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强国梦的前世今生:一位印度前朝高官宦海浮沉的启示
梵华荐语
若非GTKH的这篇文章,我恐怕是不太可能去主动了解蒙哥(Montek Singh Ahluwalia)这个人。编辑完了这篇文章,我特别感慨,原来蒙哥在印度政府高位居然有30多年的历史,同拉吉夫·甘地和辛格总理的关系极为密切,是上个世纪90年代印度版“改革开放”政策背后重要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其很多经济思想和举措即便在今日莫迪政府中也可看到。因此,若想了解当代印度“改革开放”政策演变的历史,探寻印度经济发展的未来,恐怕就必须了解蒙哥和潘哥这样印度领导人背后的核心经济幕僚。
不过,本文全文14300多字,主要面向欲深入了解印度发展底层逻辑的资深读者和专业人士。普通读者还需慎入!
相关文章:
>>> 莫迪经济学 PK 辛格经济学——点评印度两朝御用经济学家的论战
特此声明:发表GTKH的文章并非代表我完全认同其观点,仅供关心印度的朋友们参考。
印度强国梦的前世今生:
一位印度前朝高官宦海浮沉的启示
作者:GTKH(东南亚关注印度强国梦的中印关系观察者)
一、再探幽印度强国梦
《Backstage》| 图源:political_satirist
最关键的一点是,辛格总理本人迄今拒绝撰写或出版回忆录。因此正如英国金融时报记者Stefan Wagstyl 在其书评中指出:“在辛格财政部长本人没有出版任何回忆录的情况下,【蒙哥】撰写的书是帮助我们掌握关于那场重大经济变革内幕秘辛最好的来源。”一语道破蒙哥《幕后》一书之重要历史文献地位。
此外,2020年 2月19日辛格亲自莅临主持《幕后》新书发布会时,评价蒙哥在书中“即褒奖【辛格本人领导的】UPA政府的优点,也不讳言批判其缺点...本书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将有很大裨益。”似乎听出辛格认可蒙哥《幕后》一书足以视为辛格本人回忆录代笔之弦外之音。
《幕后》一书结合了蒙哥个人反思和印度当代经济发展史,除了重点公开1990年代印度经济改革的一些内幕秘辛,同时也阐述了蒙哥对教育、农村发展、能源等对印度当代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问题的看法。
之前我们已经点评了莫迪御用学者潘哥(本名Arvind Panagariya)与辛格御用学者巴哥(本名Kaushik Basu)就“莫迪经济学pk辛格经济学”之华山论战。相较于巴哥,蒙哥参与制定和实施辛格经济学资历更完备、更能体现辛格本人之上意。
之前我们也已经介绍过,蒙哥担任过印度政府计划委员会副主席(2004-2014),而潘哥则出任莫迪政府第一任期新建机构NITI Aayog的首任副主席(2015-2017)。NITIAayog的前生是计划委员会,职场伦理上蒙哥和潘哥是上下任、前后辈关系。相较于潘哥,蒙哥的学者味道或许不甚浓厚,但蒙哥在印度政府30多年的资历比潘哥浅尝2年当官的滋味深厚丰富的多。
另外,我们把蒙哥在书中阐述的观点泛泛标签化为“印度强国梦”,既符合蒙哥年青时毅 然从世界银行离任返回印度出仕的初心和历经 30 年仕途退位后的遗憾,也有助于我们将其 与之前已评论过的潘哥理想中的“印度强国梦”进行宏观比较。
蒙哥的“印度强国梦”和潘哥的“印度强国梦”之间犹如前世与今生的关系,个中的承前启后、变化跑调等,且听本文作者在品茗蒙哥 30 年的宦海浮沉中娓娓道来。
二、寒门状元勇闯牛津
蒙哥是一位锡克裔,于1943年出生在英属印度旁遮普的拉瓦尔品第(Rawalpindi),该地今属巴基斯坦旁遮普邦。无独有偶,印度前总理辛格也同为锡克裔,他的出生地为英属印度旁遮普的 Gah,如今也隶属巴基斯坦旁遮普邦;英国现任首相苏纳克的祖籍也是英属印度的旁遮普,现在也在巴基斯坦境内。
辛格比蒙哥年长近一轮,但两人不仅出生地相近,两人家庭背景和年轻时的履历也高度相仿。两人皆来自社会地位卑微的锡克裔家庭,并通过学习成绩优异取得的学术成功,辛格远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蒙哥则考入英国牛津大学。两人毕业后初期都在国际组织中历练——辛格就任于联合国、蒙哥则在世界银行谋得职位。
话说蒙哥在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主修“哲学、政治和经济”(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PPE),取得M.A.硕士学位,尔后又转到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进修MPhil高级硕士学位。蒙哥也在求学期间担任牛津大学辩论社(Oxford Union)的社长(President),堪称风头甚建。刻下,蒙哥贵为其母校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荣誉院士。
辛格之女 Daman Singh 2014 年撰写出版《Strictly Personal: Manmohan and Gursharan》(译名:《纯属私人性质:记录辛格夫妇》)一书 ,书中曾经透露,辛格与蒙哥的私交始于1970 年代,蒙哥夫妇即是辛格夫妇的邻居、也是辛格夫妇社交圈中的唯二成员,堪为趣谈。
蒙嫂Isher Judge Ahluwalia 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其人常年也是印度学术界和智库重要一员,已于2020年逝世,这里不展开说。
蒙哥与辛格的上下属关系,是建立在亲密的个人和家庭私交基础上,密不可分、牢不可破。这或许就是辛格暗示蒙哥《幕后》一书实为其本人回忆录代笔的信心基础,也是蒙比巴哥更有谈论辛格经济学的资本吧。
三、研究贫困展露头角
话说1968年蒙哥从牛津大学毕业后,辗转前往美国在世界银行任职。1972年,蒙哥时年28岁,便荣升世界银行官僚机构中最年轻的处长,负责世界银行发展研究中心的收入分配处。
蒙哥在《幕后》一书中揭秘,这份处长职位原先属意人选是另一位印裔世银人员Arun Shourie,但ArunShourie拒绝接受该职位,理由是“贫困就摆在那里,而且满地都是贫困... 贫困问题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听着就是不屑一顾的态度。
Arun Shourie何许人也?且看维基百科的介绍:此人乃“印度经济学家、记者、作家和政治家。他曾担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印度计划委员会顾问、印度快报、和印度时报编辑以及瓦杰帕伊政府的通信和信息技术部长(1998-2004年)。他于1982年和1990年分别获得 了拉蒙·麦格赛赛奖(Ramon Magsaysay Award)和莲花装(Padma Bhushan)勋章。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他被普遍认为是主要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知识分子之一,例如除了攻击左翼理论家之外,还撰写了关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有争议的作品,他认为自对宗教持怀疑态度,尤其是有组织的宗教的概念。”
回归正题,Arun Shourie拒绝的职位正好让蒙哥捡了一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也狠狠打脸了Arun Shourie:贫困问题确实也可以研究出一些东西!
1975年,蒙哥参与发表《Re-distribution with Growth: An Approach to Policy》(译名:《再分配与增长:政策的一项探索》)当时被盛赞为一本关于收入分配的开创性著作,至今仍是研究经济增长和收入再分配的经典文献。我们姑且暂时偏离蒙哥的“印度强国梦”,学习一下蒙哥贡献的的经典经济学文献:
1. 经济发展初期,贫富差距大幅增加;经济经历一段时期的发展之后,贫富差距反转趋向缩小,但贫困国家需要较长反转时间。(作者注:言外之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效应,无需刻意操作,关键是通过积极宏观调控、甚至微观引导,加速贫富差距从增往缩的反转。)
2. 生产结构调整、劳动力教育和技术水平提升、人口增长放缓,有利于在经济发展后期促 进贫富差距反转趋向缩小,但在这些因素与经济发展初期贫富差距大幅增加没有统计意义 关系。(作者注:说的通俗一点,先做大蛋糕,累计完善蛋糕、提升蛋糕质量的基础,最终才能长期做出更大、更好的蛋糕。)
3. 即使经济发展初期贫富差距大幅增加,社会各收入阶层都能从经济发展受益,只不过高收入群体分的蛋糕比低收入群体分的蛋糕来的大。(作者注:言外之意,市场经济“无形的手”不是万能的、起码没有雨露均沾的功能,所以通过政府机制辅助市场经济机制达到 “共同富裕”是有积极意义的。)
4. 在某个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加速经济增长并不会使贫富差距恶化。(作者注:言外之 意,在所处情况和条件下尽管放心加速经济增长,无需担忧因此会造成贫富差距比预期更糟。)
世界银行报告截图
当然,现代研究根据更新的原始数据、更长的时间序列、更复杂的方程式、更先进的数模式等开始质疑蒙哥等人当年的研究,可以理解为学术切磋,丝毫不减开蒙哥等人创性作的权威性。
可以这么说,蒙哥在Arun Shourie无意识的助攻下,无心插柳柳成荫、误打误撞展露头角成为了一名贫困问题专家!
四、海归闯入总理法眼
初试啼声一举成名后的蒙哥在1979 年毅然从世界银行离任返乡出仕担任印度政府财政部经济顾问。
在2020年2月一场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举办的有关《幕后》新书访谈会上,蒙哥透露了当年他毅然返乡出仕的初心:希望通过加入印度政府,效仿东亚国家出台类似的经济开放政策,以松绑印度政府对市场施加的重重限制、并将经济治理重心从收入分配转移到提升经济增长和相应收入分配,从而在印度复制东亚国家取得的经济开放、快速增长和发展的成就。蒙哥的“印度强国梦”跃然浮现!
估计蒙哥祖上庇佑有加, 蒙哥在印度政府中又第二次碰到难得机遇。话说时任印度总理甘地夫人的继承人、次子桑杰(Sanjay)1980 年突发空难去世,长子拉吉夫被引入印度政府取代桑杰成为甘地夫人的继承人。蒙哥被安排给拉吉夫补上关于印度经济的速成课,旋即闯入了印度未来总理的法眼。
1985 年 1 月甘地夫人遇刺身亡后,拉吉夫宣誓就任总理。数周后,蒙哥便加入了拉吉夫的总理办公室,出任总理辅秘(Additional Secretary to Prime Minister,1985-1988),之后拔擢荣任总理特委秘书(Special Secretary to the Prime Minister,1988-1990)。
关于在拉吉夫共事,蒙哥在《幕后》一书写道:“第一次【与拉吉夫】见面给我留下了非常积极的印象。拉吉夫专注地聆听我们谈论基础设施问题,尤其是电力部门的问题……以及我们如何需要更多地关注出口贸易。”蒙哥指出拉吉夫热衷于在印度工商业领域中复制其母1960年代在农业领域取得的绿色革命成功,但拉吉夫发现自己“很快被一群保守派包围,他们正是其所攻击的权力掮客”。蒙哥评论拉吉夫的“新印度”愿景最终受阻于其本人经验不足以及印度次大陆基层管理几千年以来修炼得道的惰性,作为外人我们得以一窥 一个印度精英份子对于自身文化和习性的评价。
然而,蒙哥也试图把印度1990年代的经济改革功绩分一部分给拉吉夫:“尽管拉吉夫未能实现所需的根本性改革......【他尝试合理化、合法化】降低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扩大私营企业发挥更大作用的目标,【开启经济改革的先河】”。蒙哥此言当然不能否认有其政客圆滑的话术成分,但按照普遍认可蒙哥个性敦厚的评价,或许蒙哥在以这种方式回报拉吉夫对他的知遇之恩?
1989 年年底拉吉夫选举败选丢失总理一职,蒙哥留任新总理 V. P. Singh 特委秘书约 1 年以后调往商务部出任商务部首席文官即商务部秘书,仕途似乎并不受影响,但蒙哥个人的 “印度强国梦”却也随着拉吉夫“新印度”愿景破灭而暂时搁浅。
五、经济畸形沉疴累积
尼赫鲁祖孙三代人 40 余年打造的“印度强国梦”,传到第三代拉吉夫朝代,印度经济以畸 形的 Licence Raj(译名:许可证管制)横行而著称:蒙哥回忆经济改革前夕,经济长期低迷不振、房租受到严格管控、成品消费品完全禁止进口(回国旅客作为行李携带者则除外)、印度国内汽车市场上只出售两款车型:Ambassador 和 Padmini,等等现象。
畸形的许可权管制既是官僚繁文缛节的温床,更为官僚贪污敞开便利大门。蒙哥举例现任英国首相苏纳克的富豪老丈人纳拉亚纳·穆尔蒂(Narayana Murthy)初创印孚瑟斯(Infosys)时期,在 1983 年为了进口一台电脑就在新德里奔波了若干趟方取得进口许可证。
蒙哥也举例1981年,印度政府出资成立Maruti Udyog Ltd旨在生产“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an affordable people’s car)”。2003年印度政府把企业出售给日本鈴木公司,企业改名Maruti Suzuki India Limited,迄今Maruti Suzuki仍是印度汽车销售榜首,而“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也是其它印度汽车企业一直追求的市场定位之一,例如号称“世界最平价的汽车”Tata Nano(作者注:TataNano已于2019年 4月寿终正寝)。
蒙哥也回忆 1980 年代印度经济困局的漏洞被一名雄心勃勃的商贾 Dhirubhai Ambani 天才式地运用操作变为机遇,开启在印度使用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debentures)吸引中产阶级家庭投资债务以便为其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此人正是当下印度排名第二的富豪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 )的父亲,而老安巴尼当年细心呵护的嗷嗷待哺企业,正是当下印度数一数二、世界财富 500 强企业之一的信实工业(Reliance Industries)。
老安巴尼当年钻漏洞运用债券手段养大、养肥信实工业,又与当下印度兼亚洲首富高塔姆·阿达尼(Gautam Adani)通过其与莫迪政府的密切关系而使得印度国有银行对其企业阿达尼集团(Adani Group)敞开贷款大门如出一辙。所以裙带资本、甚至贪污腐败大概率并非印度前朝政府所专有。回顾潘哥与巴哥华山论战第二轮时,潘哥对主持人追问外界指责莫迪政府大搞裙带资本的问题有所回避并三缄其口,或许就泄露端倪。
综上所述,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客观兼听、尽量避免陷入莫迪和潘哥等印度当朝权贵的迷思和一家之言,囫囵吞枣地笃信印度人民党和莫迪政府一味诋毁尼赫鲁以降印度国大党主政彻底失败、一无是处的非黑即白、泾渭分明的无脑低级大外宣。
有趣的是,英国金融时报记者Stefan Wagstyl在其书评中八卦了投入改革前的辛格:“1992-1995年间,身为派驻新德里记者,我震惊地注意到东亚多国取得的贸易驱动经济成功对印度影响如此微渺。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辛格甚至耸了耸肩将中国的崛起定性为基于不可靠的数据编织的假新闻(fake news based on dodgy data)。”关于印度自身的经济数据可不可靠,下面我们再回来一品蒙哥犀利的幕后爆料,这里暂时按下不表。
六、运筹帷幄窜上神坛
话归正题,1991年海湾战争引发的国际油价攀升,印度经济终因积疴日久而爆发国际收支危机、经济改革迫在眉梢,这也为蒙哥窜上神坛、名留青史创造了其一生最大的机遇。
巴基斯坦学者、政客Fakir Syed Aijazuddin在巴基斯坦黎明报发表的书评中指出:“对【蒙哥】 而言,1991年印度进口政策的自由化是经济裂变的关键瞬间。【蒙哥】的先见之明获得时任商务部长【奇哥】的认可、得到了时任财政部长辛格博士的批准、并由时任总理纳拉辛哈·拉奥(P. V. Narasimha Rao)签署定案。”
我们之前介绍过奇哥,原名帕拉尼亚潘·奇丹巴拉姆(P. Chidambaram),历任商务部长、财政部长、内政部长等印度政府要职。
Fakir Syed Aijazuddin所谓蒙哥的先见之明,具体体现在一份蒙哥撰写、名为“M文件(M Document)”的文案。“M文件”中的改革旨在废除许可证管制,对涵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包括:印度卢比贬值、贸易政策开放化、税务改革、金融领域改革、取消国内投资管制、制定针对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崭新政策(把为公共部门保留的产业从18个缩减到8个,开放私营企业投资印度钢铁、航空、 电信、炼油等产业)等等。
蒙哥在《幕后》一书中写道“许多想法已经在官方层面进行了非正式讨论,但从未作为一套内部一致的具体政策变化整合在一起,”非常睿智地谦逊了一番。
“M文件”之所以进入青史,是因为该文件被事先泄露而被印度国内外媒体广为报道宣传,我们可以事后孔明地推论,“M文件”的泄露为印度经济改革造势居功不小,印度政府似乎也没对“M 文件”泄露进行大阵仗刑事调查和诉讼。因此,我们合理怀疑蒙哥正是经手“M文件” 泄露之人。
蒙哥之所以刻意体现睿智而不居功,并且大概率狡猾地把“M文件”暗地泄露给媒体,背后有他的考量。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Stefan Wagstyl在其书评中指出:“1992-1995年间,身为派驻新德里记者...我不时反复亲眼目睹【蒙哥】如何巧妙地推动部长和官员保持【经济改革】进程正常推进。当时,印度的统治阶层并不热心于改革。拉奥总理的国大党和其推崇印度民族主义的竞争对手印度人民党的政客、官僚和商界人士都在激烈地捍卫自身的既得利益。与严酷的全球竞争相比,旧的方式往往看起来更另【既得利益者】感到舒适。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在印度国内既得利益者眼中】是不受欢迎的字眼(dirtywords)。”
蒙哥在《幕后》一书中附和了Stefan Wagstyl的观察:“改革的方法是结合渐进主义(gradualism)和我自己所谓的“秘密改革”(reformby stealth)。”
蒙哥也一反其一贯的敦厚形象,在《幕后》一书中就即得利益者抵制其改革八卦了拉奥总理一 下。蒙哥似乎还原拉奥总理与辛格财长之间的交流:“如果改革成功,我将分享我应得的功劳。如果改革失败,你将背负指责(If the reforms succeed, I will claimmy share of the credit. If they fail, you will be blamed)。”这段交流也附和了Stefan Wagstyl观察到的国大党政客普遍抵制经济改革。
最终,正如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Martin Wolf所评论,印度1990年代的经济改革是” 一个取得重大成功的故事(It is the story of a substantial success.)。具体改革成就(以及亟需加强的进一步改革)广见于众多学术研究报告和媒体报道,包括之前介绍过2001年潘哥挂名亚洲发展银行发表的题为《印度经济改革:迄今取得的成就?接下来尚需完成的任务!》的一篇 简短的报告,本篇不赘述。
蒙哥运筹帷幄、攀划改革在众人眼中居功至伟、一举窜上神坛的同时,自己却没有忘了保持低调谦逊。蒙哥在《幕后》一书中对拉奥总理适时抓住改革机会给予积极的评价。但在蒙哥眼中,辛格在公开场合与私下卖力推动改革计划、赢得国大党党内质疑改革的同僚的信任,改革的英雄这一殊荣非辛格莫属,辛格对于蒙哥而言是“实至名归的改革设计师(the true architect of the reforms)。”辛格与蒙哥之间50余年的亲密私交、上下属、和改革战友关系表露无遗之余,似乎也解释了一贯敦厚的蒙哥宁愿抹黑自己形象八卦拉奥总理是出于执意把辛格推上“改革英雄”宝座的护主操作。
1990年至2001年之间,蒙哥在印度文官系统屡攀新高,包括1990-1991任商业部秘书、1991-1993调任财政部经济事务处秘书、1993-1998升任财政部秘书(相当于财政部常务副部长)等等。1998年印度国大党大选失利、印度人民党上台,故蒙哥在印度人民党瓦杰帕伊政府任内离开印度文官系统,虽然瓦杰帕伊政府仍然委任蒙哥出任计划委员会委员兼总理经济顾问理事会理事,实际上等于流放前朝重臣。
七、浅尝国际金融改革
2001年国大党的政治对手人民党主政期间,蒙哥形同被瓦杰帕伊政府流放、不受瓦杰帕伊政府重用,大概本人意兴阑珊的蒙哥离开印度政府,远赴华盛顿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设立的独立评估办公室(Independent Evaluation Office)的首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的职务是监督多项攸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运作多方面的研 究。开源信息没有显示蒙哥在国际货币基金独立评估办公室任职时有任何显著作为和成就。我 们可以合理推测,这个职缺是为蒙哥退休养老专设的闲职。
2004年,蒙哥撰写《全球金融架构改革》(《Reform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一 文,经英联邦秘书处以《第41号经济专文》(《Economic paper No. 41》)形式发表,缘起为1999年9月一场英联邦成员国财政部长会议。
我们品一品该专文的宏观精髓:“通过回顾检讨,从我们的评论中可以明显看出“新金融架构”这个词汇似乎有些夸张。经过两年的讨论,出现的不是一个全新架构的蓝图,而是一系列填补现有系统空白并在某些地方予以加强的建议(应该从一开始就指出,新架构讨论的一个重要局限性是它们只是狭隘地关注保护新兴市场经济体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问题)。然而,正如引言中所指出的,边际递增性质的变……只要产生积极的结果,边际递增性变化也不是不好的;本专文试图从这个角度评估讨论的结果。”一堆漂亮但生硬的辞藻试图掩盖该专文内容只是一片空洞。
图源:OECD图书馆
美籍或留美印裔经济学家Deena Khatkhate评论该专文的标题一针见血地定性“架构崩塌了,但这不是修复方式”(“It Is Broke,but This Is Not How You Fix It”),并在评论中开门见山点出:“老化的机构,无论是国家机构还是国际机构,都容易产生惰性并抗拒变革,即使其最初创立的目的和环境已不复存在。主导其运作的权力将它们用作实现其他目标的便利工具,与机构本身无关。如果改变不可避免,就会采取一切可能的转移手段,通过设立辅助机构来削弱该机构的结 构和作用,这些辅助机构通常会篡夺其职能——至少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过去三十年中,这种制度形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塑造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综上所述,《全球金融架构改革》专文除了标志蒙哥在退休养老之闲暇参与一番国际金融改革尝试以外,别无任何意义。
本文作者觉得最有趣的一点在于蒙哥指名道姓感谢为其专文撰写提供意见的14人当中,12人可以合理推断为印度裔或巴基斯坦裔。偌大英联邦、其核心前大英帝国有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坐镇,仅能征集一众印度裔和/或巴基斯坦裔学者专家提供意见,这是体现蒙哥交游有限,还是体现身居前大英帝国伦敦国际金融中心一众昂撒和犹太金融界精英根本不屑务“全球金融架构改革”的虚议题?值得诸位读者慢慢玩味!
另外,一名自称是印度前中央银行官员ShubhdaChaudhary发表的有关《幕后》的书评中也暗合DeenaKhatkhate对蒙哥的批判:“现代化与发展之间的争论已经成为大学经济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HerbertSpencer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以及很久以前被欧美殖民主义者创造并用来解释他们的暴力罪行的其他此类概念,仍在发挥作用。然而,【蒙哥】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中,对于这些组织一直是新自由主义的火炬手、对第三世界国家造成的创伤性影响,【蒙哥】没有做出任何判断、批判、甚至批评。”或许hubhdaChaudhary没能推论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蒙哥被瓦杰帕伊政府流放时温馨地为他专设一个退休养老闲职,所以蒙哥何来道德勇气对其金主做出批判?呵呵!
八、文官高升内阁部长
2004年,印度国大党主导的联合进步联盟(United Progressive Alliance,UPA) 大选胜利、辛格挟当年出任财长时创造改革成功的威望,被委任出任UPA 联合政府总理。辛格总理旋即把其挚友、爱将蒙哥召回印度,力排众议委任蒙哥出任计划委员会副主席,一生任幕僚或文官的蒙哥,一时官登内阁部长级别高度。之所以要指出辛格总理力排众议保驾蒙哥上位,是因为当年蒙哥为辛格财长力推经济改革时,身段即使再柔软,也难免得罪的一些既得利益者和抵制经济改革的政客,这种当中就包括 UPA 联合政府中的一些大佬。具体这里不展开讨论。
在 UPA 联合政府两届 10 年任内,蒙哥被媒体公认为辛格总理最信赖的6位技术官僚之一,我 们之前已经分析了辛格和蒙哥50年亲密无间的私交与工作关系,所以这一点不赘述。
作为计划委员会副主席,蒙哥的职责包括监督制定印度政府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7-08至2011-12财政年),标题为“实现更快、更具包容性的增长(Towards Faster and More Inclusive Growth)”,以及印度政府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2-13至2016-17财政年)标题为“更快、更包容和可持续的增长”。
印度经济评论员T. C. A. Sharad Raghavan在其发表与印度教徒报有关《幕后》一书的书评中指出:“如果说索尼娅·甘地领导的国家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uncil,NAC)(作者注:NAC是UPA联合政府的联盟组成政党最高协商理事会,即辛格总理背后的太上皇们)在分配问题上指导政府,那么【蒙哥】则专注于经济增长。NAC向印度农村注入了数万亿资金,计划委员会利用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该系统一直运行良好,直到2009年左右,当时印度在这些年中的增长率约为8%。”我们不排除或许T. C. A. Sharad Raghavan写出这段评论背后有其深层内幕消息。作者个人琢磨,既然蒙哥本身是研究经济增长和收入再分配的鼻祖级权威,如果太上皇之首索尼娅·甘地有足够度量让蒙哥来全权主导增长和分配,UPA联合政府的经济是否会搞得更出色,进而影响2014年大选结局?但是,穿越历史、扭转历史只发生在文学和影视创作领域,2014年大选辛格把政权拱手让给莫迪是不可逆转的现实。
蒙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Martin Wolf访谈是侃侃而谈UPA联合政府首7年的成就:“每年平均8.5%的增长率...出口增长、私人投资和扶困脱贫等指标也均表现出色。”但Martin Wolf提出了许多观察人士更关心的质疑:“为什么之后增长放缓?” 根据蒙哥在《幕后》一书中叙事,Martin Wolf自问自答“为什么之后增长放缓?”这一问题。
首先,“私营领域不可持续的信贷膨胀遗留“双资产负债表问题”,即企业破产和金融机构被削弱。”其次,1990年代最初的自由化改革主要体现在废除取消许可证管制,辗转到2010年时其改革效应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到了印度需要进行第二代改革的关键时间点,尤其是机构改革。”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StefanWagstyl在其书评中指出蒙哥在《幕后》一书中似乎刻意回避的叙事:“经济放缓、腐败丑闻、和政府运作瘫痪给辛格政府的后期蒙上了阴影。”
我们之前介绍过,迈入辛格第二任总理任期,时任财政部长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基本上把印度财政部打造成针插不入、水拨不进的独立王国,弱势的辛格总理也拿他没办法。具体表现之一例为慕克吉财长在推行税务改革中力排众议(包括蒙哥自述其直接向财长反应的反对意见、以及其间接通过辛格总理向财长表达的反对意见),坚持对Vodafone征收追溯税并引发一系列争端和法律诉讼。
2011年,强势的财政部长慕克吉走在蒙哥前面 | 图源:gettyimages
辛格政府运作瘫痪也在2009年7月8日蒙哥上CNBC-TV18电视台接受专访时展露无遗。纵观整体访谈,客观地说,CNBC-TV18 访谈主持人大概率是西方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此处暂时按下不表),处处刁难蒙哥,例如访谈前 60%主持人几乎都在变着花样从蒙哥口中套话抨击慕克吉财长提呈的预算案。访谈进入后40%才略略涉及蒙哥负责的经济改革问题。但此次访谈内容也突显蒙哥作为政府内阁成员之一,也不得不为猪队友保行护驾而耗费其时间、精力、和个人公信力,堪称无奈。
辛格政府运作瘫痪另一力证是UPA联合政府提出的消费税改革(GST)和个人身份认证措施(Aadhaar),都在印度人民党主导的反对党阵营的大力反对之下铩羽而归,而2014年印度人民党当选执政之后,从新拾起GST和Aadhaar法案,成功通过立法推行施政并发扬光大。这当中除了有辛格政府政治手腕不如莫迪政府的因素,也有在野的印度国大党反对党斗争能力不如在野的印度人民党的因素,终究落得辛格政府为莫迪政府做嫁衣裳的悲剧。
至于辛格政府的腐败丑闻,洋洋洒洒包括2010年新德里英联邦运动会、3G电信频谱分配、煤矿地块分配等等,开源信息丰富,这里不展开讨论。
现在再回头补一句作者揣测CNBC-TV18访谈主持人大概率为西方利益集团代言人的依据。主持人开始时模糊地提出“一些分析师觉得慕克吉财长提呈的的预算案未能明确指明印度未来经济 发展道路”,其提问被蒙哥驳斥后,主持人继而明言“金融时报、华尔街时报等西方媒体指出2008 年金融风暴之后许多西方人士担忧美国和英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依然遗留风险而希望把 资金投入印度等新兴市场以便更好管理风险,而慕克吉财长未能给予西方人士足够的信心。” 印度电视台主持人公开不讳言印度财长的主要责任是服务于为西方投资提供风险管理和信心, 而并非服务于印度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实令人啧啧称奇。
回到MartinWolf的自行问与答:“印度需要进行第二代改革,尤其是机构改革。”但是,正如蒙哥在《幕后》一书中写到,“【辛格政府】没有足够重视建立促进良好治理的机构的必要性,”因此2014年UPA大选大败、辛格黯然下台,莫迪风光上台,印度亟需进行的第二代改革转交由印度人民党政府来主导。
有趣的是,网上流传一段2014年潘哥与蒙哥正面交锋的影片。时届辛格败选、蒙哥黯然退场、潘哥取而代之前夕。影片中只见潘哥(在主持人的配合夹攻下)咄咄逼人质疑蒙哥,蒙哥虽然奋勇不甘示弱,但碍于当时舆论与观众氛围,潘哥明显居于上风,着实把蒙哥修理的一 顿,或许正是潘哥的“印度强国梦”取而代之、粉墨登场的预告片,进而在莫迪胜选后预告成真的写照。
得意洋洋的潘哥和黯然落幕的蒙哥 | 图源:油管
九、印度数据可信赖乎
之前我们提到英国金融时报记者Stefan Wagstyl在其书评中有这么一段辛格投入印度改革前的八卦,辛格质疑中国的崛起是“基于不可靠的数据编织的假新闻(fake news based on dodgy data)”。关于印度自身经济数据可不可靠,我们暂时偏题一会儿,以蒙哥之矛,攻辛格和莫迪之盾。
例一:印度经济学家、阿育王大学经济学教授Pulapre Balakrishnan在其《幕后》书评中指出:“计划委员会制定继承贫困线是把其订在较低水平。一旦我们考虑到其它实际生活物质需求,我们就会发现贫困人口的数量远远高于官方估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年4月发表的论文指出,印度已经几乎完全消除了极端贫困。但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论文的首席作者,正是印度政府派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员Surjit Bhalla。Surjit Bhalla等人在其论文中提出了新颖的主张:历史数据仅仅依赖对食品实际支出的调查测量,因此高估了印度的贫困人口比例。有鉴于此,Surjit Bhalla等人创 造性地把印度庞大的公共分配系统(PDS)中的政府补贴纳入数据,并做出各种假设,从而分析得到结论:十年以来,印度扶穷脱贫的工作取得了空前的进展,贫困率显着下降。(作者注:这里需要强调一个技术问题,迄今世界银行对于是否可将政府补贴纳入计算每日1.90美元购买力平价线尚未发布明确规定,世界其它国家目前的标准操作是把政府补贴排除在计算范畴之外。)Surjit Bhalla的操作可以这么描述:结合印度的国情、运用印度人的小聪明,打一个擦边球,一举论证印度脱贫奇迹!
顺带八卦一句,Surjit Bhalla是一位经济学家,在印度国内德高望重。Bhalla先生赴美出任印度 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员之前,是莫迪的经济顾问团成员之一。2022年11月,Surjit Bhalla运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平台论证宣示印度脱贫奇迹成功,功成身退、告老还乡!
所以,蒙哥领导的计划委员会制定较低水平的继承贫困线,从而方便官方论证脱贫人口数量增加、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与Surjit Bhalla远在华盛顿的擦边球操作,如出一辙。只不过蒙哥运用印度人小聪明这个操作,恰巧逃不出同为印度人的Pulapre Balakrishnan的金睛火眼,煞是有趣。
例二:独立记者SuhitKelkar在其《幕后》书评中写道:蒙哥在书中指出2015以来,莫迪政府启用一套新的会计系统,该系统后来被发现产生不切实际的GDP增长数据。之前,2019年9月27日,蒙哥接受经济时报专访时爆料:“一年前刚离任的印度首席经济顾问的Arvind Subramanian发表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论文,其中指出当前印度官方GDP增长率与构成GDP增长的微观数据之间存在脱节,并推断印度GDP增长率实际上比官方数字低2-2.5%,”即莫迪政府有虚报GDP增长数据之虞!
例三:独立记者SuhitKelkar在其《幕后》书评中也写道:蒙哥在书中指出定期劳工调查(Periodic Labour Survey)数据显示,失业率从2011-12财政年的2.2%飙升至2017-18财政年的6.1%”。此外,全国抽样调查(National Sample Survey, NSS)2017-18财政年的调查甚至显示,2017-18财政年的人均消费量实际比2011-12财政年低约3.7%。因为NSS数据对其不利,莫迪政府这项NSS调查的反应是将其废弃并宣布将在2021年进行新一轮的调查,即莫迪政府有选择性发布和使用数据之虞!
例四:2019年9月27日,蒙哥接受经济时报专访时爆料:“【莫迪政府】公告的财政赤字似乎并不反映现实。印度政府总主计长兼总审计长(Comptrollerand Auditor General,CAG)提到我们(印度)似乎正在积累未反映在财政赤字中的资产负债表外负债,”即莫迪政府有作两套账之虞!
以上数个围绕蒙哥的案例都偏向否定印度经济数据的可靠性,考验莫迪政府是否有开诚布公的睿智和肚量。我们故然不能依据这几个案例就以偏概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围绕印度经济数据种种迷点和迷一般操作或许是莫迪政府有意识积极主导叙事的宏观战略。君不见莫迪的副手、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近日刚刚表示他经常听到有关历史被歪曲的抱怨,并就此发出豪语:“现在谁能阻止我们对历史进行拨乱反正?... 我们现在的政府支持任何促进国家荣耀的努 力。我们将努力重振印度的辉煌历史!”
十、掉下神坛尚能饭乎
回归正题,随着辛格黯然下台,蒙哥也掉下神坛。
如前所述,掉下神坛的蒙哥依然活跃于印度国内外,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成立高级顾问小组以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双重挑战,2021年 6月委任蒙哥出任该高级顾问小组成员。第二次退休的蒙哥,依然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温馨地眷顾。蒙哥无轨衔接游走于跨国机构官僚与印度政府官僚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确实令人羡慕。但因此付出通过抹黑自己护主、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龌龊操作讳莫如深等代价,个中煎熬只有蒙哥自己能有体会。
蒙哥在印度国内舆论界指点江山、针贬时政,除了之前介绍过的有关印度经济数据各种爆料,主要围绕三个之前潘哥和巴哥华山论战时争辩的焦点:
莫迪搞经济行不行? 印度经济当下表现好不好? 印度经济未来预期表现大有可期或令人堪忧?
蒙哥在其《幕后》一书中评价莫迪政府的表现:“以一声巨响开始,以一声呜咽结束(beginning with abang and ending with a whimper),”即积极评价莫迪试图刺激增长,但也犀利批评莫迪实施一系列糟糕的政策,特别是非货币化,以及形同放任大型国有银行的坏账问题。一言以概之,褒贬兼有,更偏向贬。
2013年6月18日,莫迪与蒙哥在新德里人民党会议上。蒙哥在台上的时候,莫迪也经常找蒙哥套近乎。| 图源:gettyimages
有趣的是,蒙哥坦言自己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乐观主义者,不屈不挠的乐观主义者(unrelenting optimist)蒙哥和永恒的乐观主义者(eternal optimist)潘哥,两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共同点!
蒙哥乐观地判断印度的高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故事将延续,但蒙哥对印度经济增长的幅度不比潘哥乐观。此事攸关莫迪设定的印度GDP规模达到US$5万亿的时间点,开源信息中各家学说汗牛充栋,这里不展开说。
蒙哥给莫迪开的处方包括:提升出口、财政赤字透明化、扩大私营化、助力小型企业发展、国有银行改革、统一规范7%利率、改善中央与邦政府之间的关系、开明地兼听私营企业批评等等,开源信息中各家学说也很丰富,这里不一一赘述。
十一、自强维新vs.伟大复兴
弹指之间,辛格朝如青烟已逝、蒙哥亦廉颇老矣,而另一厢莫迪朝正如日中天、潘哥后生可畏。
作者个人总结蒙哥理想中印度强国梦可以“自强维新”概括之,而潘哥理想中的印度强国梦则是“伟大复兴”。
不得不说,蒙哥和潘哥两人的“印度强国梦”都以最终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为印度之野望,并强调出口制造业与自由贸易为圆梦之重要措施。所以,“自强维新”也好、 “伟大复兴”也罢,中国都不可掉以轻心!
此外,蒙哥和潘哥二人对印度国内经济改革的看法重合之处也暗示二人皆为自由主义信 徒:
例如:二人皆主张调低企业所得税率,即使因此造成国库收入损失也在所不惜;
又例如:二人皆主张宏观经济增长既可带动微观层面的扶困脱贫;
再例如:蒙哥撰写《幕后》一书所引用的权威学术文献赫然包括潘哥的恩师、当代自由贸易理论教父Jagdish Bhagwati(即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的霸老大)。
但是,蒙哥坚持印度拒绝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一项错误的决策,即不利于印度发展出口制造业、也有悖于自由贸易原则,与潘哥以政治考量合理化悖离其常年提倡的自由贸易原则、支持莫迪政府拒签RCEP,形成鲜明对比。
另外,相比与潘哥一味为调低企业所得税率而叫好,蒙哥则同时认识到调低企业所得税率无助于提升出口增长、无助于矫正“非正规经济邻域”(informal sector)之结构错位(dislocation)、无助于解决失业率高企、无助于应对乡村经济低迷困境等。相比与潘哥对市场经济“无形的手”的无限推崇,相信通过减税的“涓滴效应”既可对整体经济雨露均沾,蒙哥对“无形的手”已经有所反思,对政府积极出手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针对性调控经济持更开放态度。例如蒙哥在《幕后》一书中就承认辛格政府过度信赖市场经济机制运作而忽略了设立独立监管制衡机制的重要性,造成拱手让出政权的悲剧。
或许蒙哥在任时服务的辛格政府所体现的社会主义倾向,蒙哥在耳熏目染中,些许中和了他主张自由主义时潘哥所体现的极端棱角。
品茗蒙哥30年的宦海浮沉后,我们看到蒙哥一语道破印度强国梦并非莫迪首创或专利。话说尼赫鲁当年发豪语立志把印度建设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未尝不是印度强国梦的原始萌芽?甘地夫人1960年代的绿色革命成就,何尝不是印度国大党多年宣传的印度强国梦传奇?拉吉夫理想中的“新印度”愿景,又何尝不是承接其两代先祖汲汲经营的印度强国梦野望再造?
蒙哥的“自强维新”意在维新尼赫鲁祖孙三代人打造“有声有色的大国”现代印度、尤其与拉吉夫的“新印度”愿景一脉相承。潘哥的“伟大复兴”结合印度教性(Hindutva)叙事,不讳言重新夺回印度历史上荣耀和世界第一强国地位。两者互有重合,也有意识形态的矛盾。
莫迪的印度梦 | 图源:PIB
总的来说,通过蒙哥在印度官场三十多年的宦海沉浮,我们可以一睹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14年,印度经济政策变化的背后历史细节。不论是尼赫鲁家族还是莫迪,他们都有着各自版本的“印度强国梦”,而这些政治强人所推行的经济政策,同他们身后像蒙哥、潘哥这样的经济学家有着深层次的关联。若想理清印度经济政策演变的历史,探寻印度经济发展的未来,恐怕必须得了解像蒙哥这样背后的核心幕僚!
GTKH
2022年12月7日星期三
能看到这里的真的都是很厉害的读者!
顺便帮忙“点赞”和“在看”呗
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