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起暗杀惨案上热搜,让我明白了他们“隐姓埋名”的真相......

桌子先生 就业与创业 2024-04-12

一张聚焦于生活里的智慧、温暖的桌子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面有这样一幕:

 

张译饰演的原子弹研发人员高远与自己曾经的恋人在公交上突然相遇,尽管戴着口罩,可他的恋人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面对那个深爱的、已经阔别三年的女孩,他多么想去抱抱她,亲亲她,可是他不能,他只能一直躲闪,一直否认。



时光荏苒,等到原子弹成功爆炸的那一天,高远终于可以摘下口罩与自己曾经的恋人相认。

但在拥挤的人群中,高远的身体再也无法承受核辐射的侵蚀,最终慢慢倒了下去.....


当时的这一幕,看哭了很多人。
 
但是也有很多人产生疑惑:高远明明就在自己的爱人面前,为什么不能相认?
 
为什么?当时我也不是很明白,无非就是他的工作比较机密,但是和自己的爱人都不能相认,应该也不至于。
 
我就抱着这种想法,直到在热搜上看到伊朗首席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遭遇刺杀的新闻,才恍然大悟。


现在的伊朗有点像刚刚解放时候的我们,也是需要研究和制造出尖端的武器,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国家的安全。
 
而研究尖端武器,缺的不是资源和钱,而是人才,真正懂这个的,在全球范围内寥寥无几,而对伊朗来说,就更是稀缺了。
 
如何阻止一个国家研究尖端武器?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个国家的科学家一个个暗杀掉,这样就没人懂这个东西,他们的计划就要推迟几十年。
 
比如法赫里扎德,他不仅仅是伊朗最顶尖的核科学家,还是伊朗国防部核计划的负责人。


他在伊朗国内受人尊敬,在国外也被普遍视为伊朗核计划的领军人物,被称之为“伊朗的奥本海默”。
 
作为首席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之前也曾遭遇过几次失败的刺杀,因此伊朗政府格外重视他的安全,他的座驾是伊朗国防部配备的特种安全车辆,周围更是有好几名军方的保镖。
 
而这次针对他的刺杀有多专业,多凶残呢?
 
刺杀者选择提前埋伏在距离首都德黑兰不到四十公里的郊区,他们先是用一辆皮卡逼停了法赫里扎德的车辆,并且立刻引爆了藏在皮卡车所载的木材中的炸药,让法赫里扎德的车辆一起炸飞。
 
相继引爆炸弹的硝烟还未散尽,五名恐怖分子就从另一辆车上冲了下来,因为担心法赫里扎德没有真的死去,他们便用机关枪对准对方进行疯狂的扫射,以确保他真的死去。
 
在发现得手之后,刺杀者们又立即引爆了自己载具上的炸药来毁灭证据,到此为止,这场凶残的刺杀仅仅用时三分钟。


这里面真正恐怖的一点是,他们采取的是自杀式袭击,也就是我的命都不要了,也要你死。
 
你想想有多凶残和凶狠?
 
尽管法赫里扎德被立即送往了医院,但他受的伤实在太严重,最终不治身亡。而他的死对伊朗的核事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目标明确,手段凶残,悍不畏死,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这群刺杀者显然不是一般的恐怖分子,背后肯定是某一个大国操控的。
 
这也就是我们国家研究原子弹,研究核武器的科学家,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为什么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连自己爱人都不能透露的原因。
 
因为你一旦让某些国家知道你是研究尖端武器的人,对方会不计一切代价来刺杀你,甚至连你的亲人都有危险。
 
刺杀事件发生以后,伊朗外长扎里夫先后用英文、阿拉伯文、中文和俄文四种语言发推特四处求援,呼吁国际社会谴责恐怖主义。


这段激愤又透着悲凉的文字里,最扎眼的就是“又一名”三个字。
 
法赫里扎德并不是第一位被刺杀的伊朗核科学家,在过去的10年里,伊朗共有5位核领域的科学家死于非命。
 
比如2012年,一位研究铀的科学家遭炸弹袭击身亡:


在伊朗首都,有一座烈士纪念馆,这里面展出了全部被暗杀科学家们的座驾。


每一辆车,要么就是被子弹射得千疮百孔,要么就是被炸药炸得体无完肤,用旗帜包裹起来。
 
每一个伊朗国民,去参观这座烈士纪念馆的时候,都要落泪。
 
没有办法,他们太弱了,弱到连自己的科学家都保护不了。
 
十年来,伊朗有多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被暗杀,自主研发的核科技刚有起色又立刻陷入停滞,就像一只被拔了牙的老虎,怎样挣扎都无力回天。
 
悲哀,沉痛,却又无比现实。
 
这次,伊朗的科学家遭遇刺杀后,悲愤的伊朗的民众们纷纷走上街头,他们举着口号,用烧毁特朗普和拜登的照片来表达愤慨。

(图片来源:搜狐视频截图)
 
可是,他们除了烧照片又能做什么呢?
 
伊朗人民流下的所有泪水,这些屈辱,这些愤怒,就好像是一块被投入水中的小石子,难以激起奔涌的浪花。
 
原因无他,在某大国面前,伊朗的国家实力实在是太弱小了,没有尖端武器,没有强大经济,只有任人宰割的命运。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世界一片太平,战争离我们很远,其实不是这样的,国家与国家的较量一直都在发生,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这个世界的和平从来都是相对的,只要强大的国家才有资格谈和平,而弱国的国家,你能不能保持和平,不是你能够说了算的。
 
而我们现在为什么觉得岁月静好,国泰民安,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至此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力量。
 
而在成功背后,那群为了保护国家最高机密,选择抛弃荣誉,隐姓埋名,不被世人所知的科学家,他们功不可没。
 
从没有轻易的现世安稳,只是有人为你耗尽年华。
 
 
电视剧《激情的岁月》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留美物理学教授钟培林,历经千难万险,带着学术成果回到祖国之后,受到了方将军一行人的接见。
 
他们告诉钟教授,国家迫切需要钟教授这样的人才,但是如果钟教授一旦同意,他的名字就会彻底从科学界消失,再也不能在学术界抛头露面。
 
不能依照自己的兴趣进行科学探索,更不能实现成为世界顶尖科学家、摘取诺贝尔奖桂冠的梦想。


在告诉钟教授这一切之后,方将军问钟教授:“即使是这样,你也愿意吗?”
 
良久,钟教授毅然起身,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钟培林,愿意以身许国。”


而剧中这位为国献身的钟教授现实中的原型,正是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郭永怀先生。


年轻有为的郭永怀,在36岁时就已经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在美国,他有着优渥的生活和美满的家庭,事业蒸蒸日上。
 
可是当他听说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候,毅然决然地拒绝了美国优厚的待遇,烧毁了自己所有的手稿,带着妻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途。
 
回到北京之后,领导人亲自接见了他,他激动地说:“跟学森等同志相比,我已经回来晚了,只想尽快投入工作。”
 
从此,郭永怀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消失在了世界科学界,而海拔3800多米的罗布泊基地上,多出了一位满头白发的中年人。


那时的基地,说不毛之地都是抬举了,寸草不生,鸟兽罕至,气温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40多度,缺氧、严重缺乏物资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之下,郭永怀带领队员们反复试验,撰写方案,甚至不惜自己去帐篷里搅拌炸药。
 
在他任劳任怨的工作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最佳方案就那样诞生了。
 
当壮丽的蘑菇云缓缓升起的那天,随着全体工作人员的一片沸腾,郭永怀却累得栽倒在了实验现场。
 
等身体恢复之后,郭永怀依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1968年的某一天,他发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决定连夜动身前往北京,把这个数据带回去。
 
可是正当飞机即将到达北京机场,距离地面只差400米的时候,飞机却出现了故障,开始急速下坠。
 
从400米高空坠落到地面,仅仅不到10秒的时间,而郭永怀却在这短暂的10秒中,做出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也是最令人动容的决定。
 
他大声喊来身边的警卫员,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把自己的公文包死死地夹在两人的身体之间。
 
随后,飞机坠毁。
 
当搜救队员从坠毁的机身残骸中找到郭永怀遗体的时候,他们惊人地发现,两具遗体之间那只装着绝密数据的公文包,竟然完好无损。
 
为了纪念他,国家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


尽管他的名字曾为了国家机密而“消失”过,但如今我们望向夜空,郭永怀的名字却正如纪念他的那颗行星一样,闪耀着矢志不渝的光辉。
 
不仅仅是郭永怀,还有很多很多科学家,放弃荣誉,隐姓埋名,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自从接到研究核潜艇的命令之后,那个年轻有为的黄旭华便一下子“神秘消失”了,而且这一消失就是30年。
 
这30年,他身处无法告知具体位置的小岛,从没回过一趟家,因此被人指指点点,说他不孝。
 
这30年,他的父亲不断地给他寄信,“你在什么单位,做什么工作?”,他从未回答。
 
直到父亲带着思念和遗憾去世,都没能再见到黄旭华一面,老人家是带着对儿子的失望和埋怨走的。


30年后,核潜艇研究出来,他终于和家人相认。
 
2014年,87岁的黄旭华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颁奖的时候,黄旭华激动地说:
 
若干年之后,我的工作可以公开了。我在父亲的坟前说:爸爸,我来看你了,我相信你也像妈妈一样地谅解我。
 
说完,他哭了。
 
白岩松问:您为什么哭了?
 
黄旭华哽咽着回答:我的眼泪,控制不住!
 
现在的黄旭华,90多岁的高龄,他把将近70年的岁月,都奉献给了祖国伟大的事业。
 
有一次上海交大校庆,请黄旭华老人去演讲,学校为已到90高龄的他准备了一把椅子,黄旭华一上台毅然推开了椅子,全程站着完成了演讲,全场所有人无一不为他感到动容。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还有很多科学家为祖国默默付出: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原本他可以靠着自己的科学研究享誉世界,但为了祖国的核武事业,甘愿隐姓埋名30多年,他的大半生的著作都因为保密原因无法发表。


原子弹原料高级工程师王明建,他不顾生命,反复实验,经历了两次含有核辐射的爆炸,最终发明了简易炼铀法,可是他的一生饱受病痛的折磨。


还有钱学森、邓稼先、程开甲......无数个如今我们听来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曾在那几十年里,选择了把自己的名字从科学界中抹去。
 
你愿意放弃功名利禄,抛弃荣誉吗?
 
愿意。
 
你愿意从家人身边消失,忍受几十年艰苦的生活吗?
 
愿意。
 
你愿意付出所有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只为了一个极为渺茫的任务吗?
 
愿意。
 
为什么?
 
只为我的祖国。
 
 
小时候,在谈及梦想的那些时刻,我们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的说出自己想要成为科学家。
 
在孩子们的眼里,科学家似乎是离普通人的生活最远的职业,成为科学家,就好像成为了遗世独立的魔法师一般,充满了神秘感。
 
可当我们长大后才发现,我们今天的幸福岁月,是无数科学家用他们极为惨烈的代价换来的。
 
有了他们的牺牲,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人们才拥有了最尖端的武器、最强大的科技来得以保全每一个国民的安全。
 
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们的嫦娥五号才能够成功发射,登陆月球,我们的“奋斗者号”才能够深潜一万米,探索海底的奥秘。

 
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们的外交部才能在澳大利亚总理和媒体的质问声中,发出充满底气的回复,而不会像伊朗一样忍气吞声。

(图片来源:搜狐视频青蜂侠)
 
百年前的巴黎和会,我们用英文与别国交流,换来的却是被瓜分领土的命运。而如今,国力强大的中国已经成长为了让别国用中文喊话的强大存在。
 
世界还是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而中国却不是之前的中国。
 
那些前赴后继的科学家,那些隐姓埋名的科学家,早已让中国摆脱“任人摆布”的命运。
 
他们把学术荣誉抛在脑后,献出全部的热血和青春,只为了点亮那一朵最绚烂,也最威严的蘑菇云。
 
有人曾经问黄旭华教授:祖国是什么?
 
他这样回答:
 
“列宁说过的,要他一次把血流光,他就一次把血流光;
 
要他把血一滴一滴慢慢流,他愿意一滴一滴慢慢流。
 
一次流光,很伟大的举动,多少英雄豪杰都是这样。更关键的是,要你一滴一滴慢慢流,你能承受下去吗?
 
国家需要我一天一天慢慢流,那么好,我就一天一天慢慢流。”
 
惊涛骇浪的危机,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向那些鞠躬尽瘁前赴后继的科学家们致敬!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教育部发声,甭拿这些“卡”人!

  2. 银行大数据曝光,90后人均欠款12万:能给你发一辈子工资的人,只有自己

  3. 恐怖的重庆首富:46岁创业,半年赚1000亿!

  4. 官场微小说:脱 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