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Monocle 15 周年特刊里,看到纸媒幸存者的“成功秘诀”|阅读推荐
🅑 Booklist
星河、德累斯顿和上海
🅣 Talk
未来的小说必须癫狂?
🅒 Corner
Patti Smith 的桌子上有什么
🅜 Magazine
Monocle 15 周年特刊预告
帕蒂·史密斯,这位被称为“朋克教母”的作家最近在读什么书呢?我们在她的桌子上发现了两本书,并让它们成为本期书单里最特殊的推荐。
除严肃文学外,各出版社带来了几本具有实验精神的新书,比如《索拉里斯星》作者莱姆在 1964 年写下的《技术大全》,是一本关于未来畅想的论述性书籍,除了理论还兼具作者的哲学思考;而简·鲍尔斯的《两位严肃女士》以及 btr 的《上海胶囊》则突破了传统小说写作方式,是作者探索写作可能性的产物。
抱着对实验性书籍的兴趣,让我们和《上海胶囊》的作者 btr 聊聊:这本“纸上展览”的灵感来源。
同样值得推荐的还有 Monocle 十五周年特辑。这是我们第二次推荐了,因为它足够重要:创办人 Tyler Brule 在卷首中透露了哪些秘密?
🅑Booklist
❶
《这一切》
[美] 詹姆斯·索特
理想国|海南出版社
詹姆斯·索特一直以冷静、精致的文笔在坊间闻名,也被誉为“作家中周知的隐秘大师”。当他用生活中的残破碎片构建起二战后人们继续生活的社会图景时,那些在人生中灰色时刻闪烁的光辉依旧能够感动读者。
本书从二战末期一名海军军官的人生轨迹讲起,在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背景下,索特用大量的细节描写了主人公菲利普·鲍曼“那曾经向他敞开,并且被他拥有的生活”。
❷
《技术大全》
[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如今我们再去细品莱姆曾经所说的话:“《技术大全》是我所有这些论述性作品中唯一满意的一本。这本书已经活了下来,而且依然很有生命力。”你不得不感慨当他站在 1964 年的时间节点上时,对于未来生活畅想之精准。
与莱姆的《索拉里斯星》不同,本书更像一次严肃哲学写作的产物,但兼具着科幻小说的特点,这是莱姆将他生物学、物理学、信息学、热力学、控制论等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后的大胆假设,讨论了进化、宇宙、社会、现实、人工智能、创造世界等深刻的问题。
❸
《银河英雄传说》
[日] 田中芳树
新经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当田中芳树写下那句广为流传的“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时,这部有关浩瀚宇宙征途的科幻小说就注定会给读者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小说也被改编为了动画,是上世纪末里程碑式的作品。
《银河英雄传说》一经出版便摘获了日本科幻小说届举足轻重的“星云奖”,田中芳树用 10 卷、200 余万字以及 200 多位人物编写了一部以银河为舞台的英雄史诗。
❹
《两位严肃女士》
[美] 简·鲍尔斯
一頁folio|当代世界出版社
简·鲍尔斯如今被酷儿们视为精神偶像,她以及她的伴侣保罗·鲍尔斯在上个世纪便大胆地承认自己是双性恋。本书的写作灵感来源于她在度蜜月时参观的女同性恋酒吧。
这是一本怪异的小说,无论文笔还是结构都让人在读罢后为之称奇。“我的内心深处其实跟你一样,也是个疯子。”两个不安于现状的女人严肃地挑选着她们的人生冒险。两位出身中产阶级的女士各自走向各自的“堕落”。
❺
《德累斯顿》
[英] 辛克莱·麦凯
新经典文化 |文汇出版社
1945 年 2 月,末日从天而降,上千架轰炸机飞过,德累斯顿在一夜之间沦为废墟,“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欧洲文明的中心,就这么在地图上消失。究竟谁该为德累斯顿的毁灭负责?这一问题的讨论经久不衰,热烈程度甚或高于人们对广岛核爆的关注。
作者从个体叙事入手,从多个角度结合德累斯顿市的艺术、建筑、音乐史详细描述了德累斯顿大轰炸的缘起、经过和影响,在仔细了解那段历史后,难免令人震惊并感到痛心。
❻
《时尚及其社会议题》
[美] 戴安娜·克兰
译林出版社
服装在如今已变为一个符号,我们不再将功能性视为选择服装时的第一要素。服装所传达的信息多年以来又是如何改变的?戴安娜·克兰将法国、英国和美国的服装变革历程进行了全面且详尽的比较,并以此向我们演示了衣服所代表的社会意义是如何变化的。
阶级的不同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着装选择,但随着时尚的发展进化,潮流的创造不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下层阶级的服装也开始影响到中上阶级的着装选择。这种更多层次的时尚流通,为服装的社会意义带来了更多的变化。
❼
《我们为什么爱饮料》
[英] 亚历克西斯·威利特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奶茶、可乐、气泡水、奶昔或者果汁以及种种你日常生活中根本离不开的饮料,它们究竟是如何成为当代人类生活习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本书从极其基本的饮品入手,拓展至各种网红饮品,分析了它们带给人快乐的秘密,让我们对饮料成瘾有更深刻地了解。
它戳穿了各种“健康饮品”通用的“忽悠公式”,还分析了饮料公司对舆论的操控以及对国际政策的干预。本书曾入围 2019 年度安德烈-西蒙食品与饮品图书大奖,是一本全面、有益又有用的科普读物。
❽
《海中白象》
[美] 凌岚
十月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凌岚的作品被人们划分在“新移民文学”中,本书作为一本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九个中短篇小说,主人公均为移民美国的华人,描写了他们在美国生活的日常。
《海中白象》里描写的美国,是一个普通人的美国,一个更真实的美国;这些中短篇小说共同组成一幅移民浮世绘,个人的奋斗在生活的偶然性面前显得如此脆弱,人们求生的热忱又如此强烈,营造出一种命运的神秘感和悲壮感。
❾
《乐园之丘》
[荷] 米尼克·希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二十一世纪,女性身体到底由谁说了算?独属于女性的身体部位,又一直在被谁审视和评价?性别偏见、身体暴力、母职惩罚、生育困境……女性为何总是遭遇不公?又该如何突破性别困境?一部揭示女性有关自身的观念如何被父权社会所误导,并逐渐失去权力的跨文化研究之作。
米尼克·希珀在书中引用了大量案例,从人类的起源开始追溯有关父权制是如何形成同时伴随着女性因身体器官得而又失的权力。最终试图回答一个在新的时代,意识觉醒的女性又将如何突破性别困境的问题。
❿
《孤独是迷人的》
[美] 艾米莉·狄金森
磨铁·大鱼读品|浙江教育出版社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传奇女诗人,自 1956 年开始,25 岁的艾米莉·狄金森杜绝了一切社交,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投注于诗歌写作中,共留下 1700 余首诗稿,但在生前仅发表过其中的 7 首。她死后剩余的诗稿才被发表,逐渐被人们所知,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本书采用中英双语的形式以艾米莉·狄金森作品的知名度为导向选取了部分诗歌,同时邀请了诗人沈浩波先生撰写万字长文导读以方便读者对诗人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
⓫
《形影不离》
[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磨铁·大鱼读品|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部纪念友谊的小说,在波伏瓦的一生中,有两次失去对她影响至深,一次是丧失对上帝的信仰,一次是挚友扎扎的去世。在这部小说中我们似乎可以看见扎扎与波伏娃的影子,是一部讲述两个女孩以学校为起点逐渐成长的故事——希尔维一步步走向自由,安德蕾却在家庭和礼法的约束下,逐渐成为困兽。
本书手稿是在波伏娃去世后首度面世,这是一部曾被萨特评价为“没有出版的必要性,读者也不会感兴趣”的小说,而正因此波伏娃没有选择将其出版。波伏娃的养女认为这是一部成熟的作品,故而决定出版,同时还为本书作序附上了附波伏瓦珍贵照片、手稿、信件。
⓬
《我们为何无聊》
[加] 詹姆斯·丹克特/ [加] 约翰·D.伊斯特伍德
译林出版社
“无聊的人被一种欲望所折磨,却不知道满足这种欲望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很难意识到这种消极情绪正在极大地影响我们,它似乎是无处的不在的,但又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本书从无聊的历史和含义,到无聊在不同年龄层、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再到无聊的成因与机制、无聊的反义词和流行化,本书为我们提供关于无聊的科学认知,然后给出无聊的解法。
本书作者詹姆斯·丹克特因其哥哥在车祸导致脑损伤后更容易感到无聊而对这个现象产生研究兴趣,并专门建立了丹克特实验室研究“无聊模型”。
⓭
《达摩流浪者》
[美] 杰克·凯鲁亚克
一頁folio|当代世界出版社
自由上路、追求理想与爱,无论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还是现在都是青年们追求的永恒主题。凯鲁亚克用这本自传体小说在当时为追求自由、反叛与独立的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较于凯鲁亚克更为人熟知的《在路上》,本书更多着墨于理性上的讨论。
就是在这本书中,凯鲁亚克写下了那句经典的“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达摩流浪者》基于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真实经历,当时他对佛教的精神理解模式产生了兴趣。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贾菲·赖德的原型即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
⓮
《从设计看企鹅》
[英] 菲尔·巴恩斯
企鹅兰登中国|中信出版集团
时至今日企鹅出版社已经成为了书籍设计和出版品质的代名词,在八十余年的发展岁月里,企鹅出版社一直在创新并寻求新的突破,它在书业艺术领域定义了什么是标准与经典,什么是艺术和美,影响了英国人乃至世界的审美品位、思想、知识和性格。
本书是一座企鹅设计的博物馆,从企鹅第一本平装书的诞生开始,选取了 540 个在企鹅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封面,从设计切入,串联起企鹅品牌建构、发展和重塑的精彩故事,并探索了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艺术家和编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之交织在一起的英国文化、平面设计、摄影、插画、印刷技术等的发展流变。
🅣Talk
⓯
《上海胶囊》
btr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和《上海胶囊》作者 btr 聊聊!
——我非常认同我喜欢的西班牙小说家恩里克·比拉-马塔斯对于“未来的小说”的理念,他认为未来的小说“必须是癫狂的小说(novel of deliriums),否则就根本不存在。”
这是一次写作,也是一次策展,btr 用策展人的思路在纸上用文字为大家带来了一次“展览”。小说成为了纸上的展览,将虚构成分织入真实的生活。作者在他的小说中观看,想象,游荡,并将艺术介入人与世界之间。19 篇故事犹如 19 个虚实映照的镜厅,为我们时代的都市生活保存下充满迷思的奇妙胶囊。
本书极具实验性,是一次对纸上小说边界进行探索的尝试。在书中作者对自己喜爱的艺术家进行了致敬,在每一个故事里依据线索去理解作者与人物间的关系是这次“观展”的乐趣之一。
btr:我写作的灵感主要来自日常生活。我是一个喜欢在城市里游荡的人。城市总能给人刺激,一场没有看懂的展览、一块失灵的广告牌、梧桐树身上的几笔涂鸦、咖啡店邻桌尬聊的一对相亲男女或一只在信箱旁边结出的茧都会让人惊奇,而每一块生活的碎片都有可能是一个等待爆发的小宇宙——有时你拍下它们,有时你想为它们写一个故事。
相比展览,出版一本书能够让我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和故事潜入更多人的视野。如果读者读完能会心一笑,得到一些愉悦或慰藉,甚或只是从这个不够好的世界里稍微分心几小时,那也很好。
btr:策展(curate)这个词也有“选择、组织、呈现”的意思,与做一本书很像。《上海胶囊》里写到很多展览和艺术家——无论是现实世界里真实的,还是以此为灵感虚构的——那么用“19 个展厅”的意象来串起整本短篇集会让全书的内容和形式更统一,更有整体感。另一方面,我也想暗示一种灵活的空间感,你可以让书随风翻动,从任何一页进入,就好像有时候你去看展,误乘了一个直达电梯,从展览中段看起一样。
说到“策展理念”,不如说是我希望呈现怎样的小说吧,我非常认同我喜欢的西班牙小说家恩里克·比拉-马塔斯对于“未来的小说”的理念,他认为未来的小说“必须是癫狂的小说(novel of deliriums),否则就根本不存在。”他说的“癫狂”是雷姆·库哈斯设计的不同建筑风格叠映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般的,他认为这栋建筑“预示着未来小说古怪而复杂的结构,因为那栋迷人的建筑建基于模糊、不连贯和不确定的形状,缺少任何协调性和视觉逻辑”。
btr:如同展览有“动线”,如果线性阅读《上海胶囊》,也可以说这就是我设计的动线。虽然有 19 个短篇,但我设计了一些彼此勾连的线索——一些人物会重复出现,比如作为编辑的沈大成、作为外星人的古尔布以及有时是我有时不是我的小说家等;一些主题也会彼此呼应,比如展览的非物质性、城市的迷宫特质、真实与虚构的叠印等——试图给读者一种似曾相识(déjà vu)的感觉。所以尽管读者完全可以用自己的顺序读,我还是邀请大家线性地再读一遍——如果我在《细涌》里的愿望能实现的话,我说不想写一部 Page Turner,而想写一本 Page Returner,让人回头再读的小说。
btr:在我看来,碎片化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现实,就像电脑永远都在多进程运作一样。所以我理解的“碎片化”包含了很多层面,它既具有一种共时性,也带有多视角的意味,就像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所以我在《玛嘉烈的贝伦》试图用括号实现这种多人称的立体感),更为了破除对“完整图景”的幻象。如同我经常引用的乔治·佩雷克《人生拼图板》的结尾,他几乎预言了这个时代——“1975 年 6 月 23 日晚上,瞬间就是八点钟。巴特尔布思坐在他的拼图版前,永远离开了人世。桌子上摆着他的第四百三十九副拼图版,已经拼出的图案是黄色的天空,可是中间留下一个黑影;还缺一块拼版。空缺的形状正好是 X,而死者手中拿的一块拼版形状却是 W。这真是长期以来人们早就预料到的对他的一种讽刺。”
从这种意义上说,书籍和“碎片化”之间或许并不冲突,因为如上所述的碎片化早已内化在我们的生活里。而另一方面,就算是狭义的时间碎片化也不能怪“互联网阅读习惯”——我常常觉得,并不是手机让你的生活和时间碎片化,而是因为你看手机不专心……毕竟这是一个没法专心的时代,因为生活总是充满了超级链接。
🅒Corner
帕蒂·史密斯对生活的热情一直贯穿着她的创作生涯,无论是音乐、写作亦或是艺术品创作我们都不难在其中发现那滚烫的情感。这正如她在社交平台上的简介一般“We are all alive together”,永远对生命充满敬意。
年近八十的帕蒂·史密斯一直活跃于社交网络上,她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生活,我们也经常可以通过她发布的图片与文字瞥见一些她生活中的琐碎信息,看看她最近在读什么书?
⓰
Three Novellas
Samuel Beckett
Calder Publications
塞缪尔·贝克特的小说集,其中收录了贝克特在 1946 年写下的三篇短篇小说 The Expelled、The Calmative、The End ,都是贝克特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这三部小说和他在同年写下的 First Love 一起代表着当时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高潮。
⓱
Nach der Natur
W. G. Sebald
Fischer (Tb.)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在 1988 年出版的一部诗集,用三首长诗讲述了三个人物的故事,其中第三个故事便是塞巴尔德本人的亲身经历。
值得一提的是,图中帕蒂·史密斯的是德文原版书籍,而本书在之后也被编译成了英文书籍 After Nature,这是塞巴尔德出版的第一部文学作品。
🅜Magazine
⓲
MONOCLE
Anniversary Special
MARCH 2022 · ISSUE 151
Monocle 发布了第 151 期的十五周年特刊,这意味着从 2007 年 1 月的第一期开始,Monocle 以每年 10 期的节奏连续发布了 15 年。
Monocle 能够“逆潮流”地在全世界获得影响力的秘诀是什么?在这本即将发布的十五周年特刊中,有一封主编 Tyler Brule 在火车上写给读者的信,或许能解答你的疑惑。
其中谈到:
“所有这一切的核心是一支由编辑、通讯员、研究人员和设计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他们为我们报道世界的方式带来了独特的视角……”
“早些时候,充满困惑的媒体研究者和读者问道,为什么我们要绕过那些大(显而易见的)故事,为什么我们不对那些得到了数十亿美元市场的技术初创企业进行特别介绍。我们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你已经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这些故事了。
……15 年后,我们的反应是一样的:我们希望派遣记者前往较少探索的城市,采访领导者和文化人物,并介绍对走向全球没有兴趣的设计师和品牌。”
✈ POPEYE 三月刊,编辑再次造访大家感兴趣的“房屋”。如今,它既是休息之所,也是工作空间——但无需在意别人的看法,生活方式是自由的。
✈ W 一年一度的好莱坞最佳演员特刊,内页星光熠熠!✨
✈ The New Yorker FEB.14 & 21, the Anniversary Issue. 不要错过特辑。
✈ 庆祝十周年,The Greatest 本期主题为“Satisfaction”(满足感) ,与许多创意人士共同创造了有史以来最特别的一期。
✈ Lodestars Anthology 第 16 期,探索澳大利亚的土地、荒漠与海洋……如果你对旅行还有兴趣的话。
编辑:Andy
撰文:Via
Halipuu 是什么?又到了学习北欧新词汇的时间
“破坏市容”的涂鸦,到底属于谁?
文字构建的通道,看见女性、战争以及更多困境的出口 | Books
植物演的江湖动作片是怎么回事?
互联网并未带来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平等的世界——那什么可以?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关于人文、旅行、审美的微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