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幕后老板大起底:3万起家,3000亿市值,赚1000亿!
写《通告》的人也是个文案高手,对外宣传的时候都是“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出事了就写成了“武汉爱尔眼科医院”。
那么,武汉大学和爱尔眼科医院到底是什么关系?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和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又是什么关系?爱尔眼科医院和臭名昭著的莆田系医院,是否有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将在文末获得答案。
深扒之后发现,爱尔眼科早已是一家市值3000亿的商业帝国;其幕后的老板陈邦,以3万元起家,造就千亿身价,跃居湖南首富,堪称商业传奇!
一、
1965年,陈邦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军人家庭出生。
受父亲影响,陈邦从小就有一个当兵的梦想。
1982年,17岁的陈邦如愿以偿,成了重庆某部队基建连的一名士兵。
一个梦想实现了,就要再做一个梦。刚入伍,陈邦就积极追求进步,想考入军校,进一步深造。
两年之后,陈邦考试达到了军校的要求,但由于有红绿色盲的原因,没有被录取。
落榜之后,陈邦梦碎军校,意兴阑珊。
1984年,陈邦转业到长沙的一家国有企业,做仓库发货员。虽然职位不高,但也是“吃皇粮”的人。
但陈邦并不甘心只做一个仓库管理员,干一份一眼望到头的工作。
1986年,21岁的陈邦不顾家人反对,辞去了国企的工作,在一家装修公司做了业务员。
陈邦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很快就从业务员做成了合伙人。
随后,陈邦又涉足食品贸易行业,做起了海南椰树牌椰子汁的代理。
陈邦的代理生意做的有声有色,当时经常去海南海口开会,他看准了海南潜藏着的巨大商业机会。
1990年,陈邦只身前往海南,成了千千万万淘金者中的一员。
炒楼花、炒地皮、倒卖批文,是当时海南暴富的捷径,万通地产的冯仑和SOHO的潘石屹,都是这样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仅仅2年时间,凭着过人的商业天赋,27岁的陈邦就成了亿万富翁。
1994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和冯仑、潘石屹全身而退不一样,陈邦深陷其中,一夜之间,亿万家财化为乌有。
年纪轻轻,陈邦就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起大落。
为了拯救事业,陈邦响应大陆企业去台湾投资的号召,耗资千万,在台湾建立了中华民俗文化主题公园。
但开园没多久,两岸关系急转直下,陈邦带着100名员工,挥泪返回大陆。
1995年,而立之年的陈邦,接连两次遭受暴击,心灰意冷。
人只有在低谷的时候,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方向,陈邦也不例外。
二、
从台湾回来,陈邦在上海租了个房子住下来,以图东山再起。
房东是一个医疗器械商,正在找出路的陈邦,和谁聊天,都想知道别人在做什么,怎么赚钱。
当时,房东帮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引进了一台治疗白内障的设备,并与医院展开了深度的合作。
陈邦没想搞医疗,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1996年,在上海没有找到合适路子,再加上接二连三的打击,陈邦心力交瘁,得了急性耳聋。于是他回到长沙,住进了长沙市第三人民医院休养治疗。
主治医生的妻子,是一名眼科医生,这让他想起了上海房东的事,于是向主治医生讨教,他发现投资设备与医院合作,值得投入。
1997年,陈邦凑了3万元,和设备商谈好分期付款,从国外进口了一台十几万的设备,和长沙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成立了白内障治疗中心。
采用“院中院”的模式,陈邦经营了两三年医院的眼科,依托公立医院的优势资源,在医疗眼科行业,站稳了脚跟。
2000年,国家大力整治“院中院”乱象,陈邦不得不从公立医院搬出来。失去了公立医院的资源,陈邦的生意一落千丈。
与此同时,国家开始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医院开始分为营利性私人医院和非营利性公立医院。
但在当时,要成立一家私立医院,谈何容易。即便成立了,缺乏信任,生意也不好做。
但陈邦没有选择,他只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
2001年,陈邦收购了一家公立医院——长沙钢厂职工医院;随后,他又在沈阳开了第一家眼科医院。一口气两家医院,爱尔眼科正式诞生。
南北同步作战,陈邦的资金链异常紧张,再加上私立医院的地位不高,经营非常困难。
为了爱尔眼科,陈邦几乎动用了承兑汇票、融资租赁、信托计划等各种融资手段。随着爱尔眼科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慢慢获得了市场认可,陈邦熬了过来。
很快,爱尔眼科获得了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提供的低息贷款。
2003年,站稳脚跟、业绩不断飘红的爱尔眼科,在长沙、成都、武汉等地开始新一轮“跑马圈地”,并将触角伸向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湖北、湖南等三线城市。
短短数年间,陈邦在全国11个省市开出19家连锁眼科医院,其营收也顺势高涨。
2009年,陈邦带领爱尔眼科,登上了资本市场,成为创业板首批上市的公司。
右一:陈邦
上市时,爱尔眼科的股价仅有6.23元,市值达到了69亿元。陈邦也因此财富暴增,再次跻身亿万富翁行列。
上市之后,爱尔眼科开始了疯狂扩张,陈邦也展现出了惊人的财技。
陈邦引进了社会资本,在上市公司体外,成立了并购基金。
通过这些并购基金,收购一些市盈率较低的医院,再利用爱尔眼科的团队,对其进行培育。
当这些医院的利润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陈邦再将这些医院,卖给上市公司。
通过这种操作,既可以保障上市公司的扩张规模和速度,而且也能保证收购医院的质量;同时还能利用社会资本,让并购基金能获得回报,可谓是一举多得。
陈邦通过并购基金,手握大量的上市公司体外医院储备,爱尔眼科营业额每年保持30%的增长,成为了A股市场的大白马股。
2020年,爱尔眼科股价攀升到了75元,市值一举突破了3000亿元。
陈邦持股比例达44.38%,个人财富已经达到了1300亿元,成为了湖南首富。
上市11年,爱尔眼科由69亿市值,暴涨到3000亿,增长了17倍,是不折不扣的大牛股。
然而,其快速野蛮扩张的背后,时不时出现的医疗纠纷,也透露出点点隐忧。
三、
2019年4月的一份司法鉴定书显示:玉溪爱尔眼科医院为苏永学,提供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手术记录不完整,无玻璃切割术的描述等违反诊疗护理规范的事实,对苏永学的三级乙等医疗事故,承担次要责任。
2017年7月的一份司法鉴定意见书认为: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对孔如松的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与其目前后果存在一定因果关系。被鉴定人孔如松属一眼盲目4级,评定为八级残。
一个2010年医疗纠纷,在2019年出具了一份司法鉴定意见:太原市爱尔眼科医院对患者胡志峰的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该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医方应承担同等责任;胡志峰的操作构成八级伤残。
这只是部分有据可查的医疗事故,对于一些普通的患者,官司一打就是几年。患者即便最后打赢官司,也只得到少量的赔偿,以及受损的视力。
如果不是因为艾芬是抗疫的知名医生,并且在网络上实名曝光,想必也不会得到如此重视。
给艾芬医生治疗的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在2019年12月31日,与武汉大学签署了共建协议。
左一:陈邦
签订共建协议之后,武汉大学授权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加挂“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武汉大学爱尔眼科临床学院”、“武汉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等三块院牌。
这就是为什么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可以成为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的原因。
一家私立医院,挂上了武汉大学的金字招牌,有高校背书,自然能够获得更多的信任,吸引更多的客流。
如果患者不清楚体系,还有可能误以为这就是一家公立医院,这会不会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呢?
从爱尔眼科的发展来看,它并不属于臭名昭著的莆田医院;武汉爱尔眼科医院,也只是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下面的一个子公司。
此次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会不会给艾芬和公众交出满意的答卷?此次黑天鹅事件,爱尔眼科能否继续保持3000亿市值?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