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人们不再看杂志,但这些杂志变得更好了
©力力
“鉴于消费者需求大幅下降,实体杂志目前已成为供应严重过剩的类别,未来几年,关闭将不可避免地加速。”《卫报》在今年 7 月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即使人类阅读习惯的改变常常被认为是行业衰落的主要原因,但 ChatGPT 的出现更为杂志业带来了另一个层面的威胁。
作为一款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其在写作、翻译、设计上展露的强大功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编辑、记者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故事和设计师的创意,甚至编辑、记者、设计师自身的价值。
鉴于国内的城市报刊亭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我们把目光投向海外的市场——2010 年至 2022 年间,光是英国,读者购买的杂志总数从每年约 10 亿本下降到了 3.09 亿本;2023 年初,Vogue 宣布将每年的出版期刊数从 11 降为 10;而几乎每一周,都能看到某本杂志停刊或者转为线上发行的消息......
● ChatGPT 登上 2023 年 2 月 27 日的《时代》杂志封面
但对于还在喜欢杂志的你,这里并不全是坏消息。
今年三月,时代杂志庆祝了自己的百岁生日;登陆最大的独立杂志网站之一的 Stack Magazine,你会看到新杂志层出不穷,甚至在中文出版界,新的杂志们也坚强创刊。
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看杂志的人变少了,这并没有让创作者们感到气馁。甚至,很多杂志还变得更好了。
在“变得更好看了”这个意义上,更得益于长期订阅、长达一年的真实阅读和对比,我们为你评选出 2023 年度最不应该被错过的 12 本杂志。
这些杂志之中,有的创刊生命线横跨半个多世纪,有的则创刊于今年;有的探讨时下最紧迫的话题,有的志在传递一份更诗意、更隽永的意义。但殊途同归地,这些杂志带来了社交媒体与互联网盲区里的信息、后者尚且没有兴趣挖掘的故事……
以及永远无法被取代的阅读乐趣。
❶
foam
第 64 期 The Environmental Issue:EXTREME
杂志镜头对准世界的两端,超越了摄影的视觉表达,也像一支对准我们内心的镜头。
每次手捧沉甸甸的 foam 杂志,期待感也会到达峰值。这不仅因为你将看到这个时代最好一批摄影师的作品,搭配上最好一批摄影评价家深入浅出的解读,更因为 foam 自 2001 年创刊以来对每期主题进行的诠释,反思与趣味兼具。
第 64 期是环境问题特辑,大大的“EXTREMES”(极端)印在正反两张封面上,代表这一期杂志一分为二、正反均可开启阅读。它从两个极端但又彼此相连的视角去看当下人与环境的关系:
稀缺与富裕。
如果像我们一样先翻开了“稀缺”这部分,你会看到:冰岛最大的瓦特纳冰川经过特殊处理,呈现出陌生的美感,同时提醒你所有冰川都正在消失;伊朗境内最大的咸水湖尔米亚湖在过去 30 年面积减少了 80%,给曾依水而生的鸟与人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 美国摄影师 Matthew Brandt
● 伊朗摄影师 Solmaz Daryani
到了转换视角的时候。在另一部分“富裕”中,无论是垃圾场、性玩具工厂还是挤满游客的自然景点,工业化、人口过剩与消费主义如影随形。你对其中很多作品忍不住会心一笑,但很快发现,这种笑又是如此苦涩。
● 尼日利亚出生的艺术家 Aàdesokan
● 比利时摄影师 Natacha de Mahieu
两个部分的交汇处,foam 选择了是一张美籍古巴裔摄影师 Ana Mendieta 的 Silueta 系列中的一张照片:土地上的手掌轮廓。
让人想起几万年前,人类在洞壁上留下的第一个手掌印。
这期 foam 中,有句话出现不止一次:“如果对着你周遭的世界拍一张照片,大概率是,你记录下了气候变化的原因,或者结果。”
它像个烙印,烫到了我们的良知,也是我们一定要和你分享这期 foam 的理由——不如现在翻开相册,看看你最近拍过的十张照片,哪张是原因,哪张又是结果呢?
● 尼泊尔摄影师 Prasiit Sthapit
❷
New York
2023 年 10 月 23 日 刊:The Power Issue
这本杂志孜孜不倦地书写纽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杂志。在这一期更是探讨了纽约的权力,包括 49 个有权力的纽约人。
每个星期,看看 New York 又做了什么选题成为必修课(有时真想在他们办公室扎帐篷住一个月!)。那些鲜美点子层出不穷的小栏目不必多说,碰上“大企划”时,那便保证了一次畅快淋漓的阅读体验。
这期“The Power Issue”(权力专题)从封面就很直接——来看看这些你从没听说的、但又最有权力的纽约人吧。
识别、描述、展示纽约城里有权力的人,是 New York 最早的使命之一,这是为了向读者揭示这个复杂中有序,360 度剖析都有魅力的城市究竟如何运转。
但在后疫情时代,编辑们发现,这里权力结构变了:CEO 们让员工回办公室坐班但一半的人说“no”,大剧院们的管理层位置竟然空着,亿万富翁们不再敢大声说话(不少因为 MeToo)......与此同时,一些实干的、有实在影响力的人在躲着聚光灯走,和你同坐一班地铁也不会有人知道。
于是,这一期从纽约市长的首席顾问开始,依次收录了 The New York Times 现任编辑主任,成功从开发商口中抢下海滨街区的活动家,致力于纠正诊所算法中种族歧视的黑人医生,全纽约主厨都想尽办法从他手里买卷心菜的农场主......共 49 位在各自领域最有权力、也最懂如何把事情做好的人,被串联到一起,构成一张对纽约市的全新 X 光片。
这一期珍贵在,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正在发生巨变的纽约。但 New York 没忘了提醒我们,亲爱的,纽约总是在巨变,这是它魅力的最大来源。
❸
MacGuffin
第 12 期 The Log
最会见微知著的艺术设计杂志,仅以木头为线索就回望了整个人类历史。
荷兰杂志 MacGuffin 一直被我们偷偷奉为“编辑思路教科书”。
简而言之,每期围绕一个习以为常的“物”——之前做过瓶子桌子裤子等,这一期是木头——然后这本杂志里将出现有关它的一切,想得到的,想不到的。
卷首语从一个私人故事开启:主编 2 岁时就去世的父亲,留下了一本 150 页的日志(logbook),这让他理解了为何父亲要从澳大利亚跑到挪威学建筑,然后又跑到格罗马河岸修复木屋——这条河沿岸的人民,常年依赖森林生活。
于是在这期 MacGuffin 中,我们看到了曾经人们通过格罗马河漂流运输木材的故事。
除此之外,木头还延伸到了设计的工具、图腾、摄影棚、漫画人物、 激进艺术作品、犯人的画布、资本家的贪婪、亚马逊人的地图......以及噩梦与希望。
MacGuffin 本是一个电影术语,指那些可以推展剧情的东西。这一期的 MacGuffin 用抽丝剥茧的讲述再次证明,在人类世界中,很多故事的走向,无论我们如何评述,都与木头紧紧相连。
● 上世纪 20 年代,亨利·福特在巴西买下一块与田纳西州差不多的土地用来种植橡胶树,以保证自己工厂的橡胶供应,但这个举措最后惨惨失败,并对当地环境造成巨大伤害
❹
ArtReview
2023 年 9 月刊
评论艺术世界的第 74 年,这本杂志依旧直言不讳。
不久前,伦敦艺术杂志 ArtReview 的年度 Power 100 榜单刚刚揭晓,美国私摄影领域鼻祖 Nan Goldin 名列榜首,这和她让萨克勒家族的名字从博物馆和画廊中消失关系密切。该榜单自 2002 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前十名全都是艺术家,这也许是个信号,让关注回归到艺术家身上。
多数艺术类杂志都极力做到严肃、专业、锐利,这本创立于 1949 年的长寿杂志也不例外。跟着全年无休的艺术圈儿,ArtReview 刊登艺术评论、艺术家档案和应接不暇的全球展讯。
但我们喜欢 ArtReview对待当今艺术世界的态度。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馆、艺术节、双年展、三年展.....ArtReview 直言不讳地说:“每次这种时候都幻想会有奇遇,会在展览中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但最终发现自己在巨大的垃圾场里。”
于是,ArtReview 才会选择聚焦那些他们认为真正对当下有意义的艺术家。比如这一期出现的美国艺术家 Matthew Barney,让人思考困惑与失败;再比如画家与摄影师 David Wojnarowicz,愤怒地向社会开炮到最后一刻,他是 Nan Goldin 的好友。
● Matthew Barney 录像装置作品 SECONDARY 探讨美式橄榄球里的暴力、冲撞与身体经验的奇特性
● David Wojnarowicz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右)"Untitled (One Day This Kid)" (1990-1991),谴责美国对性少数群体的暴力
哦对了,ArtReview 的创始人 Richard Gainsboroug 是一位退休的乡村医生,他的妻子、艺术家 Eileen Mayo 主编设计了第一期。
❺
Popeye
2023 年 9 月刊:My Long Shopping List 101
当之无愧的“城市男孩圣经”,坚守自己最独特的杂志语言,成为无法超越的生活风格月刊典范。这一期告诉我们,偶尔臣服于物欲也没什么不好。
Popeye 四十七年来把自己的风格走到极致:巨量的文字和图片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日式与美式的风格融为一体,连角落里一个指甲大小的插画都能让人抬眉毛。
没有拉踩的意思,但还有谁可以像 Popeye 一样,做到了哪怕远远瞄上一眼内页也能知道是哪本杂志的程度呢?
虽然挑出本年度我们最喜欢的一期属实艰难,但还是决定分享十月 My Long Shopping List 101 特辑,一期对“老本行”的回归——毕竟,当年创始人小林泰彦和石川次郎就是在美国邮购目录身上找到了灵感。
101 个编辑精心挑选的单品占掉一半体量,可为城市男孩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参考。从适合秋季的日常穿着到设计师品牌的不朽款,从异国发现的不知名服装到中国城的饰品,你能看到它们为何触动到了编辑们的欲望神经——实用且有趣的设计,构建了有设计感的生活。
除此之外,杂志还展示了日本创意人和来日本探访的设计师与艺术家的购物清单。如果合上这本 Popeye,你没往某软件购物车里加任何单品,只能说是定力很强的一个人。
最喜欢 Popeye 能把购物变成故事讲的能力——有物欲没什么不好,只要它能从此成为你生活中的一个故事。
❻
Flaneur
第 9 期 PARIS
杂志界真正的漫游者,一步步走遍巴黎最圆最复杂的街,也捕捉到对这座城市来说最重要的当代故事。
很多做城市研究的杂志,但相比之下,来自柏林的 Flaneur 是真正的漫游者,他们每期只逛一条街。
Flaneur 采用双语制作——英语和当地语言。创作方法论也很有意思:出发前绝不做研究,也没有明确的企划,直接就走,在地挑选哪条街。
第九期,编辑部游牧到巴黎,选中了 50 年前建成、足有 35 公里长的环城大道(Boulevard Périphérique),一次对脑力和脚力的双重考验。
维基百科会告诉你,这里是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担当巴黎市区和郊区之间的分界线,有着全天候的交通和各类污染。但作为杂志界的人类学家,Flaneur 要讲这里正在发生的故事,要剥开这条街的心。
在四位特邀编辑和一批摄影师、艺术家、城市规划师、活动团体和当地居民的不同视角的交织下,环城大道层次丰富的面貌一点点显露。
● 艺术家 Yvan Loiseau 在环城大道附近的艺术装置:一张巨大的、供居民使用的多功能餐桌
● Flaneur 记录了那些住在环城大道附近的人的故事
这里充斥着垃圾与拥堵,也催生出艺术的自由;这里曾是“内与外”“富与穷”的清晰边界,但这个功能讽刺地因士绅化的蔓延而衰退;这里 50 年的历史叠加出独特气质,但 2024 年的巴黎奥运会正让其面临整改,这种质感可能会永久消失......
Flaneur 替我们发现了属于一条街道的“另一种真相”。传授给我们的诀窍是,感受一条街、或者一座城,需要一步一步走出来。
❼
Little White Lies
2023 年 10-11 月刊
骄傲做到了一百期的电影杂志,用心与精心都一目了然,像是在呐喊电影没死,而杂志也不会。
首先,恭喜 Little White Lies 迎来第一百期!
2005 年创刊至今,这本名字直译为“善意谎言”的伦敦电影杂志,一直以“We believe in Truth & Movies(我们信仰真相与电影)”作为标语。每期封面致力于一部新片,内容则围绕电影的一切:影评、影单、独家采访、电影节报道......
第一百期,对于独立杂志来说和终身成就奖没什么区别,当然要好好庆祝一下。
拆开特别制作的“100”字样书套,Little White Lies 邀请四位艺术家绘制了四版封面,连在一起就是场盛大的派对,同时致敬了过往 99 期的所有封面,也就是 99 部电影。
内文的结构使用了电影经典三幕式,结合观影体验的三个步骤,被分为“预期、享受和回顾”三个章节。
每一章都以个人写作开头,分别探讨了电影的未来(流媒体霸主犯错了怎么办?),现在(观影体验会恢复原样吗?)和过去(我们为什么应该珍惜老电影?)。
随后,每章的特别策划展现了 Little White Lies 强大的业内基础和独特的趣味。从 39 位导演对最初电影瞬间的回忆,到一堆颇为不敬的“前十影单”,再到对杂志设计历史的梳理,Little White Lies 用自己获奖无数、以插画为主的视觉语言,展现了一个仍然生机勃勃的电影世界——电影没死,杂志也没有。
最后一页格外动人,Little White Lies 向过往 18 年所有图文作者致谢,展现出不同领域的创意,仍以数字世界尚未令人满意的方式在进行着交互。
❽
HOLIDAY
第 391 期 ISTANBUL
当下最优雅、最深情、最有文学性的旅行杂志,在纸上便完成了一次对伊斯坦布尔的痛快旅途。
2023 年的旅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命题,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大家都想去旅行杂志中寻找点灵光。
好吧,HOLIDAY 并非常规意义上的旅行杂志,但实话实说,社交媒体时代谁又需要一本常规意义上的旅行杂志呢?
1946 年首次发行、1977 年因落寞而停刊的美国杂志 HOLIDAY,巅峰时期发行量可达一百万册。2014 年复刊后,杂志保留了对报道深度的热衷,对摄影师的挑剔、以及对文学性的追求——抛弃实用性,只专注呈现目的地的吸引力。
第 391 期的目的地是伊斯坦布尔。虽然从 2022 年 10 月就开始准备,但 2023 年 2 月的大地震让他们一度犹豫,害怕从享乐主义出发的观察角度会让这期显得轻浮甚至无情。
但在和当地创作者深入沟通后,编辑部决定向这座城市饱受摧残的美丽致敬。不仅是这次的灾难,而是多个帝国、宗教和文化在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城市留下层层印记,并形成了一种别处难寻的生活。
“是最难的一期,也是最鲜活、最鼓舞人心的一期。”
于是,在有关土耳其浴室、古老室内市集、贝伊奥卢区夜生活和奥斯曼帝国宫殿的讲述中,在不落俗套、又暗含深情的图片专题中,你能捕捉到伊斯坦布尔深处的多元、混乱和隐藏之美,并在心中构建一个立体的城市形象。
名为“What Does It Means to be from Istanbul”的板块探讨“如果你是生活在伊斯坦布尔的人,这座城市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其中一个回答是:“每一个街区,每一个转角,都有惊喜。”
这几乎就是我们对一次假日可以抱有的最高期待了。
● 伊斯坦布尔海峡沿岸有很多气球摊位供人消遣,居民常说“没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就没有伊斯坦布尔”
❾
The Soewer
第 1 期 fruits et légumes
不仅因作为时尚杂志选择在 2023 年创刊,更因为从视角到实操都很新鲜,就像它第一期的主题“蔬菜与水果”那样。
近年来我们有一个不成熟的观察:一本实体杂志最高光的时刻,是它的停刊。由此,我们更热衷于找找在当下依然坚强创刊的新杂志们。
今年挖到的巴黎新年刊 The Sœwer,名字是“sower”(播种者)和“sewer”(缝纫者)的混合体。其开本只有 Vogue 的一半,The Sœwer 可能是我们见过最小巧的时尚杂志,但它的雄心是:激发和支持时尚界的新一代创造力。
就连时装片里都会用上刚出校园的年轻人的作品。
The Sœwer 每年将会选择一个与社会呼应的主题,创刊号是“蔬菜和水果”。封面的杂志名和封底的创作者名单都印在了购物袋上,蔬菜和水果分别做背景。
翻开第一页,两张轻飘飘的热敏纸掉出来,乍以为是购买凭证,实则是杂志的目录和卷首语。
对蔬菜和水果来说,季节与周期是赏味的关键因素,时尚也是如此。
以这个隐喻为基底,你将在这本杂志中看到和茴香头一起跳舞的模特,以果蔬为主角的朋克时装片;看到从辣椒作为安慰食物延伸到时尚中文化挪用的辛辣论述,以及 emoji 和手机聊天截图穿插其间的、对新晋时尚设计师的轻快专访——新鲜,不做作,还带点法式幽默。
对我们而言,这本 The Sœwer 是一次毫无负担的尝鲜,虽然它是用法语完成的。
❿
NAFF
第 1 期
一本不怕把“坏品味”写进杂志名、只忠于自己趣味的新刊,像诚实的海风又咸又诱人。
我们喜欢的另一本于今年创刊的杂志,来自澳大利亚。杂志名 NAFF,在英式俚语中意为“不时髦的,没有好品味的”,颇有一些澳洲人的自嘲在里面。
事实上,这也并不是一本和时尚强关联的杂志。用 NAFF 的话说,办这本杂志是为了将编辑们身边的创意人士连接起来,无论是设计、艺术还是建筑领域,然后通过展示作品和长采访的形式,让他们的所想也可以和你形成对话。
一种很朴实的方法论贯彻其中。没有复杂、炫技的设计,也没有一看就很贵的布景,不过我们还是被很多细节打动了。
比如封面来自时装片 A Very Ferry Day,模特穿着造型师自己的“我爱悉尼” T 恤,这套片子里绝大多数服饰都来自当地古着店,有一张压根没拍模特,主角是同一艘游轮上的“伞专家”。
比如 NAFF 还同时制作自己的播客,在杂志中打广告的方式也挺可爱的。
再比如,整本杂志都可以在线上阅读,编辑部只收在线平台网站允许的最低费用。
另外,这一期的摄影专题收录了巴黎街拍和新墨西哥州的女人与小孩,能看出对这个不求时髦的新团队来说,只展示自己认为有趣的东西,是最重要的。
⓫
FUKT
第 21 期 The Unknow Issue
在专注绘画的 FUKT 中总能找到内心的镜像,这一次它描绘未知,因为未知是美丽的。
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只专注当代绘画与视觉艺术的 FUKT,1999 年创立于挪威,2001 年搬到柏林,不过杂志名还保留了挪威语,是“潮湿”的意思。没有广告,完全独立,FUKT 一年出一期,并围绕一个由编辑观察到的、在绘画中重复出现的主题来展开。
2023 年的这一期,有关“未知”。
在一个被不确定浸泡的时代,FUKT 视角中的未知有外星人、遥远领土和虚拟城市,也有陌生的人、恐惧的心和所有的模糊与混沌。“探索未知不意味着幽暗,反而是美丽的,它让我们学会去拥抱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对于这样一本杂志,话不多说,把版面更多留给 FUKT 选择的作品本身。
⓬
Buffalo Zine
2023 年春/夏第 17 期 COFFEE & CIGARETTES
吉姆·贾木许《咖啡与香烟》里有句出现好几次的台词:“咖啡配香烟,这就是你的午餐吗?”不,那只是对生活按一次静音键的方式,正如这本突然安静下来的 Buffalo Zine。
作为杂志圈里著名的“变形怪”,Buffalo Zine 从 2011 年由两位创始人耗时三年半“巨制”的第一期开始,无论是尺寸、装订、logo 还是内页设计,每一期都长得不一样。
2023 年春夏的这一期,通本黑白印刷(除了几页广告片),一改之前的幽默、讽刺、大胆,像本严肃的摄影集。
主编 Adrián González-Cohen 在卷首语中这样说:“当所有频道都在追逐关注、病毒式传播和让人停不下来的内容,这一切变成了声声尖叫......所以我们只想让这期安静一点”。(We wanted this issue to shut the **** up a little bit.)
本期主题 Coffee&Cigarettes(咖啡与香烟)的灵感来自美国导演吉姆·贾木许千禧年初的同名黑白电影。对贾木许的专访很长也很随性,聊了很多他的照片拼贴创作——无论是拍戏还是乐队巡演,贾木许都随身带着他的小工具包,里面装满胶带、镊子和圆珠笔。
同样是做各个行业内最有份量之人的采访,你一眼可辨 Buffalo Zine 想要制造新鲜感的意图,并且他们总是能做到。
给爱尔兰电音女王 Róisín Murphy 拍很素的运动写真,在“摄影串连”鼻祖 Duane Michals 的 91 岁生日前和他大聊吃蘑菇......
● Duane Michals 最经典的系列之一:Empty New York(1964-1965)
以及该如何拍好年少成名、前卫不羁的时尚暗黑王 Rick Owens?Buffalo Zine 式的方案是,一个固定机位,让 Rick Owens 自己一件一件把衣服脱下来。
在同样重头的时装片部分,Buffalo Zine 显然不在意是否每张图都能让你看清编辑精心挑选的单品。编排、隐喻和强烈的故事感,勾起你对画面之外的遐想——这当然不会是人人都喜欢的时装片,但不得不承认,我们需要这样不无聊的时装片。
不过最喜欢的,是整本杂志对主题的处理。视觉上,访谈中,咖啡和香烟当然偶有出现,若即若离,就像这两种物质对一部分人生命的意义:一瞬间的暂停和沉思,一种无神生活中的神圣仪式,一个大放厥词也无人在意的时间窗口。
但这不正是一本好杂志也可以做到的吗?
感谢 2023 年还在努力工作的杂志们,并希望 2024 年还可以与你们一起度过——
因为翻杂志、分享杂志、借杂志之眼一次次重看这个世界,是我们所知的最好享受。☁️
监制:乌云
作者:玛鯊
摄影、版式:Andy 插画:力力
2023 年的北京,越来越多的建筑事务所加入“日常的街道”
再次抵达新加坡,为了调配的艺术
开放日报名:赠书、阅读挑战、编辑交流
2024 年最被期待的旅行目的地,两千年前的“世界十字路口”
2023 的人类,也向着遥远的宇宙,探索内心
100+ 爱北京的全新理由,由荒野气象出品的《气象万千城市指南:北京》,讲述的是属于“更新中的”北京故事。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Open Coffice(开放编集室)是一个播客节目,可以在小宇宙 APP 搜索收听,它的内容很简单:为我们的选题会和评刊会录音,然后进行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