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刚刚创刊的 V 中文版,这篇文章回答了我的所有疑问

☁️ 乌云装扮者 2023-04-07

 V 中文版创刊号


王锋主编的新杂志 V 上线前,我就有了一些关于杂志的疑问,碍于各种原因没有机会提问。


不过,大概是在 2015 年的时候,我还在杂志社工作,就问过当时任 GQ 中文版编辑总监的王锋:您还喜欢杂志吗?答案是否定的。但他又找补回来说,我喜欢的是作为品牌的媒体,这个品牌不只是印刷杂志。


2023 年,当我还想问同样的问题,已经明白了无论语言如何描述和解释,时间已经替他作答。


但是为什么连微信公号都要变成传统媒体的 2023 年还要做杂志?杂志的时代,到底有没有死透?近两年,不仅是 V 中文版,国内还有很多时尚杂志要创刊,它又要如何区别于其他杂志呢?……


总之有很多必须要问主编的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发现“主编”已经不是多么难以抵达的位置,拜社交网络所赐,只要你会创建账号,你就可以当一名主编……


我记得,有一年的 GQ 封面人物是刘德华,封面标题是《职业偶像》,那四个字常常令我感动。准确地说,是前两个字让我感动:原来,连偶像,也必须是“职业”的,才能拥有无法撼动的成就。


我们对工作这件事抱有时代的期望和失望,喜欢对比每一代人的工作习惯,谈论那些年轻的天赋,行业的八卦,与此同时又忽略了,“职业性”甚至是一种能力和道德,并随时间非自然而然地到来。


这是王锋主编的第几本杂志,我都记不清了。但没有停止创刊的王锋,在我的心中,是一位职业主编。


刚刚看到 V 中文版的创刊卷首语,我有一种问题没有发出去、就收到了答案的感受,在此分享给各位。☁️






 V 中文版创刊号邀请 27 位艺术家和设计师创作了 V 设计,滑动查看部分作品


第一次选题会

王锋


第一次选题会,已经是 1 月 7 号,杂志 4 月发刊,中间还有春节,时间很紧了。当时的编辑部,不到 10 个人。


V 是一本高档时尚消费类杂志,强视觉是它的基因。我们找来创意总监 Jumbo Tsui。日常一身黑色的宽袍大袖,无声扫过楼道,像个身怀绝技的高僧,只有走近细看,才能看出这黑色的不同层次、色泽和质料,搭配讲究。我们请来的这位创意总监,拍遍所有一线大刊封面,还有自己的时装品牌,是个严苛、挑剔到病态的人,他眼里所有人都不合格。


V 需要一种大方磊落,隐含颠覆性的尖锐视觉,这事交给他。


“我们要做一本感官杂志”,第一次选题会上,Jumbo 提出这个概念。紧接着,展开他对“感官杂志”的细节铺陈,开本,色彩,几何块,留白,字体,景别……语调平稳,但快而密集,不时展示电脑里,阿里巴巴山洞一样的素材库。“这本杂志的视觉,应该是流动的,有体温和节奏,酣畅又有法度”,他说。


三个月后,杂志付印,我惊讶地发现,V 的视觉呈现,与三个月前,我们在北京那个灰暗冬天里选题会上对它的想象,差不多。



时装无疑是这本杂志的重镇,我们找来 Evan Feng。行业内口碑爆棚,人却安静。聊到 V 的时装,Evan 却说起了“方言”。


“最近听很多用‘方言’演绎的音乐,已经不是我们过去刻板印象里的‘俗气’‘地气’,方言已然成为当下音乐的一部分。这让我想起时装,这些年,那么多中国新设计师脱颖出来,都是想用自己的‘方言’发声,加入到原本被欧美统领的时装文化语境里,用不一样的声调,表达不一样的美学。


“时装不是披在身上的几块布,当它作为文化被描述时,会有类似于‘方言’这样,在语言、音乐、习俗、身体和性上的多重符号和表达,共同指向时装的本质。”


天,还有说话比我更能装的。我跟 Evan 不熟,今天第一次见面,但我同意他的每一个字。


V 国际版时装部分一直是强势输出,一直都是‘V 告诉你如何如何’,我觉得中国版应该迎上去,双向奔赴。”一个严肃的人,说网络用语,会显得搞笑,但 Evan 说得特别沉静,静到你不能不信他。



对于一个新杀入战场的媒体产品,视频是绕不过去的山头,我们的山头霸主秋飚是个瘦弱女子。脸瘦小,眼睛有神,目测皮脂率不超过 15。看过她的东西,不同于行业里习惯的浮华和甜美,秋飚的视频融合音乐、场景和当代艺术,充满矛盾、冲突和解构性,非常酷,非常飒,很难得的是,又非常商业,她和众多国际品牌、顶级媒体机构(当然包括 V)有合作,“我的目标,”她用烟嗓的语音说,“让 V 成为泛亚地区时尚媒体的视觉标杆。”我不能不信。



V 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杂志,纸本,我们的旗帜;第二是社群文化,我们的方法论;第三就是 V·IP,我们的媒体品牌。三位一体,成为 V


自从开始做 V,就一直面临一个诘问:在一个流媒体时代,你们为什么还要做一本杂志?回答这个问题,关涉到上面第二个关键词:做这件事,是因为我们找到了做一本杂志品牌的新思维,和方法论。


从来很厌倦“纸媒衰败”的陈词滥调。质疑,否定一件事,远不如你去建设一件事。我们的建设性,就是“进入社群,用策展思维做杂志”。


何为策展?按艺术批评家 Boris Groys 的说法,艺术家负责创造,策展人决定呈现。媒体搭建创造者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让生活变得可见可感,手段就是策展。


任何一个有企图心的媒体,都不甘心只是信息的分享者,而是想跻身于文化的创造:用策展方式,与艺术家/创作者们联盟,共创媒体内容。依据这个逻辑,杂志不再只是纸本,而是结合纸本、视频、线下空间、人群,去构建的一个立体生活场域。


杂志不应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东西,道理很简单,想要抓住浪,就要理解海洋,想成为话题的报道者,就要直接找到创造者的社群,根植于文化发生的土壤,获得一手经验与体感。


为实现“策展思维做杂志”,我们找来赵梦莎,她是著名的 abC 艺术书展创始人之一,过去五年,她将艺术家书这一小众文化,成功发展为集艺术、青年文化和社群建设于一体的流行模式。这种模式既是文化的,也是商业的,无论音乐、表演、派对或是展览,V 将联合艺术家,向青年社群发出召唤与邀请,孵化新鲜事件,成为品牌的创意资源库。



编辑部组建初期,就刻意避免只在现存媒体里找人,我们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社群,我们相信,这本杂志的创作者,应该生活在真实的社会现实空间,而不是端坐在办公室格子间里。我们的美术总监一万,平日在电脑前设计做版,业余时间有自己的音乐厂牌,周末还要去夜店打碟;报道记者旁立来自湖北恩施,一直在拍摄一部家乡乡下殡葬纪录片,报选题的时候,她会给你跳土家族的扭臀舞,一边还唱着当地民歌:“男人死了好出门”,听她报选题,心惊肉跳,皮肤都是烫的,她对生活的发现,不是思想和精神上的发现,而是身体在发现,血管在发现。



选题会过半,一个声音出现了。音量不大,但很清晰:你们在说什么啊,我不能融入你们的语境。过去三年发生了什么都忘了吗?过去一个月经历什么,还没有结束呢。我不理解啊,世界战乱,疫情隔绝,求医求药,不绝于耳的咳嗽声,都忘了吗?这本刊是天使下凡吗?它跟我们的现实关切,可以完全不发生关系吗?你们在这里聊明星,拼咖位,膏粱锦绣,美色华服,我怎么觉得有点羞耻……不只是因为你们,也因为自己。


大家都安静了,不做声,因为她说得很对。


这个声音继续说,这一年外部变化特别剧烈,我觉得自己消失在社会时间、历史时间里,没有自我了。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吧,这时候创办一本新刊,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精神拯救,重拾信心,确立作为个体的新生活。


这个声音把众人拉回现实。发言者叫 Arwen,是个新编辑,跟在座还来不及认识。虽然第一次坐在一起,可大家对这种略显唐突的批评全然接受,没有猜忌、客套和虚与委蛇。我想,是什么东西,让她在一个陌生的群体里,敢这样袒露自己的批评甚至激愤呢?


诚实和真挚吧,还有对这个集体的信任。她知道什么样的声音,在这里能收获共情和善待。



这次选题会的主持人,是 V 的执行主编秋楠。经典的时尚杂志编辑范儿,发型,妆容,搭配,永远一丝不苟。个儿不高,但气场强大,那是八年 VOGUE 生涯打磨出来的端庄。


接着 Arwen 的话,秋楠说,非常对,现在的媒体景观,大家都看到了,阴柔、脆弱、势利,从电子狂欢,走向电子抑郁,中国杂志业未老先衰,还没来得及真正长成,便被商业、互联网及其他力量肢解了,活在资本打造的“养殖场”里,充当填充物……开口几句,就奠定了她对这本杂志的野心。


秋楠接着说,对一本杂志来说,Arwen 的视角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消费,需要审美,需要浮华和俏皮,但更需要媒体的精神性和价值观。这位曾经的校街舞队队长,几句话就为杂志搭建出一个框架。她带着大家讨论、确定了本期的主题词。由此,杂志主体内容,从封面人物,开季时装片到专题报道,都将围绕“生命力”这个主题制作和延展。于是我们从百余位年轻模特儿中,挑选7张新面孔,演绎新一季春夏新品;请 CHANEL 全球创意美妆合作伙伴 Valentina Li 为我们制作沧桑凌厉富有生命故事的妆容,有把电子民乐《山海经》唱到 #C6,“昆仑玉碎凤凰叫”的龚琳娜,还有戴假发、浓妆艳抹、玩弄 ChatGPT 的 72 岁老人陆蓉之——过去三年,我们被尘埃痛击,被时光血洗,可那又怎样,“没有什么比恶劣的天气,更适合一次意义重大的启程了”。



杂志的本分,就是传导和引领,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钱穆先生说,一种学问,如果没有心灵的传递,那就是假学问,同理,一本杂志,没有精神的培植和传递,那就是废纸。


1 月 7 号,第一次编辑部会,开了四个小时,完成了 V 的视觉、主题、时装、话题、设计的大体构想。几乎就在那四个小时里,我迅速建立起对这本杂志的信心。那个下午我的感受就是“幸运”,原本并不熟知的十来个人,寻着气味,聚集一起,嘤鸣之声,同气相求,多齐整的一支队伍。好像我们并不是今天下午才完成拼接,而是他们早就站在那里,等我很久了。(原文刊载于 V 中文版创刊号,作者王锋)


FREITAG上海新店揭幕,颠覆网红街道的新物种

不要以为博主只会种草,有的博主已经开始种树了

一家买手店,却想当“公园”

拍 MV 起家的导演,如何抱走奥斯卡小金人

获奖名单|是时候重新审视“金酸莓”,比奥斯卡更爱电影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关于人文、旅行、审美的微博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