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山石刻|山石遗声

沓潮学社 沓潮
2024-09-10



 潮州金山 ,位于古城之北,韩水之滨。从宋代起,历代皆有文人墨客登临金山,留下诸多题刻。散踞在金山上的碑刻,自宋以降,代代皆有,且不乏名家珍品。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昔人记载的百多处石刻,如今仅存十余处。


1978年7月,潮安县革命委员会发出第51号文,公布“金山石刻(宋·清)”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潮州市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金山石刻”进行填朱,并竖立碑牌,公布为“潮州市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或因金山石刻地处深巷之中,校园之内,境遇颇同“躲在深闺人未识”。不似西湖公园的葫芦山摩崖石刻,散布于湖山之间,供游者欣赏。


既想着,遂有了这篇关于金山石刻的介绍文(资料有限,学力不足,仅介绍校内现存的宋至民国的石刻,今人新刻不予述)。

                                                 ——写在前面



   【北宋】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


《始开金城山记》


太常博士知军州事王汉撰


金城山,境之最奇者也。距州治越二百步,  东临恶溪,西邻大湖,闾阎占其南,垣墉固其北。从昔榛莽翳奥,为蛇虺之囿,麋鹿之居。径未始辟,人不得游。山之形胜万态,  询州之耆老,咸曰目所未睹。壬子仲冬,予始至郡。阅其近逼库廪,畏盗之伏其间也。姑命辟其南,非意其为胜耳。初得一径,从石门东而上,几半,得地如砥,方广三十步,左右巨树,  惟荔校为多,  始立亭曰“荔枝亭”。亭上五十步及顶,见一石峨然出丛薄间,因以峰名之曰“ 独秀”。北行十步,出大石中,地形孤耸,顾望旷绝。西南与凤凰山对,遂立亭曰“凤凰亭”。由亭东行七十步得一址,前数石尤嘉,至宜日之初,立亭曰“ 初阳亭”。石之最高者,号曰“ 初阳顶”。由凤凰亭西,广一百步,地皆如堂,南有石,孑立如望,名之曰“望 贤石”。  由望贤石西连大岗,逾十步,有石复巨,观者必先,傍无所碍,号曰“显石岗”。其得地方越十步,南北东皆□长,湖山尽列其下,至宜日之西,立亭曰“ 西晖亭”。亭南岩壁峭险,亦以“西晖”名之。岩东南五步,丛石怪诡,隐篁筱之间,披剪未竟,势若腾踊,题曰“隐石”。石侧有洞曰“仙游”,有台曰“凤台”,谓仙所宜游,凤所宜集矣。凡命名皆刻于石,俾来者得以观焉。噫!潮为郡,隋唐而还,贤守相继。兹山之不兴,得非有待于我乎?韩文公尝东山为亭以游观,人呼曰“侍郎亭”。渡恶溪,陟峻岭,上无嘉葩美木,亭久已坏,惟一树独存。夏炎赫曦,傍无以庇。矧兹山居城隅,迩郡署,树石间错居其中,径路纡直可上下游者。知其境比韩之东山万万相远也。余既为诗以纪,有未尽,复直书以尽之。时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十日记。


译文:金城山,是潮州境内最奇妙的地方。它距离州府超过两百步,东面靠近恶溪,西面与大湖相邻,民屋在它的南面,城墙则固守在北面。从前,这片地方为杂生的草木所荫蔽,是虫蛇的聚集处、麋鹿的居所。道路还没开辟,人们不能到这里来游玩。向州城里的老人询问有关金城山的各种壮美姿态,都说从来没有看到过。壬子(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仲冬,我刚来到潮州,看到金城山与兵器库和粮仓很近,担心有盗贼潜伏其中。于是我暂且命人开辟它的南面,并不是专门因为山的胜景。最初开垦了一条道路,从石门东面往上,差不多走到一半,便有一片很平坦的地方,方圆三十步(古代营造尺,五尺为步),左右都长着大树,而以荔枝最多,于是就建造了一个亭子,命名为“荔枝亭”。荔枝亭往上走五十步到达山顶,只见一 块石头高高耸出草丛间,于是且认作山峰,并将其命名为“ 独秀峰”。往北走十步,走出独秀峰,地形高耸,环顾四周,十分空旷。因山的西南面与风凰山相对,于是就建造了一个亭子,命名为“凤凰亭”。由风凰亭往东走七十步有一个地方,前面几块石头十分奇特,适合观赏朝阳初升,便建了“初阳亭”。那块最高的石头,被称作“初阳顶”。凤凰亭西面百步左右的地方, 地势如同屋基一样高,南面有石头孑然而立,似乎在远望,就把它命名为“ 望贤石”。从望贤石向西面山岗前进十步,又有一块巨石, 游览的人定要先来到此处,石头旁边没有什么障碍物,所以称为“显石岗”,占地方圆十步,南面、东面、北面都很狭长,湖山都依次排列在它的下面,适合观赏夕阳西下,便建造了“西晖亭”。亭子南面岩壁陡峭,也用“西晖”来命名。往岩壁东南方向移五步,成堆的石头十分诡奇,隐藏于竹丛之间,竹丛没有完全被砍伐掉,而石头的姿势却像在争相腾跃,便题名为“隐石”。石头侧有一个洞叫“仙游”,有一个平台叫“凤台”,意思是适宜仙人游赏、凤凰栖居的地方。我把所有命名都刻在石头上,使游人可以参观。唉!潮州是一个郡城,隋唐以来,贤明的太守连续不断。但是这座山的建设之所以不兴盛,难道不是在等待我来开辟吗?韩文公曾经在东山建造亭子,让人游玩观览,人们称它为“侍郎亭”。需要渡过恶溪,翻越峻岭,山上没有秀美的花树,亭子已经坏了很久,只有一棵树在那里。夏天炎暑炽盛,却没有荫蔽的地方。况且这座金城山位于潮州城的一角,离州郡很近,树木石头交杂其间,道路迂回曲直可以上下游赏,由此可知它的景色比韩公的东山要美得多。我作诗记下这件事以后,余兴未尽,于是又写了这篇文章来尽兴。时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十日记。


说明:

该石刻存于金山南麓(今学生食堂附近)一巨石上,刻石面积约230厘米x235厘米,自右至左竖排二十六行,楷书竖刻。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明《永乐大典》、清光绪《海阳县志·金石略》皆有著录。

王汉的《始开金城山记》,自述其开辟金山景点始末,是金山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为后人了解金山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更是研究潮州城市开发史的重要资料。

王汉,生平不详。大中祥符年间累官潮州知州。金山景点的开辟,大多自王汉开始。


《冶奉命和金城山诗》


前守海阳县令钱冶


高低簇画屏,深映揭阳城。

作镇全当坎[1] ,传名独配庚[2]。

孤标并嵩华[3],嘉致次蓬瀛[4]  。

井邑浮埃断[5], 公衙净霭生[6]。

坐余怜地□,□□□……(下阙)



[1] 坎:《易》卦名,八卦之一。坎象征险难,代表水,为北方之卦。此指金山位于潮州北部。

[2]庚:天干中的第七位。古代谓五行中的属金。

[3] 嵩华:嵩山和华山的并称。

[4] 嘉致:优美的景致。蓬瀛:蓬莱和瀛洲,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5]井邑:城镇;乡村。此指金山南面为城中民居。

[6]公衙:衙门。此指金山与潮州州府距离近。


说明:

此石刻刻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残存。潮州市博物馆《潮州市文物志·摩崖石刻》载:“刻在金山南麓‘凤台壁立’右下方,楷书竖刻,石刻高约80厘米、宽约330厘米,刻文模糊不可辨,仅标题数字尚可认。”


钱冶(982—1033年), 字良范,江苏武进人。景德二年(1005年)进士。历广陵、海阳二县令,宁国军节度推官,迁著作佐郎、知金堂县,迁秘书丞、知如皋县。再迁屯田员外郎通判宣州,未行,明道二年(1033年)卒,年五十二。欧阳修为其作《尚书屯田员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



【至和二年(1055年)】


《郑伸筑城记》


皇祐壬辰岁夏五月,蛮贼侬智高破邕管,乘流而下,攻五羊。有诏岭外完壁垒以御寇。潮州筑城,土功不坚,未期悉圮。越明年癸已九月,予到官,翌月庀役,至二月以农作暂休。去年甲午十月复兴功,今年正月毕,其始末存诸城记,兹姑纪岁云耳。圣宋至和二年乙未岁二月初吉,虞庠博士知郡事郑仲磨崖识之。侍禁权监押史抗、殿直监押师永安、佐着签署判官陈世京、推官雷应昌。



译文:皇祐间壬辰年夏季五月,南蛮叛贼侬智高攻破邕管,顺着江河而下,进攻广州。皇帝诏使五岭以南地区完善壁垒以防御贼寇。潮州筑造城墙,筑土工程做得不坚牢,过不了多久就都崩塌了。到了第二年癸巳九月,我到潮州任官,次月雇用工匠施工,直到二月份因为农作暂时停止施工。去年甲午十月重新修筑工事,今年正月完成,因为最初没有以文字形式保存在城记中,这智且用来记年岁。圣宋至和二年乙未岁二月初一日,国子监博士知潮州军州常郑伸在山崖石壁上镌刻文字记载这件事。侍禁权监押史抗、殿直监押师永安、佐着签署判官陈世高京、推官雷应昌。

说明:

该石刻存于金山南麓隐石洞侧(学生食堂附近,隐石洞今已不存),高约390厘米,宽约330厘米。 共十行,前六行每行十六字,后四行字数不等。正书阴刻。


郑伸,虞庠博士。皇祐五年癸已(1053年)正月知潮州郡事。




【约熙宁八年(1075年)】


《第一山》


说明:

石刻存于金山南麓一巨石上,石刻,字约45厘米见方,无款。光绪《海阳县志·金石略》著录,题为“米芾题字”,云:“右题字在金山崖石上。书在楷行间,笔势遒逸……石刻无年月题识。”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海岳外士、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湖北襄阳人。北宋书法家、书画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官至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世称“米南宫”。



 【南宋】


【庆元四年至五年(1198—1199年)】


《拙窝》

说明:

石刻存于金山南麓,《郑伸筑城记》之东。正书横刻,字大30厘米见方;又侧勒“晦翁为子晦书”,六字大二寸,正书直行。


石刻原埋于土中,光绪丁丑(1877年)建金山书院始出土。


光绪《海阳县志》引《舆地纪胜》:“拙窝,在海阳县内金山,旧名遥碧。宋廖德明(潮州通判)更名,朱子书额,并刻周子《拙赋》于岩石间,今犹存(〈拙赋〉已佚)。”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婺源人。南宋著名思想家,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之一,世称“朱子”。


《沈杞残刻》


说明:

该刻为金山顶初阳石上端南宋遗刻,于庆元五年(1199年)由知州沈杞题刻,是记载其任职一事的记事碑刻。

石刻大部分深埋地下,无法多加考证。

沈杞,常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庆元五年冬(1199年)知潮州。建小学,拨小学田。创建八贤祠。


【嘉定十年(1217年)】


《金山题拙窝诗》


其一

一生无奈拙谋何[1],爱向金山住拙窝。

从今自谓可藏拙,不知添得拙还多。


其二

巧拙分明是两歧[2],巧中有拙少人知。

如今用处从渠巧[3],用到穷时巧必危。


嘉定丁丑重阳日,蒙庵赵清卿。


[1]拙谋:笨拙的计谋。此句谦称自己笨拙,不会玩弄心眼。

[2]两歧:两种意见分歧。

[3]渠:他,它。


说明:

该石刻存于“拙窝”之上。光绪《海阳县志·金石略》著录,云:“刻在金山拙窝上,八分书。近建金山书院,埋没土中,仅存三四字可见耳。”


1998年,学校建图书馆,挖出此石,重置于“拙窝”之下。


赵善涟,字清卿,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南宋嘉定间曾任海阳尉、潮州通判。




 【元代】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清晖同趣》

丁未春灵武王用文书


说明:

存于金山南麓。每字高约50厘米,宽45厘米。


王翰,本名那木翰,汉名王翰,唐兀氏(西夏人)。本籍宁夏灵武,后占籍安徽庐州。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夏,福建陈友定出兵平定潮州之乱,翌年冬月命王翰为潮州总管,是为元朝最后一任潮守。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春三月,明军逼近,王翰弃城而去,潮州正式归顺明朝。


元亡后,王翰曾隐居福建永福山中,“ 谢绝人事,与樵夫牧竖为伍”,号友石山人。洪武十一年(1378年) 二月,朝廷下诏征辟,地方官催他入京,王翰乃从容引决,以明志节。


王翰任潮州总管不及二年,又值三阳长期战乱之后,能尽力安辑地方,恢复文教,使地处闽粤之间的潮州竟得以安定,元明鼎革之际地方也没遭受兵祸。明以后,一直入祀潮州名宦祠。


王翰不以书法名,但此四字篆法古拙,气势沉雄,颇能脱俗。



   【明代】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皇明嘉靖己酉科题名》


罗惠:饶平人。任平乐府教授。

刘怀仁:饶平人。任宜春县知县。考六十二。

陈德纯:海阳人。任临湘县知县。寿九十三。

杨希说:海阳人。任茶陵州知州。

萧宪肃:潮阳人。

潘璞:海阳人。任署益州知州。

许尚静:饶平人。亚魁。任南昌府同知。连城县名   宦。敕赠父母、封妻。

徐     铿:程乡人。任分水县知县。生祠、名宦。寿八十四。

刘源涌:海阳人。任龙岩县知县。

洪应聘:揭阳人。任建昌县知县。

黄     爽:揭阳人。任邵武府同知、前国子监助教。寿七十。

傅大聘:海阳人。任苍梧县知县。寿九十。

叶廷模:海阳人。任奉新县知县。

金文叶:饶平人。经魁。任南丰县知县。寿七十。

林时芳:潮阳人。任独山州知州。

沈乔楠:饶平人。任仪真县如县。

林有源:潮阳人。乙丑进士,任兴化府知府。

吴逢春:海阳人。己未进士,任河南道监察调史。

 

许尚静男梦辰书丹,梦龙篆额。


说明:

存。《海阳县志》卷三一《金石略二》云:“右题名记在金山拙窝石壁石边石刻上,正书。”《潮州市文物志》所著录刘怀仁寿八十二,此“六十二”应为讹文。


【万历十年(1582年)】


《凤台壁立》


说明:

石刻存于金山南麓,《冶奉命和金城山诗》之上。《金山志》:“右刻在隐石洞(今洞已不存)巨石壁间。四字大尺许。正书横行。”据《潮州市文物志》,尚有尾款:“万历十年季春吉日,守巡道三山郑岳、姚江邦时化题。”


郑岳,字峻甫,又字永翰,号谦山,福建长乐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历官华亭知县、工科给事中、吏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云南副使,万历九年(1581年),任广东副使。万历十二年(1584年),官至云南参政。


【万历年间】


《黄琮父母封赠碑残刻》


……□盖有平反而庆及子孙者,况于其父乎?尔黄夙兴乃天……□琮之父性资倜傥,行谊端醇,孝友素重于乡评,仁重聿彰于……□盖臣,兹用覃恩,赠尔为文林郎大理寺左评事,膺显……□于奕世。


……□狄之事,未尝不慨慕其人,今朕之世,而有追芳前……□氏乃大理寺左寺左评事黄琮之母,蕙质天成,冰……□半世机丝,克成夫志,竹泪尚余于琼珮,萱摧弗逮……□增松槚之辉,尚慰蓼莪之慕。


……□二月初


说明:

黄琮,饶平人,明万历十年(1582年)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曾任福建左布政使。太平路考院巷口前有表彰他的“文宗方伯坊”,牌坊已废,2008 年重建。


【宣德年间】


《金山庵置福田碑记》


说明:

此石刻于2015年出土,出土时已断成二截,经修复后置于金山西晖楼旁。


石刻具体年份暂不详。清光绪《海阳县志》卷二七《古迹略二·寺观》记载——“金山庵:明宣德间(1426—1435年)建。国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总兵马三奇重建。”



  【清代】


【清光绪年间】


《金山书(院)》


说明:

清光绪三年(1877年),潮州总兵方耀就金山周濂溪祠旧址改建金山书院。该石刻应为此期间产物。原悬于书院门,抗日战争期间被炸落,“院”字佚失。今残碑存于金山图书馆旁。



《金山晚眺》


落日亭边望远林,一江皓月浑天心。

星摇鳄渚随云立,树接凤城隔岸深。

倚石难寻孤鹤梦,扣松疑作老龙吟。

何人妙解琵琶曲,流水高山意不禁。

楚兴国竹船居士刘蔚南题


说明:

该石刻存于山顶东南边一览亭旁,约刻于清光绪年间。全文楷书竖刻,字径存许,又侧书“楚兴国竹船居士刘蔚南题”十一字。


刘蔚南,生平不详,江西兴国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


《海防火药局》


光绪十八年夏月重建


说明:

据《潮州二千年》一书记载:乾隆元年(1763年)在金山建火药库。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月二十五日晚,盗贼窜入火药库盗取火药,  误引火药爆炸,一时间烈焰冲天,震动200多里。北至大埔三河,东南至澄海等地均有感觉。附近民屋倒塌几十间,压死居民十七人,马发墓前地裂数尺,守管金山机器局的军人及其子同时丧生。 之后仅留坚固的墙体,有石匾刻上“海防火药局”。


此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搭竹蓬屋顶的大礼堂,可容三千学生开会,后因被台风吹毁,改为露天剧场和篮球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成学生宿舍,火药库墙体尚在,成为历史陈迹。




《潮州金山书院租业碑(附都门旅费)》


计十二款


一、饶属油麻墩塭田二百八十亩,围外带水坦一片。

藩照载住油麻墩。  四至:东至海坪,西至镇署义学围,南至海,北至围。


一、澄属新旧围畔塭田二百四十亩零九分。

藩照载住围畔。  四至:东至金东围,西至合兴港,南至东陇港,北至和/利合围。


一、澄属金东围塭田四百一十六亩,围外带水坦一片。

藩照载住金东围。  四至:东至海,西至围畔利合塭,南至东陇港,北至利合坪外金北围。


一、澄属金南围塭田三百八十五亩,围外带水坦一片。

藩照载住金南围。  四至:东至海,西至福合围,南至鲈鱼港,北至东陇港。


一、澄属金北围塭田六百零四亩外带水塭一片。

藩照载住利合围外。四至: 东至海,西至中割,南至利合金东围塭堤,北至海。


一、澄属红肉埕塭田三百七十三亩。(内计沙田三处,共三百二十三亩。又沙埧一处,约三百亩,与外沙乡王姓分耕,各得一半,现已开耕者一百亩,计得五十亩,合四处塭田,共三百七十三亩。)

藩照载住红肉埕。  四至:东至海,西至围,南至金狮喉港口,北至南港口。


一、澄属金兴围塭田六百二十亩,外带水坦一片。

藩照载住新合围外。  四至:东至海,西至新合塭堤,南至新才围,北至下沟溪。


一、澄属盐灶新围外东畔水坦二百亩。现尚未围。藩照载住盐灶新围外东畔。  四至:东至海,西至塭,南至海,北至海。


一、澄属珠池肚塭田七百亩,带水塭二围,白坦蚶埕一带。

藩照载住珠池肚。  四至:东至朱家园昆冈书院塭,西至海河沟,南至海,北至朱家园。


一、澄属香炉山前外塔头海中流路之傍木桁三排,计二十七柱。

四至:东南至海,西南至三屿仔,东北至海,西北至海。


一、澄属汕头金山街行铺一百零一间。

四至:东至桥脚盐埕,西至海,南至金山横街栅门,北至厦岭溪。


都门旅费

一、澄属广兴围草坦五百亩,围外带白水坦八百亩。

藩照载住广兴围外。 四至:东至海,西至广兴围。 南至北港,北至铜旗港。


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腊月谷旦立



说明:

存,在山腰科学馆一侧。此碑刻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记载了金山书院赖以生存维系的资金来源——田租, 以及相关田产的具体地理位置,具有较高的经济史、教育史研究价值。



【民国】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观潮》

甲戌夏第四中学李校长卓寰邀游留题,江亢虎。

说明:

石刻存于金山南麓,《始开金城山记》上方。高约60厘米、宽约230厘米。

江亢虎(1883—1954),原名绍铨,号洪水,亢庐,祖籍安徽省旌德县,是著名学者、“中国社会党”领袖、政客,后沦为汉奸。主要著作和文集有《洪水集》、《中国近代元首印象记》、《中国社会改革》等。


南宋郑厚在《金山亭记》中所言:“金山之气象,实潮之气象也。”


散踞在山间的崖石,当它们被古人刻上诗文题字时起,便不再只是一块石头。它们注定成为这“金山气象”、“潮之气象”的见证者,成为历史沉淀的注脚,可补史书之不足。


但由于种种原因,原本满山的石刻在朝代更迭的战乱和后人的建设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数量大减。


1987年列入文保的明嘉靖石刻《海不扬波》、明代州总兵俞大猷的《伏虎石》,如今也尽佚失。


金山石刻是文物保护单位,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理应引起重视与保护。因此,斗胆向校方和文物管理部门提出几点建议:


1.定期对石刻进行填朱,清除石刻周围的野草杂物。


2.校方组织师生了解石刻历史,认识其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共同保护石刻。


3.文物管理部门和校方应一同努力,加大保护力度,杜绝一切破坏石刻的行为(如在石刻保护范围内新建景点、在原石刻所在岩石上再增今人新刻)再有发生。



4.民国石刻《观潮》(上图)附近仍有大量可辩识碑文,建议进行拓印释文,填朱保护。


——写在后面




THE END


 



整理/辛士

        摄影/野火、辛士

排版/彦钶

       封面图/郑鹏老师

       参考 /《金山艺文选》《金山文化景观》



嘿,最近好吗?
春饼鸭母捻或者粿条汤,
牌坊街或者湘子桥都愿你开心地,
迎着带凤凰单丛味的风
走过潮府的大街小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沓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