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的中国首富:拉着政府、银行“豪赌”梦想!
“大江湖”微信号:dajh200;加我,私下交流!
胡润富豪榜,被网友戏称为“杀猪榜”,有些富豪登上富豪榜后,就开始跟着倒霉。
和富豪榜上的常青树马云、许家印、王健林等首富不同,李河君2015年登上首富宝座仅一年,就快速坠落,成为了胡润“杀猪榜”上,一头实至名归的猪。
李河君曾经留下了不少豪言壮语:“汉能,无所不能”;“汉能,让万物发电”。
而今,李河君口中的汉能: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70余次;旗下子公司汉能移动能源,正在破产审查;拖欠员工薪资,被集体讨薪。
曾经的首富,短短5年时间,变成了实打实的“首负”。
李河君的首富之路,崛起非常之快,崩塌同样之快。是什么成就了李河君的首富之路?为何李河君又会快速坠落?
一、
1967年8月,李河君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的观塘村。
父母务农,家庭条件并不好,出生在农民家庭的李河君,也吃了不少苦头。
和大多数贫穷的农家弟子一样,李河君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只是话不多,一幅少年老成的模样。
1984年,李河君以优异的成绩从河源中学毕业,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系。穷山沟飞出了“金凤凰”,李河君成了观塘村的风云人物,是整条村最靓的仔。
上了大学,李河君就急不可耐地想赚钱了。
大二那年,李河君组织了30个同学,在食堂门口卖胶卷。3天下来,除了本钱和同学们的工钱,李河君挣了12元。
李河君第一次尝到了做生意的滋味,只要能赚钱,他什么都干。
做生意,并没有耽误李河君读书,大学毕业后,他又考上了研究生。
1989年,李河君的研究生导师不幸病逝,这让他萌生了辍学做生意的。他找到大学的老师,非常有魄力的要借5万元。
没想到,大学老师更有魄力,还真借了5万元给他。
凭着李河君的实力,短短3个月时间,5万元就被亏光了。
出师不利的李河君,欠了一屁股债,不得不跑到中关村去倒卖电子元器件。
中关村从来不缺神话,短短5年时间,李河君赚到了8000万元,这是李河君的第一桶金,也是他首富之路的起点。
二、
1994年,手握巨款的李河君,不知道接下来该干点什么。
当时中国的证券市场刚起步,庄股横行。有一个同学,建议李河君去收购一家上市公司,再收购水电站注入上市公司,以此拉高股价收割散户。
李河君四处寻找水电站资源,在考察项目的过程中,发现水电行业利润丰厚。于是放弃了收购上市公司的想法,正式进入水电行业。
李河君成立了华睿投资集团,花了1000万元,在老家河源东江上收购了一座小水电站。
东江水电站
初涉水电站,李河君就发现:水电站建成之后,不用原材料,成本极低;一旦开起来,就像印钞机,每天都有收入。
尝到甜头,李河君不断收购水电站,大大小小收购了好几个水电站。
那几年,正是中小水电站狂飙的年代,10年之内,数万座小水电站落成在中国的江河之上。
2002年,云南省急切希望引入资本,开发金沙江水力资源。
得到消息的李河君,一口气和云南签了6座百万千瓦的水电站,总发电量达到了2300多万千瓦。
这让发改委大吃一惊,当时还没有一家民营企业,进入百万千瓦的水电站。担心李河君的资金实力,发改委拒绝审批。
李河君也是个硬汉,一怒之下,他拿着云南的合同,把发改委告上了法庭。
在多方协调和妥协之下,李河君拿到了总装机量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是其中资源最好的一个。
2003年,李河君还斥资12亿元,收购了青海尼那水电站,成为当年最大的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能源资产案。
也是那一年,《新财富》推出的富豪榜上,36岁的李河君,以20亿的身家,排名23位。
随后,李河君将所有的时间、资金都投入到了金安桥水电站的建设当中。
这座300万千瓦的电站,比葛洲坝水电站大10%。葛洲坝水电站建设时,几乎是倾全国财力,动用了5.5万军人,历时16年才建成。
只有20亿身家的李河君,何德何能,能够吃下这么大一个水电站?
金安桥水电站
当时看,李河君的确有点不自量力,这个水电站,总投资需要200亿元,是他全副身家的10倍。
没有人看好李河君,他一头扎进艰苦的山沟里。金安桥水电站像个资金黑洞,每天要消耗掉1000万元。
很多朋友劝李河君放弃,把水电站转手卖掉,赚一把快钱。当时,也有好几家国企洽谈过,给出了极具诱惑力的价格。
李河君没有动摇,为了筹措资金,他把手上优质的水电项目卖掉,把宝全部押在金安桥水电站。
这是李河君的第一次豪赌,要是失败了,李河君将一无所有。
很快,李河君就遇到了危机。
2008年,金安桥水电站被曝出未批先建,导致多家银行停贷。李河君到了生死的边缘,直到他找到了一个神秘股东,出让一部分股权,获得融资后,才真正解决资金问题。
金安桥水电站资金理顺之后,李河君可谓意气风发,底气十足。
金安桥水电站一旦建成,每天可以进账1000万元,每年可以赚二三十亿。
这的确是一个超级印钞机,只不过,钱还没有印出来,雄心壮志的李河君,就开始计划怎么花钱了!
三、
金安桥水电站的成功建设,让李河君信心百倍。
他可以做成别人都不看好的事,他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他相信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李河君想把金安桥水电站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光伏发电行业。
李河君以20亿的个人财富,撬动了200亿的项目。他学会了如何四两拨千斤,如何借鸡生蛋,光伏行业可以寄托他下一个光荣和梦想。
2009年,李河君正式进军光伏发电。
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介入时机,当时,光伏行业巨头无锡尚德,因为多晶硅价格暴跌,光伏市场萎缩,而深陷债务泥潭。
尚德电力的老板,光伏专业的博士生——施正荣,焦头烂额的表情,是下图这样的。
尚德施正荣
既然多晶硅不行了,那李河君就得另辟蹊径,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走一条别人不敢走的路。
当时,光伏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以尚德为代表的多晶硅路线,太阳能转换效率高,能达到15%;另一条是薄膜发电,效率不到9%,但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应用范围更广。
原本薄膜发电的原材料成本,比多晶硅更便宜。后来多晶硅价格暴跌,薄膜发电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由于技术门槛极高,应用极少,后续投入资金超大,光伏博士施正荣放弃了薄膜技术。
行业老大不敢做的,李河君敢做,因为他曾经把不可能金安桥水电站干成了;行业老大没钱做的,李河君敢做,因为将来金安桥水电站将给他每年带来二三十亿。
李河君先是把这个故事,讲给了老家河源的领导听。
汉能要在河源投资210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千瓦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和研发基地。
这是河源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GDP常年垫底,河源的领导非常重视。
李河君的算盘打得叮当响:政府出资三分之一,银行出资三分之一,汉能再出资三分之一。
河源非常谨慎,要钱没有,要地可以免费用。
那时候,汉能账上还有点钱,又急于打造出样板基地。于是,广东汉能落户河源高新区,一期项目于2011年11月19日落成投产。
河源基地的生产线,李河君是从铂阳太阳能公司购买的。铂阳太阳能2008年成立,2009年香港上市,汉能成为了它的大客户。
2010年,李河君花11亿元,获得了铂阳太阳能29.4%的股权,成为了大股东。之后又增持至50%,李河君成了实际控制人,董事会也全是汉能的人。
也就是说,河源基地的生产设备,是李河君从自己控股的公司购买的,价格高低,全由他说了算。
一种自买自卖,报高设备价格,抬高项目投资金额,拉着政府、银行出资陪玩的模式,被李河君创造出来了。
四、
李河君马不停蹄,坐着他的湾流G550私人商务飞机,成为各地政府的座上宾,洽谈的都是上百亿的项目。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