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场由大数据引发的经济破壁之战
全文共计7116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来源 | 数据观(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 | 汪噶喂
编辑 | 方茶云
“这是一座偏居西南一隅的城市,曾被戏称为‘没有存在感的省会’。从2013年到2018年,大数据产业在这里从‘无中生有’到落地生根,再到风生水起,这座城市成功地实施了一场华丽的逆袭。如今,它以当前中国经济罕见的两位数增长率,领跑全国城市。它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成为后发优势地区仰望的标杆。”
在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上,贵州省贵阳市被授予“影响中国”2018年度城市称号。
“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引领”,这样的字眼出现在贵州身上并不是第一次。
2018年5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推出报道——《GUIZHOU: THE ROAD TO SUCCESS》(贵州:成功之路),文章从贵州的交通建设、扶贫进展、旅游文化等领域报道了贵州如何走上成功之路。
这并不是CNN第一次将目光聚焦到贵阳。早在2018年的3月,CNN就刊出文章——《贵州:中国的大数据“硅谷”》,文章指出,贵州省贵阳市被美国智库梅肯研究院评选为中国表现最佳城市,此外,在这篇文章内,CNN还生动地描述了西南省份贵州如何被大数据改变的故事。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贵州正在成为中国甚至世界绿色发展的模范。贵州是中国的‘绿色走廊’,同时也是中国的‘数据峡谷’。”大数据改变一个省会的故事不仅发生在CNN的报道里,在阿根廷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南美最大的APP平台Inforbae上,贵州被描述为“中国的一个空气纯净率达97%的新‘绿色走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贵州“贫穷落后”、“经济发展迟缓”的“干人”形象正悄然改变,而这样的改变,或许可以从大数据说起。
01
不要老是议论,看准了就干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贵阳在大数据的发展上,自认当时和东部地区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先机,所以我们考虑从数据来实现突破。”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主任唐振江回忆起贵阳发展大数据的情形。
2013年是中国的“大数据元年”。彼时的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欧洲的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继续恶化,美国的经济增长保持疲软。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为2.2%,德国的为0.7%,英国的甚至为-0.3%。全球经济活力减弱,发达国家经济滞胀,发展中国家出口大幅下降。
而此时的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虽然发展迅速、成果瞩目,但人口红利的优势已并不明显。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大陆劳动人口(15岁至59岁)数量为9.37亿人,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人,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专家预测,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将在2015年提前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电子商务、云计算、智能终端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中。数据统计,2013年,中国云计算的市场规模为60.75亿美元,接近2010年的3倍;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的整体交易规模为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国内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商品成交总额超过亚马逊和eBay的成交总额之和;2013年,中国网民的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45.8%,手机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以微信为例,微信发布仅仅2年,用户规模就达到4亿。
人口红利的消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到来、庞大的网民基础,种种因素为中国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
2013年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促进信息消费,要把握好市场导向、改革推进、需求引领、有序安全发展的原则,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贵州可以说是西南地区较早抓住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发展经济的西南省份。
2013年9月8日,贵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打造的“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
2013年09月08日,中关村“牵手”贵阳共建科技园(图/视觉中国)
之后的三个月,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中国联通(贵安)云计算基地、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项目相继在贵州开工。
2014年2月2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意见》明确,将从多方面发力,推动大数据产业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两份文件发布后的一个月,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举行,贵州发展大数据的帷幕正式拉开。
从中关村科技园的合作到多个数据中心的开建再到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的举办,贵州的这场“数据风暴”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更像一场有规划的经济布局。
02
DT时代是生态竞争,
必须抓住大数据带来的机遇
——马云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创新与产业升级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宋德铮认为,一个最小商业生态的出现应包括“资源、人才和企业的参与,越来越多相互具备协同效应的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涌现,以及应用场景拓展、不同应用场景的相互连接。”
宋德铮口中的“生态”,在当今的经济形态中并不罕见,阿里围绕电商建立起来的电子支付、物流、金融、文娱是生态,微信围绕场景建立起来的社交、电子支付、游戏也是生态。
如果留心研究,会发现,贵州的大数据发展路劲也透露着“生态化”、“产业化”的讯息。
201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从提升产业规模、促进重点行业发展、鼓励技术创新、培育人才体系等方面出台政策,推动大数据产业链发展。
而在2017年贵州省印发的《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中,这样的讯息似乎更为明显,“加快发展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服务型‘四型’数字经济,构建数字流动新通道,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四型”数字经济从以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交易等为代表的资源型数字经济,以数字终端产品、软件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运营、数字安全等为代表的技术型数字经济,以智能制造、数字农业、绿色能源等为代表的融合型数字经济,以智慧旅游、智慧健康、电子商务、数字金融、智慧物流等为代表的服务型数字经济四个角度论述了贵州如何发展大数据。
这不仅构成《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的主要内容,也成为贵州省大数据建设之路上的发展重点,而这洋洋洒洒3万多字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成为全国首个发布的省级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如果说《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等文件只是从政策层面确立贵州大数据发展路径的生态化、产业化定位的话,那么自2015年第一届数博会召开以来,贵州省在大数据领域取得的各项成果则很好地践行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生态化、产业化的决心。
2016年12月19日,贵州省大数据局发布《贵州省“十三五”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开展“全光网城市”“无线网络·满格贵阳”建设,推进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贵州省全省行政村4G网络和光纤基本全覆盖,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6730Gbps,贵阳市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
2017年2月8日,贵阳市举行首批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基地、中心)授牌仪式,贵阳市16个大数据产业聚集基地被授牌。16个基地内聚集了戴尔、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奇虎360等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培育了货车帮、白山云、朗玛、东方祥云等一批本土互联网企业;
贵州首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综合体,贵安七星湖畔的泰豪e时代(图/视觉中国)
2017年1月中旬,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截止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对全市54家单位、216个系统的2290个数据目录字典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开放数据集和API资源1180个,数据530多万条,贵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入选2018年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此外,贵阳市还发布了是全国首个大数据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
2018年2月11日,贵州省推进“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万企融合”项目。截止目前,贵阳市对贵州轮胎、詹阳动力等647个传统企业进行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60%的企业实现“上云”;贵州省建设了100个标杆项目、1020个示范项目,带动融合企业1530户;“工业云”成为全国4个面向特定区域平台试验项目之一,航天电器、贵阳海信等9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上,贵阳市高达42.5;
此外,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腾讯数据中心、iCloud中国(贵安)数据中心、华为全球数据中心等项目落户贵州,贵州初步形成以贵安新区为核心,贵阳、黔西南为补充的数据中心布局,成为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而建于贵阳、全国第一家以大数据命名的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也已成功实现盈利。
可以看出,无论是4G网络和光纤速率等基础信息设施的建设,还是腾讯数据中心、iCloud中国(贵安)数据中心等数据中心的落户抑或是千企引进、千企改造、万企融合等项目的实施,贵州大数据要走的不只是一条单一维度的数据之路,而是一条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大数据路径,即
横向上,加强大数据与工业、制造业、农业等传统行业的融合;纵向上,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清理、数据交易上延伸拓展;同时,积极制定、颁发相关法律法规,弥补大数据领域的法规空白,促进大数据行业规范发展。
而这反映在经济建设上,便是贵州省近几年来GDP的飞速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三年全国第一;2018上半年,贵州省以10%的GDP增速排名全国第一;截止2017年,大数据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目前,全省大数据企业达8900多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33%,大数据为贵州数字经济的跨越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03
数据的力量正在重塑整个社会
甚至人类的天性,我称之为“数文明”
——涂子沛《数文明》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沉淀数据的基础设施,它像大陆架一样,无数的数据和记录如土壤一般依附在它之上,这些记录催生了智能商业,但互联网的影响又绝对不止于商业。”在阿里巴巴前副总裁涂子沛《数文明》一书中,他用从结绳、甲骨文、印刷到互联网的记录方式,阐述了互联网如何影响人类文明,如何重塑社会、商业和个人的故事。
被互联网改变、影响甚至是颠覆的故事不只发生在涂子沛的文字记录中,在贵州这个西南省份,大数据也在一点一滴地影响、改变、重塑着这里的经济结构、商业力量甚至生活方式。
2016年,贵州传统风味食品“老干妈”投入700万元,在贵州建立大数据运营中心。该大数据中心通过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营销、质量检测和监管进行精准分析、精细管理,实现了企业年产值从2015年40亿元增加到2017年50亿元的效果。而这款行销“一带一路”沿线72个国家和地区,以香辣突出、回味悠长等特点而闻名的拌酱食品也成为美国人民餐桌上的座上宾,并曾被美国奢侈品电商平台Gilt 奉为尊贵调味品,限时抢购。
老干妈运用大数据做运营、促生产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成立于1997年的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依托“大数据+智能制造”,同样实现了降本提效的效果。据媒体报道,自2014年贵阳海信启动“大数据+智能制造”战略以来,贵阳海信的年产能从改造前的90万台增加到了190万台;产品生产时间由原来的1周缩短至2小时,产品不良率下降了27.56%,人工成本节省了近5000万元,运营成本降低了26.78%。
此外,还有大数据+电商的茅台、大数据+金融的贵州通TSM以及大数据+物流的满帮集团,这些平台利用大数据或互联网重构商业形态,或为平台带来了可观的营收,或对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如果说老干妈数据运营、茅台电商业务、贵阳海信的智能制造是大数据对传统产业的重塑的话,那通村村、多彩宝等互联网APP的出现,则赋予贵州人民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对这种不一样体会较深的或许是来自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镇报德村的司机陈文华,他通过在一款农村网约车平台——通村村APP上跑车,能实现月收入每个月增加1000元,这对于一个普通村民来已经十分可喜,而这样的事也许正发生在通村村覆盖的贵州39个县的居民身上。
另一个被大数据改变生活的或许是来自贵阳市的小黄,这个土生土长的贵阳人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做了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的志愿者,“看到很多有趣好玩的科技展品”、“能在贵阳能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数博会给了这个爱好科技的女孩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
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吸引参观者 (图/视觉中国)
事实上,网约车司机陈文华、志愿者小黄只是大数据贵州下的一个缩影,像这样被大数据、互联网改变的人在贵州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用APP扫码即可搭乘地铁的上班族,又比如通过“筑民生”平台即可在网上办理户籍证照、生活账单、医疗出行等一站式服务的贵阳市民。
从年轻学生到上班族,大数据、互联网正改变、影响着贵州人民的生活习惯甚至兴趣爱好,而这些反应到城市风貌上,则是城市年轻指数、创新氛围的加强(在QQ大数据发布的《2018全国城市年轻指数》中,贵阳市以88的城市年轻指数首次拿下“最年轻城市”榜首),如今的大数据,于贵州来说俨然成为一张名片。
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运用信息化、现代化手段,改造、赋能传统产业,重塑商业模式,促进经济发展。如果从贵州这些年来取得的大数据成就来看的话,确实如此。而如果将大数据联系到贵州发展经济的整体战略,会发现,对于贵州来说,大数据不止于大数据,它同时也是贵州发展大扶贫、大生态战略行动的关键环节,对大扶贫、大生态的打造起到赋能、改革、升级的引领作用。
或许我们可以从两个实例中窥见一二。
2018年年初,贵州省水利厅发布2016—2017年度贵州省水利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其中,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世纪”)打造的项目——《“东方祥云”基于遥感大数据的洪水预报系统研究》获唯一一个特等奖。该项目利用大数据,对全球范围内采集到的水库、河流水量等指标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将洪涝灾害预测期从过去的20分钟延长至72小时,以实现洪水预报与调度。基于大数据的洪涝灾害预测为政府环境治理、民生治理无疑提供了一个更有效、更科学化的手段。该项目同时成为2017年工信部《大数据优秀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案例集》入选的唯一一个水利和气象项目。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贵州农经网的“大数据助力村域经济扶贫模式”。该模式曾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脱贫和环境目标实践典型案例,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它借助大数据,对农户生产、消费等数据进行收集,为分散各地的农民提供授信、贷款、支付等金融服务,最后通过搭建农村信息发布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打通农户从贷款、种植再到销售的全链条。目前,该项目的市场运营主体已完成全省10万余户农户基础信息采集及信用评级,初期贷款正在启动中。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生产的草鞋,湄潭把扶贫开发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统筹推进,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2961户43689人,已脱贫9913户35777人。(图/视觉中国)
一组数据更能直观地感受到大数据对贵州生态经济发展带来的转变。在由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发布的《贵州省2018年上半年主要统计数据》中,2018年上半年,贵州省全省旅游总人数4.7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4.1%;旅游总收入4382.06亿元,增长39.5%,旅游消费持续“井喷”。而网络消费水平则呈现出持续增长,2018年上半年贵州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42.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0%,“黔货”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大。
“推动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大开发五个结合,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节能环保型四型产业,所有这些都为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并实现赶超跨越提供了强大的释能。”正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对贵州发展大数据的评价。
或许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数据对于贵州来说不仅仅是名片,还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强大引擎。
当然,这样的转变、这样的城市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不可否认,人才缺乏、科研基础薄弱等弱势依然成为贵州发展大数据、进行城市建设的硬伤,但正如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所说,“很多事物的开始是谨小慎微的,但一旦开始,那就为以后提供了依据,开始即存在过。”
关于大数据的贵州故事还在不断上演,而无论如何,这些故事中的人也已经与过去“落后”、“封闭”环境中的人不一样了。
-END-
关注我们
欲了解更多大数据,
区块链,人工智能
,
行业相关资讯 ,干货,
报告等,可搜索
数据观微信公众号
进入查看。
数据观
公众号:cbdioreview
官网:www.cbdio.com
微博:数据观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