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领导不愿推荐提拔你?老领导这次把话说透了

源/有河有道(youheyoudao),作者:有故事的河


从政三四十年,最让自己倍感欣慰的就是发现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推荐了一批人。


每每遇到素质高、人品好、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草根族”,爱才惜才之心便油然而生,总会千方百计、竭尽所能地去培养、去举荐。


他们中有的从县乡调到了省直、市直部门,有的从边缘单位调到了重要单位,有的得到提拔重用,还有的被安置到关键岗位工作。


这些年,在各种不同场合,总有一些才华横溢、聪明精干的年轻人问我:“感到自己挺优秀的,一直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为什么一到涉及提拔晋升的关键时刻,领导却不愿意为我出头露面、据理力争呢?


对于他们的质疑抱怨和踌躇彷徨,我深有感触。


下面,我就将印象深刻的3个经典案例在这里分享,看完你也许会明白:为什么在关键时刻领导不愿意推荐提拔你。



(一)领导不推荐你,因为你不懂感恩





一个省直部门的小伙子,连续几天给省委部门的一位老领导打电话,想让老领导推荐他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但是都被婉言拒绝了。


万万没想到,他很执着,一天直接来到了老领导的办公室。


听他叙说后,老领导表达了三层意思:


第一,省委这个重要部门的办公室确实需要一位副主任。你文字功底不错,又是现单位的办公室副主任,写作水平、综合素质都能胜任。我个人认为,也许你适合这个岗位。”


他颔首微笑。


第二,你的消息很准确,这个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办公室主任确实和我交情不错。如果我力荐,他们一定会认真考虑。”


他眉开眼笑。


“第三,很遗憾,我不能推荐你。”


老领导说完这句话,他立刻脸色突变、惊诧不已。


因为,你不懂得感恩。五年前,你从县委办到我这里跟班学习。鉴于你的刻苦勤奋和能力素质,经我推荐,将你调到了省直单位。”


他语气诚恳,连连称道:“是的是的,是您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感激不尽、永生难忘!”


“听说你调过去后,有人问‘你是不是我推荐来的?’你不但矢口否认,还说‘根本没人推荐,完全是靠自己努力奋斗调过来的。’有这事吗?”


他一脸羞愧,支吾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


“还有,你调到省直不久,有一次我正好有急事找你,打你手机却已停机。”


“我换手机号了。”他赶紧解释。


“你口口声声说我是改变你命运的人,是你永生难忘的人,可是你换了手机号都没有告诉我。更让人心寒的是,你调到省直部门三年多来,别说平时没有联系,就连逢年过节都没有一句礼节性的问候。这次,要不是需要我推荐,你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想到我吧?”


他惭愧难当,低头不语。


“感恩是一种态度。不懂得感恩、不知道报恩的人,即使我帮你推荐,有朝一日人家了解到你是这样的人,也会大失所望。推荐你,我不仅要对你的能力负责,更要对你的人品负责。希望你能引以为戒,记住这个教训。”


一个人,只有懂得知恩,他的内心才会忘记功利浮云;

一个人,只有常怀感恩,相助他的贵人才会越来越多;

一个人,只有知道报恩,他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二)领导不推荐你,因为你能力平平





有位副厅长,他在县里工作时的老领导给他打电话说:“某某区委办有一个小伙子,为人处世不错,很有潜力,曾经在你那儿跟班学习过。现在区委办恰好空缺一个副科的位置,听说你跟区委书记关系很好,看看能否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推荐一下。”


后来,那位小伙子直接给这位副厅长打了电话。


当小伙子说出工作单位、姓名以及在厅里跟班学习的时间段后,副厅长竟对这个人一点印象也没有。


翻遍了手机、微信通讯录,也没找到关于这个人的一丝记录。


于是,副厅长又专门询问了他跟班学习时所在处的处长、副处长、科长,以及跟班学习时间较久的同志。


他们回答时都思索了好一会儿,而后才想起确实有这么一个人,但是对他都没有什么具体印象了。


一个人在省里跟班学习半年多,并且时间才过去不到两年,大家对他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反复权衡,副厅长顿时心中有数了,便主动打电话告诉小伙子:“我不能推荐你。据我所知,你在省里跟班学习时间长达七个月,却没有给领导、同事留下任何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你的能力不足。而有一些同志,跟班学习仅三个月就干出优异成绩,时隔多年他们的名字仍令我们记忆犹新。如果我现在贸然推荐了你,那就是对区委、对你个人以及与你同台竞争同志们的不负责任。”


领导主动推荐一个人,是冒着一定风险、担着一些责任的。


所以,每在举荐的时候,这位副厅长都会缜密考察,直到自己对其高度认可并深信不疑。


不论在哪里工作,若想赢得领导的认可和信任,让领导心甘情愿地去推荐你,你就必须做到脱颖而出,不仅工作上要细致严谨、积极主动,而且做人上也要谦虚真诚、处事练达。


只有展现出过硬的综合能力素质,才能在领导面前赢得推荐你的信任与理由!



(三)领导不推荐你,因为你人品欠缺





某位副主任分管的一个处室需要提拔一个副处长,有A和B两个人选,都是副处级调研员,且能力素质、工作业绩、群众威信难分伯仲,条件不相上下,着实让这位副主任左右犯难。


经过慎重考虑,副主任最后决定选择推荐B


A落选了,找副主任诉苦,并问选B不选他的缘由,还愤懑地强调:“论资历,我比他老;论年龄,我比他大。其他方面我俩都差不多,如果要照顾,也应该照顾我啊!您为什么最后选择他?”


副主任看他情绪焦躁、一脸委屈,便说:“你不服吧?那好,我问你几个问题:第一,马上说出你父母的生日。”


“好像父亲是8月、母亲是11月,具体哪天我记不清了。”


“第二,你多久没回家探望父母了?”


“您知道的,咱们工作太忙了,一直走不开,我有将近三年没有回去过了。”


“第三,你父母的身体怎样?”


“父亲还可以。”他一边回答一边思索,“母亲身体不太好。”


“第四,谁在照顾两位老人?”


“我两个姐姐。”


“第五,去年和今年春节你在哪儿过的?”


“都是和爱人、儿子在外旅游过的。一次是云南,一次是新马泰。”


他看副主任一个劲儿盯着他没说话,心里有点发毛,赶紧解释:“平时‘五加二’‘白加黑’地干,连周六日都正常休息不了,根本没时间陪老婆和儿子,我欠他们太多了。好不容易赶上春节,得补偿一下。”


“补偿老婆、孩子没有错,可是父母呢,不需要补偿吗?”


“他们有两个姐姐在身边,根本不需要我。”


“姐姐能代替你吗?是父母不需要,还是你嫌麻烦不愿陪?问你父母身体状况,你还需要思索,可见你连电话都不经常往家里打。”


他还想辩解,欲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我经常讲,一个男人除了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把事业经营好外,还要扛起孝顺父母、疼爱老婆、教育子女的责任。你认为自己做得怎么样?”


他低头不语。


“一个人的角色,不只是单位里的厅长、处长、科长,同时还是儿子、老公、爸爸……你把所有的角色都‘演’好了,才算是一个优秀的人、成功的人。所以,对不起,我不能选择你。”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在强调选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连孝顺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人品能好到哪里去!


结     语



三则故事,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诠释着感恩、能力、人品在全面评判一个人时所占的分量。


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能够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能够取得来之不易的成就,能够头顶万般荣耀的光环,绝大多数都是凭借难以想象的意志和智慧,从“千军万马”中拼杀出来的。


他们能够在激烈角逐、层层选拔中不被淘汰、脱颖而出、越走越高,主要在于他们精通为人处世之道,深谙选人用人之理。


因此,在辨人识人中,领导往往比常人更具慧眼,更为清晰地知晓感恩图报、出类拔萃、尊长爱幼等因素在衡量一个人时的极端重要性。


不管你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工作,请牢记上述三则故事的深刻教训。


要想深得上级赏识,就必须注重全面发展,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配得上领导推荐、经得起实践检验,让领导放心、让大家满意、让自己成功!



科员升到省长、部长,概率有多大?

1.

考上公务员


公务员起步:22岁

升迁比例:1.45%

升迁关键:在国考大军中突围取得公务员资格

这意味着你要加入国考大军。你可以和近千人抢夺1个热门职位,也可以选择1个冷门职位。热门和冷门的区别,你懂的。按规定还有1年的试用期,转正后,你就从试用期变成一级科员了。

研究生学历转正后可定级为四级主任科员,这样你就比同龄人高了一个等级。


2.
科员到县处级

一级主任科员:28岁

升迁比例:4.4%

升迁关键:以尽量短的时间完成副处到正处的升迁

从二级科员到一级科员、四级主任科员,并不是太难。

但是,大部分人到此为止了。

如果你想当“领导”的话,光是晋升职级、享受待遇可不行,带“长”字的职务也得跟上来。比如四级主任科员是科级,但是你可能没有科长这个科级“职务”。有时从一级主任科员到科长,还需要一定的年限和机会。

全国科级干部有90万人,组织部门要从中选出4万人作为县处级干部的后备人选,升迁几率小于4.4%。如果你很幸运得到升迁,你至少需要7年的时间做到正处级。

所以在一些机关,很多科员到退休时能混一个一级主任科员的“职级”,撑破天也就四级调研员,不带“长”。这也就到头了,这就是所谓“天花板干部”。

北京市委党校曾受市委组织部委托,参与过1项针对北京市优秀官员成长规律的研究课题,这项研究调查了200名北京优秀局、处级官员样本。

这些官员,都是用了大约11年从普通科员升至副处长。

升至副处长后出现分水岭——以尽量短的时间,完成副处长到正处长的升迁非常关键。

你在一级主任科员之后,要保证在4年左右时间内升到副处长。否则,将被落下。通常,如果1个官员能在3—4年内由副处长晋升为正处,那么他由正处升为副局、正局的空间就较大。

在这个阶段,“小步快跑”是升至较高级别的不二法门。在这一环节,高位者明显比低位者“进步”快——而关键阶段1、2年的时间差,则往往意味着这个官员是否能确保年龄不过线。按照最佳状态,你会在35岁左右升至正处。

外交部部长王毅就是从小步快跑脱颖而出的官员。他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科员到处长的多级跨越。

当然,对于大多数官员而言,在仕途上需要更多的耐心。

在极个别非常低层级的干部选拔中,即使你的年龄资历都满足了条件,忽然发现又有一些苛刻条件从天而降,与那个有背景的人相比你只剩下背影了。


3.
县处级到正厅局级

正处级:35岁 升迁比例:0.01%

升迁关键:基层经验不可缺少

此后的阶段,就越来越是少数精英的游戏了。成为县处级领导之后,你可要经得住“滚滚红尘”的考验,美女、金钱等。

这时候你有60万县处级同僚,其中只有6000人可以成为厅局级后备干部,你至少还需要11年才能升到正厅局级。

对这个级别官员来说,此后的关键则是具有基层经验。北京市官员自己认为的晋升最有效的几种途径是:

进行基层锻炼、增强个人修养、提高群众威信、轮岗交流和争取领导重视。基层锻炼还排在增强个人修养和争取领导重视之前。

因此,对市局的机关官员来说,调任区县或委办局,则通常是提拔“培养”。

虽然基层经验颇为重要,但若仅以速度论,专家认为在从普通干部升至正处官员的阶段,市直委办局的官员在升迁速度上较占优势。

但机关的处级干部,如果不补上基层经验这一课,就不容易有上升的空间。

完成了从处级到局级官员的跳跃之后,其升迁还可借助于“交叉锻炼”。截然不同的锻炼经验能使官员思路更加开阔,作风也更务实。

专家说,官员在其成长过程中,普遍经历多个岗位,其中正局级官员平均经历过6-8个岗位,正处级官员平均经历3—4个岗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交叉锻炼”的岗位中有的部门是升迁的“福地”,比如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区县和部门中,稳健型或创造型的官员都更容易获得提升,而在“看摊型”单位的官员则上升的空间一般不大。

如果成为公务员时是22岁,这时候官至厅级你已经47岁了。即便一切顺利,组织也对你寄予厚望,但由于任务完成得不和谐,机会可能就没有了。

例如,拆迁遇到钉子户,群体事件犯众怒,微博开房被围观,安全生产出事故。当然,关系到你升迁的远不止这些。


4.
正厅局级到省部级

正厅局级:47岁

升迁比例:0.025%

升迁关键:关键要看空缺的是什么岗位

然而高层职位毕竟有限,哪怕是仕途的佼佼者,他们绝大部分的政治生涯也都止步于局级。

当官至厅局级后,这时候组织部门会从4万个厅局级干部中选出1000人,作为省部级后备干部,升迁几率小于2.5%。

到了区委书记这一层,谁当副市长都行,很少有人不胜任,但决定能否晋升的因素是多样的,关键要看空缺的是什么岗位。

689万公务员,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8个中央部门,从普通公务员上升到这些部门党政一把手的几率是1/5万。

如果你在某个岗位上耽搁了一两年,到了升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年龄超限了,你就可以进入后备老干部的队伍发展了。

至于跨入省部行列,则需要升得更快,更年轻。2009年一份对时任31个省份的省委书记履历的分析表明,他们初任地级市市委书记(或相当职务)的平均年龄为41岁,这要求他们在每一个层级都领先于同僚5-10岁才行。

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大概53岁的时候升至正省部级。

对于那些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晋升到省部级的官员而言,除了到点退休外,继续的升迁之路则是进入中央或通过交流到其他省任职。

事实上,地方官员从副部级,甚至局级岗位调至中央部委任职的情况都并不罕见。

其中最著名的是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何鲁丽,她们均是在北京市副市长的位置上被调入中央,并最终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

当然,官员更替都遵循一条法则:适者生存

如果你觉得在单位你没有手段,道行太浅,请一定认真仔细的阅读这个专栏,可以重塑你懦弱的、纯洁的职场三观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颜宁在美国又获大奖,我们真的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2. 组织部和两办到底哪个更有前途?这个分析太透彻了!

  3. 大多数的单位斗争,起于人事变动,止于背景对决!

  4. 卖酱油的终于被卖水的赶超了,农夫山泉的成功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