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封后的河北,30万跨城打工人通勤轨迹曝光,我看哭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耳朵先生 Author 我是王耳朵




【腾讯新闻·中国人的一天】,前不久采访了一位名叫宇昕的北漂。


他在北京二环内工作,却只能在河北的燕郊租房。


日常就是天不亮从郊区出发,跨过一个省去上班。


突如其来的疫情,短暂地改变过宇昕的生活。


1月12-18日,燕郊因防疫封城,他在北京市内的同学家暂住了一周。


19日解封,他又回到郊区。


但体验过市内通勤的便利,他这才意识到,这些年,自己上下班的道路有多漫长:


早上5点起床,晚上10点到家,每天都有3小时要花在路上。


尤其疫情反复这一年,从燕郊到北京的检查站,要一个人接一个人测体温,一辆车接一辆车查身份证。


一条通勤路,需要6小时才到达;打开导航,永远是一片赤红色。



在摇摇晃晃的巨大人潮中,宇昕曾有的凌云志,已经被终日的奔波碾成了可笑的碎片。


而在燕郊,每天都有30万人像他一样,耗尽数小时,跨省去北京上班。




01



其实,被困于通勤路的,远不止燕郊的打工人。


前段时间,一则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


“全国36个城市,共有超1000万人每日通勤要60分钟以上。”


看上去,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数据,但无数人切切实实地体会到背后的压力。


因为我们,都是这千万分之一。



下面的评论,也多的是让人窒息的诉苦:


“北京,单程130分钟。”

“三线城市都45分钟,更别提北上广了。”

“8点半上班,5点半就要起床...”



原来最累的不是上班,而是那条漫长的通勤路。


拥挤的车厢,窒息的气氛,还有分秒必争的考勤时间。


这一切,都滋生着焦虑暴躁的情绪,逼得人“路怒症”都要犯了。


《奇葩说》有一期,辩手李思恒的描述让人印象深刻:


“清晨的地铁根本就不是地铁,而是个斗兽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好不容易挤上去,发现根本没法呼吸。”


所有积极、愉悦的心情,在出发上班的那一刻,通通变成了负面情绪。



人间真实。想想我们的通勤路,又何尝不是如此。


大清早在地铁上环顾四周,人人眉眼间要么是困意,要么是戾气;


堵车常有,在路上耗尽元气,整个人烦到不行;


日复一日如此,越想越委屈,心态渐渐浮躁,人像个火药桶,一点就炸。


总结起来就是,动辄几小时的通勤挤没了年轻人的时间,挤光了年轻人的梦想,只挤出一身的脾气。


【澎湃新闻】就报导过,11月19日,早高峰的上海地铁上,两个年轻人为抢一个座位,大打出手。


就因为一点摩擦,拘留5天。



还有前两年,四川遂宁的公交上,男子下班路上受不了熊孩子的闹腾, 一个过肩摔把孩子打翻在地,还踹了几脚。


就因为情绪没忍住,拘留15天。



心平气和时,谁都能保持清醒,知道为这点小事太不值了。


但当通勤和工作挤压生活,负面情绪越积越多,戾气就占据了理智。


被逼至绝境的我们,该怎么办?




02



即便远距离通勤是打工人共同的噩梦,但我们多数人,根本无法摆脱。


毕竟,在昂贵的房价和过高的租房成本面前,“住得离公司近点儿”这个愿望,只能成为幻想。


看上去这是个无解的困境。


不过,耳朵却在这种无奈中,找到了另一种可能。


曾在网上看过很有道理的一段话:


“我们总是想颠覆自己的生活,以为只有把障碍清除了、把麻烦解决了,新生活才能真正到来。


但等来等去,始终没见新生活轰轰烈烈地开始。


终于,我突然明白,原来这些障碍本身,就是生活。”


深有同感。


谁的日常,不是充斥着鸡毛蒜皮、麻烦琐碎,那是成年人世界最真实的样子。


既然不能改变,那就学着在苦中找到乐趣。


还记得去年疫情,全国人民集体宅家的那段时光吗?


每天盯着新闻里上涨的病例数字,不能出门,不能开工,生活只剩压抑。



可就在那段极度苦闷无趣的日子里,依然有很多人,在努力把日子过得有趣。


把细碎的无聊,变成点滴的欢快。


不能串门的春节,不够有年味?


但有人吃个橘子,也能吃出“爆竹声声除旧岁”的喜庆。


图源:微博@黄小宝Y


阴霾下的武汉,每个人都忍受着物资上的短缺和精神上的恐惧。


但一对夫妻,每晚伴着音乐,在家翩翩起舞。


灰色的生活,被他们画上了一笔彩色的浪漫。



你以为最沉重的地方,也有着最快乐的人群。


武汉方舱医院里,突然响起音乐声。


两个患者闷得无聊,戴着口罩跳起了广场舞。



一开始,大家都围观看个热闹。


后来也都被感染地纷纷加入,跟着音乐舞动起来。



哪怕身体暂时抱恙,精神也绝不倒下。


还有高速路口,戴着口罩的交警例行查车。


他看见一个皮卡后备箱里,坐着一只小鸭子,忍不住跟小鸭子比划起来。


后车的乘客记录了下来,烦闷的旅途,一点不期而遇的温暖,就是最宝贵的暖阳。



在那段紧锁眉头的日子,许多普通人不仅把自己的日子过成了诗,也用乐观的心态感染了更多人安心宅家。


取悦自己的同时,何尝不也是为抗疫做出了贡献?


一场疫情让我们发现: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


而是哪怕被生活摧残了千百遍,仍有能力在一地鸡毛中从容地活着的人。


成年人的世界总有太多无奈,越是这样,我们越需要一些生活的调剂品。


学会让自己开心,也是一种能力。




03



你看,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相比疫情那段困顿时光,通勤路上虽然苦闷,但已不算太糟。


在两点一线的生活里,或许藏着更多被忽略的惊喜。


只有为自己找点乐子、努力让日子发光,我们的人生,才不会被漫无止境的烦心事压垮。


其实快乐,并不难得。


以前同样纠结于通勤路的耳朵,学会了为自己找到最好的解闷方式:


听喜马拉雅APP。


毕竟摇晃的车厢里看手机太累,最适合的,是戴上耳机,听自己喜欢的音频。


喜马拉雅APP里包罗万象,我经常会在上班路上听相声小品,悬疑故事。



或是听听治愈电台,民俗文化。



有时候听书听到上瘾的时候,都会恨不得再多坐几站,能多听一会儿。


就这样,无聊的通勤时光,变得有趣又充实。


耳朵的收听历史


最难得的是,哪怕在最喧闹的环境里,喜马拉雅也能让我时刻保持放松的心情。


和很多人一样,耳朵也曾在通勤路上差点“路怒症”发作。


有一回,有位大哥打电话离我太近,口水都差点喷在我脸上。


还有很多次,路上不幸遇到熊孩子,不停喊叫,凑着头往我手机屏幕上看。


就像最近在网上看到叫兽易小星和白客的一段视频。


那些春运途中、通勤路上碰到的“奇葩”场景,简直就是每个打工人日常的真实写照。

好在喜马拉雅有足够海量的音频库:让你哈哈一笑的相声段子,让熊孩子安静下来的儿童广播剧,让人认真着迷的有声故事。


100种方式,为你解闷,专治不开心和路怒症。


耳朵每次遇到想发脾气的时候,就是这样戴上耳机,周遭的嘈杂都与我无关,情绪马上缓和下来,心态也平静了很多。


成年人的快乐和从容,其实都是自己给的。


你完全不必沦为压力和情绪的奴隶,而是做自己的摆渡人。


此时此刻,你是否也在上下班的路上,或在春运的旅途中,被嘈杂和烦闷包围?


不如用喜马拉雅APP,把备受折磨的路途,变成属于自己的时光。


上喜马拉雅APP搜索「解闷」参与新春特别活动,解锁多重福利:


相声小品、段子、脱口秀、故事、音乐、有声书、播客,海量内容,限时免费听!


分享抽奖赢现金红包,最高8888元!扫码下方海报,立即收听你的快乐!



漫长的通勤路,真的很累。


你可以选择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像枯燥的流水账,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给苦日子里加点糖。


就像三毛说的那样:“每天吃一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别忘了,取悦好自己,才是你人生最高级的幸福。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高质量就业的危与机
  2. 员工学历造假,但工作能力强,且入职已2年多,还能解雇吗?
  3. 28岁以后,我再也没为工作拼过命
  4. 官场微小说:关键时候请病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