本工资的107%,让收入顿时翻番,顺利突破11万卢比。再加上交通补贴(Travel Allowance, TA)和租房补贴(House Rent Allowance, HRA,根据地区不同约为基本工资的8%~24%,若享受政府安排的住房则无此项),印度文官刚刚参加工作时的起薪就达到了1万人民币!这即便是中国的官员恐怕都要羡慕不已啊!何况,印度城市中的劳工和佣人月收入一般不高于1万卢比,普通工人的月薪水平也就是1万-2万卢比,公司管理人员月薪水平也就是2万-4万卢比,效益好大公司的资深高管才能达到10万卢比以上的超高工资。印度文官的这个起薪实在是极具诱惑力!提拔为副县长(Additional District Magistrate,ADM)后,基本工资(Basic Pay)涨到67,700卢比,加上DA、TA、HRA等补助后总工资涨到13万卢比。提拔为县长(District Magistrate,ADM)后,基本工资(Basic Pay)涨到78,800~118,800卢比,加上DA、TA、HRA等补助后总工资涨到15万~23万卢比。提拔为地区专员(Divisional Commissioner)或省厅厅长(Commissioner)后,基本工资(Basic Pay)涨到144,200卢比,加上DA、TA、HRA等补助后总工资涨到29万卢比。到了省部级的领导位置,印度文官的工资收入就超过了45万卢比,差不多有月薪4万人民币。我很好奇,不知道咱们中国的省部级领导工资有没有印度领导高?
在印度这样贫富差距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文官的工资水平着实是不低了,远远超过了普通工薪阶层的工资水平。按道理来说,印度政府“高薪养廉”的政策应该培育出清正廉明、务实高效的官僚机构出来。可是,不论是我,还是其他在印度从商的中国人,不论是美欧日澳等西方国家的商人,还是是印度人自身,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印度政府是极其腐败,效率低下的政府。可见,“高薪养廉”其实并不可靠。
依我十多年的印度经历看来,印度的腐败问题是深入骨髓,病入膏肓的系统性癌症。印度社会上上下下中,大家似乎对于权力寻租已经习以为常,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绝大数人都选择了随波逐流,真正能够做到面对金钱而不为所动的人我在印度也遇到过,但是绝对是凤毛麟角的极少数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手中大权在握的印度文官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吗?我对此深表怀疑。具体的案例不便细说,但是我和我认识的在印发展的中国人的经历和见闻都表明,小到街区的片警,地区的税务官,甚至政府机关里面的电梯服务生,大到印度中央和邦的各级领导,但凡手中有点权力的,几乎都会用来寻租,这俨然已经成为印度社会的一种潜规则,严重破坏了印度社会的公平与效率,增加了印度内部交易成本,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现任外交部长苏杰生在莫迪总理1.0任期中担任印度外交部秘书(相当于外交部副部长),这是印度文官中IFS(Indian Foreign Service)这个类别的顶级职位,也是印度外交机构中的实权派。苏杰生先生任印度外交部秘书的时候,我曾有幸同他单独在其位于总统府附近的办公室中同他聊天,苏杰生先生对其在中国和美国做大使的日子显然还是很怀念的。苏杰生先生丰富的外交履历和经验,显然倍受莫迪总理的赏识,当年把退休的苏杰生请回来当外秘,现在又安排其加入人民党担任外交部部长,颇有刘备礼遇诸葛亮的英雄相惜之情。
(印度外交部部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和他的儿子德鲁瓦<Dhruva Jaishankar>, 图源:网络)南亚研究通讯的这篇文章揭示了苏杰生的儿子德鲁瓦于2019年9月加入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担任其新成立的美国项目负责人。这个时间点很微妙,因为2019年5月印度大选后,莫迪强势连任,并于当月任命苏杰生为印度外交部部长。而当时的外交部部长人选并不一定是苏杰生,由于原外长斯瓦拉杰因身体原因主动表示不再接任印度外长后,这个位置才最终定论给了苏杰生。而如果斯瓦拉杰继续留任的话,莫迪是否能再次打破制度,强势特批留下本该退休的苏杰生做外秘,也未可知。如果苏杰生当不上印度外交部部长而正式退休,那么德鲁瓦的这个项目负责人恐怕也就悬了。
(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美国官网首页,网址: orfamerica.org)南亚研究通讯的这篇文章也揭示了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在印度和美国之间游走于政府和商界之间的独特地位,而基金会是于上世纪90年代在印度顶级富豪——信实集团(Reliance)的德鲁拜·安巴尼(Dhirubhai Ambani,信实集团创始人)的资助下创立的,多年来信实集团也一直是其最大的捐赠者。观察家基金会于2020年在美国正式设立了分支机构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America (ORF America),不出所料,ORF美国分舵的掌舵人就是苏杰生的儿子德鲁瓦。
(ORF America网站工作人员介绍,图源:ORF官网)我不禁联想到2020年印度掀起了一股以涉及印度国家安全为借口封禁中国APP、封杀中国资本的妖风,让包括TIKTOK,微信,PUBG等在印度市场独领风骚的知名中国软件不得不含恨退出辛辛苦苦刚刚培育成熟的印度市场,留下的巨大市场真空顿时成为了印度垄断资本和美国资本瓜分的盛宴。2020年4月,美国脸书(Facebook)公司以57亿美元巨资收购信实集团智优平台有限公司(Jio Platforms Limited)9.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20年11月,美国谷歌公司紧随其后以45亿美元收购了Jio的7.7%的股份。此外,美国的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和高通(Qualcomm)都是信实的战略合作伙伴。还有,美国著名的私募投资机构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L.P.(KKR),银湖资本(Silverlake), L Catterton私募基金,泛大西洋投资(General Atlantic),Vista Equity Partners私募股权投资公司,TPG资本也都是信实Jio公司的投资人。
(信实集团董事长安巴尼介绍Jio的战略投资伙伴,图源:seesaws.in)
(信实集团董事长安巴尼介绍Jio的其他投资人,图源:ultra.news)看着上面长长的美国公司和美国资本名单,不知道大家能否体会中国资本被封杀出局,美国资本入资印度垄断巨头,排除中国竞争对手瓜分印度互联网社交媒体市场和取得印度电子支付市场优势地位,这其中的耐人寻味啊?大家或许就会恍然大悟信实集团在美国设立ORF America的高明之处了,这简直就是为德鲁瓦因人设岗啊!但是却披上了独立智库的优雅伪装。ORF这样非政府智库在与印度外交部紧密合作的同时,也成为其幕后金主信实集团在美国广交社会名流、为资本牵线搭桥的文化平台。印度财阀的手段高!实在是高!要说苏杰生和他的儿子德鲁瓦在促成印度信实集团与美国资本合作中起到了什么样的角色?收到了什么样的好处?那恐怕是安巴尼和德鲁瓦的核心机密了,外人或许永远都不得而知。虽然南亚研究通讯的文章中也提到德鲁瓦否认利用他父亲苏杰生的影响力获取职业发展中的便利,但是估计他的辩解实在太过苍白,恐怕没几个人会真的相信。通过这个案例,我对印度财阀如何同印度政客合作,影响国家政策的走向,创造商机,获取巨额利润的运作手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种权力寻租的方式比一般通过权力收受直接好处要高级的太多。不过,这种方式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效仿的,信实集团同苏杰生家族的合作从其父辈就开始了,有着几十年的交情和信任。若是临时抱佛脚去讨好苏杰生,给再多的好处人家肯定也不敢搭理。与此同时,这也说明了印度的垄断财阀和印度的政治家族的合作是日久年深、根深蒂固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历史和现实都清晰地告诉我们,民间资本一旦形成垄断,就必然寻求发展政治代理人,为资本的长期垄断保驾护航,并不择手段追求更高的垄断地位。这对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广大人民的个体利益都是巨大的威胁。由此,我就更加感慨中国政府坚决限制“裸官”政策的无比英明。试想一下,若某宝可以资助中国外交部长的子女在美国担任由某宝捐赠成立的独立机构负责人,为某宝和国际资本的合作穿针引线,那将会是什么样后果?这样的领导能够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吗?美国资本难道不会通过对在美的中国领导子女施以小恩小惠来换取中国市场的庞大商业利益?美国政府难道不会通过对在美的中国领导子女软硬施压来间接影响中国政府决策?
(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除特殊岗位需要外,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但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在中国是幸福的;作为一个垄断财阀,生活在中国是郁闷的,若在印度便是天堂。梵华
2021年11月8日星期一
🔗 相关阅读
· 印度的官,到底谁是老大?
· 封建资本主义的印度
· 中印困惑的思考之二:民主的误区
· 中印困惑的思考之三:谁控制了印度?
理想,行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