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浪真相:其实,90后才是真正的互联网难民

刘远举 中产财经生活 2021-10-1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介绍:

         

刘远举

FT中文网、大家、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澎湃等媒体专栏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关注时政、财经、互联网,作品见于中外媒体。以深度的分析、冷静的理性、客观的态度去发掘现象背后的事实。


视频《后浪》引发争论。其实,找来前浪对后浪,做一番溢美之词,只是常规操作。这几年,中国互联网舆论,热衷于赞美年轻人,是一个大势。所以,就连这一番争议中,批评《后浪》的,也不敢对“后浪”说点什么,甚至多是替他们说话、开脱。

 

然而,年轻人需要听到真话。毕竟,一代人不能依靠归咎而成长,一代人确立主体性的方式,是承担责任,为自己负责。这才是成年人的方式。

 

 

90后才是被互联网抛下的人

 

网上有这样的说法:“90后是网络的原住民,80后是网络移民,70后是网络难民”。这个说法,某种程度上,可以显示出,当下所谓年轻人的创新优势,是基于技术进步的,是一种技术红利。

 

但是,会用APP,熟练的用交友软件、抖音、网购、P图,这不叫红利。这只能叫用户,只能叫给生活带来方便。如果这都能叫享受红利,叫做尽情享用,那股市上敲钟的叫什么?

 

与流行说法不同的真相是,不是90后,而是70后、80后,才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在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80后刚刚大学毕业,一个985的计算机本科,能拿到7000元,比一般理工科高10倍。一个初中毕业的年轻人,只要花钱去学了Word、Excel、Powerpoint,就能号称自己懂电脑,就能在公司找到一个职员的工作。相比那时的80后,享受的技术红利还仅仅体现在薪资上,那时的70后,则因为其更多的资源,享受到了技术的更巨大红利——他们构造了今天的整个互联网世界。

 

在更大层面上,技术红利带了了经济发展与资产价格的飞速上涨,从而普遍的惠及这一时期中的社会中坚人群。是的,这个群体是70后、80后,还顺搭上了60后。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才是互联网技术红利的真相。这个真相的另一面,90后,还有现在取而代之的95后,才是被网络时代抛下的人。

 

随着硬件放缓,软件放缓,信息技术带来的区别已经非常小了。计算机毕业生虽然也能高薪,但差不了10倍;学会office系列,不再被视为技能。会电脑,曾是职场新人,相对职场老人的优势,如今,95后会因为PPT做得不好,被大他15岁的上司训斥,然后教他怎么做。至于创业成功者,80后都已属不易,90后则更难,等不到他们人脉聚集,风口已经过去。与此同时,市场从产品设计、营销上,都在努力填平代际技能的差异,那些20年前没搭上PC时代,鼠标时代的船的人,如今都搭上了触摸时代的列车。

 

如果说70后、80后享受了技术红利的话,如今的年轻人,得到的不过是一点点“技术利息”的残汤剩羹。

 

而这点点技术红利,恐怕还得限定在互联网相关岗位,比如产品经理这样的岗位。现在大多数对年轻人的赞美之词,最典型的对象恐怕就是围绕网络而生的APP、文化、娱乐领域的产品经理岗位上的年轻人。

 

比如,视频《后浪》中,就有这样一段“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不知不觉之中,就代入了产品经理这样的互联网类、创造型、相对高薪的年轻人作为了对象。

 

就这么一点点“技术利息”,演绎出中国网络上盛大的赞美年轻人的幻境。甚至一桩创业,没有90后都不好意思见人。

 

在这幻境中,年轻人把消费主义的选择当作了自由;把父母提供的庇护当作了敢于追求个性;把思想的条件反射当做了独立思考;把技术利息当作了技术创新天赋;把经济发展当作了权利解放。就在这幻境中,他们觉得世界是他们的。



突破、叛逆、不服从、创新、热情、激情、自由、愤怒,这样的代际标签很多,但实质仅仅是“技术利息”的幻境。

 

然而,真相很现实。

 

这些岗位不是年轻人的全部。这一点点“技术利息”,远不能满足当下年轻人所需,并不足以支撑一代年轻人的自由与发展。所以,当技术进步的车轮缓下来,作为一个整体的年轻人群体,面对的,不是预期中的命定的技术红利的馈赠,而是技术缓慢增长期的挑战——蛋糕再不会因为技术而飞速增长。

 

 

一代一定胜过一代吗?

 

被互联网抛下的挑战,不是技术性的,而是社会性的。年轻人需要和这个世界好好谈谈,但是,他们似乎早已放弃。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重庆等地有震感,市民纷纷到空地上避险。重庆某高校的人脸识别坏了,学生们就乖乖地排队,验一个出一个。门禁应该有一键解除,学生应该加强紧急演练,宿管失职,这都是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门禁不高,很容易翻越,但在避险的时候,它居然能拦住20出头本来应该叛逆、不驯的年轻人。的确,危险可能并不大,但翻越的成本更小。现在的年轻人,如此之乖顺。


 

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在规训中创新。现在很多高校为了严管学生,规定学生在晚上熄灯之前,必须集体合照,为了区别每天的照片,必须做出辅导员规定的动作。很多新闻中说,学生配合度很高,还做出了各种花样的照相姿势,学生说,这体现了年轻人的创造性云云。

 

20多岁的成年人,本该有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夜不归宿,本该是多年后他们回忆的青春,而不仅仅只剩下“大学”。当然,基于中国的现实,学校承担着无限大的责任,必然严管,退一步讲,检查是可以接受的,但应该辅导员亲自到寝室来,以更平等的态度进行。为什么为了省事,规定他们必须做出各种奇怪姿势拍照,都能得到普遍的性的、如此高的配合度,并且,还将之称为“年轻人的创造性”?年轻倒是年轻,可对自由的渴望,对自尊的维护,到底是多了呢,还是少了呢?


 

在遥远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年轻人说的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老狼的歌可以唱一无所有的流浪歌手。如今,过了40年,婚姻天平上的房子、车子且不说,那是生活的重压,但令人惊奇的是,号称最具创新、最注重个性解放的一代,对婚姻、爱情这类问题的判断框架,却只剩下了两个概念:小三、渣男。退到了农耕社会的道德。

 

在社交媒体上,这个框架下,年轻人云集,极具摧毁力。这并不是一代人的价值观、道德探索结果,毕竟,他们的高考作文题目只有心灵鸡汤层面的思辨。那么,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是思想解放了呢,还是复古了呢?

 

现在很多年轻人抱怨父母干涉自己的生活,他们无力反抗,是因为经济上需要依靠. 而经济上需要依赖的最大原因,就是房子。当下中国的高房价,阻碍了很多年轻人追求幸福,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希望。从资产上涨的历史尺度来看,这部分资产上涨的收益,都被60后-80后得到了,中国年轻人处于一个极大的代际资产不平等之中。


 

这背后的诸多深层次话题,本应有年轻人的时代声音,以争取他们的梦想。的确,我们听到年轻人面对房价的哀嚎声,听到为了房价而奋斗的所谓社畜的自嘲,但是,这只是“年轻人的声音”,而不是“年轻的声音”。相反,一旦遇到这些话题,他们会主动制止,顿时老成、麻木得像一个80岁的老人。他们只会说,我这点光,又有什么用呢?我这点热,又有什么用呢?

 

做不到鲁迅所说的光与热,起码,别去做了那冷水。鲁迅曾经说,“我至今为止,时时有一种乐观,以为压迫,杀戮青年的,大概是老人。这种老人渐渐死去,中国总可比较地有生气。现在我知道不然了,杀戮青年的,似乎倒大概是青年,而且对于别个的不能再造的生命和青春,更无顾惜。”这似乎是当下的写照。

 

关于历史是否一定进步的争论很多。我觉得历史本身有方向,会向着高能级、高精度、低熵值的方向,以及相应的文化、政治组织形式发展。自组织的热力学方向一定如此。所以,如果这个方向能够称之为意义,或进步的话,那么,历史会是进步的。


 

但是,历史的热力学尺度,是宏大的,时代打个盹,就可以上百年。对你、你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历史正如波普所说:历史不可能做到这点(进步),只有我们人类个体能够做到。当我们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这样的事实:进步取决我们、取决于我们的警醒、取决于我们的努力、取决于我们目标概念的清晰、取决于现实主义的目标选择,那么,我们就将做得更好。



文章看过,再看却找不到了,手机又没有存长图功能,怎么办?只要关注本公号,在对话框输入任何文章链接(非本公号文章也可,右上角点击即可获得链接),即可得到返回长图,便于保存。为备不时之需方便找到,建议将本公号设为星标置顶。
操作指引

欢迎长按关注!

理性、专业、温和的中产观念!




不想喝粥才是传统,不喝粥才是爱国
“窃格瓦拉”的故事,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它才刚刚开始

不敢想象!53年前,中国挺过了比非典、新冠更残酷的疫情

“数据处理”是如何营造出“疫后楼市小阳春”的?

嘲笑意大利之前,不要忘记三十年前,它为中国做的这件善事

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底线,居然藏在猪肉与手机中!

面对疫情,人类历史上最高级别的视频会议,图片细节耐人寻味

辅导网课的咆哮背后,是不理解这个规律,无法与自己和解的家长

强烈呼吁:全民发放500元消费券的十个理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